《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大海睡了》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谥。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9个二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大海的温柔、可爱。
2、能有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PPT课件;动画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书写其中两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海的温柔和可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周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地方,是哪里呢?请看(出示图片)
2、答后,出示大海。认读"海"(这个大海的海字啊,我们很容易认得它,为什么呀,它左边是三点水)
3、简介大海:你们喜欢大海吗?为什么?小结:在小朋友的眼里,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是那么美丽,那么神秘,那么有趣。今天,我们一起去海边旅行。(动画展示:出示白天大海的景象图)
4、师生共同看课件画面:来到美丽的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师小结:风儿和浪儿你追我赶,互相"闹"着玩呢!那巨大的声音是浪花在欢快地"笑"呢!白天,风儿闹着,追逐着浪儿,浪儿笑着,向前奔跑着。
5、时间过得真快啊,一会儿太阳公公落山了,(出示动画),我们看到了什么?(月亮姐姐出来了,她还带着无数颗小星星呢!这些小星星在天空中,一闪一闪顽皮地眨着眼睛。轻轻的海浪声就是潮声)大海上风平浪静,劳累了一天的'大海睡了。板:睡了
6、指名读课题:大海睡了要求轻轻的,别吵醒大海,记睡字:旁边有个目,睡和目有关啊。
7、过渡:一位叔叔写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在课件轻轻的潮声中,老师范读)喜欢吗?那你们就去读一读吧!
二、自读课文,学写生字,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把每一个字都读准,把每一个句子都读顺。
2、这首小诗里有许多新朋友,我们去和他们交朋友吧。
(1)用多种形式认读PPT课件里的生字词。
(2)这些词语里边躲着一些生字朋友呢,我们来和他们打招呼吧?(出示生字卡片)有拼音认读,去拼音读,做小老师。
3、学写生字她抱
1、出示,读准,组词。
2、分析
(1)找相同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认识部首:女字旁、提手旁
(3)根据正确笔顺描红。
(4)(播放古筝)老师范写,学生每个临写两个。
3、现在,我们会把这首小诗读得更好。指名读课文,检查句子:
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
谁来读第一句话……随机正音:风儿浪儿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三、美读课文,进入意境
1、读了这首小诗,深夜里,大海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2、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点击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了。)指导朗读第一句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学生评价。(要指导读得轻柔:你读得真好,大海睡得真香啊!)
(3)老师指导:风儿是怎么闹的?(生模仿风吼的声音)现在不闹了。浪儿是怎么笑的?(生模仿浪拍打的声音)现在不笑了。(请女生读风儿那句,男生读浪儿那句,老师接读深夜……)师问:风儿,你为什么不闹了?你是怎么想的。浪儿,你为什么不笑了?是怎么想的?
(3)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
3、(点击课件:出示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指导朗读第二句:
(1)请你们读读这两行诗,看看大海睡觉以后的样子(课件出示夜景),你看"大海怎么抱着明月的?大海是怎么背着星星呢?(月亮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抱着明月。星星也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背着星星。)一二组读她抱着明月,三四读她背着星星。师问:(对一二组学生)大海抱着你呢,明月,什么感觉?(对三四组学生):小星星们,大海背着你们呢,什么感觉呀
(2)请你们读读这两行诗,感觉大海像谁呢?(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3)对呀,能躺在妈妈的怀里多舒服呀!谁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3、指导朗读第三句(点击课件出示: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1)大海妈妈终于睡着了,听:(课件点击潮声),你们听到了什么呀?(这就是轻轻的潮声。)这轻轻的潮声呀,像什么呀?鼾声是怎么样的?(模仿)指导柔柔的,轻轻的,别吵醒了大海。生:齐读。
(2)小结:圆月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忱着妈妈的臂弯睡着了,星星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趴在大海妈妈的背上睡着了,大海妈妈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地鼾声。
4、请小朋友把这四行诗连起来自己有感情地读一读。(配乐读,动作表演)
5、(课件出示)咦,美丽的小诗哪里去啦?哦,一定是到了小朋友的心里去了。来,我们在音乐声中,把已经到心里的那首小诗用好听的声音念出来。
四、鼓励学生把小诗回家表演给家长看。
《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利用拼音读准字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朗读、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描写的大海夜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谥。
重点、难点:
重点:读准字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描写的大海夜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走,跟老师一起看海去。“沙滩 贝壳 脚丫——”学生齐背《识字五》?
