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

2025/09/04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 篇1

这个书名神圣而且神秘,故事却悲惨到极点。在书中,人性的光芒很微弱,却也足以照亮让人心惊胆战的罪恶的地狱。

看完这本书,使我有一种感觉,罪恶的力量是巨大而不可阻挡的,像空气渗入到每一个角落。当罪恶遇上了麻木,它好似被披上一张滋生细菌的袍子。而人性的光辉在这个罪恶横行霸道、作威作福的地方,即使顽强抗争而后被扔入到暗无天日的地穴中,仍旧令人生畏。

卡西莫多、埃及姑娘、副主教,还有一个我并不想提却不得不提的孚比斯,万恶的名字!在书中反复出现,每次出现都让人厌恶!他属于一类人的代表,无知、愚蠢、好色、卑鄙,却用一副高大英俊的皮囊掩盖着,欺侮年轻的美貌女子,却从没被拆穿。

卡西莫多有着耀眼的人性光辉,却不幸地有一个丑陋至极的外表,在这个外表里面,不易察觉地藏着沁人心脾的爱、温暖、忠诚、热情、感恩、执着,却被人视为邪恶的化身。

埃及姑娘和世人有一点相似,会把人的外表和品格放在一起去评价一个人。她很盲目,缺少一双发现爱的眼睛,感受爱的器官也略显迟钝。我不禁气氛地想:是不是因为长得太漂亮了?可以把她的无知盲目归结为单纯、纯粹。我感觉到作者对于刻画她远不如刻画卡西莫多和副主教成功。

副主教是一个矛盾体。爱和恨的巨大矛盾体。对他心理历程的刻画让人触动,他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而后全部抛弃、否定自己学到的一切,他对弟弟的爱和恨让人又哭又笑。而他对埃及姑娘的爱和恨让人也跟着他一起痛苦、揪心地说不出话来。他的冲动和隐忍,他的暴力和温柔,使得人们也不禁对他既爱又恨了。

最后,故事的结局,只有孚比斯活着。他们三个都死得很惨,很悲,很苦。埃及姑娘被绞死,副主教被卡西莫多从钟楼顶部推下,挣扎许久而死。卡西莫多抱着埃及姑娘的尸体死去,他是怎么死的?不敢想象。

最后的结局,似乎只有卡西莫多得到他想要的,却已经是破碎不堪的,而他为此付出了所有,包括自己的生命。对于副主教,这样的结局即使他不乐意接受,却是他最好的结局。而埃及姑娘,带着对生的留恋,对刚刚相认的'母亲的爱,对孚比斯的坚贞不渝,又那样盲目的爱结束了自己16岁的花季生命。

他们都在追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躲不开自己厌恶的东西。副主教想得到爱斯美腊达,厌恶世上一切靠近她的男人;爱斯美腊达想得到孚比斯,厌恶副主教,甚至也忍不住厌恶爱她、保护她的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只想排除一切干扰保护爱斯美腊达,使她可以开心、平静地活着,为此他勇敢地和成千的无赖汉对抗,不惜和抚养自己长大的恩人副主教对抗,并且毫不犹豫地杀了他。

这三种不同的爱,有的爱让人散发光芒,有的爱毁灭了自己和毁灭了别人。

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 篇2

如果世上真的有一部小说可以如此鲜明地把浪漫主义色彩融入现实世界,那么,就是《巴黎圣母院》了。

它不仅是一部悲剧,同时也是一部探讨人性的伟大著作。为什么伽西莫多奇丑无比却善良纯真,肯为所爱的人献出一切?为什么克洛德主教原本向善,十年的清心寡欲却因爱斯梅达拉的出现毁于一旦,以致做下伤天害理之事?为什么爱斯梅达拉对无情的卫队长始终痴心不改,直到生命尽头?为什么伽西莫多对收养自己的主教,在最后一刻下了狠手?这一切的问题,从《巴黎圣母院》的背后,都能找到答案。

是的,书中最鲜明的形象就是伽西莫多了,他集常人所无法想象的缺陷于一身,独眼、歪鼻、驼背、跛足,还因长期敲钟导致了耳聋。这样一个人,只因为丑陋,被社会无情地弃置,没有人肯接近他,然而爱斯梅达拉却在他身受重刑,口渴难耐时为他送去了水,还送去了来自一个受害者的谅解与关心。这一口水滋润了伽西莫多干裂的心灵,使他由“兽”成功地变成了一个“人”,一个好人。在最后关头,他救了爱慕的少女,救了一个纯洁无辜的灵魂。

