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反思

2025/09/04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反思 篇1

距离“青春杯”那堂课的比赛,已经过去好几天了。早想写篇博客反思一下,结果电脑坏了。好不容易等到电脑好了,因忘记交电费而导致停电两天,今天总算送电到家了。正好今天下午开了教研大会,这样结合领导的点评和总结,看自己教学上的问题也更清楚,更理性。

说是比赛,在一开始敖校同意我在技校上课起,我只是把它当成一堂常规课上,并没有太多比赛的压力。根据教学进度,我就选了第四课《哪座房子最漂亮》。这篇课文很简单,生字主要在第一课时解决。因为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更难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所以我决定上第二课时,重在朗读,看图说话,体会中心思想。为指导说话,我叫范丽芹给我把课本上的插图画下来了。然后一个一个班试过去。

先从丁庚兰老师班试起。开始环节是生字复习,先单个认读,然后认读再组词。发现有些学生还不能把所有生字都消化掉,我就指导读。后来试了两个班,每个班都有这种情况。开始认为是不是学生没有预习好,读得还不够啊。可是想想对于一年级才刚学习生字的孩子来说,一节课要把课文读熟,再认字,教学容量是很大的。单个的'生字学起来是很难全部记住。所有在试教和正式上课时,对于个别学生的不认识,我认为很正常,这就是常规。在第二课时再在课文中理解加强,自然能全部消化掉。

为了让课堂生动,学生有话可说,所以我请范丽芹画了幅漂亮的画,这在课堂上的确起到很大作用。一年级的孩子单纯可爱,喜欢大惊小怪。看到这么漂亮的画,不禁"哇"起来。通过画,他们能体会农村景色的美,通过比较,他们能感受到校园房子的美,同时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这画也带来了一点小问题。他们总是纠结于这画和课文中的不同,结果被他们的火眼金睛发现画中少画了两个人,我只能对他们说:“他们请假了,今天没能来。”在指导说图中树很多,一个孩子说多得数不清,可另一个天真地说:“数的清。”这就是孩子吧,只能说童言无忌。不过总而言之,这画把孩子们的课堂积极性全部都调动起来了,看着画课文朗读也更美了。

对于敖校在大会上所说的建议,让学生去发现儿歌中的韵律,是可以尝试。孩子的眼睛是很尖的,只是难以表白。他们能发现的应该是字的数量是一样的,都有叠词。说到叠词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我没有让学生去进一步说“青青的()”,一是没有图片区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在本课教学目标中没有。也许有时在目标上拔高些,未尝不可。

说到随文识字,我一直没有试过,不敢试,尤其是在低段教学。想通过随文识字进行公开教学,课堂是很难把握,学生的注意力是不是容易分散呢?高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都强很多,随文识字之外就是为了能立刻理解并使用它。

这次上课,有失败的地方,也有成功收获的地方。感觉对于学生的发言和他们的学习能力,有个更清晰的引导和把握,看来在低段滚爬了几轮可不是白混的。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反思 篇2

这是学生学好拼音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学生没有很好的识字基础,写字能力也没得到很好的培养,所以这堂课最主要的一个教学理念是让孩子在阅读中自主地发现一些东西,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孩子喜欢阅读。上好课我想的最多的问题是,课堂上经常会有自己意料之外的事发生,如何面对这些生成的东西?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面对生成,我有处理得好的地方,也有处理不当的地方。简单举两个例子:

生成1:学习课文第二句话“门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时,我创设了坐着“开开心心学习号”火车,去乡下数房子,坐在火车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我有感情地范读了这句话,问学生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从学生的发言中我了解到学生对“花果香”、“树成行”这两个词理解得不够准确,所以我马上出示乡下美景图,让学生上台点击鼠标,感受花果香,树成行的动态画面,把本来还要后面的一个环节提了上来,这样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马上理解了什么叫“花果香、树成行”,老师不用费力指导。面对这次学生的生成,我果断处理了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生成2:学习第三、四句问答句时,在一起和学生认识了“?”这个符号后,我对学生说:“现在老师问你,哪座房子最漂亮?”意料中学生应该很整齐地回答出书上的话:“要数我们的小学堂。”没想到学生完全脱离文本来回答我的`问题,有的说:“我家的房子最漂亮。”有的说:“富春五小的房子最漂亮。”连续指了好几个学生就是没有我要的答案,引导了好一阵子,终于有个学生说:“要数我们的小学堂”,我如释重负,点击出等待已久的那张幻灯片,就像找到一个知音似的。课后,我仔细一想,一定要利用书上的那句话才能让学生理解问答句吗?只要学生有回答我的话。我就可以任意用一句答句来教学。而且,学生的回答都有他们的理由,为什么不应势利导让学生来说说为什么你家的房子最漂亮?为什么富春五小的房子最漂亮?这样同样可以让学生体会现在条件好了,造了许多新房子,最漂亮的是学校,而且还切合学生的生活呢,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可是这么美好的机会,我却视而不见。

