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弟子规》读后感

2025/09/03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弟子规》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 篇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名言每个人都是知道的,但真正理解这句话并脚踏实地去践行的却少之又少。人们有时把目光放的太远而忽视了自身的修养,唯有“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弟子规》是古人的修身之道,今天仍可以借鉴。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充裕,但精神文明却滞后于经济发展,导致了各种不文明的社会现象,折射出个人素质需待提高。《弟子规》所讲的都是孔子等圣人的言论,即要先孝敬父母,顺从兄长,谨慎少言,诚实守信,爱周围的大众,亲近仁德的贤人,有富余的精力应该多读书学习。它涵盖了为人基本准则,对提高个人素质有很大帮助。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各种优秀的传统经典更是数不胜数,《弟子规》只是其中之一。可能有的人会问,这本书籍是小孩读物呀,不适合大人阅读呀;这本书籍确实是小孩读物,但对能提升自身素质的读物我们不应该拒绝,有时间看一看、读一读、品一品,回味无穷。也有人会问,我们应该阅读更加出名、深奥的书籍,小书籍,不值得一阅;“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阶段都要反复阅读、思考,同时也需要反复阅读最基础的书籍,方能更上一台阶。

希望我们能在浮躁的社会中留有一方静土,精心耕耘、有始有终。

《弟子规》读后感 篇2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我正在大声读《弟子规》一书,感悟里面的精华所在。

《弟子规》是一本写道德礼仪崇孝上进的书。在这本书中,每一段话都配有一个相关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涵着一个道理,而这些道理就是这本书的精华。

我最记忆深刻的就是“对饮食,勿拣择,食可适,勿过则。”

这句话的意思是:吃饭的时候,不要挑食,否则会营养不良;吃东西还要适可而止,不要暴饮暴食,吃饭过量就会损伤身体。我身边正好有一对例子:我有两个朋友,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爱挑食,假设有一盘带有葱的菜给她吃,她能用筷子一个一个把葱挑出来再吃;另一个特别能吃,只要有好吃的她就一口气吃完,所以肥嘟嘟的。而我正好,不挑食也不暴饮暴食。

读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许多做人与孝敬父母的道理:“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告诉我们要有爱心,与有道德的人亲近,多学习;“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教育我们出回要先通知父母,不让他们担心;“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是说借别人的东西要及时还,别人向你借东西,若有就借出去,不要小气……

《弟子规》还有一个过人之处,就是简练。此书把内容容纳概括为三字,读起来流畅而压韵,真实精妙绝伦啊!

我爱读书,爱读《弟子规》,爱它的每一个道理,读完后,我自然也会用实际行动来崇孝,做一个孝女。

《弟子规》读后感 篇3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还要看你的形象呀。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弟子规》读后感 篇4

蔡老师讲到了,作为老师和父母我们要学一句做一句,与孩子们一起学习。把好学的精神演给孩子们看。我们班的礼貌这段时间做的不好,作为带班老师我要忏悔,没有做好身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后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老师对生命的认知和高度,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格局。

师哉,师哉,童子之命也。作为老师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丝毫不敢懈怠。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如果每个孩子,每个人都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不会有中小学生跳楼事件发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敬仰。他的的父母也将因儿女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如果每个孩子能站在生命的高度去立志,那么他们的一生必将是幸福的一生,那我们的国家也必将繁荣富强。

《弟子规》读后感 篇5

暑假,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叫《弟子规》,它描述的是一本圣人对晚生的教导,是学生学习的准则。

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这句话讲道:爸爸妈妈叫你时,你要立刻答应一声,让你做事情时,你的行动不能懒惰。记得周末的一个早上,妈妈吩咐我起床后叠被子,我假装没听见,一声不吭地继续做我的事情,结果妈妈狠狠地将我批评了一番,从此后我长了记性。“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它告诉我们:吃饭时不应该挑三拣四,不要饥一顿饱一顿。我呀从小都不喜欢吃青菜,印象中有一次全家人在吃午饭的时候,爸爸给我碗里夹了一口青菜,我立刻将其夹给了奶奶,生气的爸爸吹胡子瞪眼睛,又给我碗里夹了更多的青菜,一直看到我将其吃光光才罢休。“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这句话的意思是:犯了错误,能够及时改正,就等于没有犯错误,如果犯了又没有意识到,并且还给自己找借口,那就是错上加错。记得5岁那年冬季,我将妈妈的手表不小心掉到了水盆里,妈妈问是不是我干的,我害怕的摇了摇头,撒谎道:“不知道,不是我!”后来还是被妈妈知道是我干得,于是我被“双打”啦!(我的家规:如果撒谎,爸爸妈妈同时会揍我的)

《弟子规》这本书值得我学习一辈子,它时刻教导我要努力成为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