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篇1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设计时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为主。但上完这一节课,发掘与设计时的意图相差较远,通过听课老师的评点及自己的思考,感觉知道学生不到位的原因就在于自身的引导不够明确,教学设计没有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老师的知道很关键,如果老师本身的指导思路不够清晰,要求不够明确,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有所提高的。下面我从教学设计的几个方面来说说指导不够好的地方。
首先是导入,播放歌曲《幸福在哪里》,让学生说听了后的感受其实这个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过于简单了。如果换成先板书“幸福”,再让学生说有什么想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同时有训练了学生说话,效果会更好一些。
接着是默读课文,简单归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归纳是应该训练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情来说,我为了降低难度,给了学生一个提示语句,让学生根据提示去归纳主要内容,可能会限制学生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一个框里。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我在这里没有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如读文是否流利,文中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也没有让同桌检查读音,基础只是没有抓牢固。对于自学能力较好的学生而言,这6个生字可以在课外认识,但班上还是有小部分的学生基础稍差,所以还是要在课堂上提醒一下,会加深印象。
当找出理解幸福的重点句,我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如何理解这句话,可以分角色表演,也可以自己思考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学生选择分就角色朗读的较多,当我检查时就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去思考这句话,纯粹在读书。请了一个小组上台表演,本想让台上与台下的学生进行互动对话,借机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但是我没有结合课文语句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三个青年感觉劳动可以带来幸福,也没有让学生质疑难道仅仅只有劳动才能带来幸福,所以学生的小组表演结束后,学生已让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以让没有真正理解这个重点句。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呢个写“幸福”格言。本来意图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幸福是什么写下来,但是我提高了要求,一直让学生理解为写格言原来是这么简单。四年级的学生写的句子是自己的感受,这里可以换位写写对幸福的感受,来体会生活中、身边的幸福并更好的珍惜幸福。当学生写好,
可以挑几句好的感受在电脑中打出来,让学生评一评,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篇2
成功之处:《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过程。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落到“认识什么是幸福”上。再抓住重点段的朗读来感受劳动创造幸福的真理。在教学时,我就直接的导入,你们认为幸福是什么?你觉得你的幸福是什么?紧接着就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抓住重点段来理解全文即具体的分析课文。
不足之处:
1.读的形式少:比如,我可以用默读、生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比赛读等方式.以读为主.让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
2.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体现出来:比如,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出现了问题之后,师可以适当的'往好的方面引导,再让学生来争论、讨论.不要一味的都是老师在评价,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学习.
改进措施:
我觉得对重点词句的品读还不突出。在学生学习时应该找出课文中心的句子(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品读析句时,先理解词语“义务”,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围绕中心句找出文中相对应的事例一一品读感悟。这样直奔课文中心,再紧紧围绕中心展开教学活动。这样既适合略读课文的教学,又能节约点时间去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或者同学之间交流有关幸福的名言。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所注意的细节。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篇3
前几天,我带领学生学习了《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篇童话就想通过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人们幸福的真正含义。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把教学重点定为:什么是幸福以及三个牧童是怎样弄懂幸福是什么的。课文浅显易懂,教学时,我没有作过多的讲解。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后,抓住三个青年和智慧女儿的话,让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通过交流明白了是劳动让他们感到了幸福,只有付出劳动,做对别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之后我让学生联系他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看法,自己什么时候感到最幸福。并不失时机地出示了一些关于幸福的名人名言,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一方面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语言。
上完了这一课之后,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我原先想用多媒体播放《幸福拍手歌》导入,让学生说说听了后的感受,但是这个对四年级学生要求过于简单,后来我换成先板书“幸福”,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想法,并联系刚过完的国庆长假谈谈期间幸福的事是什么。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同时又训练学生说话,效果更好一些。
2、当找出重点句并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时,虽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看法,但是仅仅让学生明白了只有付出劳动,做对别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没有让学生质疑:难道仅仅只有劳动才能带来幸福?对重点句的理解挖得不够深。
