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班音乐活动反思

2025/09/1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班音乐活动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1

活动由来:

孩子特别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喜欢模仿爸爸、妈妈炒菜做饭等动作,幼儿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我将歌曲融入进幼儿的过家家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歌曲,体验歌曲的欢快,愉悦的旋律。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趣、能根据歌曲中的不同角色模仿出不同的动作。

2、能唱出歌曲中接唱与齐唱部分,以及说唱衔接部分。

3、通过活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CD、围裙、布娃娃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说一说爸爸妈妈做饭的.情景。 提问:你们见过爸爸妈妈做饭吗?怎么做的呀?请幼儿说一说、学一学。

2、教师用话题导入今天的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声音响亮,清晰。歌曲唱完,邀请幼儿朗诵歌词,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3、播放音乐CD。教师表演我来做爸爸,我来做妈妈等动作。邀请幼儿一起表演动作,并使用道具。围上围裙。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表演。模仿闻香味和品尝饭菜等动作。

4、老师弹琴,邀请幼儿一起演唱,并听听那个小朋友的声音最响亮。分角色演唱,男孩来当爸爸,女孩来当妈妈,布娃娃放中间来表演。邀请声音响亮的两个小朋友来前面表演。

5、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邀请小朋友一边表演一边演唱。指导小朋友动作到位。最后开饭了一起喂布娃娃吃饭。

结束:今天小朋友都表现得非常棒。我们带着布娃娃到生活区继续办家家吧。

活动反思

这次设计的活动本班小朋友全部参加。在幼儿园孩子是特别喜欢角色游戏的。这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小朋友都参与进来了。《指南》也是引导教师应该活学活用。孩子对歌曲的内容也非常的喜欢。正是因为这样才很容易的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很快的进入角色中来表演。

在活动中我也运用了多种形式,比如分角色演唱,使用道具等。在创编动作这一环节,调动小朋友发挥想象力,他们的炒菜,闻香味,喂小宝宝等动作都做得很好,我看到了满意的效果。

不足的地方就是还有几个性格内向的小朋友没有参与进来。或许我的经验还是不够丰富。以后还是会不断学习,多多了解幼儿。争取有更满意的效果。

小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XX|XXX,跟着音乐学做刷牙、洗脸、梳头等动作。

2、体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重点:

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乐趣自己做。

难点:

让幼儿学会跟着旋律做动作。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梳洗》。

2、场景: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教师通过提问引出活动话题。

——“我叫兰兰,这是我的家,你们猜一猜,起床后我会做些什么事呢?”

2、教师示范表演动作。

——“起床后我做了一些什么事?”

“穿衣、刷牙、梳头……”

幼儿自主模仿。

3、引导幼儿学习律动

——“你们直接穿衣、刷牙、梳头吗?”

鼓励幼儿大胆上前表演给大家看:

——“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

4、引导幼儿回忆生活经验:

教师将幼儿的回答即兴编成律动,让幼儿欣赏。

——“你们还会自己做些什么事?”

活动反思:

由于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将幼儿的情叙带动了起来,因此使整节课幼儿激积性很大,都有强烈的对歌曲的'创编的欲望,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主动,激积的配合老师,回答相应的问题,这次活动有效的促进了幼儿的自主思维及肢体语言表答能力。但创编动作对于这些从没有接触此活动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没办法让全体幼儿充份的得到发挥,教师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引导幼儿去发挥他们自身浅在的创编能力。

小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分辨音乐角色,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2.乐于参与角色扮演,并尝试合作地表演。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音乐、角色小卡片,表演用的帽子、铃鼓、纱巾、手套以及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着音乐划船进入很活动室。

二、谈话引题:教师按照音乐的情节讲故事:春天到了,小鸟……,小鱼……,农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三、欣赏、理解A段主题音乐,并用动作表现。

1.幼儿听音乐一遍。提问:农夫劳动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吗?(有轻有重)

2.再次倾听并验证音乐的强与弱。提问:音乐重重时,农夫在干什么?(耕地、挖土,并让幼儿学学耕地的动作,提示要有力)音乐轻轻时,农夫在干什么?(播种,学一学)

3.跟着音乐师生共同表演。

四、完整欣赏,了解其中的音乐形象。

1、完整欣赏音乐,要求幼儿听到农夫的音乐时就学做农夫的动作。

教师边听边引导幼儿听听“谁来了”

2.交流:音乐中除了农夫外还有谁?(小鸟、小鱼、打雷,教师出示小卡片)

3.农夫出来了几次?再次倾听音乐,师生共同根据音乐逐一出示音乐角色,并排成结构图谱。然后教师指点图谱讲故事。

五、戏剧表演

幼儿在规定的场景中分角色进行表演。

场景:稻田、池塘、大树

道具:农夫——帽子、铃鼓(铃鼓朝下是锄头,铃鼓朝上是小篮子)

小鸟——纱巾

小鱼——手套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对音乐课的教授又有了新的`想法,要想让宝宝学会歌曲首先要帮助幼儿很好的记忆歌词。我想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会继续努力,去探索发现更好的记忆歌词的方法。

小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4

小班音乐活动反思(15篇)

小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体会文明说话的意义。

2、感受歌曲滑稽、有趣的特点。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鸭子、青蛙、公鸡、乌鸦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谁在抢着说

1、(分别出示四只动物的图片)它们是谁?谁来学学它们是怎么叫的?

