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

2025/09/0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 篇1

节奏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

通过学习美术的节奏,让学生观察、体验美术节奏的特殊美感,并尝试通过绘画、剪贴的形式表现简单的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培养学生设计和感受美的能力。教学中,我通过玩音乐节奏游戏、变美术节奏图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作品,结合“知识窗”和教师的讲解,从而理解美术节奏的概念,了解各种不同的变化形式。学生在欣赏各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到美术节奏的美。所以在进行剪贴、绘画创作时,学生都能较好的表现出自己喜爱的纹样内容和排列组合规律,创作出丰富的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作品。

但是对美术节奏在生活中的应用上,学生还缺少细心的观察和发现,教师也没有及时的展示和引导,使所学内容没能与生活很好的结合起来,是一个小缺憾。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 篇2

本周让学生学习了美术课本《蔬果的剖面》,本课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切开的瓜果蔬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另外一种物象,与平时见到的形状完全不同,学生对此十分敢兴趣,并迫切的想动手来画画试试。对于学生画形状来说并不是十分困难,想象和添加也不在话下,图案创造对于我所教的学生来说是可以完全顺利完成的,可本课的难点在于涂色方面。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也拥有了多种材料创作画面的能力。怎样才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涂色呢?又怎样才能调动一下学生利用冷色或暖色的方法去涂色呢?我在巡视的过程中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我猛然一抬头刚好看到了学生们制作完成的黑板报。

从板报的色调入手,启发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知识来涂色就是一个非常好切入点,想到便去做一刻也不停留。这次,我并没有再次重复所学的知识,而是卖了个关子---同学们,抓紧时间画构图,因为,今天老师会给前六名完成构图的同学一次用粉笔涂色的机会!学生一听,用粉笔涂色还是第一次,当然加快了画的速度。随后,我给学生提出了利用粉笔涂色的'要求,即:粉笔分成两组色调,一组暖色调,一组冷色调。

先画先得,可以优先挑选颜色。我让学生用粉笔涂色(背景色)是有依据的,现在有一种工具材料就是用色粉笔画成的,即色粉画。

受这种画法的启发,我采用了这种激励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得以让学生尝试了不同的材料作画,着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是利用点、线、面和冷暖色进行创作的一节课程,教材列举了杨桃、榴莲、青椒、橙子、猕猴桃、苹果、西红柿、紫甘蓝八种剖面十分有特色的蔬果,它们的外轮廓与内剖面截然不同。

常见蔬果的外轮廓学生比较熟悉,教师可利用教科书中的图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剖面特征,启发学生:大家由蔬果的剖面联想到了什么?本课是复习色彩的冷暖知识,但形式有所改变,是以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蔬果为创作主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吃水果时,多数是家长削完皮或切成小块给他们吃,学生很少接触蔬果的剖面。教师可多展示蔬果的剖面图片,为学生展现一个神奇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的创作需要铺垫,教师应多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蔬果剖面,并大胆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结构特征。

对于果肉与果核(种子),可尝试用点、线、面去概括表现。教师可在引导观察的基础上,示范绘画,使学生能直观地学习到如何将观察到的剖面画成形象饱满的图案:先用线勾画出蔬果的轮廓,再依据剖面特征,画出细节。

最后,简单复习色彩的冷暖知识,利用冷暖对比画出艳丽的图案。除了绘制独立的图案,也可以将独立的图案进行重复排列,组合成连续的纹样。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让学生课前准备了宣纸和水粉颜料,引导学生用纸材料染手帕,学会染制程序。在教学时,围绕“染”字,设计了相关的活动:欣赏感受——方法指导——观察分析——自主表现——评析交流。

1、出示课前制作的花手帕,让学生欣赏绚丽的色彩,奇特的纹样,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2、说明制作浸染纸手帕的方法和步骤。折——造型设计——染——干后打开

3、现场示范

4、出示不同浸染形式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浸染时要注意:色不宜过多,过杂、过散;浸染要到位;折叠方式要有变化。浸染的时间不能太长。

