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减法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0的减法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0的减法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29的教学内容。
数字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有关0的加减法也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本节课教学目标有下: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
2.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举一反三的推理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预案:
一、活动中认识0──认识0的含义
1.排排队──复习数的顺序。
师:数学王国有几位小客人参观我们教室。同学们认识他们吗?
手拿1~5这五个数字的五个小客人作自我介绍:我是数字1,我是数字2,
学生帮他们排排队。(从小到大或从大都小由自己判断发表意见。)
2.找朋友──认识0的含义之一:0表示一个也没有。
A、<CAI课件>电脑显示图画:5个月饼、4颗小红星、3只小鸟、2个桃、1只猴
这几副图画也想和几位数字客人作朋友,每副图只有一个朋友。谁是他们的朋友呢?
各个数字站到对应的图画的.位置,并用完整的话说出作朋友的理由:图上有5个月饼,就用数字5表示
B、小猴吃桃<CAI演示小猴吃桃动画>
师:当小猴遇上2个桃,猜猜会发生什么事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猴把2个桃都吃了后,盘子里还有几个桃?用哪个数字表示?(用0表示)
板书课题:0的认识
小结: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0和1、2、3、4、5都是数字,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3.猜硬币──多角度感知0表示没有。
教师手拿装有硬币的盒子,摇动发出声响,学生猜有几个,用哪个数字表示。
第一次装1个,用1表示。
第二次1个也不装,就是什么也没有,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板书课题:0的认识
小结: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0和1、2、3、4、5一样也是数字。
4.举出我们身边可以用0表示的事例。
5.书写0。
A、说说0长什么样子(像鸡蛋,像月亮,像月饼,圆圆的,又长长的)。
B、教师示范写0,学生跟随书空写0,说说注意事项。
C、闭眼想象0的样子和写法,并在数字方格中描红和写0。
D、实物投影仪展览学生写的0,集体评价。
6.直尺上的0──认识0的另一含义:0表示起点。
A、0该排在队伍的什么位置呢?为什么?
B、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排序?
<CAI出示直尺图>
学生观察直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找出0的位置,说说0在直尺上的含义。(表示起点)
C、说说生活中还在哪里见到0(天平、温度计等)
二、情景中体验0──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0的作用可真不少。下面我们将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会更有趣。
板书课题:有关0的加减法
2.同数相减等于0。
A、<CAI演示小猴吃2个桃子的动画>
你看到了什么?提出一个问题:现在有几个桃子?用哪个数字表示?用算式怎么表示?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2-2=0
B、<CAI演示小鸟飞走动画>
提一个问题后,说出算式。
板书:3-3=0
C、还能说出几个得数是0的例子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并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4-4=0 5-5=01-1=0 0-0=0
D、观察以上算式,有什么发现?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3.有关0的加法
A、<CAI>荷叶上有3只青蛙,又跳上来1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
学生说算式:3+1=4
B、<CAI>荷叶上有4只青蛙,又漂来一片荷叶。
学生提问: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
学生说算式:4+0=4
并解释为什么这样列式。
C、<CAI>水面上有一片荷叶,又漂一片荷叶,上面有4只青蛙。
学生提问: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
学生说算式:0+4=4
D、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5+0=5 3+0=3 2+0=2 1+0=1 0+0=0
0+5=5 0+3=3 0+2=2 0+1=1
E、观察这样些算式,有什么发现?
(一个数加上0,还等于这个数本身。
0加上一个数,还等于这个数。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4.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这个数本身。
A、请教大家:5-0=?
同桌讨论交流,请一个学生说出得数,并说明理由,全班评价。
B、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列举,说算式,教师板书:
4-0=4 3-0=3 2-0=2 1-0=1 0-0=0
C、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
(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这个数。)
三、学习后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后归纳小结:认识了一个新朋友──0,知道0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
四、练习中应用
口算有关0的加减法。
A、视算:<CAI>出示有关0的加减法的算式,学生抢答;
B、听算:教师说算式,学生口答得数;
C、学生作小老师,说几道关于0的题目,其余学生口答,判断评价。
0的减法教案 篇2
0的减法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0的减法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0的减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4页。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会读、写0。
2.培养学生认真写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0的两种含义。
教学难点:0的第二种含义:起点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1个小盒子、2个彩色小球、动物图片,数学卡片0~5、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装有2个小球的盒子,打开,出示给学生看。
师:盒子里的小球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一起答。
生:用数字2来表示。
师:我们班的同学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学生!(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小球)
师:现在盒子里的小球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一起答。
生:用数字1来表示。(师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小球)
师:现在盒子里有几个小球?
生:没有了。
师:没有了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吗?(可能有同学说出用0表示,对此要进行肯定和表扬)
二、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师:像这个盒子里一样,一个东西也没有,我们可以用0来表示。
(板书:0)
师:这个数字读作零,0表示什么都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竖起一根手指,让学生说是几(1),并跟着一起伸出手指头,师再竖起一根,让学生说是几(2)。
师:老师握起拳头,我一根手指头都没竖起来,这时可以表示什么数字呢?(全体同学一起举起拳头,读0)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0像什么?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你吃了5个,还剩0个。某某同学有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你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最好。
学生讨论2分钟。然后指明3至4名同学说一说,由其他同学们来评价他说得好不好,说得好的可以奖励一朵小花。
三、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1、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电脑出示直尺画面直,学生进行观察。)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可以用0,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直尺上也有0。我们看看0在哪儿呢?在那个数字的前面?
