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论语》读后感

2025/09/03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论语》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论语》读后感 篇1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每个人都能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人读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有人读出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矢志不渝,有人读出了“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的深思明辨。读《论语》,仿佛看到了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的中间,同他们畅谈人生感悟。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论语》中直接了当的`阐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孔子在对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的品质有着自己的见解——他提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提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义小人于利,他从人的追求以及对待事物的不同态度来区分君子和小人。“小人怀惠”和“小人比而不周”并不是说喜欢和擅长与人交际就是小人,而是说在做任何事都要把道德和法度放在第一位,不能只关乎财富和利益。这也论证了当下的中国将法治放在第一位,严厉打击扰乱社会治安的一切事物,体现了《论语》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影响。

《论语》读后感 篇2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千年经典绝学的一本著作哦!相信大家都知道《论语》这本书是记载着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言行的一本书。其中纪录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孔子经典语句,让人读了之后深受启蒙,而且里面的语句还简单易懂,很容易就明白做人的各种道理。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认真钻研这本著作,就一定能胜读十年书啊!

时光荏苒,在逝去的2500多年里,恐怕再没有哪一本书会比《论语》有更多的读者了。我们都被孔老夫子的智慧所折服,无人不佩服他的领悟,他不愧是教育家!

书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每读一句我就会学到一个新的知识,读《论语》让我受益匪浅!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 ,深有感触。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不知道他怎么可以做人。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怎样走路呢?”

人在世界上处处需要诚信。生活中,你如果没有诚信待人,别人就会认为你是虚假的人,是伪君子,甚至会远离你,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也就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面前——伸出援助之手去帮一个没有诚信的人,那时候你就会感到无助;学习时,你如果没有诚信待人,与同学相处时总撒谎骗人,不诚心诚意地交朋友,对同学做事、讲话都不诚实守信,那同学们一定会对你充满了反感,还会讨厌你,大家就会不与你交朋友,那时候你就会感到孤独;社会上,你如果没有诚信待人,在工作岗位上的话,同事们就会认为你是一个滑头滑脑的人,也就不会与你合作办事,大家也会避开你,那时候你就会感到失落!

人与人之间处处需要诚信待人!

《论语》读后感 篇3

一个故事之所以人尽皆知,是因为它包含着永不泯灭的人性;一段历史之所以千古流传,是因为其蕴含着不朽的精神传奇;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享誉中外,是因为它时时奏响着真与美的旋律。当它们汇集到一起,就搭建起世间最神圣的文学殿堂。畅游其间我们将跟全世界的人们的一起,欣赏美丽,感悟真谛,与他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论语》就是一部享誉中外的文学作品,其间经典名句,含义深刻,值得咀嚼,耐人寻味。如: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说:温习旧知识,从中悟出新的体会和见解,这样的人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从中我体会到及时复习的重要性,我今后学习时,一定要认真复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学习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受到蒙蔽,只是空想而主动学习,就会疑惑不解。这真是说到我心里了。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总是不能专心学习,老师也因此常常批评我。听了孔子的劝导,我明白了,学习时思考的重要性。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说,由,我教给你的知识都知道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敬佩的学习态度。想到自己有时候为了颜面,不懂装懂,真是不应该!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集子,更是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这里面有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而其“仁”、“礼”的核心思想自始至终贯穿全书。其中不少言论在当今仍被公认为至理名言。在倡导青少年学习国学的今天,读读《论语》,不失是很好的选择。我爱《论语》!我一辈子都要读《论语》。

《论语》读后感 篇4

前阵子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论语》,带着好奇,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论语》中有一句话是: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叛)矣夫!”意思是:孔子说:“君子要广泛地学习一切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可以不背离君子之道了。”

为了帮助孩子理解,下面还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小孩很放纵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家都以为他没出息。一天,他听见有人对自己家的孩子说:“你不要和他玩,他仗着自己家有钱不读书,别跟他学坏了。”他听了后收到深深的警醒,觉得很有道理,从此发奋读书,做了一个有用的人。

