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篇1
《陈太丘与友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同学们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好在这篇文章短小,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明白文章的大意。但是,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同学学习如何给文言文做笔记,还要去分析人物的形象,最终把德育落到实处,的确不易,毕竟课堂只有四十分钟。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学生认真预习。在讲授这篇课文之前,我把预习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当然,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认真程度也存在着差异,所以,效果也就截然不同。
在课堂教学上,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表现在导入的设计上。我选择了一个短小的故事导入,让同学们去分析并作出自己的选择。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健康和诚信,这就充分说明了同学们已经认识到了诚信和健康同等重要,自然而然的'进入新课教学。
2、表现在诵读上。我把教师范读,学生换读等多种读法相结合,目的让同学们在读的基础上感知,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或建议,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文章的一个重点就是分析人物形象,我有梯度的设计了四个问题,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对人物进行剖析,同学们认识到位,回答问题时积极性特别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4、表现在德育的落实上。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德育的培养,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行事,所以,我设计了“转换角色,畅所欲言”这一环节。“如今的社会都要讲究和谐,人和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假如你是这三个人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才能让每个人都不生气呢?”这个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的大脑更加兴奋,各抒己见,让同学们体会到了“转换位置,换位思考”的价值。
当然,这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时间安排上前松后紧,致使在名言积累这一环节中,时间有些紧张,略显仓促。总之,在这一节课中,学生一直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他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精心组织语言,他们学到的不仅有知识和方法,而且收获到了学习的快乐。评课老师也认为本节课设计精巧,大胆,条理清晰,问题层次性强,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成为本节课的最大亮点。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篇2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篇3
这是导学技能操练课,为了上好这课时,课前我们分工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由选材到构思到设计上课方案到实践,请教咨询了很多前辈的意见和建议,在反复的实践中完善我们的方案,最后在正式验收课时,我们2个的临场发挥都要比之前的实践要来的好,尤其是我的表现很镇定,即使在上课时出现了突发事故,也镇定自如的应对,而学生的表现也比较积极,可以说是比较圆满的.我们2个都能在既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政节课里师生关系是比较和谐的.另外,由于备课过程中没设想到“相”,当有学生质疑它的意思时,我确实是吃了一惊,还好由于基础比较扎实,我在愣了一下之后能马上为学生解答,这让我确信,双基真的很重要,以后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双基教学.
这次技能操练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在大学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认识到你付出了多少就必定收获多少的道理,我想每个人都要有这样一个阶段,让自己重新定位评价再认识自己.从教育局教研员的评课看来,虽然我跟宋老师的'导学技能操练课还有很多有待改进完善的地方,可是看的出来,他是相当认真的听我们上课,可见在本校各位前辈的帮助指点还有我们自己的努力之下,我们收获了很多让我们受益终生的东西.
当然,教学是永无止境的课题,作为教者,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是我们要有一桶水,经过这次磨练,我相信自己正在慢慢成长,我也知道前面的道路还有很长,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可是我相信自己在学校各位前辈的关爱帮助下成长的好,而且我也通过这次历练做好了思想心理准备,迎接新的磨练.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篇4
古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进行古文教学也是我不断思考的重要内容,在每篇古文教学后反思,力求有所进步。针对《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过程,进行如下反思。
在“读”中夯实基础内容,这是初一语文课本中的第二篇古文,领读很重要,明确字音、停顿、语气等。然后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读,熟悉课文内容。译读,要注意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画出难点句段,有助于学生互助答疑和教师答疑,译读后要有重点语句检验的过程,要使重点真正落到实处。
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赏析文章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因为是一年级,此处最好用句式设置回答问题的模式,并给例句,这样也是在教学生如何组织语言去分析人物形象和概括主题思想。在这我讲的`这节课中,此处应是难点但学生按照句式也很容易完成了目标任务,同样此环节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而我这节课此环节留有的时间有些少,显得节奏有些急。