2、出示大海的画面,教师描述:是呀,白天的大海喧腾热闹、浪花翻滚、汹涌美丽,风儿闹着,追逐着浪花,浪儿笑着,向前奔跑着。多开心、多快乐呀!
3、指导学生读好课题。(指读)轻些柔些。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大海也会睡觉吗?真有趣,快,轻轻地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生自读,师巡视,重点指导学困生和特殊的字音。
2、交流:会读了?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谁来做小老师,领着小朋友读一读?开火车读。
(1)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生领读。
(2)指导读好轻声音节。
不闹了 不笑了 睡觉了 抱着 背着
深夜里 星星 啊 轻轻的 睡熟的
3、小朋友读得真好!把生字宝宝送进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并看看这首小诗有几行,有几句话?
这首诗有几行?几句话?指名读,指导读好句中的停顿,把课文读流利。
三、朗读想象,体悟语言。
1、体悟大海沉睡时的静。
多么静谧安宁的夜晚啊!听,风儿——。浪儿——,风儿怎么会闹,浪儿怎么会笑呢?指名读第一句。
点出“不闹了,不笑了” “轻轻的`”,指导读好第一句,体会大海的静谧。
读读这一句。轻点,再轻点,别吵醒了调皮了一天的风娃娃和浪弟弟。
2、体悟大海沉睡时的美。
(1) 再读读这首诗,沉睡了的大海让你想起了谁?说说理由。
(2) 交流理解“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这个“她”是谁?点出:“抱”、“背”,她怎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
(3)指导看图。出示画面,如果你是明月,你是星星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背脊上,你会做些什么?又会想些什么?
(4)大海妈妈的臂弯里抱着月亮姐姐,背脊上背着星星妹妹,她就像一位慈爱的妈妈正在哄孩子睡觉呢!哄着哄着,她自己也睡着了。听,播放潮声。
(5)谁能读好第二句。自己先试试。指名读。
3、当我们再读这首诗时,你是不是对沉睡的大海有了更深的感受?你从大海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4、配乐朗读全文。大海和星月,母亲和孩子,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情感哪!板书:美。让我们捧起书美美地读读这首诗。
5、指导背诵。播放动画,看着这画面,你能吟诵这首小诗吗?
四、积累运用,内化语言。(机动)
1、(画面出示)当黑夜渐渐离去,一轮红日从大海里慢慢升起,此时的大海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交流说说。
2、做一回小诗人,写写自己的小诗。
3、先自己想想,再在小组里说说。小组汇报,完成诗歌的创作。
《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想象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谥;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3、利用多媒体课件,积累词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vcd《小贝壳》。)
1、刚才的小朋友们在哪儿干什么呢?
(相机板书:大海。)
2、认读“海”,左边是“氵”,右边是“每”,大海的每个角落都是水。
3、大海多么美丽,多么神秘,多么有趣!你喜欢大海吗?让我们一起沐浴着柔和的阳光,迎着徐徐的海风,去大海边看看吧!
(演示课件:白天,大海波涛汹涌的景象。)
4、向大海打个招呼。
(大海,你好! hi,大海!)
5、说说来到了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下面我们就一起坐船到大海里去旅游一番吧!请坐稳了,我们的船起锚了。
(演示课件:坐在船上看大海。)
7、小结:白天的大海多喧闹呀,风儿闹着,掀起了朵朵洁白的浪花,浪儿笑着,唱着哗哗的歌儿,向前奔跑着。到了夜晚,弯弯的月儿露出了笑脸,点点的星星挂在天空调皮地眨眼睛,深蓝的大海睡了。
(板书:睡了。)
9、齐读课题:大海睡了。
(演示课件:夜晚大海图,点击出现课文录音。)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读,随机正音。
三、美读课文,进入意境。
1、读了这首小诗,深夜里,大海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大海很安静,不像白天那么闹了。
很平静,海浪声轻轻的,听起来很舒服。)
2、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3、指导朗读第一句。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学生评价。
(3)齐读。
4、指导朗读第二句: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1)动作演示:抱、背
(2)大海没有手,她怎样抱明月,背星星呢?
(3)自由读,你觉得大海像谁呢?
(4)齐读。
6、指导朗读: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白天,大海妈妈太累了,现在,她终于睡着了,听(演示课件:潮声)你听到了什么?