是啊,我们要从小严格约束自己,广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放纵自己。我不由地想起了我自己。这个暑假,我没有能好好管理自己的学习,每次都是在妈妈的再三提醒下做作业、看书。我又想到,我的一个姐姐在常熟市重点中学1200名学生的入学考试中考到了第2名,而***妈却向来不太管孩子的学习,我对姐姐的聪明绝顶佩服不已。而妈妈却说,姐姐能取得好成绩,都是靠自己的勤奋与自觉。她没有参加任何辅导班,妈妈也只让她自己学习,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姐姐自己抓重点、做练习,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优秀成绩。我想,如果我也像姐姐一样学习,我会不会也会有她那么好的成绩呢?

故事里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远近闻名的学者,姐姐通过自己的勤奋、自觉取得好成绩,而我却仍然事事靠老师,靠家长,总希望别人推着自己前进。可现在我明白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不能靠老师、靠家长,只能靠我自己,靠我的努力,靠我的勤奋。我要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样,及时改正错误,自我约束,奋发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论语》读后感 篇5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论语。别说里面的内容了,就单单简介就把我吓了一跳:1988年,第75位诺贝尔奖获得主在法国巴黎说:”假如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往的话,必需归到2500年前往汲取孔子的聪明。”的确,我读了大半部论语,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学习的道理。

论语一共分二十篇,主要都是孔子说的话。背论语,真是受益匪浅。

8月8日,是奥运会的开幕式。有一个环节,是有2008个人在击缶,他们一边击缶一边诵论语:有朋自遥方来,不亦乐乎……;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当时,我大声地随着背,我弟弟则在一旁随着小小声的背。

论语蕴含的道理其实太多了,而且都是精髓。我的理解固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就是说,光读书不思索,你是不会体会到其中的精髓;光思索而不往学习,也体会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们骋+西一样,假如我们不往细细品味,就不会尝到它的精髓所在。若光往品味,而不往尝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没用。两全其美,那才鸣好。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中的道理就是:见到品德高尚的暖爱学习的人,我们就应该像那种人学习;见到品德低下,不暖衷于学习的人,我们就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像那种人那样。有时候,我们考试成绩下来了,考了95分,自我感觉不错,由于还有好多同学排在我后面呢。实在这样想是分歧错误的,连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这样是不会有前途的。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聪明,没想到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了那么多道理的'精髓,在我们现在那么发达的社会都那么需要它。

论语的内容其实太深奥了。一时是理解不外来的。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会慢慢的体会到它的精华。

《论语》读后感 篇6

第一部分是《论语》与“对话录”。《论语》书名之意说法不一,它主要记载的是孔门师徒言语形式的对话录。论,是论纂之意;语,则为语言。今人赵纪彬考证诸说,认为“论”字有整理、撰次之义,“语”是二人相等而说,有论难、答述之义,因此,论语就是整理、撰次的对话,《论语》一书就是对话录。

中、西方世界的文化源头都出现了相同的对话体。一方面是这个媒介形塑的结果,纸质媒介的缺乏使口语交流成为主要的载体;另一方面是古典时代的人与人渴望沟通交流的需要使然,它并没有把人视为客化的一种认知对象,而是强调主体之间相互商量来涵咏人生。纵观《论语》,因为对话的主题涉及到孔子与弟子,弟子与再传弟子等人,可以说《论语》是孔门的集体之作。

第二部分是孔子的历史形象。分为三大类。第一是“中国最可爱的人”。孔子及其代表的文化内涵丰富而深邃,当深切的.体认到孔子思想的原创魅力与孔子其人的人性的伟大之时,绝对的崇拜、无条件的皈依,视孔子为文化偶像,情不自禁的加入了数目庞大的追星的大军。孔子被视为至圣先师,因此,孔子就成为中国最可爱的人。第二是“中国最可塑的人”。第三是“中国最可怜的人”。

这次的听课,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孔子,进一步走进了《论语》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