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2025/09/05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材P39—40)

教学目标

1、通过创建情境,组织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运用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法。

2、在平等的,民主的,富有情趣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主动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合理地运用算法灵活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的进入新知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谈话导入:以前我们已经学习过口算加法,今天我们接着探索口算的各种方法。

1、教师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从这幅图上你能知道什么

2、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男孩要付多少钱 女孩要付多少钱 )

3、你能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吗

(1)学生仔细观察图,交流所获得的信息。(男孩买了什么,女孩买了什么,玩具的单价。)

(2)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3)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好。

二、自主探索得出方法

通过创建情境,组织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运用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法。

1、44+25你能口算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

44+20=64 44+5=49

64+5=69 49+20=69

40+20=60 4+5=9

4+5=9 40+20=60

60+9=69 60+9=69

2、44+38等于多少,你会算吗?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44+30=74 44+8=52

74+8=82 52+30=82

40+30=70 4+8=12

4+8=12 40+30=70

70+12=82 70+12=82

44+40=84 84—2=82

3、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

刚才我们用许多种方法算出了这两个算式,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口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吗

4、计算不同的算式,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呢

(1)独立思考,小组议议,你是怎么算的,然后全班交流口算的过程。

(2)独立思考,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全班交流。

(3)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

(4)同桌交流,确认和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在说口算方法的时候有同学把口算方法和竖式计算方法混淆了,需要教师进一步明确是口算。

学生想的口算方法还是比较多的。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通过一系列比较练习,从进位与不进位;整十数与整百数;再到加位数与两位数的比较,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正确的计算方法。

在平等的,民主的,富有情趣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口算练习:(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32+57 25+44 14+62

38+57 25+49 14+68

要求说明口算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出示第一组,提问:你是怎么算的?完成后思考后三组和第一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完成第一组,提问:比一比,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完成后面两组。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选出其中一组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并让学生说说口算的理由,将估算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讲述: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检验口算的结果。

5、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要比较需要知道什么?你是怎样比较的?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独立完成,交流结果,并且说明是口算的过程。比一比,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异点。

(2)独立完成,交流结果,比较异同点。

(3)学生先算第一组,然后比较,交流,得出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方法。然后独立完成后面两题并交流。

(4)以第一组为例,先估算,再口算。其余各题独立完成。集体验证,然后反馈。

(5)学生读表,和同桌交流知道了什么,计算填表,然后比较。

(6)学生看图,了解信息。

加强进位加法的练习。

学生的估算能力有了一点提高。

提问:你能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吗?教师出示问题。

7、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教师巡回指导,组织交流,补充。

同桌议一议,说一说。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7学生审题弄清条件和问题,独立列式计算,交流。

四、全课

对知识的,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学生思考后集体交流讨论。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2

[精]《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

2. 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

3. 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 估算初步。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

教具准备:

位值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

师: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始!

(核对答案)

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二、新授

1. 口算 38+25

(出示动感画面)

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

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

(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

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

(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

师: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

(出示课题)

2.计算方法探究

师: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位值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巡视,请2个学生回答)

(1)30+20=50 8+5=13 50+13=63

(2)38+2=40 40+23=63

师:原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值表)

师: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

(再请两个同学)

(3)38+20=58 58+5=63

(4)35+25=60 60+3=63

师:真了不起,你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这些内容在书上也有,我们看书上有3种方法,你们想出的方法比它还要多。仔细看看,看得懂吗?像这样在位值表上圈圈,画画有什么好处?

(本着“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能力,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 1

师:我们现在从这个玩具商店挑两件玩具,你看 38+29 挑的是什么? 34+28 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值表上先圈后写。

(请2个同学)

2. 学生任意选两样玩具,口算价格,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如果给你两样玩具,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学生自由说,教师巡视去听,请两个学生说。)

(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学生在这一节课里将不再是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学会了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

四、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了些什么新本领?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

2.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

3.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估算初步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

教具准备:位值表、课件

一复习铺垫

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

师1)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要求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始!

