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梅花魂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
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
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赏梅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
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
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
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
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
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
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
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
②师范读
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
④指名再读读,评议
⑤齐读
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
"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观看英雄人
物图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 五、自由朗读全文 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3、课外阅读:《乡愁》 六、总结全文学习了本文,我们了解了梅花,了解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应该像外祖父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梅花魂》教学反思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与学生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
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理念:
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紧扣一个“情”字,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奏响情感教学的最强音。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准备:
搜集咏梅的古诗、名句,也可提前学唱歌曲《红梅赞》。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交流资料
同学们,说起梅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那么,通过以前的学习,梅花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相机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
歌曲等。)
2、板书课题
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歌颂梅花。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3、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以后,你有没有产生疑问呢?(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能够马上解答的就解答出来,答不出来的可以通过学课文来解决)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梅花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促进学生从心理上对梅花产生情感,能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与老师交流的勇气。
二、 抓文章主线,梳理课文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梅花讲了什么事?(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自学交流
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大家仔细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中勾画出来。
(学生自读自划-------小组内交流统一)
四、班内交流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讨论交流:你从这五件事中怎么看出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放手让学生谈,他喜欢哪段就谈哪段,老师点拨)
1、“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师点拨:(1)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还学过哪些思乡的诗句呢?(设计意图:结合上一课所学或者课外的都可以,下面的诗句意思不必让学生记住,老师把握好就可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
细得好像心里的愁。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诗句时要读得慢而沉。)
2、“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有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老师点拨:(1)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分外爱惜) 学生圈划有关重点字词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指导朗读:读出“训斥”的语气。“是玷污得的吗?”是什么句?读出强烈的反诘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学生赛读,穿插评价,齐读)
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老师点拨:(1)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有关字词回答,也可以自己想。)(2)我们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呢?举例说说。是啊!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当"非点"袭来时,我们的白衣战士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他们,不也是这朵朵梅花吗?作为跨世纪的年轻一代,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 让我们深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3)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梅花魂"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板书:民族魂)再次满怀深情齐读课题。
(4)“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反复读这句感叹句,你从中领悟到什么?(相机板书:临别送图)
指导朗读:升华学生对梅花魂这种民族魂,对祖国母亲的情感。
4、其余几处学生自由交流。结合理解,感情朗读。 (相机板书:失声痛哭含泪递绢) (这几方面学生谈到哪里就引导到哪里,不一定按照这个顺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与文本对话,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在充分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感悟文本的妙趣。随后有体验地朗读课文,获取阅读体验,更深刻地品味老人的真挚感情。
5、过渡小结:载着无尽的思念,船儿越飘越远,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这位华侨老人发自内心的深切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想,此刻,不仅是我,还有你,还有他,我们全班同学的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地震撼着,同学们,震撼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板书:爱国心)
6、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请大家深情朗诵:“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把这句话深深地印在心里,无论在哪里,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自己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国家!
五、自由朗读全文
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六、拓展作业,加深体验
同学们,当莺儿,女儿回国后,孤独的老人会做些什么来寄托思乡之情呢?请展开想象,以“我仿佛看到外祖父??”为开头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和心地交流,是生命和生命地对话。此环节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停留在字、词、句、段、篇地教学上,停留在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层次上,而是充分引导学生的个体生命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的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附板书:
梅花魂
(民族魂)
思乡 分外 失声
落泪 爱惜 痛哭
爱国心
临别含泪
送图递绢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并学习这种品格。
3.领悟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表达主人公的爱国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1、亲爱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梅花魂》,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大家对课文掌握的程度。谁愿意来给大家读课文?其他的同学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梅花的品格,了解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应该像外祖父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2、“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设计意图:“温故才能知新”,复习旧知识的过程其实也是对新知识的一种探求和发现。
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作者的方法,教师点拨)
(1)外祖父教“我”读唐诗
目的是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时,借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寄托在教育外孙女的读书中。
(2)“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
在这里作者抓住了对外祖父动作的细节描写——“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从外祖父动作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眼里,不仅仅是梅花,而且是祖国的象征,值得他用全身心去爱。
(3)临别送墨梅图
这段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中心的。临别送亲人的礼物,外祖父选择了墨梅图,更可见梅花在他心中的分量。再加上对梅花魂的详细讲解,更看出梅花之中有外祖父无法割舍的情愫。
(其他地方相机引导,只要抓住描写人物文章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表达方法体现其特点,能够讲出道理就可以。)
2、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它与第一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些词语表现出来?
