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2025/09/04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1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优秀(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体积、容积单位的进率。教材以里放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为例,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模型认识和理解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通过图示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推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再仿照这种方法自己推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通过教学体积单位名数的变换,和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法和学法:教法和学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师的“教”应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学方法应当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要符合知识的科学性,还要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本节课教学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在复习中感知,在观察中大胆猜想,在课件的演示和计算活动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了从旧知到新知,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使学生在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同时,较好的建立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1、要有充分的直观操作。

学生思维的特点一般的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本课的教学采用直观操作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讲练结合。

4、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1、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常见的长度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我们学习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提问:你能猜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验证猜测

1、你有办法证明你的猜想或推论吗?

(学生独立或小组讨论推导,自主探究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2、全班交流:谁再来说说,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估计三种说法)

①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而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和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相等,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②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中摆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一排能摆10个,能摆10排,摆10层,一共能摆10×10×10=1000个,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电脑展示这种思考,然后请每个学生都把推导过程相互说一说。)

③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而1升=1000毫升,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③口头回答:3立方分米=?立方厘米,50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提问: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组织语言准备交流,然后请1-2名学生说说推导过程。(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②口头回答:

2立方米=?立方分米。

9000立方分米=?立方米

5、补全表格,继续填写: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

面积

体积

①总结体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②说说它们分别是计量物体的什么的?

③怎么来记忆它们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巩固深化

1、辨别

有一个小朋友计算出一只微波炉的体积是63立方分米,他想用立方厘米做单位,他是这样换算的:63立方分米=0.063立方厘米

他换算得对吗?

(引导学生认识:①单位换算的方法;②联系实际分析换算的合理性,促进数感的发展。)

2、出示书第30页的“练一练”和第31页的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把体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3、出示练习七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交流:想提醒自己注意什么?

指出:面积单位换算与体积单位换算的区别,它们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不同。

4、出示练习七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进一步明确1升=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1分米3 = 1000厘米3 1升= 1000毫升1米3 = 1000分米3 1m3 = 1000 dm3

【教学反思】

教学中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与本节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要把把情境的创设、旧知的复习和新知的引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显得自然朴实,真实有效。

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进率和建立相应的空间观念是教学的难点。教学站在新的课程标准的高度,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在复习中感知,在观察中大胆猜想,在课件的演示和计算活动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了从旧知到新知,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同时,把课件的演示、学具的观察与摆一摆,数一数紧密的结合,学生在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同时,较好的建立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注重要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在旧知识的复习中趣味引入,在知识和情感态度两个方面,为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奠定了基础;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在感知中猜想,在观察与计算中验证,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完成构建,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同时,对课件的使用简洁明了,体现了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3

教案背景:

本课面向五年级学生关于数学科的学习。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有关的体积单位的模型。还要准备一些相关的物品。

教学课题: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悟物体占用空间。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的概念。教材通过迁移类推引出物体的单位来的。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并介绍了这些体积单位的字母表示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活动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方法:

对体积单位的认识可以通过模型观察,再建立表象。通过做一做进行区分。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

1.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来看着图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课件出示插图)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1: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2.实验证明。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生1: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揭示体积。

师:对,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是由于石头占了水的空间。同学们请大家用手在书桌的抽屉里摸一摸,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摸并说感觉。

师:请把书包放进抽屉,再用手摸一摸,现在又有什么感觉?

生1:手在抽屉里活动起来不方便了。

生2:手要从书包缝里才能放进去。

师:这是为什么?

生3:因为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占了。

师: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

生4:书包占的空间比石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

师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

学生回答后,师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

学生回答。

师: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

生:电视机的体积最大,影碟机的体积第二大,手机的体积最小。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出来的。

二、引出体积单位

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

生:不好比较。

教师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如下图),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1: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有15个,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生:不行。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师:为什么分成小正方体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正方体后就能比较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师: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在学习体积单

位前,我们先回想一下,长度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引导学生说出:长度单位是用线段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正方形来表示的。

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应该用正方体来表示。

师:对,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三、认识体积单位

师:请你们猜一猜1 cm3、1 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想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

师:这个猜想对吗?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 cm3的正方体。

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生: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 cm3。师:请你们找找,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 cm3。

生1: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 cm3。

生2: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近似于1 cm3。

师:请找出1 dm3的正方体,与1 cm3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大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 dm3吗?

生3: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 dm3。

生4: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 dm3。

师:1 m3有多大?

生:是棱长1 m的正方体。

师:你能想像出1 m3有多大吗?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 m3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样吗?师: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生1:6个。

生2:10个。

验证(前排的12个同学钻到了正方体里。)

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 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4 cm3。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 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师:(从粉笔盒的纸盒中拿出2盒粉笔)你能估计这个纸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吗?