7、小结:月儿映在海面上,像孩子躺在妈妈温暖的'怀里,星星映在海面上,像孩子趴在妈妈的背上睡着了,大海妈妈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
请小朋友们把这四行连起来读一读。(点击出示背景音乐)
8、练习背诵全诗。
这么美的小诗不但要读好,聪明的小朋友还要能背出来,请你们用用自己的方式试背一背吧!
我们一起用自己最美的声音来背一背,把它作为送给大海妈妈的礼物。
四、拓宽延伸,积累语言。
1、大家背得真好,大海妈妈非常高兴,她也悄悄地送给小朋友们许多礼物。就在小船里,小船漂呀漂呀,漂到了你们身边,赶快找自己的礼物吧!
2、每人从课桌里找到自己的礼物,(海星、贝壳、水母等图片)读后面的秘密。
3、你们拿到的是什么礼物呢?悄悄地告诉你什么秘密呢?
(点击课件出示有关大海的成语和儿歌)
4、小朋友们,我们的旅行结束了,拿着礼物,让我们和大海妈妈说声再见吧!
(goodbye 大海)
嘘——轻点!别吵醒了大海妈妈!
《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篇4
教材简析:
《大海睡了》是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儿童诗。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极富童趣、想象丰富、意境深远的儿童诗歌。全诗共两句八行,写了大海、风儿、浪儿、明月、星星这几种景物,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赋于景物以生命,用“风儿不闹”、“浪儿不笑”形象表现出了海的宁静,用“抱着明月”、“背着星星”,潮声是海“睡熟的鼾声”生动地展现了海的和谐与优美。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的好教材。
然而,怎样才能将学生已有经验与课文内容融为一体,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情感美、意境美的信息模块,入情入境地接受审美教育,陶冶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是教学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背诵表演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描写的大海夜景,展开联想、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目标1和目标2是课文的重点,目标3是课文的重点更是难点。
设计理念:
大海在孩子的眼中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学生真正见过大海的很少,尤其是夜晚的大海,本课的教学要促使学生展开想象,走入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夜晚大海的静谧之美。我通过优美的语言描述、动听的音乐熏陶、形象的媒体再现等形式渲染情境,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进行看、听、想、品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张扬个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人性化的情境,使课堂上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精心设置了一个导入过程:联系本册书的《识字5》(即以大海为题材的词串识字训练),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把握儿童的心理,吸引、调动其多种感官,以情境激趣,为学生兴趣盎然地思考、理解奠定基础。
2、初读课文,感知文字。
“加强初读”、“延迟开讲”,并提出读准字音的要求,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体现了识字和阅读的整合。
3、精读课文,培养语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把注意力集中到语感的培养上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践,让课文所描绘的图象在他们的脑海里就会逐步明晰起来,“明象”才能入境,入境便可“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也就可以水到渠成。
4、内化语言,复习巩固。
设计开放性作业,把学生从封闭的语文教育系统中解放出来,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文实践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出示大海的画面,小朋友还记得识字五吗?谁能来背背?
引导学生背诵。
2. 听了大家的吟诵,老师仿佛来到了那迷人的大海边。(板书:大海)
(点击播放白天大海课件)让我们一起向大海问好……
来到美丽的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点评:对呀,这是风儿和浪儿你追我赶,互相“闹”着玩呢!那巨大的声音是浪花在欢快地“笑”着呢?)
3、风儿追逐着海浪,那“哗哗”的涛声是他们欢快的笑声,晚霞迎来了满载而归的渔船。当最后一艘渔船驶进港湾,当夜幕降临时,当明月高悬时,大海睡了。(补充板书:睡了) 教学“睡”字读音。
指导学生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因此,上课伊始,我利用画面唤起学生的旧知,并以白天大海欢闹的.情景为切入点,在感受白天大海又闹又笑的基础上引入正题。创设了阅读的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的设计由于遵循了“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学生乐意参与,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引入课文:
想知道沉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吗? 请仔细听课文的录音朗读。
听了朗读,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2.激发兴趣,指导读文:
你肯定也能和老师读得一样好!那要怎么做呢?先拼读课后的生字,再读读课文,碰到不会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哪些字你是通过拼拼音学会读的?
