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篇1
放下手中的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无论是古还是今,每一时代的少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种美德,他们是我们的骄傲。关于他们的故事有很多很多,我还依稀记得曾经学过的一句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这讲的是孝顺和谦让的美德。现在社会同样存在这样的人。如雷锋乐于助人,任长霞舍己为人。他们每个人都是我们的榜样,在这些美德的熏陶下,我们逐渐变的'优秀,社会逐渐变得和谐,生活逐渐变得美好。
虽然有许多榜样在为我们指路,但仍有一些人忽略他们。昨天中午,我骑车去图书馆,在一个十字路口处停下了下来,当时没有警察,旁边的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左瞧瞧,右看看,发现没有多少车后,便打算闯红灯,当他快要到达另一边时,撞倒了一位从斑马线上走过的老爷爷,他摔倒在地,手中的东西撒落在地,鸡蛋也被撞碎了。这位青年人扶起自行车,看了看老爷爷,竟骑车离开了。这时,绿灯亮了,我正要骑车过去扶起老爷爷,从岔道上跑来一位中年男子他迅速将老爷爷扶起,问:“大爷,您有没有受伤?要不要去医院呀?”老爷爷挥挥手说:“不用了,谢谢你,年轻人。这时,可能是良心发现,那位骑车走了的青年人停了下来,回头看了看老爷爷,看已经有人扶起老爷爷,便有骑车走了。我们通过红绿灯,看到人们向中年人投去赞许的目光。我发现他身上有着助人为乐的美德。像青年人一样不负责任,不讲道德的人仍有许多,相信他们也都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但当自己闯祸,犯了错误时,心中狡幸却将和这些都抛到脑后,以至于临阵逃脱不承担后果,而那么中年人却有些善良的心,不难看出,这两种人的差别,而正是因为“青年”较多,“中年”较少,才使得社会不至于混乱。
好人为人传颂,坏人恶名远扬。中华美德改变则我们每代人的心,让我向孔融学习,向雷锋学习,向那位中年男子学习,去帮助和感化身边的人,让世界都知道我们中华美德,让中华美德发扬光大。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篇2
“一个有修养的人,他可以克制贪心,因为他知道节俭可以使人向上。”这是《中华美德故事·俭朴篇》中春秋时鲁国宰相季文子的人生信条。
在此篇中,我们看到了季文子虽身居高位,却以俭为荣。他住的是陋室,坐的是瘦马破车,穿的是久洗的旧衣。他还经常叮嘱家人说:“不要讲排场,搞浮华,有粗茶淡饭吃喝,衣服不脏不破就好了。’而在他三十多年的宰相生涯中,一直保持着节俭的作风,将自己的生活限定在一般百姓的水平上,这是难能可贵的。要知道,节俭难,而始终如一地节俭更难,更何况是堂堂的一国宰相!而同是宰相的司马光也非常节俭,在著名的《训俭示康》中,他就提出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俭立名,以奢自败”的主张。骁勇善战的抗日将军左权,更以一段“将军补鞋”的故事被传为佳话。以上所说的三位都有一共同点,即身居显赫之位而以俭为本,以俭自约,读后不由令我们肃然起敬。
我们—校园里的萃萃学子,备受家长的呵护,好像是温室中的花朵,要吃有吃,要喝有喝,零花钱更是不断。对我们中的`有些人而言,俭朴似己成为一种过时的观念,而高消费却成为一种时尚。不信,你可以看到如下几组镜头:
镜头三:用品攀比。班级是同学们学习、竞争的地方。可是这儿,却隐藏着另一类“竞争”。如你的西装是“皮尔·卡丹”,我的衬衫就买“金利来”“雅戈尔”;他的运动衫是“李宁”,她就去买“耐克”……总之,要穿出流行的趋势,要最“modern”的。甚至连一块橡皮也要攀比,东西稍微有点磨损便让其“下岗”,与之永别。有些同学终日沉醉在高消费里,用衣着打扮自己,还洋洋自得。殊不知,中学生纯真朴素的美正离他们越来越远!