3、最后一个环节是出示了一些关于幸福的名人名言。有雷锋的、警察的、作家毕淑敏的……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这些名人名言确实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幸福的真正含义,感受到身边的幸福并决心更好地珍惜它。但我没有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自己对幸福的感受写下来,使读写分离。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篇4
人教版四年级第三单元专题是“中外童话”,本专题是让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重点是:了解故事的内容。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基于这一点,本节课教学过程如下:
一、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
这篇童话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叙的。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然后以填空练习的形式达到理解。
练习一
三个牧童(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给人们带来好处)就是幸福。第一个青年(给病人治病,病人恢复了健康),他感到多么幸福。第二个青年(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情,他勤勤恳恳地工作,他的劳动没有白费,对别人是有用的),所以他也是幸福的。第三个青年(留在村子里耕地,麦子养活了许多人,他的劳动也没有白费),他也感到幸福。
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以概括总结的形式达到领会课文中心。
练习二
课文主要讲述了(三个)孩子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十)年的亲身经历,终于明白了:(只有用自己的劳动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才是真正的幸福)。
通过此项练习使抽象的道理用几个具体的事例诠释,由易到难,逐步体会到本课的中心。
二、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幸福含义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拓展开去,联系现实生活加深对幸福含义的理解。
练习三
“说说或写写”(运动员说,幸福是——,教师说,幸福是——,警察说,幸福是——,我说,幸福是——。——说,幸福是——。)
这一练习使学生对幸福含义的理解得到了提升。
三、要抓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中心。
反思本节课,我觉得对重点词句的品读还不突出。在学生学习时应该找出课文中心的句子(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品读析句时,先理解词语“义务”,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围绕中心句找出文中相对应的事例一一品读感悟。这样直奔课文中心,再紧紧围绕中心展开教学活动。这样既适合略读课文的教学,又能节约点时间去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或者同学之间交流有关幸福的名言。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所注意的细节。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篇5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以“中外童话”为专题。这些优美的童话,以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把读者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人们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寻找和认识幸福过程的文章。通话本身就是充满幻想和神奇的,学生也比较感兴趣,而文章本身比较通俗易懂。因此,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的朗读,采用了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朗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把文中的字词解决;再一次读课文则要求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整体的感知了解;在对文本的角色体验中进行了第三次的朗读;最后让学生通过第四次的朗读感悟体会文本内涵。反复的诵读,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使学生逐步领悟文本的思想。
通过了文本学习学生知道幸福是辛勤的劳动,幸福是做有意义的事。而后我又拓展开来,让学生自己来说说“福是是什么?”问题刚出,课堂的气氛让我有些意外,学生们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似乎每个人都有很多话想说似的。我控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可有非常想听到孩子们对于幸福的'理解。
“幸福是和老师、同学在一个教室里学习。”
“幸福是和爸爸妈妈坐在院子里吃月饼,看月亮。”
“幸福是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耍。”
“幸福是可以拿到三好学生的奖状。”
“幸福是在课堂上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
多么朴实的回答,多么真切的感受啊!是呀,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可是只要我们用心生活,其实幸福是多么的简单啊!我为学生这真切的回答而感动,同时又为有了这样一群学生而高兴。我们每天和这样的孩子一起徜徉在语文的道路,又何尝不是幸福的呢?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篇6
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文《幸福是什么》讲的是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劳动实践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反思本节课,我觉得对重点词句的品读还不突出。在学生学习时应该找出课文中心的句子(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品读析句时,先理解词语“义务”,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围绕中心句找出文中相对应的事例一一品读感悟。这样直奔课文中心,再紧紧围绕中心展开教学活动。这样既适合略读课文的.教学,又能节约点时间去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或者同学之间交流有关幸福的名言。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所注意的细节。
总之,教学本课后,我深深地认识到: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还要教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让学生的人生更为灿烂,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