重点正音:闹 睡 声 着
(2)把字放在词语中会读吗?谁来当个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fēng`er làng`er shēn yè shuì jiào bào zhe
风 儿 浪 儿 深 夜 睡 觉 抱 着
míng yuè bēi zhe xīng xing qīng qīng de cháo shēng
明 月 背 着 星 星 轻 轻 的 潮 声
(3)检查读文情况。先引导学生数数课文有几行,有几句话,再指导学生逐行、逐句朗读,读好句中的停顿,把课文读流利。
4. 喜欢这首诗吗?引导学生美读课文。
[设计意图]:生字教学,我注意了识字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拼音识字的妙处,乐于用拼音识字。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同时把识字教学融入特定的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使学生的朗读水平逐渐上升。
三、朗读想象,体悟语言。
1.体悟大海沉睡时的静。
(1)读读这首诗,想想沉睡了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
(板书:静)
(2)交流: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的?
①随机点出“不闹了,不笑了”。
②指导读好第一句,体会大海的静谧:调皮的大海终于安静地入睡了,多么甜蜜呀!找到自己的好伙伴,两人一组,练读第一句话。(好朋友练读)
③谁勇敢地来读一读?(学生评价)
(3)还从哪儿读到了大海睡觉时的宁静?
随机点出“轻轻的”,指导读好第二句,体会大海的静谧。
(4)深夜的大海没有白天的喧嚣,没有了风浪的嬉闹,多么静啊,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首诗,别打破这份宁静。
2.体悟大海沉睡时的美。
(1)再读读这首诗,沉睡了的大海让你想起了谁?说说理由。
(2)交流理解“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a 这个“她”是谁?点出:“抱”、“背”,她怎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
b 出示画面,如果你是明月,你是星星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背脊上,你会做些什么?又会想些什么?
(3)大海妈妈的臂弯里抱着月亮姐姐,背脊上背着星星妹妹,她就像一位慈爱的妈妈正在哄孩子睡觉呢!你知道还有谁也是大海妈妈的孩子?
(4)哄着哄着,她自己也睡着了。听!(播放潮声)
出示: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大海睡熟的鼾声。
谁能读好它。自己先试试。指名读。
(点评:大海妈妈睡得真香呀!声音柔柔的)
(5)配乐,朗读第二句。
(6)大海和星月,母亲和孩子,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情感哪!
(板书:美)
让我们拿起书美美地读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上面的设计,正是从学生的阅读实际出发,解放学生的“嘴巴”, 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交流”, 尊重现实的“文本”, 扣开他们的心扉,打开他们的话闸,发展他们的个性,得出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四、积累运用,内化语言。
1. 创设情境,背诵积累。
(1)让我们再来好好地欣赏一下这首诗。(播放动画,欣赏。)
(2)看着这画面,你能吟诵这首小诗吗?自己先练练,然后背给同桌听。
(3)学做小诗人,吟诵这首诗。
2、读得真美,大海妈妈很高兴,它托我给大家带来了礼物,赶快选自己的礼物吧!拿到后看看礼物后面的小秘密?(分发礼物,朗读礼物后的秘密)
3、? 小朋友,你拿到的是什么礼物呢?它告诉了你什么秘密呢?(指名答)
(点评:a、哦,原来是一串关于大海的成语:汹涌澎湃 大浪滔天 无边无际 奔腾不息 风平浪静;b、祝贺你,又学会了一首关于大海的小诗。)
4、迁移运用,内化语言。
(1)(画面出示)当黑夜渐渐离去,一轮红日从大海里慢慢地升起,此时的大海又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交流说说。
(2)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诗人,写下自己的小诗。
出示: 大海( )了 ,
( ) 了,
( ) 了,
一大早,
大海 ( )了。
她抱着 ( ) ,
她( )着( ) ,
那 ( ) ,
是她( ) 。
(3)自己先想想,然后在小组里说说。
(4)小组汇报,完成诗歌的创作。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之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知识和阅历,很好地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
五、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出示今天所要学的生字:月 背
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指名交流,找出不同处。
唱笔顺歌。
在写的时候有什么注意点你要提醒大家的?
2、范写,提醒注意:上下结构的字要紧凑。
3、在田字格本上书写,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
[设计意图]:扶放结合,突出重点,充分利用笔顺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提高学生的观察、书写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和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逐渐养成习惯。
六、作业
书写“月”、“背”各一行。
附:板书设计
大海睡了
静 美
《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谥。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天、夜晚的大海);词语卡片;大海妈妈的礼物(六条小船内装着各种贝壳,海洋动物的图片,后面附有海底小秘密、成语串、诗歌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1、猜谜:
师: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
胸怀真宽大,
江河容得下。
潮涨幕就落,
风起掀浪花。
你们猜是什么?