(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段前后呼应、首尾连贯。这也应该算是作者的一种表达方法吧。)
3、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成文,条理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从语言文字到思想,第二课时从思想语言文字,就这样走了一个来回。可是这一课时的重点却是教给孩子写作方法,然后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三、课堂拓展
根据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我们来自学阅读链接《故乡》和主题丛书《情归故乡》中的《思乡情》两篇文章,看看这两篇文章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学生自读——小组交流——班内汇报)
设计意图:这正是学以致用的拓展。
四、识记生字
1、生字带词读,最好找差生读。
2、让学生自己谈谈哪些字容易写错,错在什么地方。
3、当堂书写练习(及时纠正写字的姿势)
五、布置作业
选择课文中优美段落,主题丛书《思乡情》中优美的段落进行背诵积累。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3
梅花魂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梅花魂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情怎样表达出来的。
2、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境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这首歌与本课有什么关联呢?
二、研讨点拨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作者离开外祖父时候,是多大的孩子?
师: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生自由说)
师:看来,关于外公都是作者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一个孩子,虽然记住了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在作者幼小的心中,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问。你能从文中找到她的疑问吗?她都不懂什么呢?(生自由说)
师:小小的单纯的不谙世事的孩子怎么能读懂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呢!岁月带走了这个漂泊异国的老人,也使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成熟了。回想起记忆中这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
师:从哪看出来的?
师:终于懂了的时候,老人早已不在了……可是读懂是怎样让人心痛的感情啊!请同学们齐读这一自然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看看你从文中哪能体会到老人有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呢?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师: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了这些思念家乡的诗外公想到了什么?
师: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么读?(生自由说)
师:那就让我们试着读出外公的伤感。(指名读)
师:读了思乡诗,触动了思乡情,外祖父落泪了。你还从哪句话体会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深情了呢?
[出示句子]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师:指名读。思考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能体会到外祖父当时的心情怎样?(悲伤、难过)为什么会这样?(生自由说)
师: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就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一种事物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梅花)那他对梅花有着怎样的感情呢?(生:喜爱)
师:你从文中哪看出外祖父特别喜爱梅花呢?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读?
师:那就让我们来试着读出外公的这种小心。(指名读)
师:我感觉这位外公的动作不够轻,谁能再轻些。(指名读)
师:从外公的动作我们能体会到他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你还能从其他地方感受到吗?
[出示句子]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从哪看出来的?
师:那就让我们把外祖父的气愤表达出来吧!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师:外祖父如此喜欢这幅墨梅图,它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呢?你们想看看这幅墨梅图吗?
[出示墨梅图]
师:看了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是啊!我只不过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公竟大发脾气?是这幅画价值连城吗?(不是)那是什么?(在外公的眼里,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梅花是祖国的象征,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实质上是爱祖国。)
师:关于为什么爱梅花,外祖父还有一段话,谁知道是哪段?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都知道这段话是对不懂事的孩子说的,明知道孩子听不懂,却这样认认真真地说,他仅仅是对孩子说吗?请你默读这一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出示句子]
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师:你们想看看雪中的梅花吗?(想)
[出示雪中梅花图]
师:看到了吧。大雪压在枝头,有的梅花上都结了冰,然而梅花却凌寒独自开。看到此景,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梅花呢?
师:让我们带着新的感觉再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出示句子]
她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生:我还有个问题:写梅花这里为什么用“她”呢?
师:表面上看“她”指的是梅花,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其实“她”指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再读一遍第13段,请你仔细体会。(指名读)
师:谁来说一说“她”指什么?(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师:梅花冬天开,而“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就像梅花一样: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齐读)
师:你们能说一说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还有哪些?
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你们说觉得个个都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人物,在外祖父眼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什么精神?(梅花精神)
师:外祖父怎么说的谁能把这句话读出来。(指名读)
师:“秉性”指的是什么?(本性)梅花的秉性指的是什么?齐读“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师:这不仅是梅花的精神。在外祖父眼中他还是什么精神?
师: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借物喻人)
师:由此可见,外祖父不仅仅是在赞美梅花,也在赞美具有梅花精神的有气节的中国人,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在读这段,再次感受外祖父喜爱梅花之情吧!(齐读)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知道在莺儿回国前,外祖父为什么把他最珍爱、最宝贵的画送给莺儿了吧?谁能说一说。
三、交流感悟
小组合作完成
师:外祖父把他最珍爱的墨梅图送给了莺儿,是希望莺儿也能像梅花一样,继承和发扬梅花精神。那为什么在船快开时,又送绣有血色的梅花手绢呢?
师:[出示梅花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师:梅花都有什么颜色?
师:那外祖父为什么送给我锈有血色的手绢呢?
师:在什么时候送的?(临行前)外祖父的心情怎样?(特别难受)从哪看出来的?(泪眼朦胧)外祖父为什么又哭了呢?(他想回国,却回不去,爱祖国,眷恋祖国……)
师:在这种情况下送给我血色手绢为什么呢?
