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三国演义》有感

2025/09/10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

话说三国,各路英雄豪杰,不胜枚举。要论其中翘楚,非诸葛孔明莫许。作为诸葛“半仙”的铁杆粉丝,他的英雄事迹我可以说上三天三夜!可你若认为我今日是为了“吹捧”偶像的无双智谋,那可就失算了。预知详情如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镜头回放——与亮同行

冬霭沉沉,四面大雾环绕,曹营诸将尚在酣睡之中。忽然,只听擂鼓之声犹如天雷滚滚,从江上传来。曹操大惊,乃知蜀吴联合来犯,忙召弓箭手速速赶来,万箭齐发。不料诸葛先生早有准备,命草船一面受箭后立马调转方向,让另一面船身也来受箭,待草船“借”满箭后,喊过一声“多谢曹丞相!”便欣然离去。望着满载而归的诸葛亮,望着眼前如期而至的十万之箭,本想借机陷害诸葛亮的.周瑜自叹不如。

气度不凡——可敬可叹

初读《草船借箭》,我只觉诸葛先生是位神机妙算、临危不惧的谋士。可在反复咀嚼这篇课文后,我逐渐对诸葛亮这位英雄有了别样的看法——气度不凡。想那诸葛亮何等聪明,岂不知周瑜对他有谋害之心。但他并不揭穿周瑜,而是将计就计,把自己的实力展现给周瑜。而且在借箭成功之后也未曾骄傲,借机打压周瑜,而是以大局为重,联合周瑜合力抗曹,可见诸葛先生气度之宽广。

退而结网——身体力行

诸葛先生有此等气度,我作为他的铁杆粉丝若只知不学,那岂不失职?暑假如期而至,我与弟弟闲来无事各自随性作画,起初我二人有说有笑,但不知怎的,弟弟的眼中流出泪珠,口里也渐有呜咽声,我简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上前一看——原来弟弟作画的本子乃我的暑期作业。估摸着因为上回表妹在我的字帖上作画被我狠狠训了一通,弟弟意识到自己也“闯祸”了。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认认真真完成的假期作业被弟弟弄得一团乱,气不打一处来。刚要开始我的“河东狮吼”,一个念头跑进了我的大脑:诸葛先生知晓周瑜要陷害他,他也不生气、不计较,我的偶像有气度我也得有,更何况弟弟用铅笔作画,擦掉也不是件难事。如此想着,我便抱起弟弟帮他擦干眼泪……

气度,让英雄更显魅力,也让我更具胸怀!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2

要说三国演义中最令我难忘的场景,那么非《三顾茅庐》莫属。

话说这刘备来到荆州,野心被刘表发觉,便将刘备分配到了荆州的一个小城。在那里,有一个天下顶尖的谋略家——诸葛亮。刘备得知天下有诸葛亮这号人物,便三顾茅庐,将其请出。

我听完这个故事后略有感悟,当时只感受到了诸葛亮,似乎有点傲慢。人家这么大的一个官,还是你家城主的亲戚,真不怕人家城主把你撵出去做过流浪汉啊?因为当时我只认为诸葛亮只是个傲慢的人,并不去多看这回故事。

然而不久前,我又看了一下这本书,长大了看以前的东西有种不同的收获。这一次翻到三顾茅庐时,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傲慢的毛头小子——诸葛亮,而是诚恳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刘玄德。

这一次,我领悟到的是刘备那诚恳的态度,那真挚的情感,以及三顾茅庐那种不懈的精神。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坚持才是胜利。就像班上竞选班长时胖子的努力,为了当班长他拼命学习。林老师为了能继续陪伴我们,尽了他最大的努力,学校终于破例让她和我们一起进入了四年级。

因此,唯有坚持才可以将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3

打小时起,就能在平常时听到《三国演义》的一些小故事。高二起步,在名著共读小组中,有幸能切身到三国的故事中走一遭,读后有感。——序言

在三国的世界中,人物各有其鲜明特色。桃园结义的三兄弟中:刘备善良谦和,关羽勇武忠义,张飞暴躁鲁莽;再者,孔明与周瑜都具有聪慧与智谋,两者异为孔明大气而周瑜小气;三来,曹操奸诈毒辣,孙权腹黑阴险,吕布勇而无谋,董卓戾而无德,袁绍智多而孟获少智等等。主人公们都有自己的独特形象从而能深入人心,而我觉得更大的收获在于由故事联系到现实中,这样能够得到诸多感触,收获许多感慨,并且能给做人做事些启迪。