生:0在1的前面。
师: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字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也就越远。
(学生从前往后读0~5,体会数越大离0越远。)
师: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直尺上的哪个数字,这个数字越大,表示这个东西的长度也就越大。(边说边有动画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0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电脑课件出示跑道图案。)
生:0还可以表示跑道的起点。
2、动物赛跑。
师:现在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就要进行跑步比赛了。
(先随意在黑板上画好的跑道上摆放小动物画像。)
师:这些小动物们比赛跑步,象这样能决出谁跑得快谁跑得慢吗?
生:不能。
师:那怎样才能公正地决出谁跑得最快?
(引导学生说出必须在同一个起点上,如果不能就由老师说出。)
师:这个起点就可以用0表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0像什么?它是一笔写成的。
(师示范写0并教儿歌。)
师:数字0,像鸡蛋,长长圆圆,没有角;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师:大家将你们的手指伸出来,跟着老师在空中划几遍。
(学生书空写0三遍,注意笔顺。)
学生在书上29页练习格描写0。
请两位同学上小黑板描写,全班同学评价优点和缺点。
0的减法教案 篇4
目标:
1:知道0的含义,会计算关于0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全面看问题的。
教学重点
会计算0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3+11+23+25-14+13-25-3
2、看图列式
(1)(2)
♂♂♂
二、学新知
1、出示青蛙跳水图
(1)观察图
(2)同桌说看到了什么?
(3)你会列式吗?师板书:4-4
(4)没有一只蝴蝶用“0”表示。
(5)完成算式4-4=0
2、说一说
请一位勇敢的小朋友上来拿橘子。第一次拿走2个,第二次拿1个。
其他生观察盘子里橘子的变化。
同桌互相说说怎样列式。
指生到黑板上列式,纠正
3、猜一猜
(1)出示图,指导生看图。
(2)提问:你觉得可能打倒几个瓶子?同桌说说并列式
(3)生讨论:也许1个也碰不倒怎样列式?
三、游戏:投篮
四、练习
1、口算
2-13-24-35-21-15-32-0
2、计算
3、看图列式
—=—=
板书
减法
4-4=0
5-0=5
0的减法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24例2和练习十六1、2、6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启发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三位数减法(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能提高计算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口算练习
2、指名板演
3、用任意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
展示算法多样化
估算,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集体完成
指导竖式计算,说计算方法,板书竖式计算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认识:
十位是0就要先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借1给个位当10再减
最后集体交流
3、小结
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练习六1、2题
0的减法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的例题、想一想,第42~4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有关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教材选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理解题意,联系实际分别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和一个数加0的加法计算。想一想是以例1、例2为基础,让学生思考、推理,根据0表示没有的意义算出得数。通过想想做做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关于0的加、减法计算,初步认识其计算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是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3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3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呢,一口气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它们各吃几个桃?
[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故事导入,进而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不知不觉地从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
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1操作学具。
讲述:同样是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个数也不同。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图片代替桃,分别演示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况。
学生摆好后,指名上黑板演示:
2教学例1。
讲述: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2的那一页。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把看到的告诉同桌。
指定三人说图意。并提问:要算现在有几人,怎样列式?
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3教学例2。
交代:投影出示两盆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提问: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算式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
4教学想一想。
讲述:刚才大家算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
(出示0+3和3-0)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讨论说说怎样想的,再填在课本上。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提问:0+3为什么等于3?3-0为什么也等于3?
5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都和几有关,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随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
[评:这一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手脑并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完成的,体现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精神。]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 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刚才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什么也没有了。所以它就出去找食物。后来它发现了两棵树,就印在我们书上,看想想做做第1题。树爷爷对小猴说:只要你能算出一共有几个桃,我就把这些桃送给你。你们愿意帮助小猴算一算吗?请完成在书上,小组交流是怎样想的。
提问: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找到了桃,它是怎么算的?你能算出小猴现在有几个桃吗?晚餐它吃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小组检查订正。
2创设情境,发挥想像,培养求异思维。
讲述:一天,小老鼠意外地捡到了4个土豆,可高兴啦。可是回家一看,口袋空空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你们帮小老鼠算一算,它捡了几个土豆?掉了几个?还剩几个?分小组讨论,列出算式,说说是怎样算的? 如果小老鼠发现口袋破了,马上从原路回去把土豆全部捡起来,算算现在它有几个土豆?
分小组讨论,列出算式。
小老鼠把口袋补好了,土豆一个也掉不出来。你又能想到什么算式呢?
板书学生说的算式。
3 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做完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 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列出?算式
5想想做做第4题(口答)。
口答后,引导比较:横着看发现什么?竖着看呢?
出示:□-□=0,0+□=□,□+0=□,□-0=□
讲述:根据刚才看到的,谁能把每组题整好队,按顺序说一说。
小组讨论,交流。
[评:创设富有情趣的、开放的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通过自我探索与合作交流,掌握了关于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总结评价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关0的加、减法怎样算??
安排学生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评:让学生自己总结,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