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
2、了解同一个句子读法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3、学会给兴趣小组取响亮的名字,并能说出所取的名字所包含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发现一些成语的特点,并试着找找有这些特点的成语。
2、掌握句子的正确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下面的词语,说说都有什么特点?(PPT2)
干干净净明明白白日日夜夜清清楚楚
是非不分大同小异黑白分明吃里扒外
自给自足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由自在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些词语,看看它们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教学“词句段运用”
(一)词的运用
1、出示词语,生自由读词,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2、分组讨论: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说说自己的发现。
3、学生汇报词语特点:和人的身体有关
4、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如:心宽体胖手舞足蹈情同手足左膀右臂肝胆相照笨手笨脚目瞪口呆头重脚轻眉开眼笑咬牙切齿手足相残(PPT3)
5、选词说句。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探索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探究发现规律。】
(二)句的'运用
出示课本中的三个句子。(PPT4)
1、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这些句子,并讨论:这些句子应该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2、交流: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3、小组代表读句子
4、师指导读,通过提问抓重读词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读。
如:第一句话是为了让妈妈相信“我”所说的话,所以应该强调“真的觉得”,这里应该重读;第二句话是为了强调他不懂书里的意思,所以应该强调“一点儿也不懂”,这里可以放缓速度且加重语气;第三句话是为了强调弄清楚梳理的道理的积极性,所以“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和“就是挨打也值得”应付放慢读的速度,加以突出强调。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讨论和交流感悟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5、练习读句子。(PPT5)
(1)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2)从明天起,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
(三)段的运用
1、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比如我喜欢游泳,喜欢美食。你们喜欢什么?说说看。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分组。
3、以现在的分组为单位,给你们的兴趣小组起一个名字,要求:
①名字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②名字有个性,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4、开始活动,师巡视。
5、小组汇报所取的名字,并说说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是什么?
6、比一比:集体讨论交流,看看哪个兴趣小组的名字最有意义、最响亮。
第三课时
完成《练习册》
教后思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2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3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认识“希、痒”等8个生字,会写“继续、秘密”等词语。
2、感知课文内容,提取情节信息,感受作者大胆而神奇的想象。
3、学会并运用“连续性想象”,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PPT、板贴
教学过程:
一、复现“发散性想象”策略,导入课题。
(课前板书课题。)
1、我们刚学过小真的长头发,你瞧,她用发散性的想象把长头,拿来做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事情。(板书想象)
2、今天,我们又要来认识一位小姑娘,她叫英英,她有一个奇妙的想法,她想变成——(出示课题)。齐读。
【设计理念】旧知导新课,激起学文兴趣,强化想象概念。
二、初读感知,教授概括方法。
1、英英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呢?
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用上文中的话说一说。
2、字词反馈,相机正音。
小老师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3、回顾问题:“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预设: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旧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请生读,给予评价,读出渴望。指导全班朗读。
4、师生问答,教授“直圈”概括法。
英英心里这么渴望着,这么想着,就觉得——
【生:身上痒痒的。】(关注痒痒的轻声)低头一看,呀,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生:我变成了一棵树】(板书画一半树干)
瞧,我用笔在文中直接圈出了概括神奇事件的内容,这种概括的方法,叫做直圈法。
5、这棵树有什么特别的呢?
简单的说就是树上长满各种鸟窝。(板贴:长满各种鸟窝),当词语不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跳着圈一圈,这种概括内容的方法我们叫做跳圈法。
【设计理念: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难以简练概括出故事情节,老师教授并示范从原文提取信息,会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课文以及提取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三、概括故事情节,提炼“连续性想象”策略。
1、英英因为不想吃饭,所以变成了一棵长满了各种鸟窝,她的神奇变身之旅就这样开始了,(板书树干内:神奇的变身之旅)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件呢?