由此可见,我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教学底蕴还不够厚实,面对课堂生成的处理能力还尚未成熟。所以,在这堂课里产生许多遗憾。面对课堂的生成,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很多时候机会失去了便不再来。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反思 篇3

鉴于教材本身的特点:浅显易懂,机械记忆比较多(如生字、笔画、偏旁),理解感悟的内容比较少;我根据我们班学生的特点,我们班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都较低,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都比较缺乏;又鉴于因为提前上课,这成了学生学习的第2篇课文,学生对于如何学习、理解一篇课文还茫然不知,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特别设计了“喜洋洋乡村大冒险”的游戏形式,以游戏闯关的形式吸引学生学习生字、学习课文的兴趣。

一、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游戏闯关部分,分别为:寻找生字娃娃、阅读大闯关、偏旁大闯关、迷宫阵,生字大闯关导入,其中游戏容纳了生字学习、课文朗读、通过叠词感悟学校的美、拓展延伸、写字这几部分。导入部分由一个问题和看图说话构成,先问小朋友想不想和喜洋洋乡村大冒险,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了陌生感。然后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说一说图上的内容,一来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二来让学生自己也对新农村有了一次情感体验。朗读和学习生字合为一个部分。因为学生对一人读一句的方式非常生疏,效果较差,所以我就将它改为个别读,学生认为自己哪一句读得美就读哪一句,这样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而且因为自由选择,可以让学生把自己优秀的朗读水平表现出来,学生投入的热情非常高。在教学生字的时候,我放弃了原来烦琐的分析结构偏旁的教法,先是让学生在课文里找出生字娃娃,告诉学生生字娃娃可以帮助我们去冒险,这样学生对学习生字就很感兴趣了,然后认读,最后帮助生字娃娃取下魔力宝剑,这些宝剑我设计成了去掉拼音的生字,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接下来进入了教学的重点部分:感受新农村小学堂的美。我以“青青的瓦”为突破口:①了解什么是青色②在图上找“青青的瓦”③体会“青青的瓦”美在哪里④比较“青青的瓦”和“青的瓦”体会叠词的美⑤找“青青”的事物,感受他们的美。然后以此为射点,散到“白白的”散到“宽宽的”散到“大大的”体会他们的美。然后进行了一个句式的练习:学会将课文的句子倒过来说。最后拓展延伸有2个部分组成:①用叠词的形式说说学堂周围的树、山等景色,并能倒过来说。②展示本学校的.图片,模仿课文编儿歌。最后学写“了”和“子”。这清晰的步骤,既让我可以顺利地实施我的教学计划,达成我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清楚这节课学了些什么,并且学有所得。

二、重点突破。

这一课的重点是第一句“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而这一句的重点又是对叠词的体会,知道叠能将所写事物写得更美。经过其他老师的点拨指导,我将“青青的瓦”做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因为小学生尤其低年级他们的视野里包容的内容有限,学习范围太宽,他们会顾此失彼,将学习内容只放在一处,他们比较能集中精神去理解它。首先要解决的是基础知识,基础都没有,如何添砖加瓦呢?所以我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青色,课文里“青青的瓦”在哪里。再通过比较“青青的瓦”和“青的瓦”体会叠词“青青”本身的美,通过这有意识的比较,让学生在今后的说话和笔头训练中,能够将叠词无意识地挥洒而出,让语言和文章显得更美。然后让学生说说“青青的瓦”美在哪里,并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青青”的,并由我用课件呈列几个例子,让学生知道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青青”的事物,从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今后要留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然后我通过不同程度的引导,如“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枯萎的小草有点变绿了”,“变得更绿了”,“感到满眼都是绿了”。这些评价语的背后是学生越来越富有感情地朗读,把“青青的”读得更美,并且在以后的几节课中,学生对如何将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表达出来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朗读起课文来更是有板有眼了。当学生对“青青”的事物美在哪里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用有感情的朗读将它表现出来之后,我又将此延伸到“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就水到渠成了。

三、拓展有效。

学生在课本上所学并不是他们学习的全部内容,“语文”两字内涵丰富,它不是指语言的堆砌,而是语言的运用,运用语言表达情感。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也要通过运用,语言的运用。所以我设计了( )的树,树( )的这样类似的几个句子,一是丰富学生的语言,能够让他们以后能用不同的句式更清楚地表情达意,二是延长他们的视线,不要因为课文主要是赞美新农村学堂的美而把视线定格在那里,放宽视野,能发现更美的。之后我让学生观看了自己学校几个比较有特点的场所,因为是自己熟悉的事物,所以学生非常有兴趣,而且语言也用得非常贴切。

