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活动教学设计

2025/09/09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活动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活动教学设计 篇1

活动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活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明白注意安全是一种自我保护,能够防止受伤害。

2、明白有关交通规则和交通标志。

3、明白不遵守交通规则会造成交通事故给自我带来痛苦,给别人带来麻烦。

教学重点:

交通标志、规则和安全教育。

教学难点:

懂得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辅助: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城市、乡村的道路千条万条,道路上的车子千辆万辆,小朋友出门可要注意交通安全噢!

我们要把交通安全记心中,防止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交通小博士》。

二、探究新知。

1、想一想。

⑴路口为什么要装红绿灯?

⑵下雨天过马路应注意哪些问题?

2、认一认。

⑴出示图片:“认一认”图片中的'交通标志和设施。

⑵提问;这些是什么标志?它们有什么用处?

⑶小结:马路上有了这些标志和设施,行人和各种车辆,就会各其道,互不干忧,这样就能确保交通安全。

3、联系实际,深入明理。

⑴提问:你们还听到或看过哪些交通警事故,后果怎样?

⑵总结: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马路上的车辆不断增多,更要大家遵守交通规则,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保证生活,学习政党进行。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不仅仅会给自我带来伤害,给个人、家庭带来不幸和痛苦,并且还会造成交通堵塞,耽误运输,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三、结合实例,使学生懂得应遵守有关交通规则。

1、投影:行人横穿马路。提问;行人这样过马路对吗?有什么危险?应怎样做?

小结:过马路要走人行道或是走过街天桥、地下通道。走人行林横道时,要注意避让过往车辆,先向左看,走到中间再向右看。

2、投影:行人在人行道中逆行。说一说,谁做的是对的?谁做得不对?为什么?

小结:行人要走人行道,并且要靠右行,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要靠右边走。

3、投影:小朋友登护栏。他这样做行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交通小博士

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行人要走人行道

不登护栏不扒车

活动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挂、街”等8个生字,通过观察示范,正确指导书写“阳、脸”两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通过演示、联系生活、情境体验等理解“挂、到处、清凉、冻僵”等词的意思。

3、继续建立句子的概念。

4、引导学生感悟蕴藏在画中的美好心愿和浓浓爱心。

教学重点:

依托文本识字学词美读体悟

教学难点:

通过情景再现,实现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课前听歌曲《种太阳》)歌曲中的小朋友种下太阳,表达心愿,多有意思啊!看老师写“

太阳”两个字。指导书写“阳”。

2、今天我们学得这篇课文就和太阳有关,题目叫做____指导读题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交流:这四个太阳是怎么来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想一想这四个太阳是怎么样的?

3、分小节检查朗读:

重点指导学生读准长句: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

4、交流:小哥哥画了四个怎样的太阳?学词:彩色

5、小结:小哥哥画了四个太阳,一个是_____,一个是______,一个是_______,还有一个是_______

三、情景体验,朗读感悟

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节,想想: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放在什么地方呢?找出有关的句子。

2、理解“挂”,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也用上挂这个动作?请学生演示动作

3、看图说话,感受夏天的炎热

4、学词“清凉”:配乐看图,你看,这绿绿的太阳照到高山上,打着卷儿的树叶又();照到田野,低着头的花儿又();想象一下,这绿绿的太阳照到街上,路上的行人会();它还化成一股清风,吹进教室,小朋友会说()

5、理解“到处”:想想,还有哪些地方也变清凉了?

6、指导朗读,读出清凉的感觉

7、合作读___背诵

第三自然段

1、学词“冻僵”: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冬天,下了一场鹅毛大雪,地上,树上,屋顶上到处一片雪白,刺骨的寒风还呼呼地吹了过来,你有什么感觉啊?

2、学词“温暖”:就在这时候,天空中出现了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这时候,你的.小手、小脚、小脸有什么感觉呢?

3、指导朗读:那你能读好这句话,把温暖带给大家吗?

4、看图,用上“温暖”一词练说句式:

阳光温暖了冰冻的小河,小河_______________

阳光温暖了冬眠的小青蛙,小青蛙_________________

阳光温暖了________________

5、齐读

四、小结,合作读文

1、课文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小哥哥希望夏天有个(绿绿的太阳),到处一片清凉;冬天有个(红红的太阳),大地一片(温暖),多有爱心的小哥哥呀!

2、男女生合作读文

3、金黄的太阳、彩色的太阳里幽藏着小哥哥怎样的心愿呢,我们下节课来学。

五、复习巩固,书写生字

1、读生字卡片

2、读儿歌,圈儿歌中的生字,划一划本课学到的新词。

3、指导书写“脸”。

活动教学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实验。

2、准备一只酒精灯、水、烧杯。

3、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朗诵散文诗《会变的水》,引导幼儿思考水是否真的会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回忆生活经验和在家做的“水变冰”的小实验,讲述“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三、幼儿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

1、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

3、水气是从哪里来的?

4、水变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5、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少?

6、水在什么时候变成水蒸气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汽变成水?

2、幼儿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验证。

五、帮助幼儿梳理有关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经验:当水的温度在“0”度

以下时,水就变成冰。冰融化了变成水。水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六、跟读散文诗《会变的水》,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活动教学设计 篇5

一、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并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结合中班孩子爱玩的特性,加之最近发现孩子们总在讨论形状:“这个是圆的吗?”由此,设计本次活动,为了激发孩子兴趣,让作品更独特且具有立体感,特将各种圆形的盖子、颜料、粘土结合在一起创作。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圆形,并且圆形可以添画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2、能力目标:掌握圆形盖子拓印与黏土添画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3、情感目标:喜欢用圆形创造作品,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活动准备:

图片(生活中的圆形)、各种圆形的盖子、白纸、颜料、纸盘、粘土、反穿衣、湿毛巾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正确作画步骤。

难点:理解生活中各种圆圆,创意不同的作品。

五、活动过程:

1、图片直观导入:

以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圆的实物图片激发孩子对圆圆的兴趣。

2、教师示范:

完整的制作步骤演示,孩子直观的看到整个制作过程:圆形的.盖子蘸颜料——压一压——转一转——再用粘土装饰——完成作品。

3、孩子创作:

根据老师教授的步骤进行更多不同作品的创作。

4、作品展示:

展示更多作品,激发孩子更多创意。

5、装扮教室

用孩子完成的作品美化教室,自豪感十足。

六、活动延伸:

美工区域活动:拓印更多你喜欢的形状,再用粘土装饰。一起玩一玩吧,我们都是创意宝宝!

七、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用于中班幼儿,创造性大而又易于操作。在集体教学和班级区域活动中开展,幼儿通过看视频,可以轻松地了解制作过程,而后积极投入,并且大胆创作,其作品可以用来装饰班级环境,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获得很大的快乐感以及成就感!

活动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学习细致观察春景。

2、学会多角度地赞美春天。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记录春的声音。

2、进行一次春的写生活动。

3、寻找有关春的文章、诗句。

二、课堂交流

1、合唱

2、聆听春之声。

你听到了哪些春的声音,记录了哪些声音,交流一下。

(1)交流我喜爱的春天的.声音,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交流记录的春天的声音,并说说各自的特点。

3、展示春之景。

(1)交流你看到的春天的美景。

(2)展示自己画的春景。

(3)向大家介绍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春景。

4、积累春之话。

(1)交流有关描写春天的语句。

(2)积累描写春天的诗句。

5、合唱

三、布置作业

写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