2、请生交流,老师帮助概括,打乱顺序随机板贴。
3、谁来帮老师摆一摆?(请生上台摆放)
4、为什么这么摆放?(预设:故事情节有一定顺序)
5、肯定学生答案,并为事件加上箭头。
6、我想请一排的同学简单说说这个有趣的故事。(小组按顺序一个接一个复述。)
【设计理念:请生上台排序以及请一小组同学复述故事,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故事情节的推动性、事件发生的连续性。同时以讲故事形式复述课文不仅是课文语言的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思、记能力训练的过程。】
7、总结:你们看,想象可真有意思,不仅可以像小真一样发散思维,还可以像英英这样由一件事情,想到另一件事情,再引出新的事情,这样一步一步,一环扣一环地进行连续性的想象把她的'神奇变身之旅写的生动又有趣。(板书:连续性)
8、在这么多有意思的事件里,你觉得最有意思的事哪一部分?
9、(关注嘴巴流出水珠片段,出示课堂作业本。)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觉得嘴巴里流出水珠很有意思,我们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想的吧。请四个同学分别读读小动物的对话,老师来读旁白。
10、小动物们的讨论可真有意思,如果你也在场,你觉得水珠还可能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到作业本上,完成后请生答。
11、你们的想象让这个故事变得更有趣了。
【设计理念:此处问题设置,既解决了课后题又完成了课堂作业本,使作业本不再独立于课堂之外。】
12、再来看,(指板书)在英英的这段变身之旅中,变成了一棵树是故事的开始,中间是故事的经过,最后妈妈发现了秘密是故事的结尾,英英就这样用了连续性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说完整了。
四、实践“连续性想象”策略,展开神奇变身之旅。
1、老师有个大胆的想法,我也想变成一棵树(板书绘画另一半树干),可是我不想长鸟窝,我想长满各种水果(板贴:长满水果)。你觉得可能有哪些水果呢?(板贴各种水果图片)
2、我这棵长满了各种水果的树,又可能引来谁,又会有什么神奇事件发生呢?
3、学习活动二:小组续编。
注意分工一定要明确,第一个人先想一个事件,第二个人顺着他的事件,继续往下想,就这样连续地想象,讨论完了,再按顺序写在各自的纸条上。一个奇妙事件一颗星,两个奇妙事件两颗星,以此类推。
4、小组集体上台展示,其余学生评价。
老师给予肯定性评价:瞧,他们小组,用了连续性地想象把故事编的这么有趣。
5、老师想把魔力传给你们,如果你们也能变,你想变成什么?请生答。
6、如果变成你们所说的,又会有什么神奇事件发生呢?在你们手中都有一张学习单,赶快用上连续性的想象展开一段奇妙变身之旅吧。写出一个奇妙事件一颗星,接着写出第二个奇妙事件两颗星,看谁能拿到最多的星星。
7、请生上台展示。相机评价。
【设计理念:两次学习活动都是对“连续性想象”策略的实践运用,跳脱于文本之外,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五、指导书写,小结课堂。”
1、同学们的分享有意思极了,连续性的想象是帮助我们写好故事的小秘密。
2、指导书写“秘密”二字。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预设:都有“必”)有什么想提醒大家?
师总结:秘密两兄弟,必须要牢记,老一的在禾旁,老二的在山上。
3、学生练写。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连续性的想象把故事情节说完整了,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英英是怎样把故事讲的丰满又充满魔力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山沟里的孩子决心从书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刻苦学习的经过,他们要起早贪黑地走山路,到学校读书使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自己优越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而受到启发向小朋友学习,认真刻苦读书掌握更大的本领。
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
2、掌握课后思考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
教学重点:
体会山沟里的孩子上学的艰苦,并进行比较,了解现在城市中孩子优越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是生长在城市中,你们知道山沟里的孩子们是怎样生活和读书的吗?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自由读课文,看看他们的情况。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说一说山沟里的孩子生活和学习是怎样的?可以结合文中的有关句子来说明,教师加以适当讲解。
三、课文通过三方面来讲山沟孩子的,先讲了清晨孩子去上学的情景,天还没有亮,山沟里还黑着,孩子们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去上学。通过描写野葡萄、牵牛花、女孩子身上的新褂子颜色的变化,来描写孩子们上学要起得很早。
四、指导学生朗读,重点体会
五、课文第二部分讲了,傍晚山沟里的孩子才从学校放学回家,孩子走过那座山,翻过这座山回家,天色已晚课文通过对山楂果、路边的草垛、男孩子身上的褂子的颜色的变化,说明孩子放学回到家天色很晚。
六、天边的云黑黑的,山沟里的路黑黑的。远处狼在嚎,羊栏边的黄狗往往叫,天黑洞洞的。这些景物的描写充分体现出了孩子们上学的艰苦条件。只有月亮照亮了孩子们回家的路。
七、小组讨论:山沟里的孩子们每天是怎样上学的,小组分别汇报学习。
八、说说自己是怎样学习的?通过比较学习谈谈自己今后应如何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要向山沟里的孩子学习些什么品质?