不过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首先识字教学部分,进程太慢,影响学生后面的课文学习,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在这一环节里我没有真正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而是老师代替,学完一个生字贴一个生字,这就无形的浪费掉了很多时间,所以导致了课堂教学没有完成,以后在上公开课时,也不能轻视对识字的教学,可以通过猜迷、编儿歌或直接分析等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让学生在认识生字和感悟课文都能学有所得。其次是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到位,比如学生在找生字娃娃时,由于我的疏忽,没有告诉学生哪些是生字,所以就有学生找出了不是生字的生字,我却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不知所措。再者是重点突破部分,因为太过于注重对“青青”的朗读和理解,花了过多的时间在这部分,在实际运用方面还是有点少,以后还可以精简一些。最后是写字部分,由于时间不够的原因,所以写字学习得还不够透彻,很多学生还不知道按笔画写字,而且写字姿势不端正,写的字不工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时刻注意这一点,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及时地把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改掉。

由此可见,我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教学底蕴还不够厚实,面对课堂生成的处理能力还尚未成熟。所以,在这堂课里产生许多遗憾。面对课堂的生成,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很多时候机会失去了便不再来。鉴于本人不是耳聪目明之人,所以请年长有经验、年轻有新意的老师今后能多多、耐心地指导。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反思 篇4

这篇课文学生学好拼音后接触的第四篇课文,学生没有很好的知识基础,识字阅读能力也有限。于是,在让学生随文识字时,要求他们结合课文理解词语,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可是因为学生对农村的生活不了解,虽然通过讲解,学生对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是不能领悟其内在。学生间存在着很大的实际情况。有的学生早早地把课文读了下来,字也都认识了。可有的同学却慢吞吞地读不下来。对于这样现象,边教边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照顾到全体学生。面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情况,处理的有好也有不当之处。

因此,在每上完一堂课后,需要不断反思,有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有没有遗漏哪个孩子的表现?我明白关注孩子的学习情绪、学习状态,就要在思想上真诚。顾及学生多方面的成长,要能够从学生的眼里读出愿望。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看,多思,多总结,让课堂氛围更加愉快!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反思 篇5

《哪座房子最漂亮》这篇文章主要体现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新面貌。但说实话,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根本不理解什么是改革开放?也不清楚近几年农村的变化是怎么样的,该怎么表达。其次,现在很多孩子,他们的家庭比较富裕,生活条件好,漂亮的、高大的房子也见了不少,他们对“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的建筑可以说习以为常了,也不觉得有多漂亮。

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时,在课件上主要是让孩子通过视觉的比较——低矮的.房子和高大的教学楼,让孩子理解:在漂亮的教学楼里读书是快乐的。第二、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叠词的使用,能更好地体现出色彩的鲜明、房屋的宽敞、高大),读出学校的漂亮。最后,还让学生学着编一两句赞美自己学校的诗句,有部分学生编得不错:房前小树成行,河边柳条飘飘。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达到学习目标,会用叠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个别学生生字掌握得不扎实,叠词的使用会出错,对于模仿写赞美校园的诗句,更是困难。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反思 篇6

《哪座房子最漂亮》是课文的第4课,这篇课文,生动有趣,朗朗上口。

课文导入由一个问题和看图说话构成,先问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农村,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了陌生感。然后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说一说图上的内容,一来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二来让学生自己也对新农村有了一次情感体验。

朗读和学习生字合为一个部分。我就朗读设计为我问学生以课文答,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可以让学生把自己优秀的朗读水平表现出来,学生投入的热情非常高。在教学生字的时候,我放弃了原来烦琐的分析结构偏旁的教法,先出示带有生字的新词,让学生带读,然后只留下生字,挂在苹果树上,开火车认读。这样我就将朗读课文和学习生字分成了三个小点:①读新词②“摘苹果”游戏③个别朗读。

接下来进入了教学的重点部分:感受新农村小学堂的美。我以“青青的瓦”为突破口:①了解什么是青色②在图上找“青青的瓦”③体会“青青的瓦”美在哪里④比较“青青的瓦”和“青的瓦”体会叠词的美⑤找“青青”的事物,感受他们的美。然后以此为射点,散到“白白的”散到“宽宽的”散到“大大的”体会他们的.美。然后进行了一个句式的练习:学会将课文的句子倒过来说。最后拓展延伸有2个部分组成:①用叠词的形式说说学堂周围的树、山等景色,并能倒过来说。②展示本学校的图片,模仿课文编儿歌。最后学写“了”和“子”。这清晰的步骤,既让我可以顺利地实施我的教学计划,达成我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清楚这节课学了些什么,并且学有所得。

在课外拓展方面,我设计了()的树,树()的这样类似的几个句子,一是丰富学生的语言,能够让他们以后能用不同的句式更清楚地表情达意,二是延长他们的视线,不要因为课文主要是赞美新农村学堂的美而把视线定格在那里,放宽视野,能发现更美的。

布置学生下课后之后我让学生观看了自己学校几个比较有特点的场所,并在我的提示下为我们自己美丽的校园写一首小诗,因为是自己熟悉的事物,所以学生非常有兴趣,小手林立,而且语言也用得非常贴切。通过编小诗,学生不仅能将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运用,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也通过对自己学校不同角度的认识,增强了自豪感。这里拓展部分的两个内容,学生都完成的不错,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也顺利地实现了《课标》里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