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幼儿园是我家》中班教案

2025/09/09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是我家》中班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是我家》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与朋友交往的快乐。

2.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3.正确使用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1.趣味练习:到朋友家做客

2.趣味练习:给东西和接东西的礼节

活动过程一、导入问题导入课题。

提问:有人到你家里面先要说什么?

主人给我们端水,请我们吃水果、糕点,我们应该说什么?

在别人家里我们要怎样表现?

离开时我们要说什么?

二、展开1.经验讲述:做客。

提问:我们到别人家做客,意见活动过程

2.趣味练习:到朋友家做客

提问:到朋友家做客,你应该说些什么呢?

见到大人的时候。

大人给点心的时候。

回家的时候。

小结:去别人家做客,见到主人我们首先要问:“您好”,

吃东西要向主人说“谢谢”,

做客时不能在别人家里乱跑,不随便乱动人家的东西,

离开时要跟主人说:“再见”。

3.交流活动:请客。

(1)幼儿自由讨论,说说请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需要说那些话、做哪些事。

指导语:客人来了,热情地请客人进门,给客人递拖鞋,为客人端水。

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阅读图书,还可以晴爸爸妈妈帮忙招待。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使用“你好、请、谢谢、不客气、再见、欢迎再来”等礼貌用语。

4.开展游戏:请到我家来做客。

引导幼儿分组利用环境布置“家”进行游戏,教师积极参与指导。

5.知识拓展:给东西和接东西的礼节

比如:铅笔,剪刀

给东西的小朋友怎样做?接东西的小朋友怎样做?

三、结束1.活动讲评:根据幼儿参与活动使用礼貌用语情况进行讲评。

2.活动延伸:要求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礼貌用语。

《幼儿园是我家》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自己的家在哪里,会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

2、学习布置自己的家。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收集、观察住房平面图、家的'图片。

(2)、幼儿带来的路线图。

活动过程

1、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在哪里?

介绍自己家的路线图,说说自己的家门牌号码,如:305室;21号等等。

2、幼儿用数字卡片拼拼自己家的门牌号。

3、老师出示家的图片,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房间是哪一间?

4、大卖场:家具商店老师为幼儿准备各种家具,幼儿自由选择购买。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中班的语言课,主要是为了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家住在哪里,知道记得附近有那些明显的建筑物,知道去自己的家做什么车该怎么去。知道自己家的门牌号码。首先我用自己的家庭住址引题,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很多幼儿都说不完整,介绍时有点难度接着是怎么去,由于事先没有做好准备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去自己家坐什么车去,下面让幼儿找自己家的门牌号,我只是让个别的幼儿去找,忽略了很多幼儿,最好分组进行活动,每个幼儿都可以参加。最后让幼儿帮别人找家,可是我的图片和口述不清楚,导致有些引导错误,以后得加强。

《幼儿园是我家》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发展路线图与实际空间的对应概念。

2、表现空间与方位的认知。

【活动准备】

1、图画纸、画笔。

2、活动之前请家长帮助幼儿了解了上学路线。

【活动过程】

一、出示常熟市的地图

师:这是什么?(地图)

师:你们知道地图有什么作用呢?

二、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家到幼儿园的路线

1、师: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不认识的路,当我们请小客人来家里时,小客人看着地图就能找到我们的家了。

2、教师示范画地图。

(1)师:老师现在想邀请你们到我家来玩,你们愿意不愿意啊?那你们有谁认识我家没?

(2)师:都不认识,没关系,我来画一张地图给你们,只要你们按照这个地图走啊,就可以走到啦!

(3)教师画出地图,在画的时候,特别注意画出醒目的标志,如:什么时候转弯,转弯的地方有些什么,走到哪里停等等。

3、师:现在你们能找到老师的家了吗?

4、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家到幼儿园的路线

师:你们家到幼儿园会经过哪些地方?

三、幼儿绘画自己家到学校的地图。

1、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能说出怎样从家到学校了,那么你们能把这条路线画成一张地图吗?

2、师:注意画的时候要把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转弯等等,一些很重要的.容易认识的标记画出来,以便好朋友来认识你们家,好吗?

3、幼儿画地图。

4、请幼儿分享一下自己的地图。

师:谁来介绍一下从学校怎么去你家?(教师提醒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路线,如:过马路后直走、经过一间商店转个弯……)

五、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画了一画我们从学校到家的地图,那我们回家的时候还可以来观察一下我们回家的路上还有些什么,好不好?画好地图后可以把地图一起加入邀请卡中。

《幼儿园是我家》中班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家是我们每一个人温馨的港湾,如果孩子是这一港湾中的一叶小舟,父母则是那个永远风雨无阻的舵手,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因为孩子们往往认为这种爱是理所应当的。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有一个心灵的触动,父母原来是那么不易,他们是那样爱我,那我该怎么做呢?