当我们了解了我们的先人季文子、司马光、左权等的事迹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颜面说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呢?
所以,我们中学生应该明了:富裕时忘了节俭,这是一种狂妄;而贫困时仍念念不忘追求奢侈,这更是一种悲哀。节俭,是美德,而不是过时的观念。我们更不能一边喊着弘扬美德、勤俭节约,一边铺张浪费、盲目攀比,而要让勤俭朴素成为自己的道德标准,伴随我们迈向辉煌的新世纪!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篇3
美的是我们中华人民,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领。因为美德世界才和平,因为,美德中国才更加的光辉。
美德,可想而知,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人物都历历在目。有机智好学的,勇敢正直的。为人类科学做出贡献。。。。。。。他们每个人都是一种美德。
示例一在文川大地镇的绵竹市h汉旺镇东汽中学到塌教学楼发掘现场,出现令人震撼的一暮一名死难学生手里紧紧攥着一支笔,有诗言志;请记住这只笔,他载着比生命还重要的知识;请接过这只笔,它会出重键园的蓝天,请接这只笔,他将画出祖国键设美丽的景象,
读了我才知道,跟他比真是微不足道曾经的我,现在的我都在虚度光阴,从来都没觉得知识的重要性。一直都是溪里糊涂的。这简直就是浪费光阴,
实例二;在我的周围曾经也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他是一名老师,年纪也有点年迈,可他做出了别人都做不到的事,他无偿的献出血捐给贫困的人,甚至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把肾捐给别人。医生查出他本身就有一种病,可他还是坚持的把自己的肾捐给了贫困的病人。
这种无私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不是他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而是他有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至高无上的爱心。他比每个都伟大。
真的,每个人不需要做出多么多么伟大的事,耽美的.我们都应该会。但也有一种仅美德出现,露出了他们最黑的心。
示例三:一个小女孩在马路上行走,却被飞来横祸的汽车撞倒在地,而那个司机并没有停车子下来看,而是选择逃走。但最可恨的是一个更像狼一样的残忍的人开着车又从小女孩的身上驶过。路边的人没有一个报警或拯救小女孩的,只是微观,最后是一个捡垃圾的老奶奶通知了她的家人,并送进了医院。
同学们我不知道你看到这个事情,心情是怎样的,但我是会很愤怒。难道他们真是狼心吗?中华因为有美德才会和谐,但你们却有那黑心玷污美德,美德不就是心灵的美,和行动中体现出对他人的爱吗?
美德之所以称为美德,因为它比荷花更高洁,更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大家就应该传承我们所拥有的美德,让那没有出生的婴儿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和平。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篇4
中华五千年的美德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我们伟大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前几天,我阅读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讲述了许多名人的美德故事,使我爱不释手,没几天我就看完了。
这本书分为八个篇章,分别是:爱国篇、自强篇、正直篇、勤学篇、友爱篇、诚信篇、机智篇、重孝篇。每个篇章里的每一个故事都蕴涵着一个通俗易懂的名人美德,其中的许多故事使我深受教育,有些故事后面有阅读心得和知识链接,让我能更加容易理解故事的含义。
读了爱国篇以后,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使我非常感动,尤其是《大禹治水》这篇故事。大禹治水的时候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他治水十三年,人累瘦了,腰压弯了,手指甲磨秃了,脚底下生了茧……十三年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据说有一次他在家门前恰逢儿子出世啼哭不止,他也没有进去看一眼。……想想自己:有时因为贪玩而耽误了学习;有时因害怕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有时会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怎能不令我脸红?我应该向大禹学习,学习他那种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学习他那种“要做就做最好的”的品性;学习他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
当然,屈原为国而投江;王昭君为促进两国友好,自愿嫁到匈奴;文天祥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仍忠贞不逾,宁死不屈……都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让我一次次为他们的爱国情操折服。
