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杨家将》有感

2025/09/11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杨家将》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杨家将》有感 篇1

周六休息的时候,我翻开了历史名著《杨家将》这本书,仔细地阅读起来。书是我妈妈从书店里刚刚给我买回来的,我特别喜欢读书。《杨家将》主要讲了一代名将杨令公和他的家人们归顺大宋朝后,勇抗辽国兵将入侵,保卫国家的故事。

我最喜欢书中的武将杨宗保喜得兵书的一段故事,杨宗保是杨令公的孙子,是杨六郎的儿字,杨宗保的`奶奶佘太君上前线去帮助杨家将抗击辽兵,杨宗保为了寻找奶奶在路上迷失了方向,走进了一座大山中,却偶遇擎天圣母,圣母知道杨家将抗击侵略是为正义而战,同时,她也被杨宗保勇敢坚定,充满智慧的精神所感动,就把一部如何演练行军打仗的兵书传授给他。后来,杨宗保在大刀女将穆桂英的帮助下,大破辽国“七十二座天门阵”,宋朝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通过读《杨家将》,我觉得一个小学生应该象杨宗保一样,不怕困难,勇敢顽强,凡事从小事做起,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赢得好成绩。

读《杨家将》有感 篇2

我最喜欢拜读的是一位鲜为人知的作家笔下的《杨家将》这篇著作。《杨家将》是中国十大名著之一,我认为它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忠义家史,描述了杨家将伟大的民族主义精神,使我百读不厌。

书中讲述了杨家将的32个故事,但我最喜爱的还是“浴血郐阳"那一战。宋太宗要去五台山还愿,而五台山却和辽国接壤,宋太宗不听忠臣之言执意起驾去了五台山,宋太宗还了愿就停留在邻阳,辽兵得知,把邻阳围得水泄不通,杨家将得知马上赶往郐阳,他们浴血奋战,终于把宋太宗从围困中解救出来。这一战牺牲了杨家3员大将。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一刻,杨继业的大儿子杨渊平为了解救皇帝宋太宗,和宋太宗交换了衣服,自己被辽兵杀害了,而让宋太宗逃出了郐阳城,杨继业不顾儿子的安危护着宋太宗和文武大臣回了都城。啊!杨家将真是精忠报国啊,他们从不贪生怕死,为了国家的安危宁可牺牲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啊!还有“金刀杨令公”杨继业,他竟然不顾儿子的安危,保护着宋太宗,这得有多宽广的胸怀啊!使我联想到了当今社会,有些人贪生怕死,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的利益竟能伤害自己的亲人。有多少人能像杨家将那样舍身为国?我呼唤人们以杨家将为榜样!不为自己的利益而生,要为祖国而生!

我被其中从不吝啬的杨继业所深深打动了。他不为自己的儿子和家庭着想而处处为国家着想。他的'大儿子、二儿子和三儿子就要战死沙场,而他却不关心也不悲伤,仍然一心为国。我再次呼吁人们作为国家而献身的人!俗话说得好:不为自私,而为国私,是可也。

这本书使人百读不厌,让我如痴如醉。书中的描写真挚感人、催人泪下;人物形象刻画得非常生动;书中的插图也栩栩如生。这本家喻户晓的《杨家将》不管让谁看了都会回味一生的。

读《杨家将》有感 篇3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北宋大将杨业杨令公一家浴血沙场,世代忠良,抗辽报国,兵征西夏的故事,书中有老当益壮的杨业,年轻有为杨宗保,足智多谋的杨六郎,还有巾帼英雄穆桂英.....

我最喜欢书中的杨业杨令公,因为他精通兵法,身经百战,精忠报国,宁死不屈。

读了这本书,我也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锻炼好身体,以后可以更好的.报效我的祖国。

读《杨家将》有感 篇4

《杨家将》这本书主要讲了杨老令公和他的儿子精忠报国,忠肝义胆为国家的英雄故事。不仅如此,就连杨门女将也个个都是英雄无敌,骁勇善战。

杨家原北汉之人,因大宋用计,使得刘钧将他问罪,杨业领着全家投了宋朝,灭了北汉,又经过“李陵碑杨业死节”,“延昭知取二良将”,“吕洞宾下凡助辽”,“破天门宗保立功”一系列事件,灭了辽国。

我最佩服杨业,尽忠职守,连立大功,却遭奸人陷害,却又无计可施,只能浴血拼杀,最终还是寡不敌众,撞碑而死。

我痛恨那用奸计害人的`潘仁美,他公报私仇,害死忠臣良将。我也佩服和同情杨老令公,他一心为国却遭人坑害,但最终还是保住了节气,在了李陵碑上,忠义而死,这就叫士可杀,不可辱。

我也敬佩杨门女将,她们英勇善战,无所畏惧,也足智多谋,机智灵敏。形容她们,有一句非常适合的话,叫作巾帼不让须眉。除此之外,她们也像她们的丈夫,哥哥一样,都有一颗保家卫国的热血之心。

《杨家将》是一本历史书,是一本小说,是一本记录杨家忠诚的伟大著作。也许,在旁人看来我夸张了,但实际上我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所以,你也来欣赏一下历史,欣赏一下《杨家将》吧。

读《杨家将》有感 篇5

《杨家将》一书讲述了北宋大将杨继业一门三代赤胆忠心,为保卫组国英勇抗拒强敌北辽、西夏的传奇故事。书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英勇老练的杨令公、智勇双全的杨六郎、深明大义的佘太君、巾帼英雄穆桂英、义气当先的焦赞、粗中有细的孟良等。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是“孟良盗马”。

孟良是杨六郎手下的一员猛将,并且有勇有谋。一年中秋节,杨六郎在酒席上为了父亲客死他乡,遗骨无法安葬在自己的家乡而伤心,并离席而去。孟良见到这一幕后决定帮助杨六郎达成他的心愿。于是,当晚孟良装成了农夫连夜赶往幽州寻找杨六郎父亲——杨继业的遗骨。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在红羊洞找到了杨老令公的.遗骨并准备将其带回大宋军营。碰巧在途中看到一群官兵拥着一匹碧眼金毛的宝马在赶路。原来这是西凉国进贡给萧太后的生日礼物。孟良决定把马盗过来,于是偷偷地在马槽里撒了麻药。马吃后果然无精打采、不吃不喝。萧太后见了赶忙下令招募良医为它治病。这是孟良揭下了皇榜,进宫为马治病。其实那麻药的药力只能持续一天,孟良装模作样地为马治病,不久宝马果然恢复如初。萧太后大喜并封孟良为燕州总管。聪明的孟良趁机对萧太后说:“我想把宝马带去燕州调养,让它更快更好地恢复。”果然,不出孟良的所料,萧太后同意了。于是乎,孟良不仅顺利地把杨老令公的遗骨带回了大营,还得了一匹宝马。

读了这个章节,我觉得孟良真是聪明绝顶啊,不仅能够成功地达成了杨六郎的心愿,而且盗走了萧太后的一匹宝马,令萧太后颜面扫地。真是有勇有谋、粗中有细。我觉得以后做事也要多动脑筋,这样可以少走弯路,事半功倍地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