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三字经》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三字经》读后感 篇1
记得幼儿园托班后的暑假,妈妈送我到楼下的齐老师家学画画,课余时间,齐老师教我们诵读《三字经》。可能是三个字,三个字的念着好玩,我就喜欢上了它。第二天就让妈妈上街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后来,它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现在我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了,学习上一偷懒,妈妈就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我就无话可说了。有时候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争抢玩具,耳边就又会出现妈妈的唠叨:“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只好把玩具让给了小朋友。不过,也有我“出风头”的时候呢。上次,爸爸妈妈因为家务事争吵,看到此时此景,一旁的我嬉笑着说:“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他们立马相视而嘘,和好如初了,呵呵。
这就是《三字经》带给我们全家的快乐!
《三字经》读后感 篇2
今年暑假,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其中几句印象特别深。它们是:“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头悬梁讲的是汉代大学者孙敬将头发用绳子吊在屋梁上防止读书打瞌睡;锥刺股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苏秦读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提神。他们不需要老师监督也可以自觉地读书。
读完后,我感到很惭愧。我虽然读书很好,但是不能自觉地读书。我每天心里只想着玩,非得妈妈大发雷霆才好好做作业。许多事情都要妈妈提醒才去做。虽然我们不提倡“头悬梁、锥刺股”这种以伤害身体来勤奋读书的办法,但我们要读书孙敬和苏秦勤奋读书的精神。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我牢记在心,是它打开了我刻苦读书的大门,它时刻提醒着我好好读书!
《三字经》读后感 篇3
未经雕琢的璞玉在普通人眼里和散落在各处的小石子是没有区别的。
“玉不琢,不成器。”我对《三字经》里的这句话印象最深,因为我的名字里也有“玉”字。和氏天下璧,举世无双。雄心万丈的`秦始皇曾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它。可想而知和氏璧的价值有多么高。在这之前,楚人卞和因为把未曾雕琢的璞玉献给楚王而被砍去了自己的两只脚。如果卞和将璞玉雕琢成美玉再献给楚王,我想他不仅不会受到伤害,或许会得到楚王的赏赐。未经雕琢的璞玉在人们眼里只不过是块石头,只有经过精心的雕琢,人们才能认识到它的美丽和价值。孟母三迁及断机杼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母亲对自己孩子的“雕琢”,如果不是孟母的精心雕琢,中国历史上或许会多一位巨商大贾或风水大师;而将失去一位与孔子齐名的圣人,那我们国家的文化与历史肯定会被改写。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手中的璞玉,每一位老师都是技艺高超的玉雕大师。
《三字经》读后感 篇4
我从幼儿园开始就读了《三字经》了。当时,我读来读去就只为了一个目的:好玩。现在到了小学,我们学到了国学,我才慢慢的看起《三字经》来……
其实许多人说《三字经》是很无聊的',我刚开始也这么认为,可到了今天,我认真的读了读《三字经》,发现了里面许多的知识。
我最喜欢里面的一句:“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因为这句话的意思令我很受感染,意思就是:“狗在晚上看家,鸡在早晨叫醒人们,人如果不学习,怎么能成人呢?”
也是,如果不学习,就连一个做人的资格也没有,何谈在社会上发展呢?
接下来的这句,是上一句话的后面一句:“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这句的意思也让我深受感染:“蚕会吐丝,蜜蜂会制造蜂蜜,人不学习的话,还不如这些动物。”是呀,许多动物会为人类制造东西,而有些人呢,只是社会上的废物。还不如这些辛勤劳动的动物们呢。
《三字经》读后感 篇5
《古人读书的方法》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人人可以读书,但读书要得法,应该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欧阳修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了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自己规定每天读300个字。读完后,又规定每天背诵150个字。这样,他总共用了十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每日定量计字,同样能学到知识。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知道了读书方法的重要性。吕老师严格要求我们背课文、三字经、古诗文以及成语接龙等,提高了我们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让我们能出口成章。古人说的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这学期,爸爸给我做了一个新的作息时间表:早上,洗漱完毕后,我大声朗读课文、三字经等;晚上,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后,我要复习今天所做的练习、预习明天所讲的内容。背诵三字经和古诗词时,对于不懂的字词句子,通过查找资料明白其中的含义。这些好的学习方法,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还要进一步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