关于另一个被人们痛恨的角色,克洛德,也因爱斯梅达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原本是有善心的人,可怜伽西莫多而收养了他。然而自从被爱斯梅达拉迷住后,他让自己的爱情变得扭曲了,不顾一切地去占有她,玷污她,在得不到她之后用匕首刺向与她幽会的卫队长并嫁祸于她,最后亲手将她送上了绞架。但恶有恶报,当克洛德狂笑着看他喜爱的姑娘吊在空中时,被气愤的敲钟人推下了塔顶。这是一个道貌岸然而内心阴暗的人最终的.下场。

也许连作者自己也被伽西莫多感动了吧,他成全了他的爱情,让他抱着心爱的姑娘的尸体死去,最后他化为了灰烬。这样的结局多少有些夸张,但这正是浪漫主义的精髓所在。

同时,书中对巴黎底层人民也作了许多描写,即乞丐居住地“奇迹王国”。在那里有爱,有正义,有勇气,有善良,是任何上层社会中所没有的,也是作者所追求和推崇的。除此之外,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巴黎市民浓重的市井气息,这也是书中一大亮点。在全书开头就描写了观众等着看圣迹剧的场景,从几次大闹与停歇的交替中,从乞丐的出现引发的小乱子中,19世纪巴黎风味的一幕幕场景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小小的美与丑接连涌现。

社会是个大舞台,演绎着人生的悲欢,而《巴黎圣母院》则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深层次下人性的内涵。无论美还是丑,都是人性的一部分,任何时候,美可能会变成丑,而丑也可能变成美,唯一不变的,是拥有一颗充满爱与宽容的心灵。也许这正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想要告诉我们的。

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 篇3

去年4月15日的一场大火烧毁了位于塞纳河畔的巴黎圣母院,这座人间瑰宝也毁于一旦。然而,当我们现在读起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时,仿佛依然能够听到它那庄严的钟声,诉说着一个关于美与丑、善与恶的故事……

《巴黎圣母院》主要讲述了钟楼怪人卡西莫多爱上了一位名叫爱丝美拉达的美丽姑娘。但是他的养父克洛德和卫队长浮比斯也都想霸占她。然而,他们的爱自私又卑鄙,只有卡西莫多虽然外表丑陋,但是对爱丝美拉达的爱是无私的、深沉的。最终,这位美丽的姑娘由于被诬告而送上了绞刑架。卡西莫多愤怒地将罪魁祸首克洛德从钟楼顶推了下去,自己也抱着爱丝美拉达的尸体化为尘埃。

当我读到卡西莫多受到养父的教唆,去绑架爱丝美拉达而被判鞭刑时,我觉得他真是罪有应得!我仿佛也跳到书里,和周围围观的那些人一起去诅咒他、谴责他的罪行。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爱丝美拉达竟然原谅了这个绑架她的罪人,还亲自给他喂水喝。我想,如果有人伤害我,我肯定希望他受到最严厉的惩罚,怎么可能原谅他,还给他微笑?但是,文中的爱丝美拉达却用自己的善良感动了卡西莫多。“他的脸上第一颗眼泪顺着因痛苦而久久抽搐的'畸形的脸庞流了下来。”这个外表美丽的姑娘,她的善良像一颗子弹穿透了卡西莫多的内心,也深深地震撼了我。爱丝美拉达真是个心怀宽广,善良的姑娘!可是她的结局却是死于绞刑。多么可悲!所以,最后当卡西莫多愤怒地把那个道貌岸然的养父克洛德一把从钟楼顶推下去摔死的时候,我简直要拍手叫好,恶人的死真是让人大快人心!

读完这个故事,我一直在思考,究竟什么是美?什么又是丑呢?很多同学会认为,当我们穿着名牌的衣服,梳着漂亮的头发,拥有美丽的五官,这些就是美。然而,读完这本书,我认为,外表的美并不是真正的美!有一次,我们班上的一位同学因为肚子受凉,在教室里吐了一地。当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都嫌弃地捂着鼻子,恨不得躲得远远的。可是,只有徐彦飞同学默默地拿起扫把,把地上的脏打扫得干干净净。你看,当他拿起扫把,周围的环境是那么脏、那么丑,但是,他那一刻的行为又是那么美!

曾经我也因为戴着厚厚的眼镜,个子矮小而觉得闷闷不乐。我想很多同学都像我一样,因为外表的“丑小鸭”而自卑过。但是,读完这本书,我想大声地告诉你们:其实,一个人的外表并不能决定什么,我们不能因为外表的不足而自暴自弃。因为,一个人外表的美并不是真正的美!只有我们心怀善良,对他人表现自己的善意,心灵美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的美!