5、分组创作,展示交流、评析。

整节课上,学生情绪高昂,合作意识强,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 篇4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造型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仅限于最常用的绘画方法。《刻印的乐趣》就是本套教材版画系列中的一课,也可以说,这一课是启发同学们运用不同制版方法学以致用的一课。可以刻印的材料是非常丰富的,泥板、纸板、石膏板、木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不胜枚举。在本课中,教材着重介绍了比较利于中高年级学生操作的石膏、橡皮、薯类等原料。当然,在教学中,我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准备了萝卜、红薯、土豆等易于搜集制作的材质,进行更加多样化的创造表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是: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阴刻和阳刻的刻印方法。二是:运用刻印的方法设计制作简单的文字、图案。体验刻印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达到目标引领教学,课型展示特色,当堂检测目标的目的。在导入过程中我将先前制作好的“刻印”给学生展示了两个可爱的图案,使得学生的眼睛为之一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上来了,课堂气氛马上就起来了。接着认识了阴刻和阳刻,并且进行了对比的.认识。在对此的基础上加深了学生对两种刻印的认识。认识了这两种刻印方法之后,还进行了大量的欣赏。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使作品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制作的环节中,我把它分为了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老师实际操作,直观形象的让学生了解刻印制作的每一个步骤和细节。第二个步骤是学生总结制作步骤,加深学生对制作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三个步骤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体验制作的乐趣。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作品都显得十分用心,小小的一块胡萝卜在他们的手中仿佛都成了一件艺术品。小刻刀的雕琢也显得小心翼翼,感觉十分到位,作业效果当然不必多说了。这一次大家是真的体验到刻印的乐趣了!并且对制印的方法也掌握较好,刻作过程中没有受伤。

学生作品也构思新颖,对作品的评价也非常充分,各抒己见,,别具一格,教学效果还不错。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 篇5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也是陶艺教学系列中的一课。陶艺的制作方法十分丰富,手捏成型技法最适合本课创作泥玩具,适合小学生在课上学习、掌握。泥玩具是民间流传历久不衰的工艺品,河南民间的“泥咕咕”、“泥泥狗”,无锡惠山的泥人,天津的泥人张,都是极有特色的'作品。民间艺人的作品不仅造型质朴天然,色彩上也极具特色:用色浓烈鲜艳,纹饰简洁质朴,别有一番率真、清新的的美感。

许老师在课前搜集了一些民间泥玩具的图片资料,为学生展示了祖国各地民间艺人制作的泥玩具,形象优美质朴,色彩绚丽明快。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造型、用色的规律,参考民间艺人的作品,大胆创作自己的泥玩具。我在课件中选用的民间泥塑玩具图片,不仅启发了学生发现制作、装饰泥玩具的方法,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独特美感与持久魅力。让学生在捏泥涂色的真实体验中感情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 篇6

《乘风破浪》是湘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课目,全课共分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画自己喜欢的船,侧重平面绘画的学习;活动二:做一艘木船,侧重立体组合造型的学习。

两个活动都以“船”为主题,带给学生无限期待和快乐,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借由线条、形状、色彩和材质呈现出谈话导入-——回忆了解,尝试画船————资料研究,探讨结构——学生作业欣赏,引导绘画————自主表现(学生作业)————赏析评价————课后延伸

在谈话导入中我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的愿望,倡议学生与老师一同来画船,满足自己乘风破浪的愿望,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强烈愿望。接下来就引导学生回忆船的种类以及结构,尝试画船,以便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学习前后的不同。紧接着,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船的资料,前后左右四个同学进行讨论,即能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又能在集体的智慧中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利用课件中动画的.成功演示,巧妙的脱掉船的华丽外衣,展示出船的本质,船实质上是由简单几何图形组成的,让学生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这样的一个环节,不仅降低了只是难度,更是增强了学生绘画的信心.在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时,让学生主动发现船的造型的变化、创造性的设计船的外形,功能以及图案的搭配。最是学生作业以及合理的评价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这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学习的表现,感觉还是一个不错的亮点。

这节课虽然是美术课,但如果仅仅作为一节简单的美术绘画课来上的话,课堂会显的很生硬,作业要求也会大大降低。于是整节课我都在给学生灌输科学意识。如:课前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提前预习船的发展史;了解第一艘蒸汽船时什么时候制造出来的等。在介绍船的外形结构时,我也不忘告诉学生船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这些科学知识的穿插丰富了课堂,也进一步丰富了绘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