活动目标:

1、认识目标:通过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

2、情感目标:感应家庭的幸福,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孩子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心。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把认识落在今后的生活中。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部分学生选好一张全家福,卡片,印泥。

活动过程:

教师介绍本次班会的主持人

一、一张照片就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1、谈话引题

主持人:家是我们温暖的摇篮,家里有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们一家人血脉相融,下面就请几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部分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庭)

2、以诗歌激情

主持人:我们生活在爸爸、妈妈的身边,是他们把我们抚养长大,爸爸妈妈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我们的终身老师,我们要感谢爸爸、感谢妈妈。请听诗朗诵——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3、成长照片叙话题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自己和父母是最亲的,是啊,只有在爸爸妈妈身边生活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你知道吗?从呱呱落地到现在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啊!现在,就请王老师给大家看一看一位同学小时侯的'照片,请你猜一猜是谁?(出示王滦小朋友的成长照片,先让学生猜一猜,最后让他来说一说自己的家庭)

二、我向父母表心意

1、小小卡片传心声

主持人: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这个家不辞辛苦,为我们付出了全部的爱,我们更应该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他们,我们来给爸爸妈妈做一张表达浓浓情意的小卡片吧!并在上面写出要对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现在开始制作吧!(教师指名交流)

2、在歌声中升华情感

主持人:让我们在——让爱住我家,的音乐中一起来祝愿我们的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教学反思:

孩子们对自己的家及家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小百科:家,现代汉语常用字、 一级字, 读作jiā,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内、住所,《史记·乐毅列传》:"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引申为安家落户、定居,家还可引申为自己家庭的住房、室内及机关部队等单位的住地等意。

《幼儿园是我家》中班教案 篇5

学习:

儿歌《我爱我家》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普通话较清楚地朗诵儿歌,体会儿歌中优美的语句及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己创编简单的词句。

活动准备:

全家福的照片。

活动过程:

1、 导题。出示一张幼儿带来的'全家福的照片。看看照片上有谁?,他们脸上是怎样的表情?你们从照片上看出这是怎样的一家人?为什么?

2、 老师有感情的示范朗诵儿歌《我爱我家》。

3、 你听到了些什么?教师用儿歌的句子回答。

4、 集体、个别用普通话较清楚地朗诵。

5、 启发幼儿:天空中除了星星和彩霞,还有什么?大地上除了小草和鲜花还有什么?除了小鱼和小虾谁还喜欢在大海中生活?

6、 以小组的形式自由创编一首儿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跗儿歌:我爱我家

我爱天空,因为有星星和彩霞,

我爱大地,因为有小草和鲜花,

我爱大海,因为有小鱼和小虾

我爱我家,因为有爸爸和妈妈。

《幼儿园是我家》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的产生:

结合主题活动《我喜欢……》,孩子们从喜欢自己,喜欢他人、同伴,喜欢周围的人、事、物,自然地进入了谈论喜欢家的理由之中,孩子们会说自己家里有些什么,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于是我设计了教学活动《我爱我家》。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线条、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物品的基本特征。

2、了解家里的人、事、物,感受家的温馨、家的美。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房子图样的纸、水彩笔

欣赏作品:家

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爱我家

说说自己喜欢家的理由。

你的`家里有些什么?

二、欣赏与讨论

1、这是谁的家?家是怎样的?

(这是小鸡的家,地板是平平的……)

2、这是谁的家?家里有什么?

你们的家里有些什么?

三、幼儿创作

这是你们的家,把你们的家也画下来。

四、指导重点

家是什么?(床、电灯、洗衣机……)

五、引导评价

家是……,有了它会……(幼儿用语言介绍自己的家)

活动反思:

活动中,把握教师提问的开放性和针对性。如:在欣赏作品中,教师问幼儿这是谁的家,让孩子自由地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介绍个别幼儿的思路和独特表现,能对其他孩子的创造起到推动的作用,一个对全班幼儿的提示会紧紧抓住所有幼儿的心,我想如果我把这种介绍交流推迟到幼儿作品完成以后,幼儿再想学习、创造,超越的契机就错过了其意义也变的很小,这也是我在学习二期课改中认识到的教师角色的转变,把从教师原来的传授者、评价者,到现在逐渐成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