九、把学过的'课文再读一读,争取有感情流利的朗读。
十、布置作业:
预习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说一说山沟里的孩子们每天是怎样上学的?我们应向他们学习些什么?指名回答。
二、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有一个怎样的传说?
三、指名回答
四、这把金钥匙其实指的是什么?回答:是知识的钥匙。山沟里的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掌握知识,用知识使自己的山沟变一个样,把山沟建设得更好。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把认字表中的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画一画,并读一读,再自己组一个词,扩充词汇练习。
七、学习写字表中的生字。
罩:笼罩上下结构上面的部分是四字头,注意不要写成四。
匙:钥匙半包围结构,注意最后是的最后一笔要长一些。
慧:智慧这个字笔画较多,中间一部分横要出头。
貌:面貌本字的左边部分较难写,要重点指导。
勤:辛勤这个字左右结构,左边的部分注意不是草字头,最后一横要变成提。
程:启程左右结构左边是禾木旁,字形较简单。
八、布置作业:
本课生字写在作业本上,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5
【单元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单元总体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单元教学建议】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3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6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5、课文学习中穿插阅读训练若干课时。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串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爱我中华》视频,说说你认识片中哪些少数民族。
2、教师相机拿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及出示相关词语: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
3、顺势切入。
这么多民族的小朋友同你们一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上学了。(板书课题)想去看一看吗?
二、新课学习
(一)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自学课文:
画--要求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读一读,也可请教同桌;
荐--小组内组长组织读一读课文,互相正音,并做好推荐一位组员的工作。
2、交流反馈:
(1)出示生字:推荐组员互相比赛读生字,其余学生做评委。
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2)认读新词: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生词。
自由准备后同桌互读。
(3)试读课文:指名读课文,正音。
提问:民族小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这所学校吗?
(二)再读课文,欣赏朗读
1、学校那么美,你从书上的哪些地方看出来?请你有感情地把这些句子读一读。
2、学生再读课文,把认为美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来,并读一读。
3、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
2、教师着重指导“晨、静、装”。
3、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认识了大青树下这所美丽的小学,感受到了各民族孩子学习生活的快乐幸福。
五、作业布置
1、认真书写生字词,做到规范整洁。
2、熟读课文,想一想大青树下的学校给你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习、导入新课
1、“捉蝴蝶”:把蝴蝶状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台摘卡片认读词语。
2、开火车读:教师任意抽一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评出优胜小组。
二、新课学习:朗读感悟,美读成诵
1、全班交流美句。教师随学生回答相机教学相关段落。
如第一段: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可以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少数民族的服装,来理解“鲜艳”。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可以进行想象说话,情境表演。同学们会跟小鸟说什么?跟老师说些什么呢?见到国旗同学们会想些什么?说过之后让学生演一演。
(3)早晨,从山坡上……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你仿佛看到小朋友是怎样上学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交流描述。
(4)你上学的第一天是怎么想的?
学生畅所欲言。
(5)是啊!开学了,又可以见到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又可以在美丽的学校学习新本领,是多么激动高兴的事啊!你能用这样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吗?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第三段:
(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很安静?这些小动物为什么会如此安静?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引导学生体会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非常专心听讲。
(2)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也赶来看热闹。
如果你是“小鸟、松鼠、山狸”看到同学们玩会怎么想、怎么说?
第四段:
说说句中省略号的意思,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学校什么样的感情?带着这种喜爱之情读读这段话。
三、教师总结
这节课,通过抓重点语句和词语,在读中感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青树下这所美丽的小学,各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快乐幸福地学习,体现了各民族的团结友爱。
四、作业布置
1、课文写得那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
2、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综合性学习:我们的课余生活。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画,还可以设计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