生:我猜是大海。
生:我觉得是大海。
2、板帖:
大海,认读"海",遮去三点水,是什么字?(每)
大海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水。
3、简介大海。
师:你们见过大海吗?请见过的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介绍。
生:我见过大海,海水是蓝色的,一眼看不到边。
生:我见过大海里有浪花,海滩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贝壳。
师:在小朋友的眼里,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是那么美丽,那么神秘,那么有趣。今天,我们一起去海边旅行。
(点击课件:出示白天大海的景象图)
4、让我们一起向大海问好。
师生:hi,大海,你好!good morning,大海!
5、师生共同看课件画面。
师:来到美丽的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沙滩上有各种各样的贝壳。
生:海鸥在海面上快乐地飞着。
生:海面上波浪很大,发出了很大的声音。
师:对呀,这是风儿和浪儿你追我赶,互相"闹"着玩呢!那巨大的声音是浪花在欢快地"笑"呢!
生:渔船里装满了鱼虾和海带。
6、小结,过渡:
师:哦,小朋友都看到了,白天,风儿闹着,追逐着浪儿,浪儿笑着,向前奔跑着。夜晚,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大海睡了。板贴:睡了
7、指名读课题:大海睡了
8、(点击课件:出示夜晚大海图)
师:大海睡着了,是什么样儿呢?谁来说说?
生:大海睡了,星星和月亮挂在天空中,星星还在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呢!
生:我听到了轻轻的海浪声。
过渡:有一位叔叔写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听: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录音,配上轻轻的潮声)
师:喜欢吗?那你们就去读一读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读,随机正音:风儿浪儿
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三、美读课文,进入意境。
师:读了这首小诗,深夜里,大海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生:我觉得深夜里,大海很安静,不像白天那么闹了。
生:我觉得很平静,海浪声轻轻的,听起来很舒服。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1、指导朗读第一句。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学生评价。
生:读第一句
师:觉得她读得怎么样呢?谁来评一评?
生:我觉得她读得太响了,应该轻一点。
生:大海已经睡了,我们要轻轻地读,千万别吵醒了大海。
师:那你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师:你读得真好,大海睡得真香啊!
(3)齐读
(点击课件:出示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2、指导朗读第二句。
师:请你们读读这两行诗,看看大海睡觉以后的样子,想想为什么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呢?”可和小组伙伴交流。
生:月亮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抱着明月。
生:星星也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背着星星。
师:请你们读读这两行诗,感觉大海像谁呢?
生: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师:对呀,能躺在妈妈的怀里多舒服呀!谁来读读!
生:读
师:大海妈妈睡得真香呀!我们也来试试吧!
生:齐读
3、指导朗读第三句
(点击课件出示: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师:大海妈妈终于睡着了,听:(潮声),你们听到了什么呀?
生:我听到了轻轻的海水声音。
师:对呀,这就是轻轻的潮声。(板贴:轻轻的潮声)就像大海妈妈熟睡后发出的鼾声。多么安宁,多么温柔阿!
师:你来读读这两首诗。
生:读句子
师:声音柔柔的,你读得真好听!谁再来试一试!
师:你把“轻轻的”读得真不错,我们也来轻轻地读一读,千万别吵醒了大海。
生:齐读。
师小结:明月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枕着妈妈的臂弯睡着了,星星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趴在大海妈妈的背上睡着了,大海妈妈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大海妈妈甜甜地睡了,她会梦见什么?(学生回答)
师述:为了使大海妈妈的梦更香更甜,我们人类就应该保护大海,不往大海里倒垃圾、污水,让大海变得更美丽。
师:请小朋友把这四行诗连起来自己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的过程中可以带上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
师:这首小诗美吗?让我们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生:齐读全诗
师: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
师:海风和海浪多像玩累了的孩子呀!到了晚上,他们停止嬉闹了,大海就像一位慈祥的妈妈哄着自己的宝宝安静地睡熟了,还发出了轻轻的鼾声。这是多么奇妙的想象呀!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生:齐读全诗
表演背诗:啊!美丽的小诗没了,去哪儿了呢?哦!肯定都到小朋友的心里去了,我们一起用最美的声音把它背出来。作为送给大海妈妈的礼物。
4、练习背诵全诗。
师:这么美的小诗不但要读好,聪明的小朋友还要能背出来,请你们用自己的方式和小组的伙伴试着互相背背吧!
生:小组试背
师:谁第一个来背
生:练背(点击配上轻轻的潮声)
师:你真勇敢,第一个把它背出来!谁想试一试!