师:我们不难看出这位老人对故土怀有纯真的感情。这是海外赤子的一份赤子之情啊!
师小结:
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就是一颗深藏着的爱国心啊!他自己不能回归祖国,他要让自己的心回归祖国。这颗心就是啊的魂啊,他要让自己的魂回归祖国!这也是一个海外赤子的一片赤子情。让我们通过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来感受外祖父的这颗心,这份情吧!多媒体播放《我的中国心》
四、拓展延伸
师:外祖父终究没有回到让他魂牵梦绕的故土,就让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长留星洲吧!让我们把心回到梅花上来。
[出示课件]墨梅图
师:这是一幅略显单调的梅花图,希望你能妙笔生花,写上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生自由写,然后汇报)
师:老师也给这幅梅花图写了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同时把这句话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能牢记这句话。
师总结:同学们,现在正是初冬季节,转瞬冬天就会来临,你或许会惧怕,或许会埋怨冬天的寒冷而裹足不前。不过,我相信今天我们学习了《梅花魂》这篇课文,一定会在严冬里给你添一份信念,添一缕阳光。在你春风得意时,“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在你不如意时,牢记“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并深深祝愿你能把它带入你的家庭,融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的一生都会活得非常精彩而温暖!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理解课题“梅花魂”不仅指梅花精神,也象征了中华民族的气节,象征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2、创设良好氛围,体会外祖父深沉的眷恋祖国之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采用对比、联系上下文、结合近反义词方法、举例子的方法,理解“秉性、朦胧、气节”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突破方法
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启发点拨、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升华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解题释“魂”
1、课前交流梅花材料,。
2、板演“魂”字,指导写法。
3、解释“魂”义,质疑引趣。
我们知道课题中的“魂”字就是精神的意思。那课文中的梅花具有怎样的精神呢?
二、自读课文,多元感知“魂”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感受最深的句段,相机疏通词句。
(朦胧-蒙 秉性 眷恋 衰-哀 稀罕 玷污 郑重)
三、品读重点段,感悟“爱国魂”
(一)感受梅花的形象品格,体会“梅花魂”
1、同学们,课文中哪一段向我们具体讲述了梅花的精神?(出示13小节内容)
2、指名读,齐读。什么是“秉性”?
3、在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外祖父的话,文中那些句子介绍了梅花的秉性?(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4、指名读,学生评议。
5、课件演示“梅花傲雪”。看,这就是梅花,它在百花凋谢时凌寒独放,它在寒霜雪雨中昂首盛开。难怪外祖父要这样赞美它,读—— 难怪外祖父要如此喜爱它,读—— 也难怪那么多的文人墨客去吟诵它,读——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6、面对这圣洁的梅花,你认为它的秉性是什么?出示词语学生齐读(傲然不屈、临危不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顶天立地、一身正气、永不言败、奋勇直前、坚守信念、无私奉献 ),这就是梅花的秉性,这就是梅花的魂啊!这就是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原因。
(二)感知梅花的象征意义,体会“民族魂”
1、(1)外祖父仅仅在歌颂梅花吗?在读读这一段,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出示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举例理解“有气节”,生接着往下说。
(2)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那些历史人物?理解“有气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头可断,气节不可丢。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2、这些铁骨铮铮,坚强不屈的人物,就像这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所以外祖父说——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3、、祖父眼里这已不是平常的.梅花,分明是英雄的化身。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道得完呢?让我们饱含深情再读这段吧。
4、这些有气节的人物代表的仅仅是自己吗?对,他们代表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代表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引说)因此,外祖父赞美梅花,就是——赞美祖国,外祖父喜爱梅花,就是——热爱祖国!
(三)揭示“保存”的真正含义,体会“爱国魂”
(1)在离别的前一天晚上,外祖父送我他最宝贵的画,让我好好保存。他让我保存的到底是什么?(爱国心,不但自己爱国,还希望下一代爱国,教唐诗宋词的真正用意,送我们回国的目的;梅花秉性,他想让我铭记这样一句话“出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外祖父告诉自己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也外孙女牢记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2)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读读这意味深长的话语,触摸老人那颗赤子心。
(3)正所谓“一言一语总关情”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情呢?请同学们找一找,划一划。
四、回读全文,深化“爱国魂”
1、一哭,吟诗思乡情更切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1)课件出示诗词,指名读。
(2)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几句诗所表达的情感?诗句字字写的都是乡思,乡愁,怎能不勾起外祖父那思念祖国的一片深情呢!他由诗句想到自己,想到了久别的祖国,因而潸然泪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让我们试着读出这份思乡情。
2、二哭,不能回国泪满襟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1)引读句子,交流感受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当外祖父知道自己不能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时,他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2)想象写话,走进内心
看着这个省略号,在痛哭之后他可能茶不思饭不想 ;可能彻夜不眠,垂泪到天明 ;还可能—— 还可能—— 望着那心爱的梅花图 眺望祖国的方向,他会想起什么—— 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播放歌曲《思乡曲》。
(3)诵读古诗,升华情感
如画的风景,淳朴的人们,白发苍苍的妻子,那梅花的风姿……看不到了,所有的这一切,他再也看不到了,那动听的笑声,那熟悉的乡音……听不到了,再也听不到了,耳边回荡的只有那催人泪下的诗篇,再读前文古诗词
3、三哭,离别送绢寄心愿
“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1)在离别的瞬间,外祖父的心情怎样?(伤心,痛苦)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外公这么伤心、痛苦呢?
