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2025/09/0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1

教后记昨天我们初一生物组开展了“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我上的是最后一堂课。对我而言,我上的这堂课极失败。失败原因在哪?我做了深刻反思。

一、安排的教学内容过多。

这节课包含了四个知识点,即“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人工辅助传粉”。按照课改要求上课,我平时是分两个课时完成。我思虑再三,最终还是很不灵活的处理,老老实实将这节课用一个课时完成。结果没有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展示等环节没有组织好,为了完成任务,我老在"赶”,我讲得多,有关知识也没时间去拓展。

二、没有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用图片资料、模型来代替学生亲自动手观察花的有关结构,这是这堂课的又一败笔。

我本来是准备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的,也到县城各个花店找了找各种各样的花,还到山上采集了一些野菊花,最后,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是放弃了。

三、没有组织好学生的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能力薄弱,这是我学生现阶段的状态,平时表现也差。这与我平时不注重培养与训练有关。

四、心里素质差。

我教了19年的书,仅添了岁月,心理素质依然差。不论是哪位老师在我的课堂上,都会造成压力,会紧张,上课思维会乱。我是一个不会表现自己的人。去年锦屏中学来访时,我上了一堂公开课,那段时期也是几天几夜失眠,告诉自己没必要紧张,课还没上,心里却老打鼓,最后凭着不要给三中丢脸的坚定信念,出现了奇迹,上课时心里很平静,发挥正常。我也以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结果昨天依旧。上课前,听了两位老师的课,觉得讲的内容太多,大部分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些我也会犯。另外,听了罗海东老师的课,觉得自己生物知识不全面。这些使我觉得我的'课没准备好,让我丧失上课激情。上课时手忙脚乱,我不知道自己讲了些什么话,思维混乱。一堂课下来,只感觉到对自己学生很内疚。没办法,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么大年纪的人还如此不沉着、冷静,这点让我对自己很不满意。

本节课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的训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部分学生都不能与同伴合作探究、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技能,培养其爱护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是一堂很失败的课。

经常听学生们(包括现在我们学校的高中学生)说:“老师让我们自主学习,觉得方法好,但老师讲得少了,好多知识不懂。”我想,在积极推进课改时,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既把课堂交给学生,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又能让学生牢牢掌握知识,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探索的问题吧。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2

1.我们的教学设计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非常难的一章,概念多而且抽象,生理过程复杂难懂。因此,多举学生能理解、感兴趣的实例,配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是教学的关键。这一点我们初步做到了。我们找到了许多精美的图片,搜索了好几个紧贴教学需要的视频,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动画,设计了一些学生可以参与的小游戏,查阅了许多与主题相关的社会热点新闻。这些努力使我们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起码学生反应这一章虽然难,但是不闷。

2.有些教学难点仍未突破。例如胰岛素与糖尿病,涉及消化和吸收、尿的形成与排出、内分泌三个系统,过程又十分抽象,还无法用图形进行形象的表示(用曲线图学生反映更加看不懂),实在是太难了。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也是既抽象又复杂,还涉及某些哲学观点(“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学生更晕了。

教学建议

这里呈现的教学设计和PPT等课程资源在我校经历了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效果还不错。我们的学生中电脑派位生占了绝大多数,都是最普通的孩子,既然他们喜欢这些生物课,其他的孩子们应该也会喜欢。我们也热切地希望,我们作出的这些尝试,能为同行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灵感来源。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3

本课内容位于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2课。在第1课介绍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后,在第2课安排了探究活动,通过调查进一步巩固生态系统的组成。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我的家乡大兴安岭的一组优美的风景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进行了复习;再用惠荫园的一组照片提出问题“惠荫园是一个生态系统吗?”,激起学生探究的激情,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在惠荫园内进行了科学调查,调查惠荫园内各种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合作探究整理完成调查报告,对调查的结果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调查惠荫园生态系统,感受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整理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在合作实践中体验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之一---调查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学生观察、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进行了知识的重新建构,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让学生从心底里面产生对本学科的浓厚兴趣,从学中得到乐趣,进而转化为“爱学”、“会学”,从小学会“爱科学、学科学、做科学”。

充分利用了惠荫园的.教学资源,把课堂延伸到整个校园,将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把书本抽象的概念变成了直观概念,对生态系统的理解更深入,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激情,促进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4

这节内容包含器官、系统两个重要概念。教学重点一是通过解剖观察鸡翅,分析得出不同的组织是如何构成器官的;二是以人体为例,说明器官是如何进一步构成人体和动物体的。以及植物的六大器官如何构成植物体等内容。教学的难点是组织好解剖观察实验,解剖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组织如何形成器官的概念。那如何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呢?这节课我是这样上的。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得出器官、系统的概念

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举出学生熟悉的实例,通过实例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形成概念,在通过概念进行判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胃是一种消化器官。胃的内表面是上皮组织。胃能够蠕动,说明胃壁内有肌肉组织,胃排空时会感到饥饿,说明胃壁上有神经组织,胃壁中还含有血液等结缔组织。这些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结合起来,执行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所以胃属于消化器官。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心脏或膀胱等器官,进一步明确器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也可进一步让学生判断一块肌肉是否也是器官?加强学生对器官概念的理解,也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所以,有关基本概念的教学应该成为生物学课堂上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切忌死记硬背概念。

2、教学生以“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学习方法

学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生以“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人体和动物体是如何构成的?植物体是如何构成的?这是从整体上考虑问题;由个体深化到器官、组织再到细胞,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由前面第三章中学习的细胞开始,从细胞分裂、分化、生长到组织的形成,器官、系统的形成,这是从微观到宏观,两种思考问题的方向都要求学生分析,从不同的层次上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和生命现象。当“由宏观到微观”“由微观到宏观”两个方向学生都进行思考后,学生认识的人体和动物体、植物体,都会更充实、更深刻、更具体,更有利于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5

本节主要学习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并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其中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和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是本节的重难点。

本节学习观察叶片的`结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

根据教情和学情,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本节课通过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的横切面装片,蚕豆下表皮装片及CAI课件的使用,使得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2、引导发现法: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现代课堂教学原则之一。引导发现法就是教师用已知的内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去发现未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课堂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营造平等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周学习练习使用显微镜其重点主要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中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为学习的难点。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的重点。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6

本周学习种子的萌发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所以本节培训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