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5/09/0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

【内容简析】

本次百花园设置了“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五个栏目,共安排了六道训练题。具体内容包括形近字辨析、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话、读背古诗、朗读儿歌、当小导游(口语交际)、观察景物写作等。通过这些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读写能力。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本设计力求使“语文百花园”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培养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夯实基础,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和组词,培养辨识汉字的能力。

2、通过背诵古诗、朗读诗歌,积累语言。

3、通过当小导游介绍家乡的口语交际活动,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提高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

4、练习用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语言特色,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培养观察思维和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

【教具准备】

1、小导游旗若干面,小导游标志若干个。

2、风景图或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又迎来了快乐的一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又一个“语文百花园”,比一比谁是畅游语海的小高手,谁是读书积累的小行家,谁是能说会道的小导游,谁是笔下生辉的小作家。

二、第一部分:语海畅游

(一)练习第一题

1、读题目,明要求。【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审题的学习习惯。】

2、观察本题中的每组字,你有什么发现?

(每组都是形近字,“架和驾、慢和漫”又是同音字。)

3、题中的这每组字,你是怎样记、怎样辨识的?把你的好方法在四人小组里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构字特点辨识字形,组成词语。)【设计意图:通过辨字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每组字的意思及应用规律。】

4、汇报,集体订正,评价。

(二)练习第二题

1、读例句。

先读读(1)(2)两个句子,再读读横线上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2、讨论:上面的两个句子为什么可以合并成一个句子?这样合并句子,有什么好处?

小结:意思连贯的两个句子可以合并成一个句子,合并后的句子更简洁清楚。【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从例子中总结规律找到学习方法的习惯。】

3、练习合并句子。练习课内题,说说合并两个意思连贯的句子应该注意些什么。合并成一句话时,第一句后面改用“,”,第二句中的“我们”省略了。

4、再练习课外补充题。有困难的与同学商量解决。

练习:

1、小红急忙推开门。

2、小红大声说:“请不要伤害小动物”。

三、第二部分:积少成多(读读背背)

1、自由读几遍古诗《鹿柴》,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认识多音字:柴:chái(火柴)zhài(鹿柴)

2、理解诗题:鹿寨————表示一个地名。

3、再读,边读边想:诗人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景物?(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鹿寨傍晚时空寂优美的山林景色,反映了诗人闲适心境。)

4、把自己的理解和同学交流并互相质疑。

5、反复朗读,想象情境,试着读出感情。

6、练习背诵,小组里互背互评。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中背诵。【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祖国的优秀文化熟读成诵,不断加深自己的文化积淀。】

四、第三部分:阅读平台《雨中的树林》

1、自由练读,有不懂的字词可通过查字典或交流来解决。

2、带着问题,边读边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帮助他们把握文章大意,发展思维能力。】

①走进雨中的树林,作者发现什么新奇的事情?(滚动的雨珠、吐丝的蜘蛛、香软的落花、击鼓跳舞的青蛙、唱歌的鸟儿、听歌的松鼠、运浆果的刺猬等诸多动植物的动态描写)

②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③看到这新奇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融入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惊奇和喜悦展示出来。

4、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再把它抄在你的采集本上。

五、信息采集做个小调查,了解家乡有特色的景物和人情风貌,体会家乡的可爱,准备与同学交流。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会认“纪、必、须”等12个生字,会写“世、界必、须”等10个生字,会写“世界、年纪、必须、学习、但是、声音、月亮、主意、一直、只好、反复、变化、简单、万物、生长、泥土、眼睛、相当、、结局、开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了解太阳、月亮、水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

4、让学生明白世界万物在变化,但又有它的秩序,每样东西我们都尽量简单化。

教学重点:

认识并掌握生字新词,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世界万物的变化秩序。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会认“纪、必、须”等12个生字,会写“世、界必、须”等10个生字,会写“世界、年纪、必须、学习、但是、声音、月亮、主意、一直、只好、反复、变化、简单、万物、生长、泥土、眼睛、相当、、结局、开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自己小的时候的样子吗?你最喜欢做什么?你在小的时候学会了哪些本领呢?

2、学生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讨论。

4、质疑:原来你们小的时候做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啊。那孩子们猜猜世界小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都有谁?他们又学习了哪些本领呢?

5、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猜测。

6、揭示课题: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引导读课题,认识生字:纪,纟+己=纪。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不会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不会读的句子可以请教同桌,并多读几遍。

(3)实在不会读的生字请圈出来,等着全班交流。

(4)有不理解的词语请圈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1)请小班按顺序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纠正他们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2)出示要求认的生字,开火车读一读。

(3)学生说说这些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

(4)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A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形声字):

每+攵=敏

工+力=功

辟+言=譬

米+造=糙

q+间=简

目+争=睁

口+我=哦

B利用词语一起识字:秩序必须

(5)学生开火车读一读生字。

(6)如果把拼音宝宝去掉,你还认识它们吗?试试吧。

(7)同桌检查识字情况:你指我认,我指你认。

(8)把生字送入词语中进行识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解决了生字问题,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课文吧!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4、师小结。课文主要讲了当世界年纪小的时候,太阳、月亮、水的学习和生活,以及生活很简单,世界也有它的秩序。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观察要求写的10个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