生:试背
师:你背得真有感情!我们一起用自己最美的声音来背一背,把它作为送给大海妈妈的礼物。
四、拓宽延伸,积累语言。
师:刚才,我还在沙滩上悄悄地发现了大海妈妈送给我们的礼物呢?就在小船里,小船漂呀漂呀,漂到了你们的身边,小朋友赶快挑选自己的礼物吧!
生:每人挑选礼物,开始朗读课文后的秘密。
师:小朋友,你们拿到的是什么礼物呢?
生:我拿到的是一只小海龟。
师:小海龟悄悄地告诉了你什么秘密呢?
生:风平浪静,一望无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
师:噢,原来是一串关于大海的成语。
师:你们是拿到了什么呢?
生:读章鱼背后的诗歌。
师:祝贺你,又学会了一首关于大海的小诗。
师:小朋友,我们的旅行结束了,小朋友,拿着礼物,让我们和大海妈妈说声再见吧!
生:大海妈妈再见!
师:嘘!大海妈妈睡得真香呢,我们可别吵醒她!
四、课文延伸
1、夜晚的大海多么宁静啊!第二天清晨,大海醒来了。休息了一晚的海风,海浪会做些什么呢?静静地看(出示清晨海浪图。)
2、我们一起来仿照“大海睡了”写一首“大海醒了”
出示:风儿闹了,浪儿笑了,清晨,大海醒来了。
请你们仿照着课文的样子帮老师把小诗写下去。醒来后的大海还会做些什么呢?自己先托着下巴想想。
3、交流。
板书设计:
9大海睡了
抱着明月
背着星星
轻轻的潮声
《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写好“里、她”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按笔顺正确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识字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性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吗?”
2、指名学生简单介绍自己见过的大海。
3、“你们想不想知道晚上的大海是什么样子?”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海睡了,我们不要打扰它,应该怎样读?再读题目。
[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伊始应充分调动学生对大海的已有认识经验,引导学生畅谈对大海的感受,从而引发对“夜晚大海是怎样的”的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在一片蔚蓝的大海上,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月亮悄悄地升起,星星也眨着眼睛,大海慢慢地平静下来,你听——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录音,配上轻轻地潮声。)
师:喜欢吗?那你们就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读课文。
3、扮演小老师,同桌互读,正音。
4、检查自读情况:
(1)朗读抢答赛:
带拼音读字词:夜、风儿、抱着、睡觉、里、背、浪儿、她、闹、大海、鼾声、那、明月。
(2)摘星星游戏:(每颗星星背面都有一个小秘密,摘到的同学要很有礼貌地把这个秘密请大家跟你一起说。)
(3)给生字宝宝找朋友。(如果朋友找对了请你一起读;如果找不对,请你来帮助他。)
[生字的出示,字音的解决都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中进行,孩子们不再认为学习生字是负担。]
三、识写生字,合作交流
学习“里”、“她”。出示相关电脑课件“里”、“她”字。
1、小组讨论你怎么记字形?
2、小组派代表说。
3、书空,按笔顺描红。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注意写字姿势,用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字。)
四、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1、过渡:生字宝宝回到它们的家课文里了,这一回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呢?
2、师: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说的你都明白了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3、学生质疑:
(大海睡熟的鼾声是什么样的?)
(那轻轻地潮声是什么?)
(风儿不闹了是怎么样的?)
(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大海妈妈怎么能抱住它呢?)
……
4、学生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5、朗读比赛:
在课文中挑选你们最喜欢的一句话,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男女赛读、评价)
6、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7、师:刚才我看到一些同学带上了表情和动作来读,真可爱!现在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喜欢哪一句,就表演读哪一句吧。
(学生表演读;学生评一评)
8、做配音游戏。(四个人一个小组,一个同学负责读课文,另外的同学配上风声、浪声、鼾声。)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主动探求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朗读时感情投入。]
五、启发想像,升华情感
1、大海妈妈甜甜地睡着了,她会梦见什么?
2、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3、小结:为了使大海妈妈的梦更香更甜,我们人类就应该保护大海,不往大海里倒垃圾、污水,让大海变得更美丽。
[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己想象、自己描述,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表达思维成果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力、想象力、创新力。]
六、课后活动
拓展延伸我认识的大海。
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有关大海的资料、图片等贴在展板上,互相交流,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标理念:
本课是一年级的语文课并涉及到一些自然常识。一年级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读课文,能用简单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能根据画面展开想象。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创设了夜晚大海的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