《人民文学》的副主编肖复兴曾经说过:“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它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的尽情飞翔”。 《中华美德故事》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一部能陪伴我们健康成长,令我们受益匪浅的经典之书。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今年是祖国的90华诞,当她百年华诞之时,正是作为今日之少年的我们成为祖国栋梁之才之日,让我们时刻牢记: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读书吧!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篇5
读《中华美德故事》有感淮安市人民小学 四(6)班 李巳贤《中华美德故事》是我最喜欢看的课外书之一,里面讲述了我国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有的机智,有的好学,有的勇敢,有的正直……每每读起这本书,我总能感受到人性中的真善美,我总是告诉自己要向书中的人学习,做一个具有美德的小学生。
在那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里,我最喜欢《负荆请罪》这个小故事了。在战国时期,赵国有位大将军名叫廉颇,他英勇善战,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赵国立下不小的功劳。当时,还有一名文官,叫蔺相如,他足智多谋,因为“完毕归赵”、“渑池之会”事件后,他格外受赵王的赏识,地位很高。这让廉颇觉着很不舒服,他处处为难蔺相如,而蔺相如顾全大局,为了赵国的利益处处避让。得知真相的廉颇很是惭愧,便背着荆条去蔺相如的府上请罪。
蔺相如很是感动,与廉颇和好如初。读完这个故事,廉颇知错就改的品德给我很深刻地教育。在生活中我们其实也经常会做一些错事,可面对自己的`错误,我们往往没有勇气去面对,即使知道错了,有时也不去改正。记得有一次,我最喜欢的玩具小公仔不见了,我清楚地记得自己把它放在书桌上的,当我怎么也找不着的时候,我很伤心,心想:弟弟昨天来家里玩了,他当时对这个小公仔爱不释手,肯定是他拿走了。
于是我不分青红皂白地向他索要,即使他说没拿,我还是不相信,和弟弟吵了一架,弟弟还哭了。后来,在妈妈打扫卫生的时候,我在床底发现了心爱的小公仔。当时,我知道自己错怪了弟弟,我错了,可我就是没勇气向弟弟道歉。与廉颇相比,我是多么渺小啊!廉颇堂堂大将军,知道自己错了,能负荆请罪,很诚恳地向蔺相如道歉,赔罪,他这样的举动是多么了不起啊!我也要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我想廉颇身上的这种美德是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的。其实,《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有益于我们成长的故事,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我们要向书中的人物学习,学做具有美德的人,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篇6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由古至今,有多少古人那高尚的品德一直流传至今,不断激励着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自从读完《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后,我对“美德”这两个字又有了深刻体会。
《中华美德故事》一书,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情节,将我国历史上崇高的道德情操呈现在我眼前。其中,卧薪尝胆、立志发奋的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司马迁;意志坚定、乘风破浪的宗悫······他们都为我上了一节难忘的课,他们所具备的美德让我敬佩。
让我颇有感触的是“友善互助篇”。当中,《范纯仁急人所急》一文让我受益匪浅。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次,范纯仁送五担麦子回家乡。路上,他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因为没钱,无法安葬父母,只能在街头靠卖字画赚钱安葬父母。
范纯仁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二话不说,买下字画,还把五担麦子送给了他,让中年人卖掉,赚到钱后买地安葬父母。回到家后,范仲淹听到此事后,不但丝毫没有责怪他,还夸他说:“孩子,你做得好,君子应当急人所急。”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远远不止一个,一切能使生活变美好、文明的行为都是美德。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只小小的蜡烛,它的光照耀得多么远!一件善事也正像这支蜡烛一样,在这罪恶的.世界上,发出广大的光辉。”
其实,拥有一颗爱心异常简单。记得有一天,我走在路上,只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拄着拐杖,迈着蹒跚的脚步过马路。这时,走过来一个小姑娘,对老人说:“爷爷,我扶您过马路吧。”那位老人点点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就这么一句简短的话语,一个微小的动作,就已经让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了。看起来这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实是有特殊含义的,它体现的不仅仅是“爱”的伟大,更是一种美德。
让爱心一路相随,就像蜡烛一样发出光芒,为你照亮前方的路。一个人拥有爱心实在难能可贵,一个人的道德就体现在行为举止上,想做个真正拥有美德的人,就必须先拥有颗爱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