(2)看着亲人离去,想到自己不能回国,外公心如刀绞,此时此刻,他递给我一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其实他想真正递给我的是什么?(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浓浓的思乡情,一份希望)
(3)瑟瑟的寒风中老人含泪送别,充满希望的他会对我说些什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出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五、品味话语,升华“爱国魂”
1、指读重点句:“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2、引读重点句。
漂泊异乡的外祖父遇到外国人欺凌时,他会对自己说——
回到祖国的作者历经种种磨难时,她会对自己说——
在我们学习落后时,在我们比赛失利时,在我们生活不如意时,我们要高声对自己说——
3、总结:梅花有“魂”,魂系每一个中国人;做人更要有“魂”,魂能直起你的腰杆。让我们记住这盛开的梅花,这感人的爱国情,记住这句做人的准则——“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2、初步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赏梅:播放梅花图片
二、品梅:了解前人对梅的喜爱和赞誉
三、检查预习
(1)生字词语的认读
(2)思考: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感情?
4、品读: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练习感情朗读,并在文中简单作注解。交流
四、直奔主题,感悟“梅花魂”
1、学生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注意发现学生观点的独特之处)
3、引导分析:(这梅花,是我们……秉性才好。)
(1) 文章说,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谁能告诉我,“秉性”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说得很好,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2) 梅花的秉性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四个“愈”“三个”最“的排比句式,充分突出了梅花的品性。这就是梅花的灵魂所在。让我们把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灵魂读出来。)
(3) 中国人的秉性是什么?(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就象梅花的灵魂一样。)你知道中华民族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让我们通过读把中华民族的气节表现出来。)
引导:祖父的一段话,道出了梅花的秉性,道出了中华民族的秉性,这秉性是不肯低头折节,这秉性是顶天立地(板书:顶天立地),来,让我们把这个词读一遍,再读一遍,读出中华民族的气势来。(带读两遍)。真棒,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4) 外祖父说这段话仅仅是为了向我介绍梅花和中国人的秉性吗?
4、小结: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是因为梅花有着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寄托着祖父对祖国无尽的.思念,同时也表现他拳拳爱国之心。我们把这一段齐读一遍,好好感受感受外祖父的这种心情。
5、返回课题,说说对课题的理解。(魂:指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文章表面上写梅花,其实是通过梅花魂表现外祖父的思乡之情,爱国之心。)板书:思乡情 爱国心
三、拓展迁移
1、借梅花寄托思乡之情,这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情到深处,一草一物都能沟起人的相思。请同学们阅读拓展三里面的文章,想想这几篇文章和《梅花魂》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通过一些事物或事情表达作者的感情。)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梅花,还了解了借物抒情的写法。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花,你觉得它代表了什么品格,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借物抒情
梅花魂————思乡情 爱国心
顶天立地
反思:这节课就课文教学来说,条理是比较清晰的,教学环节还算紧凑。从课题入手,抓住“什么是魂”“什么是梅花魂”“想通过梅花魂表达什么感情呢?”三个问题,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外祖父的一段话。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梅花特点的一段话,认真品读,看有什么发现。接着以“秉性”为切入口,通过理解秉性,进而理解什么是梅花的秉性,什么是中国人的秉性,理解外祖父说这段话的深意——表达思乡之情,爱国之心,教诲之意。最后回归课题,让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水到渠成,前后呼应。
但从课堂情况来看,显得过于平淡。原因在于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够准确,对梅花魂的把握不够深入,由此也就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散思维,而仅停留在泛泛的表象思考中。具体说来,用“顶天立地”概括梅花的品格并不十分准确,梅花品格更主要的是愈压愈强,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那为什么要用梅花比喻中华民族呢?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该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在梅花与中华民族秉性的结合上,应该引导得更细一些。如课前做好充分铺垫,课堂拓展阅读一些有梅花秉性的人的事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