生:大约是2 dm3。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刚才你从这个纸盒里拿出了两盒粉笔,而每盒粉笔大约是1 dm3,2盒粉笔就是2 dm3。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第40页“做一做”的第1、2题。

五、小结(略)

六、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的第1~4题。

教学反思: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概念的一次发展,要通过表象建立深化认识,变抽象为形象。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图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哪个同学起来说一下体积单位有哪些?引出体积单位。

二、教学新知:

1、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教具摆出正方体。

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即1分米3 = 1000厘米3, 1升 = 1000毫升。

2、用以上方式教学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即体积为1米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 dm3。

3、填一填表格,比一比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单位

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

米、()、厘米

10

面积

米2、()、厘米2

体积

米3、()厘米3

4、课堂练习

(1)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选几道让学生说说思考的方法与过程。

(2)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分析、比较从而解决问题。

通过计算第三种包装比较合算。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比较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3)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行解释,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计算。体积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

(4)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想的,实际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体积。50×20×1.5=1500(立方米)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板书设计:

1分米3 = 1000厘米3

1升 = 1000毫升

1米3 = 1000 分米3

1m3 = 1000 dm3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数学思考:渗透类比思想,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推导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建立相应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1dm3的正方体盒子、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1)说说常见的长度单位的名称,以及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

(2)说说面积单位的名称,以及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2、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3、揭示课题:这课我们学习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自主探索,验证猜测

1、我们认识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提问: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你认为可能是多少?(可能有认为是100,也有可能认为是1000。)

2、究竟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棱长为1dm的正方体盒子中,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cm3的小正方体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摆一摆,算一算。(小组讨论、拼摆,推导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3、全班交流:谁再来说说,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估计三种说法)①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而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和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相等,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②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中摆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一排能摆10个,能摆10排,摆10层,一共能摆10×10×10=1000个,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电脑展示这种思考,然后请每个学生都把推导过程相互说一说。)③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而1升=1000毫升,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④口头回答:3立方分米=?立方厘米,50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提问: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组织语言准备交流,然后请1-2名学生说说推导过程。

a.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b.计算体积;c.1dm3=1000cm3,得到相邻的单位分米3和米3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m3=1000dm3.(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②口头回答:

2立方米=?立方分米。 9000立方分米=?立方米

5、补全表格,继续填写: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长度面积体积

①总结体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②说说它们分别是计量物体的什么的?③怎么来记忆它们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巩固深化

1、出示书第45页的“练一练”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要用高级单位的数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把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要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

进率(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2、辨别

有一个小朋友计算出一只微波炉的体积是63立方分米,他想用立方厘米做单位,他是这样换算的:63立方分米=0.063立方厘米他换算得对吗?(引导学生认识:①单位换算的方法;②联系实际分析换算的合理性,促进数感的发展。)

3、下面每一组数中都有一个数与其他数不同,请找出它!1.02m

1020dm

10200L

1020000cm

5046dm

5.046m

5046000cm

5046ml

4、课本P45第2题。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再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5、棱长为2m的正方体盒子中,可以放多少个棱长为2dm的小正方体?

让学生先想象一排可以摆几个,一层可以摆几排,共可以摆几层。

6、课本P45第4题。

7、课本P45第5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1分米3 = 1000厘米3

1升= 1000毫升

1米3 = 1000分米3

1m3 = 1000 dm3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课程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43-45页练习1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间的进率。

3、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重难点: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体积单位,谁知道是那几个吗?

2、很好,那我们以前还学过关于长度和面积的单位,谁来说下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

3、那么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4、你们想不想知道体积单位他们之间的进率呢?

二、研究探讨

1、刚才我们知道了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也就是说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而且我们知道1米=100厘米。那么谁来说下我们是怎么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呢?或者他们的'推导方法是什么呢?

2、对我们可以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推导1平方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0平方分米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推导出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

3、我们知道1立方米=1米×1米×1米,那么大家想一想,用刚才的推导关系怎样得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关系或者进率?

4、好,大家想了一会了,谁来上黑板把你自己的想法用算式书写出来。

5、表扬学生,并且书写正确的推导算式:1平方米=1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我书写的关系式推导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6、练习

20立方米=

立方分米

1.2立方米=

立方分米

2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00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7、我们刚才知道了相邻的2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那么不相邻的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想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对,等于10000平方厘米,同样用推导关系可以推导出来。那么现在大家自己动手推导出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

8、集体反馈结果。得到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9、练习

0.2立方米=

立方厘米

20000000立方厘米=

立方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2、3题。

2、我们还学习了容积单位,下去同学们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做出来,再根据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关系,求出他们之间的进率。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