2)核对答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

师: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这里的口算题,即使复习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探究新知识作了铺垫。)

二,新授

1.口算 38+25

(出示动感画面)

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

1)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

2)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

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

(出示课题)

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位置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巡视,请2个学生回答)

A. 整十数加整十数 个位数加个位数

30+20=50 8+5=13 50+13=63

B. 38+2=40 40+23=63

第7种方法

师:原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置表)

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

(再请两个同学)

A.38+20=58 两位数加整十数

B.35+25=60 60+3=63

第9种方法

师:真了不起,你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这些内容在书上也有,把书翻到P41,书上有3种方法,你们想出的方法比它还要多。仔细看看,看得懂吗?像这样在位置表上圈圈,画画有什么好处?

(本着“留足够得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能力,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

1、师:其实,挑两样东西的方法很多,你看

38+29 挑的是什么?

34+28 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

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置表上先圈后写。

2个同学 详 略

2.学生任意选两样玩具,口算价格 ,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如果给你两样玩具,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学生自由说,教师巡视去听,请两个学生说。)

(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学生在这一节课里将不在是习得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学会了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

四、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了些什么新本领?你们想知道自己的本领有多大,我们去玩个游戏。(略)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我们已经学习了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前面口算教学的延续,又是以后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的计算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 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学有用的数学。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 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构建方法” ,运用观察、 探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初步的情感、态度、价值 观。

3.渗透估算意识。

教学目标:

1、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学法:

讲解法、引导法、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复习两位数的分成

2、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35+30= 64+5=

48+30= 79+4=

53+40= 66+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些题的呢?先来看左边这一组两位数加整十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师:那么右边这一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二、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观察对比

师: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今天学习的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之和相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也就是35+34是不进位加法,39+44是进位加法。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三、知识应用。

1、填一填(判断十位上的数)

师: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数吗?

2、先说一说,再计算。

23+46= 63+17=

3、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 小结。

师: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P8-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直观演示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2、能力目标:发展估算意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的生活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在一定的游戏情境进行学习,减轻学生潜意识中学习的压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构建算式

师:小朋友喜欢吃肯德基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出示肯德基画面:欢迎光临!

师:你知道肯德基里面有哪些好吃的吗?

对啊。老师还调查了它们的价格。

多媒体演示:

A:8元/杯 B:21元/杯 C:12元/个

D:32元/只 E:17元/份 F:55元/桶

师:如果你带了50元钱,你打算买哪两种?

板书算式:8+32 21+12 32+12 32+17 17+21……(注意事物搭配的合理性以及价格)

师:怎么F 没人选呀?钱不够。

老师最喜欢吃的是32+17,能帮我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吗?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师: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办法,算出结果来。

师:谁愿意汇报一下计算的过程。

学生汇报:

(1)用口算来计算。

(2)用摆小棒的方式来计算。

(3)列竖式。

2、学习预案:

(1)直接用我们学过的口算来计算。

(2)摆小棒:请学生演示,多媒体辅助演示(出示相应小棒根数),仔细观察,一捆捆的.小棒和一根根的小棒摆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各自对齐)

(3)列竖式计算。

方案1(学生能够提出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你能把32+17=49的计算过程也用这种方法表示出来吗?

生:列竖式计算(笔算)。

师:谁会写?上来范写。说说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说,多媒体演示从小棒到竖式的抽象过程。

概括:相同数位要对齐。

方案2(学生不能提出提出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为了表扬你们今天的积极表现,有一个礼物要奖给你们--列竖式计算(笔算)。看,(多媒体演示)。

3、师:从哪一位算起呢?谁来猜猜看。

(1)生:从个位算起,先在个位上写5,表示5个1,再在十位上写3,表示3个10。

(2)生:从十位算起,先在十位上写3,表示3个10,再在个位上写5,表示5个1。

4、竖式计算后,都要在横式上写上得数。

三.运用练习,巩固新知

师:真不错,刚才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算刚才选购的食物需要多少钱?

学生选择刚才的算式列竖式计算。

出示校对:注意写法,渗透不进位和进位的区别。

师:我们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同桌互相提醒一下。

四.活用数学,拓展延伸

1.根据算式填写□?

24+63= 46+53=

□ □ □ □

+6 3 +5 □

□ □ □ □

2.纠错:17+20(20写成2) 50+26(横式忘了写得数) 42+38(把得数个位上的0给丢了)

3.图形下面藏着几?

37+2?=59 45+?5=7? 63+?=?9

4.根据条件提问题:跳绳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