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 篇4

距离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已经过去两个月了,只觉恍然如世,内心深处还是心痛不已,不肯接受这一事实。这是世界历史上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她静静地屹立在塞纳河旁,见证着历史长河的流淌。怀着沉重的心情,我又把《巴黎圣母院》重新读了一遍,年少时以为只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魅力的现实主义作品,现在又有新的感悟,它同样充满着人道主义的思想力量,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小说以路易十一王朝统治下的巴黎为故事背景,以不同寻常的紧张情节,夸张的人物形象,描写了善良的无辜者在中世纪封建专制制度下,遭受摧残和迫害的悲剧故事情节。

小说描述了爱与被爱的诸多痛苦,向您揭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的真谛,又聋又丑的加西莫多,被克罗德神父收养于巴黎圣母院中担任敲钟人,然而道貌岸然的克罗德神父自从遇见了美丽的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后,为其美色所诱惑无法再清修,他指使西莫尔强行掳走爱斯梅拉达,不料却被帅气的弗比斯队长所救,爱斯梅拉达因此爱上了弗比斯。岂料弗比斯同样只是个玩弄女性的伪君子,克罗德无法得到心爱的女子,于是将弗比斯刺杀,并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令她被判死刑,这时丑陋的加西莫多挺身而出将爱斯梅拉达救至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最后终为军队所杀,爱斯梅拉达死后,加西莫多抚尸徇情,这一千古爱情传奇便以巴黎圣母院流传开。

加西莫多可谓是悲惨命运的化身,又聋又哑又丑,身患残疾,一直被众人所孤立。当加西莫多被送上邢台时,得到的只是众人的嘲笑和冷漠,只有爱斯梅拉达将水送到了加西莫多的嘴边。加西莫多便记住了爱斯梅拉达的善意,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默默地守护着爱斯梅拉达,后来人们在山洞里见到他们的尸体,加西莫多紧拥着爱斯梅拉达,人们想将他们的骨骼分开,加西莫多刹时化为了尘土……

而克罗德神父外表帅气,但内心十分阴暗,与加西莫多的`命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表面上虔诚遵教,内心却一直想反抗,直到遇到了爱斯梅拉达,求而不得,便想将其毁灭。他煽动宗教狂热,制造迷信,散布对波西米亚人的偏见,与检察官同流合污残害人民,他愈是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人间的快乐,便愈是仇恨世人,敌视一切,最终以报复的手段,结束了那个活泼可爱的吉普赛女郎的生命,像折翅的蝴蝶跌落到地上……

这一极致的美丑对比,让我们震撼不已,卷走了我们所有的思想,为主人公的命运深深担忧,这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生活中充满着美好的事物,我们都很向往。但是针对章莹颖案件,我们发现有些人会戴着善良美好的面具,刻意来接近你迫害你。因此外表丑陋的人不一定心怀恶意,外表美丽的人不一定心怀善意。但是我们应怀善意,感受生命的美好,一路向前。

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 篇5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对美丽的埃斯梅拉达着了迷,疯狂地。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抢来。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看到这里,我不禁为埃斯梅拉达的善良而感动,在别人都在辱骂,诅咒卡西莫多的时候,她居然有勇气去救一个曾经抢过她的人。她虽然贫穷,但有着一颗许多富人没有的善良而高尚的灵魂。

卡西莫多非常感激埃斯梅拉达,也。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达对法比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法比,然后逃跑了。埃梅斯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吉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卡西莫多愤怒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

这部小说表现出了强烈的.美与丑的对照。副主教克罗德虽然外表严肃而庄重,博学多识,心理却有着严重的疾病。而外表畸形的卡西莫多,却有着纯洁而高尚的心灵。一个是恶魔——克罗德,而另一个却是天使——高尚的卡西莫多。这正表明外表的美丽不能代表一切,而心灵的美更为重要。拥有着天使般外表的人不一定内心就慈善,而外表丑陋的人也不一定是一个恶魔。外表的美丽只是暂时的,而心灵的美才是永恒,一个人只要拥有一颗高尚的心灵,不管他的长相如何他都是美的。而在这部书中集内在美与外在美与一身的埃斯梅拉达即纯洁美丽,能歌善舞,又有着善良的心,但红颜薄命,最后惨遭副主教克罗德的毒手。在说说卡西莫多,他是个尊敬长辈的,作为克罗德的养。,他对养父必恭必敬。但在正义和良心的驱使下,他不顾克罗德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毅然杀了养父。卡西莫多也是正义的化身。

表面上的美与丑,这是一个人类每天都在讨论着的话题,而有多少人深入地观察过一个人心灵的美与丑呢?。美是人的天性,而人们不也总是被表面的美所迷惑,对内在美置之不理吗?外表的美丽只是暂时的,而心灵的美才是永恒,一个人只要拥有一颗高尚的心灵,不管他的长相如何他都是美的。

内在美与外在美,这个人类永久的话题,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