2、学生互相提醒。

3、老师根据学生提醒的归纳。

(1)“必”字三点的位置应该注意。

(2)左右结构的“功”、“须”和“睛”要注意左窄右宽。

(3)上下结构的“简”、“界”和“弄”要注意是上窄下宽,特别是“界”字下面是一撇和一竖。

(4)强调“世”字的笔顺。

(5)在书写“复”字是要注意中间是一个日字,是一横。

(6)把“睛”和“晴”字联系记忆。有“目”就是“睛”,有“日”就是晴。

4、学生自由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写生字。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3、书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了解太阳、月亮、水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

2、让学生明白世界万物在变化,但又有它的秩序,每样东西我们都尽量简单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世界、年纪、必须、学习、

但是、声音、月亮、主意、

一直、只好、反复、变化、

简单、万物、生长、泥土、

眼睛、相当、、结局、开头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二、学习1——4自然段,了解太阳、月亮、水的学习。

1、学生分小组学习课文1——4自然段,要求:

(1)开火车阅读课文1——4自然段。

(2)都讲了谁在世界年纪小的时候的学习和生活?

(3)勾画出重点的词语句子,看看它们是怎样学习生活的?

(4)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记出来。

2、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

3、分小组汇报交流。

(1)分小组开火车阅读课文。

(2)汇报:这里主要介绍了太阳、月亮、水在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的学习和生活。

(3)太阳:学上山下山。这就是太阳的特点,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现象?(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4)试着理解:它也试过做别的事,但是都没有成功。譬如说唱歌,它粗糙的声音,把这个敏感的新世界吓坏了。

A太阳没有其它特点,所以说它试过做别的事但都没有成功。

B“譬如”的近义词是什么?

C“它粗糙的声音,把这个敏感的新世界吓坏了。”“粗糙”的反义词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D试着说说太阳可能还学过哪些本领?都是因为什么没有学会的?

(5)月亮:学会了晚上发光,也学会了不断变化。这符合现在月亮的特点吗?月亮为什么觉得白天发光这个主意不好呢?

(6)你会说“反反复复”这样的词语吗?试试吧。

(7)水:学会了流动,往低处流。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三、学习课文5——9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课文5——9自然段。

2、说说你从这几个自然段里读懂了什么?

3、学生汇报:

(1)那时候的生活很简单。

(2)万物都很有秩序。

4、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个世界还相当有秩序的.?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应该鼓励)

5、“雨从云里落下,滴进泥土里;人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切有多美好……”你会接着写吗?试一试。

6、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故事没有结局,却有很多开头,很多很多开头。”

四、拓展延伸。

1、这篇课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部分?说一说,并读一读。

2、你会接着讲故事吗?

试着从下面的两个开头中选择一个继续讲故事吧!

(1)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2)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3、学生分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五、总结。

1、师:孩子们,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有哪些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2、老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要求:

1、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内容,使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

2、重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通过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弄懂自然段的意思,从而使学生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的为难点。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则成语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却是比较深刻的。为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紧扣魏王(线索人物)的疑问(也是学生的疑问)而产生释疑欲望,暗切“射雁”的原因;再扣魏王的一“惊”一“奇”,明确“空射”的结果——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由此探究结果必然性的内在原因;在学生既理清情节又欲求原因所在的时候,再精读细析最后一段,使学生明白事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同学们,在前一课中,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ěi。“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íi。“嘣”象声词,

后鼻音,读作bè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展示:

1、古诗转转龙

2、唱《弟子规》

一、导入

刚才的课前展示,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那我就送你们一个礼物,请看大屏幕。(多媒体课件出示西湖的美景图)

问:你们觉得西湖美吗?

生:美!

看到这西湖的美景图,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以前诵读的一首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学生齐声朗诵

那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与西湖有关的文章——《西湖》,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揭题板书:西湖

读完课题之后,你们脑子里有哪些疑问?

生:西湖什么样子?西湖美不美?……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预习

出示预习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生字词,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三、过关检查

(一)

1、同桌互相读生字,读准字音得一颗☆

2、同桌互相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得一颗☆

3、检查完毕,马上坐端正,再得一颗纪律☆

(二)

老师检查:

1、词宝宝(自渎、齐读、开火车)

镶嵌轻拂掠过一圈苏堤华灯琴声泛舟素有连绵浓淡犹如格外漂浮掩映一般一幅画夜幕初垂

2、字宝宝(自渎、齐读、开火车)

嵌拂幅掠圈堤幕垂华琴泛素绵淡犹格浮掩般初

3、课文朗读(抽查4名同学)

四、讲解课文

俗语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有谁能答出下一半?(下有苏杭)苏杭——苏州和杭州

天堂是怎样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让人神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令人神往。)

1、范读课文

那镶嵌在杭州的一颗明珠肯定很美,请同学们边听示范录音,边在书上划出西湖美的地方。

2、小组合作讨论

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检查自学效果。

小组讨论,归纳:

西湖美在湖

西湖美在山

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引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理解“硕大”,在平静而宽阔的湖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十里明湖中,孤山()

西湖美在堤

白堤和苏堤()

西湖美在岛

三个小岛()

小结: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呢?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理解“飘逸”、“掩映”、“典雅”等词语。

西湖美在夜

生自由读文,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出示:夜幕初垂,明月东升……

总结:远眺西湖→近赏西湖→月下游赏

五、配乐朗诵

总结: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配合着音乐,再来朗读课文,重新体味一下西湖的美景。

六、课外扩充阅读

《配套练习册》上的文章——《美丽的西湖》

1、自由读

2、找学生读好的段落

3、做相关的阅读题

七、课堂达标

1、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山峦

()的山水画

()的湖面

()的湖水

()的西湖

()的琴声

2、试着用“犹如”、“像”、“仿佛”、“宛如”中的任意两个词造句。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用“如”、“像”、“仿佛”、“宛如”造句。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5

三年级语文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评、自悟赶海的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借代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体会赶海的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磁带、图、各种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都说自己曾去过海边赶海,玩得可开心了,有个小男孩呀,听了大家的介绍,也吵着闹着要去海边,今天小男孩就要去赶海了,你们想不想跟这个小男孩一起去赶海呀?(想)

相信这次赶海一定很有趣。(板书赶海)

2、(闭上眼睛)听,什么声音?(放录音:海浪声)

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先别急着回答,静静想象,(继续播放海浪声,持续一分钟左右)想象后交流。(学生好似真的到了大海边)

3、师述,(边说边贴图)是啊!看一望天际、蔚蓝色的大海在欢迎大家呢!海鸥在飞翔,海浪在歌唱,远处,片片白帆迎风招展,真美啊!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课文二三小节,感悟小男孩和人们赶海时的快乐。

(一)感悟小男孩的快乐

1、自读二、三小节,看看小男孩在海边做了哪几件趣事,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边划一划,把这几件趣事划出来。

2、交流。(贴男孩在捉螃蟹、追浪花、捏大虾的图和板书追浪花、捏大虾、捉螃蟹)

3、出示描写这三件趣事的语句,选一件你认为最有趣的事再读一读,想一想有趣在哪里,怎样读好它。

4、再自读后交流,学生先讲到哪件趣事就先体会其趣。

a、追浪花: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趣在哪里?

(1)趣在浪花像人一样,不肯离去。

(2)趣在小男孩明知追不上,还要去追。

怎样读出这趣,进行朗读擂台赛,其他同学评,有没有赛过,为什么?

b、抓螃蟹: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

你认为抓螃蟹有趣,读一读这句话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例:摸呀摸呀读得慢,是因为能表现出小男孩

(1)摸时很害怕,怕被夹住。

(2)螃蟹不太容易摸到,摸得慢。

例:嘿,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读得响亮、高兴,是因为能表现出小男孩的高兴、喜悦。

其他同学评有没有读到位。

c、捏大虾:咦,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看图比较理解武将和俘虏,说说为什么这么称呼大虾。

小男孩捏大虾心理变化可大啦!想想他心理怎么想,表情动作会怎样?

争当小演员进行表演,大家评评小演员有没有演出小男孩的不同心理。评一评谁是最佳小演员。

不仅有演好,也要读好,再把这段话读一读。

5、看到小男孩玩得这么开心,你也想玩一玩吗?选一件你认为最有趣的事玩,可做动作表示,也可用朗读表现,比一比谁玩得最开心。

全班大声练读。

进行比读,先个别比,再集体比,比时也可做做动作。

(二)、感悟人们的快乐

1、同学们,可别先光顾着自己玩,看看沙滩还有其他人在赶海吗?(贴人们捉螃蟹,捞海龟,捡贝壳,小男孩被螃蟹咬图)

2、交流

a、人们有的……有的……有的……人们玩得开心吗,指导朗读。

b、呀,这小男孩为什么皱着眉头?(原来被大螃蟹夹住了)。

怎么会被夹住的,学生自由读,体会“东逃西窜”,“不甘束手就擒”等词。

(三)想象有趣

i、同学们,你们还想继续玩下去吗?(想)

你们还想玩什么?

学生自由说,(捉鱼、冲浪、潜水等)

二、精读课文四、五小节

1、好了,太阳偏西了,我们该回家了。哇!小男孩的小背篓可真沉啊!(出示小背篓)老师快拎不动了。

2、看看,里面有什么?老师把里面的“战利品”一样样拿出来,请学生认识,并理解“满载而归”。

3、人们开心吗?谁读得好,就把“战利品”送给谁。

三、总结全文

1、一路上,海风吹拂着我们,舒服极了,我们不由会响起一首歌《大海啊,故乡》(放音乐)。学生随着音乐不由得唱起这首歌。

2、这次赶海一定会给小男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听到这首歌,他就会想起这件趣事,,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次有趣的赶海。

3、在音乐声中齐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