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初中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储备点:
(1)积累重要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积累语言,揣摩语言
2.能力培养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4)夹叙夹议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1)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设备
2.音像资料:歌曲《致爱丽丝》《常回家看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环节:
1.朗读课文,自己查字典,解决字的读音,找出课下注释中没有,自己又不理解的字词,整理在笔记本上,小组同学之间交流字词整理情况。
2.朗读课文,感受亲情的和暖。用一句话说说你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二、文本研讨环节:
课堂导入:
记得周国平说过,家,是一只船,是避风的港湾,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岸。家庭中,正因为有了父母坚强的臂湾,有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嘘寒问暖,我们才感受到无尽的温情与和暖。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再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天,去共享亲情的无限。
(一)初读入情整体感悟
1、配乐朗读。
阅读提示:(1)播放乐曲《致爱丽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家庭的亲和力。
(2)思考:课文向我们讲了何事?何人?何景?(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1)我们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师生明确:“和美”的家庭。
(二)研读入境合作研讨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1、展示题目:
(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什么?(小组口头表达)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假如是父亲或母亲,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班上书面交流)
2、研读要求:
(1)小组内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2)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反馈、小结。师生明确:
(1)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一肩挑两头,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育子女,责任重大。
(2)“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条缀接而成的。
(3)家和万事兴
(三)美读入理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找出文中佳句,赏析本文语言特色。
1、提示:(1)你喜欢文章哪几个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2)师生明确: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3)集体朗读,注意读出初春的生机和散步的情趣。
2、提示:(1)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2)自由朗读品味
(3)学生简谈文中写景的作用。(点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对生命的礼赞,同时渲染一种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四)赏读入心学习技巧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有些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请学生猜老师喜欢的原因?
2、反馈: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深情赏读:领读辅之以跟读,评价。
5、师生一齐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师生明确:以小见大,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初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磁场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2)理解磁感线的特征并能做简单辨析,学会应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3)知道电流的磁场;学会应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磁场的方向。
(4)知道几种常见的电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场和形象描述磁场的方法——磁感线。
教学难点:用磁感线描述电流的磁场,以及判断电流磁场的方向。
【教学资源】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小磁针、磁感线空间演示器,螺线管,线圈、铁粉、磁浮陀螺手机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播放视频:极光
师:极光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绚丽多彩,非常美丽,那大家知道极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生:地球周围有磁场
师:初中我们就学过磁场的有关知识,除了地球周围有磁场,哪里还有磁场呢?
生:磁铁周围
二、磁场——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师: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检验呢?
演示实验:条形磁铁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引导:为什么会偏转?说明小磁针在磁场中受到了磁场的力的作用。说明磁场是真是存在的一种物质。
师:除了地球和磁体周围,还有没有哪里存在磁场?
生:电流周围
下面我们来再现一下奥斯特实验
演示实验:电流是小磁针发生偏转——奥斯特实验(手机投影实验过程)
师: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怎样形象的描述磁场呢?
生:磁感线
三、磁感线
师:磁体周围的磁场是怎样分布的呢?怎样显示出来?
引导:我们可以类比电场,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是怎样显示出来的呢?
生:在蓖麻油中放入头发屑
师:由于轻小物体在电场中受力,会按一定的方向排列,就可以显示出电场的分布情况。把这样的形状做理想处理,就抽象出了电场线。那么磁场呢?
生:放入小磁针或者铁屑
演示实验:用磁感线空间演示器演示条形磁铁和马蹄形磁铁的磁场分布
师:小磁针在磁场中被磁化,他们N、S极因相吸而首尾相连,按一定的方向排列,显示出磁场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来,非常对称,非常美。把这样的分布情况抽象出来,就得到了磁感线。
多媒体演示:条形磁铁的磁感线、马蹄形磁铁的磁感线
师:磁场是有强弱和方向的,我们规定: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就是磁场的方向。
师:大家对比电场线,4同学一组来讨论一下磁感线的特征。
分组讨论:磁感线的特征
总结:
(1)假想的曲线
(2)磁体的外部由N极指向S极,内部由S极指向N极,是闭合的曲线
(3)任意两条磁感线不相交
(4)磁感线的切向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自主活动1:
请大家根据磁感线的特征画出同名磁极和异名磁极的磁感线
师:上述是磁体的磁感线,那么电流周围的'磁场是怎样分布的?磁感线又是怎样的形状呢?