其一,志向抱负才是最永恒的动力。刘备58岁之时言道:“使曹公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58岁时的刘备用流行语来形容就是他的“高光时刻”,即“人生巅峰”。刘备的一生,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几经转折,诸多不顺,一切的一切,都没有消磨他的斗志,这背后是刘备平天下的志向抱负的推动。在最艰难时也能不忘学习,不耻下问,三顾茅庐,而不是一味地闭门造车,充满热血的他不愧为一位英雄。所以,人应当为自己设立志向与抱负,这样才能让自己在不管多大的逆境中迎难而上,不去消极颓废、怨天尤人,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其二,性急会把眼睛蒙,冷静分析才可取。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尚且孔子曰:“三思而后行。”可见生活中,学会冷静思考面对非常重要。这点在三国故事中也有体现。在孙策被许贡家客报仇后,血流满面,被伤至重,华佗徒弟医治后嘱咐说孙策静养百日即可,但若怒气冲激则其疮难治。奈何孙策为人最是性急,恨不得即日便愈,孙策在唤问使者时得知郭嘉对自己不服时就耐不住性子,大怒,要商议出兵,偷袭许昌,商议时被外面吵嚷打断便又发怒。在道士于吉做法时,又因性急易怒,觉得妖人于吉在兴妖作乱,在大怒下斩了于吉。然而,孙策拔剑斩人时,金疮崩裂,已无可救药。临死前付重任于孙权后,一命呜呼,年且二十六岁。孙策性子过分急躁才至于如此地步。相反,一代枭雄,刘备东征失败时回到永安,抱病在床,心情极度低落却没有迁怒他人,而是冷静反思这场战争,言道:“孤负黄权,黄权不负孤。”极大限度地体现了刘备的仁义。

最后,善于抓事物的本质,解决主要矛盾。袁曹官渡之战前夜,而曹操仍决定选择进攻刘备,而此时袁绍实力远强于刘备,这让曹操的将领不解,曹操回应道“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这是因为曹操具有一个决策者绝对的军事谋略智慧,他深知刘备未来潜力之大与袁绍不能把握时机的缺点,所以要先解决刘备这一主要矛盾。曹操能够深入透彻明白敌人的性格本质,从而解决更主要的。启示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善于抓住本质,先一步解决主要矛盾,从而能得到精华,减少阻力。

树立志向,冷静思考,抓住本质是我在高二这一阶段中读完三国部分后感触较深的三点,这三点贴合我所处的学习时光,对我此时学习有着重要的启示和照应作用。树立志向与我所看《读者》中一篇《再聪明,也比不过真正热爱》异曲同工,我感触最深,真正激励了我,由衷感慨,让我能够为了目标不懈奋斗;冷静思考则启迪我要处事不惊,因为我是一个容易火急跳墙的人,所以能够冷静思考办事也是我特别希望能达到的办事境界之一;抓住本质启示我学习不能走马观花,要精于抓住关键,做到高效学习,事半功倍。

喜欢阅读的其中一大重要原因就是能在书中找到现实,有一种心照不宣、心有灵犀的欣喜感,回味无穷。

我想,同样的三国在不同的时期品读一定会有不同的感想,在那时,油然而生的想法,会是时间对我的一种应答。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4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刻画了近400个人物形象,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后来,刘备在将死之际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嘱咐他:“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涕泣地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之后,诸葛亮说到做到,在五丈原上,事事亲力亲为,众官劝其不必如此,诸葛亮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众人听后接掩面而泣。最后,诸葛亮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可谓是真正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实,古往今来,为国捐躯的人数不胜数。“抗金名将”岳飞三次投军,岳母在其背上刻下“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也的确做到了,为了国家尽心尽力,在与金兵对战时身上被射几十处箭伤,但他毫不在意,继续战斗。回到临安后,他却被秦桧等人诬告“谋反”。试问,如此忠勇之士,可能谋反吗?如果他要谋反,有何必等到现在!最终,岳飞被高宗处死,时年三十九岁。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岳飞和诸葛亮虽然一文一武,却都是为了国家而奋斗着,,一直到死……我们也应该向他们一样,或许我们不用意思报国,但是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所学,来报答祖国对我们的栽培,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5

读了三国演义,我深有感触,书中有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如:周瑜火烧赤壁、陆逊火烧连营等,给我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

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故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收袁绍、袁术。国号为魏,最后一统天下;刘备是皇叔、三顾茅庐,请出了“卧龙”――诸葛亮。打着“光复汉室”的口号,与孙权联和抗曹,国号为蜀;孙权在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站稳了脚跟,国号为吴。作者紧三个国家的矛盾斗争为主线。

三国演义还成功的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诸葛亮――纶巾羽扇,身披鹤氅,素履色绦,面如冠玉,眉清目朗,高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姿,还足智多谋,为人忠心耿耿;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为人狡猾、残酷、多疑;刘备――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目能自顾其耳,为人仁义、善良、能礼贤下士;孙权――紫髯鼠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胆略超群;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但他气量狭小,还嫉妒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活活气死。这么多人物里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很聪明还心胸宽阔。

三国演义里我印象最深的事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场战争都是以少胜多,官渡之战中袁绍不听许攸的建议,骄傲自大,导致许攸投奔曹操,曹操听从许攸的建议,火烧袁绍的粮仓,把袁绍打的落花流水。赤壁之战中曹操自以为是,轻信了庞统的建议把船连在了一起,最后被黄盖的火攻打的狼狈逃窜。这两场战争让我知道了做人、做事要谦虚。

三国里有几句话让我铭记在心,如:“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句话让我知道不要太追求胜利,败了也不要气馁,要更加努力;“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做事不能浮躁,要心静,我以后学习不能急躁,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