这节课主题思想告诫人们要明理守信知礼,所以在拓展这部分,可连接传统的“礼”文化,即文中的敬辞和谦辞,结合课后给的阅读材料,告诉学生应该尊敬长辈,自己要谦虚,具体做法可以主动问好长辈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伟大魅力。
从“礼、信”可连接到中国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解释儒家五常,仁:就是善良,要朴实善良。义:就是情义,要乐于助人。礼:就是礼貌,要尊敬他人。智:就是理智,要心态平和。信:就是诚信,要诚实守信。此处可设置情境,给学生为人处世的启迪。这是很好的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指导。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篇5
最早听说要送教下乡,选了又选,最后确定《陈太丘与友期行》,想一想这节的内容比较简单10个字,学生容易理解,没有什么要讲的?最初准备采用的是以朗读为主的方式。最后发现,这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篇古,如果以朗读为主要学习方式,虽然培养了学生的言语感,但是不能够指导学生积累言实词,分析人物形象,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所以最终选择还是按照常规的言教学方式。
为了这次“送教下乡”活动,我试讲了四次。在我们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帮助下,我们语备组几位老师的认真指导下,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努力下。我有几点感悟:一是好是改出的。二是堂永远是学生的天地,学生永远是主角,教师只是执行导演。
本单单是导入的设计,我就进行了五次。一是采用师生问话的形式,“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体现少年儿童聪明智慧的故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事后发现学生回答的问题,要么是太熟悉的老掉牙,要么是学生根本没有听说过的。如果要学生把这个故事讲下,可能导入的部分就要花去五六分钟时间,从时间上不划算。二是采用讲故事《道旁苦李》,这就对老师语言表达有一个较高要求,而且这个故事讲下也需要三四分钟,从时间上考虑还是稍有些长。三是采用老师直接导入,“自古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也了解这样一位儿童陈元方。”四是以“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导入,结果发现我的故事还刚讲一半,学生就把最终的情节说出了,搞得老师讲故事有点尴尬。五是运用陈元方11岁时巧妙应答袁公的故事,这个故事,(fsir)与本元方七岁时的故事,有种水天相接的感觉,最终敲定用《元方善对》的故事。
言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言字词的积累,如“期,舍,去,顾,引,尊君,家君,不”,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我当初设计了几个成语让说意思,如“不期而遇,舍近求远,瞻前顾后,抛砖引玉”。有几个班我是分为两大板块儿进行,先积累后运用,结果发现这种模式不灵活,说成语的意思有点费时间。后干脆就是“就字论字”。另外,老师还补充了一个表尊称与谦称词语的知识,“加大舍小令外人。”句子的翻译主要就是举一个例子说明翻译句子的方法。
讲故事环节。最初采用的是让学生根据图讲故事,效果并不好学生,只是把这篇翻译了一下。然后在另一个班告诉学生讲故事的'时候要要介绍清楚,语言要生动形象,最终效果还是不理想,究其原因还是老师指导太过于笼统,学生思想上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让讲故事语言缺乏感染力。最后在我们主持人的点拨下,告诉学生讲故事的时候要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想使故事生动,必须加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描写。比如说友人怒,怎么样的友人怎么怒,我们可以填入盛气凌人,怒气冲冲,气急败坏的友人,友人气的直跺脚,用手指着元方大声的骂道,用力的甩了甩衣袖,面目狰狞的用咆哮的语气等等。然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讲故事,就比前几次生动形象了,其他的同学也愿意听。
这堂的主体是学生。从最初的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小组合作疏通大意,学生质疑,学生讲故事,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谈体会收获……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方面由易到难,有内到外,在能力的训练方面,由浅入深,不动口到动手,由朗读到讲故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了体验方面,有诚信、有礼到家风、国风的教育……回想起一句话“要让堂‘乱`起。”现在想想这句话真是有道理。在堂上,老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正襟危坐”,这样的事倍功半。
这节也有许多的不足。一是学生的精彩表演后,教师评价不到位。。二是对堂上发生的意外,过早的下结论,打击了学生的兴趣。三是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还不是特别的自然。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篇6
自我感觉课件做得比较满意,思路较清晰,从开始的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小组合作学习,疏通大意,复述故事到质疑探究……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方面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在能力的训练方面由浅入深,由动口到动手,由朗读到讨论,在情感价值观的体验方面由诚信到宽容,由做人到处世。我的课很重视诵读,我采用了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以此来让学生整体感知和进入文本,这是进行探讨的基础。课堂上我还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最大的亮点是对学生的背诵指导。
但因为容量较大的原因,时间显得紧张,所以有几个环节开展得不够充分,有点蜻蜓点水的感觉,如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采用男女分组的形式辩论,效果会更好。还有就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次公开课,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己以前没有在陌生班级,对陌生学生上课的经验,学情把握不够,课堂教学随机应变能力不够,导致课堂教学最后环节时间太紧,师生互动不够。以后会多加历练,多加注意。
通过实践和听取导师及其他同行的意见,受益良多。自己的课上完了,感觉比较轻松,还有就是感觉今天是收获最大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