四、电流周围的磁场
师:显示电流磁场的形状,要在电流周围放很多小磁针,地方有限,我们用铁粉来代替。每一粒铁粉就相当于一个小磁针,效果是一样的。
1、演示实验: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情况(手机投影)
引导观察: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是一圈一圈的同心圆,磁场方向是怎样的呢?放入小磁针
师: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之间又怎样的关系呢?法国的物理学家安培巧妙的用右手解决了这个问题。
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师:(介绍物理学史:安培定则的由来)所以右手螺旋定则又称为安培定则。
师:将直线电流换个角度看怎样表示在纸面上呢?比如俯视看?正视看?所以要在纸面上表示磁场和电流的方向。
2、磁场电流的表示方法:
师:(结合PPT)边讲解边示范
3、演示实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
师: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是怎样分布的呢?我们用铁粉来显示。磁场分布和条形磁铁非常类似,所以我们把通电螺线管等效为条形磁铁。
引导:条形磁铁的磁感线我们已经知道了,所以我们只要判断出条形磁铁的N极和S极就可以知道磁感线的分布了。如何利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N极呢?
动画演示:
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指向通电螺线管的N极。
4、自主活动2
(1)、标出下图中的N、S极或者电流方向
(2)、在下图中标出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 (3)、在下图中标出小磁针N极的指向
(教师手机投影学生活动结果)
4、大家谈:通电圆环周围的磁场是怎样分布的?磁感线又该是怎样的形状呢?
师:我们研究了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研究了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通电圆环周围的磁场又是怎样分布的呢?你能否结合右手螺旋定则来猜一猜呢?
生:分组讨论
引导:通电圆环可以看做只有一圈的通电螺线管,右手螺旋定则怎样用呢?
师:请几组同学选派代表回答
播放视频:通电线环的磁场分布
五、小实验:磁浮陀螺
师:给大家看一个有趣的小实验,由于陀螺是悬浮起来的,阻力很小,所以陀螺的转动可以持续很久。你知道陀螺是怎样浮起来的吗?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陀螺上的A和支架上的B都是永磁体,且都是同名磁极,由于排斥,可使陀螺悬浮起来。
师: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磁悬浮列车
视频播放:磁悬浮也是靠磁体间的相互作用使列车悬浮起来,所以阻力很小,而且磁悬浮列车的动力也与磁场有关,下节课再介绍
六、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初中教案 篇3
1、朗读比赛
【过渡】好,现在大家可以自由组合,一人读妈妈,一人读孩子。看哪组读的最好?人物的感情表达的最贴切?(选3组)
【过渡】好,下面,我们请全体同学带着感情,把整篇文章朗读一下,再次感受一下这母子之间深深的.幸福和甜蜜。
2、齐读全诗
初中教案 篇4
第五节 升华和凝华一、复习引入
1、复习提问
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什么叫分子的动能?它和哪些因素有关?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什么叫分子的势能?它和哪些因素有关?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它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物体的内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2、问题讨论,引入新课
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让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论。
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或体积。物体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呢?或者说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如一杯水、一块铁块)的内能是否改变呢?教师指导学生得出小结:通常情况下,对固体或液体,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是否改变。
二、新课学习
4、物体的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
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一下改变内能的方法。
(1)列举锯木头和用砂轮磨刀具,锯条、木头和刀具温度升高,说明克服摩擦力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如果外力对物体做功全部用于物体内能改变的情况下,外力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改变多少。如果用W表示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用Δ E表示物体内能的变化,那么有W= Δ E 。功的单位是焦耳,内能的单位也是焦耳。
演示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说明外力压缩空气过程,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到棉花的燃点而使其燃烧。
以上实例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在炉灶上烧热水,火炉烤热周围物体,这些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些实例说明依靠热传递方式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改变。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如果传递给物体的热量用Q表示,物体内能的变化量是Δ E,那么,Q= Δ E 。
热量的计算公式有:Q=mc Δ t,Q=ML,Q=m λ(后面的`两个公式分别是物质熔解和汽化时热量的计算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过去的单位是卡。
所以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一杯水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即热传递方式)传递给它一定的热量,使它从某一温度升高到另一温度。这过程中这杯水的内能有一定量的变化。也可以采取做功的方式,比如用搅拌器在水中不断搅拌,也可以使这杯水从相同的初温度升高到同一高温度,这样,水的内能会有相同的变化量。两种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除非事先知道,否则我们无法区别是哪种方式使这杯水的内能增加的。
因此,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虽然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是这两种方式的物理过程有本质的区别。做功使物体内能改变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而热传递的过程只是物体之间内能的转移,没有能量形式的转化。
课堂练习:
1、判断正误
(1)热传递过程一定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热量。
(2)摩擦铁丝发热,说明功可以转化为热量。
答案:×、×。
2、在标准大气压下,100 ℃的水吸收热量变成同温度的水蒸气的过程,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因而物体的内能不变。
(2)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因而物体的内能增加。
(3)所吸收的热量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量。
(4)分子的内能不变。
答案:以上四个结论都不对。
三、小结
通过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四、板书设计: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内能改变的量度
(1)做功改变内能时:用做功的数值来量度。
(2)热传递改变内能时:用传递热量多少来量度。
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初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
感受全诗的音乐美、画面美、韵味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理解人之性情、纯洁爱情,提高审美情趣。
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课前播放《关雎》音乐,营造氛围。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几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二)介绍文学常识《诗经》。
二、诵读诗,感受诗的意境
(一)配乐美读
1、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诗歌。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抑扬顿挫。
2、教师配乐范读。教师要求同学们注意这首诗的韵脚,也就是诗中押韵的字。
3、男女生分角色读
(二)再读,感受诗的绘画美
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描绘自己感受到的诗中的画面。
2、教师描绘其中的一个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此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品读诗,感受诗的内容美
1、诗中讲述什么内容?