2、有一天,鸭子、青蛙、公鸡、乌鸦碰到了一起,它们抢着说话,结果会怎么样呢?

3、我请四个小朋友来半影这些小动物,选一张你要扮演的动物卡片,然后听我说开始,你们就一起学动物叫,好吗?

4、刚才他们一起说话的.声音,你能不能听清楚?听了之后感觉怎么样?

小结:对了,大家一起说话,声音就会打架,谁说的也听不清。

二、抢着说话听不清(欣赏歌曲)

1、一位音乐家把小动物们抢着说话的样子编成了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2、请你说说这首歌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3、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这次听的时候,请你说说这首歌有趣吗?有趣在什么地方?

小结:这首歌有说有唱,有一个人唱,也有许多人一起唱,听着歌曲我们好象看到了小动物们抢着说话的样子,给人的感觉有点滑稽

4、小动物们抢着说话好不好?为什么?谁来教教它们该怎么说话?

小结:我们小朋友个个都是讲文明的好孩子,现在你们一定知道,只有一个一个说,大家才能听清楚。

三、听听唱唱

1、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滑稽有趣的歌,请小朋友听到常的地方拍手,听到说的地方拍腿

2、鸭子怎么叫?(教师弹节奏)我们一起来学学(用同样方法学青蛙、公鸡、乌鸦的叫声)

3、四个小动物一起唱歌就变成了噪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唱的声音变得好听呢?(一个一个唱)“我们一起来试史试”

4、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唱这首歌,唱的时候注意声音不要打架

5、你觉得我们唱得好不好听?为什么好听?

四、我相信我们小朋友今后说话再也不会抢着说了。因为我们都学会了一个一个说话的本领,对不对?

活动反思:

这首歌曲形象、生动,歌词风趣、易懂。用各种节奏学小动物的叫声,幼儿对这些既新奇又熟悉,所以很容易理解、掌握。使幼儿在唱歌时感到十分愉快,有利于形成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歌曲音域为6度(1=C)最高音b,在旋律的设计上主要在儿童最感舒适的音域内进行,比较合适小班幼儿演唱,速度为中速,节拍为2/4拍,节奏平稳,幼儿易于掌握。

小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动作、声音、乐器)表现大雨小雨声音的不同,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铃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跟教师随音乐拍手进教室坐好。

师:你们见过下雨吗?谁能告诉老师下大雨的时候是社么样子的?下小雨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的?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样子吧!

师:两种声音有什么不一样?是一个声音大,一个声音小。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大雨和小雨的歌,我们 一起来听一听。

二、幼儿欣赏并表现《大雨和小雨》

1、幼儿欣赏课件

师:提问:刚才小朋友听了歌曲,谁来告诉老师大雨的是怎样的唱歌的?小雨是怎样唱歌的?

2、师生一起用歌声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声音并配上动作。

师:大雨的声音是哗啦哗啦的,我们用什么动作就像大雨?

小雨的声音是淅沥淅沥的,我们用什么动作就像小雨?

3、教师清唱歌曲,幼儿用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师小结:你们做的真好,下大雨的时候动作要大,声音也大,下小雨时声音要小,动作也小。那老师唱歌,你们来做动作好吧。(幼儿表演)

三、运用身体乐器表现大小雨的不同。

师:刚才小朋友用动作表现了把大雨和小雨,小朋友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 (拍手、拍腿、跺脚等)

1、用拍手表现

师:现在老师要请你们用拍手来表现大雨和小雨,大家想一想大雨怎样拍?

师:对!大雨的声音是大大我们一起来用响响的拍手来表现大雨。

师:那小雨怎样拍呢?

师:对!小雨的声音小小的,我们一起用轻轻的拍手来表现小雨。

2、用拍腿表现

3、用跺脚表现

四、教师出示铃鼓,让幼儿回忆并模仿其音色。

1、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2、师:你们知道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就会像下大雨呢?

3、师:小朋友想得真好,把铃鼓摇起来,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的声音了,哗啦哗啦,是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4、师:小雨的声音是滴滴答答的,请下朋友想一想我们怎样演奏这个铃鼓。让他发出的声音像小雨的声音呢?(对!用手指轻轻的碰铃鼓,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小雨了,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吧)!

小结:哦,原来我们把铃鼓摇起来,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的声音了,哗啦哗啦,用手轻轻的碰铃鼓发出的声音就像小雨的声音了淅沥淅沥(教师示范,)

(带领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摇动铃鼓并教幼儿拿铃鼓的方法。等幼儿会摇铃鼓后,给他们每人发一个铃鼓,并提出要求,不要让它发出声音。)

五、师幼一起边唱歌曲边用乐器演奏

1、师:刚才小朋友知道了摇铃鼓的声音就像下大雨,轻轻地碰铃鼓的声音就像下小雨。那当我们在唱到哗啦哗啦哗啦哗啦时,才能动铃鼓

当我们唱到淅沥淅沥淅沥淅沥的时候就用手轻轻的碰铃鼓。开始和最后是不用演奏的,明白了吗?

2、师,那我们一起来演奏吧!(播放课件师幼一起演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孩子们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大雨和小雨,如:拍手、跺脚、拍腿、拍肩等,体会到了活动的快乐。有个别幼儿用铃鼓演奏时,只顾拿着铃鼓玩,忘记了演奏,这与孩子平时接触乐器较少有很大关系,这也是我们幼儿园活动的一个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