2、诗歌中的君子对女子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3、诗中描绘的君子和淑女是怎样的形象?
重庆市渝北区南华中学校际交流课教案
死、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联系乐府《江南》理解女子美好善良的形象
五、小结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可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人已不知如何去爱了,很庆幸我们还有这么一篇《关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责任的男子向自己的心上人郑重许诺婚姻的模样,庆幸还有这么一篇《关雎》让我们重拾了究竟什么样的女子才值得深爱。也难怪那么多的学者都认为“君子”即指周文王,“淑女”即指其妃太姒了,也难怪人将它推举为了歌颂“后妃之德”的典范。希望三千多年前的这一份纯洁质朴的爱情能让我们的男生学会做一个有责任、识分寸的君子,让我们的女生学会做一个勤劳善良、德才兼备的淑女。
初中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面积、制度等方面的不同
2、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的特点
3、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差异
【学习重点】: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的特点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差异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87文字,结合1999年资料,了解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情况
1、目前,全世界xxxxxx亿人,分别居住在xxx多个国家和地区。
2、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广大xxxxx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xxxx的国家,xxxx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被称为xxxxxx。
3、中国是世界xxxx人口大国,澳大利亚是一个xxxxxxx的国家。
4、从政治体制看,中国是xxxx国家,美国是xxxx国家
5、背诵课本P87的1999年资料中,面积前10位的国家,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
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P88文字,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的特点
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xxxxx和xxxxxxxxxx。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xxxxxx、xx、xxxx,主要有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这些发达国家,除xxxxxxx和xxxx外,都分布于xxxxxxx。
2、发展中国家以xx、非洲和xxxxxxxx的国家为主,绝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于xxxxxxx和xxxxx。目前中国也是xxxxxxx。
学习任务三:阅读课本P88-P91,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差异
1、阅读第一段,思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哪些不同?(课本上划出)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xxxxxxxxx的差异造成的。
2、发达国家利用其掌握的xxxxx和从发展中国家购买来的xxxxx,制造xxxxx的工业品,并销往到世界各地,获取xxxxx,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上长期受xxxxxxx和xxxx的侵略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生产品种xx,建设资金xx,生产效率xx,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有些国家还处于非常贫困的状态。
4、阅读“南北关系“了解”南北差距“、”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5、阅读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填空:
(1)图5-3发达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xxx发展中国家占xxx。
(2)图5-4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xxx,发达国家占xxxxxx。
6、阅读图5-5,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农业生产发展差异
7、完成活动题的填表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各国都应该遵守”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五项原则,以求得共同发展与进步。
二、合作共建
1、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填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占的比例
(2)将下列国家同它们所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在的大洲,用直线连接起来
(3)根据以上连线并联系”世界政治地图“可以知道,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xxxx洲、xxx洲和xxxxx洲,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xxxxx洲、xxx洲和xxxx洲,从北半球位置分析,发达国家主要位于xx半球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xx半球的南部和xxxxxxxx半球。
三、系统总结
发与一、不同类型的国家(数量、面积、人口、政治体制)
展发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发达国家:主要在xxxxxx半球,
中达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xxxxx半球的南部和南半
国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差异
家家三、发展中国家与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差异
发达国家差异工农业生产发展差异、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
四、诊断评价
1、有关世界上面积居第二位的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也居世界第二位②地广人稀③属于发达国家④发展中国家⑤资本主义国家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⑤
2、下列不是我国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A、各国应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C、和平共处,平等互利D、求同存异
3、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C、亚洲D、非洲
4、下列叙述中,不符合欧美发达国家状况的是()
A、交通拥挤,人口增长快B、工农业生产发达,生产水平高
C、市场繁荣,环境幽雅D、受教育程度高,生活质量好
五、课后反思
发展中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