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花钟》教学反思

2025/09/1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花钟》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花钟》教学反思 篇1

《花钟》通过牵牛花、午时花、夜来香分别提醒小白兔起床、吃午饭、睡觉,告诉了我们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开花时间。课文抓住了每一种花说话时的神态、语言,形象地写出了每一种花的特点,让读者眼前仿佛出现了这些可爱的花,从而激发了读者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兴趣。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学生在识记汉字方面已熟练地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借助拼音、联系生活实际、找姐妹字、编顺口溜等,这些好方法能帮助学生积累汉字,提高识字效率。在阅读方面,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已能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唱读、不顿读,从中体验到了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花钟》教学反思 篇2

《花钟》这篇课文是一篇带有浓厚科学性的阅读文章,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一样的花会在不一样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植物学家有意把不一样时间的花种在一齐,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人们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明白大致是几点钟,真是奇妙啊!可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为什么不一样的花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是难以理解的。拿到教材后,我把握修改意图,加强整合意识,落实教材要求,最终将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定为“在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学习用同的说法表达同样意思”。

反思本堂课,认为在下几方面做的还比较好的:

一、教学过程始终关注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所以,我在课的`各个环节,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无论是初读时认读生字,还认识九种花,了解花儿开放的时间,以及体会课文中鲜花开放的多种说法,能够以学生的需求为根基,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习。

二、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本事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一样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当根据不一样的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一样的教学资料,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导入时,介绍瑞士的“大花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识字环节中经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等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对于鲜花开放的不一样表达方法,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采用以读为主线,在个性化的读书实践中突破难点,在朗朗的读书实践中积累语言。

三、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努力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语文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始终以亲切平和的形象,教师话语给学生以激励,给学生个性张扬的空间,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使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能够汲取最多的营养,进行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有效达成教与学的目标。

《花钟》教学反思 篇3

《花钟》是小语教材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带有浓厚科学性的阅读文章,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一样的花会在不一样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植物学家有意把不一样时间的花种在一齐,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人们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明白大致是几点钟,真是奇妙啊!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感悟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周围景物的方法。仿照课文表达方法,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陶冶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学习用不一样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合理利用合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教学《花钟》时,学生除了从教材上获取信息之外,我有意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带给了有关花钟和有关各种花的信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体验、感悟教学资料,尤其是课前,我要学生去查找有关不一样的花在不一样时间开放的资料在课中交流,使课内外相结合,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期盼,从最搞笑的段落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资料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突出语文教学的重点。《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潜力,因此,我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透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潜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述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只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我建构,学会阅读。

本课的不足之处有很多,每次提出的问题有较大难度之时,学生们就睁大眼睛看着我,其时我心里也急呀,于是乎急着想给学生一些启发,急着想看到学生举手,话不知不觉就多了起来,于是乎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对来说少了许多,他们只是围着我的思路在转,思维空间也少了许多,所以得到的答案也就单一了许多,这是一个十分大的遗憾,还有是第四个环节,引导学生

建花钟,学生回答问题的用心性没有前三个环节高,回答问题的质量也不高,

学习的热情与前三个环节构成较大落差。究其原因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对不一样的花开放的时间了解甚少。假使我在课前让学生上网查资料,了解不一样的花开放的时间,再在第二环节感知花钟上的花后,进行拓展:

“生活

中你还明白哪些花开放的时间呢?”为第四个环节建花钟作个铺垫,我想在教学第四个环节时,不致于留下遗憾。这个遗憾使我吸取了一个教训:务必了解儿童特点,重视课前预习。

《花钟》教学反思 篇4

《花钟》是一篇带有浓厚的科学美和语言美的说明文,在讲解和学习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使学生对花开的形态和花钟有更感性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根据课文内容的三个部分:展现不同时间鲜花开放的美态——分析鲜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描述生物学家制作花钟的创意,我也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欣赏花钟——认识花钟——探秘花钟——形成花钟,并在授课的过程中,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争取把课文讲得更生动有趣,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

在导入部分,我先播放了一组鲜花盛开的图片,让学生体会鲜花的美丽,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形容,对课文产生一个总体的认识,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浓厚兴趣进。《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认识花钟”的环节,我注重让学生融入情境,自主学习。首先自由朗读,找出本段的中心句“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再让学生围绕这一句,找一找有几种不同的花,并设计了“谁的发现最准确”这一环节,通过填写表格“花的名称、开花时间、作者的描写”,放手在小组中开展自主学习,充分了解这一段的内容。并通过多媒体资源的展示,让学生感受花开之美,接着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文,并说出理由,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意境,用词的准确。经过多媒体图片的展示后,学生对花的美感受更深了,读得也更有感情了,甚至配起了动作动情地读了起来。

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不同的表达句式,我出示了一个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

与课文中的句子对比,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效果,让学生明白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作用。然后,我又回到本段,让学生带着生动、形象的美的感觉,再读全文,与文本融为一体。最后,及时进行拓展练习,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更多的花和它们不同的开放时间,让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具体的'修辞手法,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读练结合,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为本单元习作埋下伏笔。

在探秘花钟和形成花钟的教学环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理解了“又大又娇嫩”的花瓣和它深夜绽放的原因。通过资料的查找,让学生认识了更多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体现了“新课标”里课程资源的拓展。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学生自主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我为他们出示了词语的准确意思,让他们通过对比,更好地理解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是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本科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通过图片、视频、概念的展示,使课文内容更形象生动,让全体学生自主、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乐学中获得了美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并调动了他们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金无足赤,课无完美”,在我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由于这节课的知识量和训练量较大,担心教学内容无法按时完成,因此,有些环节我讲得较为简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探究将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充分结合的更好的方法!

《花钟》教学反思 篇5

《花钟》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我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本课,谜底是钟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我接着提问,如果没有钟表,你会怎么看时间?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可以听公鸡打鸣,有的说可以看日出等等。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借以引导孩子们学会留心观察,留心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就会有收获,是学生初步明确养成留心观察的重要性,突出本单元的单元主题。

这篇课文,语言文字很优美,尤其是描写不同花开的.句子,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出了花开时的姿态。我将有感情地朗读花开的句子,学会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花开作为教学的重点。我通过师范读、男女生赛读、师生对比读等多种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小结时,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留心观察这一单元主题,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初步养成良好的品行。

评课时、听课老师针对我的这节课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如,学习目标的设置不够具体明确,课堂评价不够及时、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板书的设置需要更好地规范等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立足课标,钻研教材,使课堂更加高效、实用。

《花钟》教学反思 篇6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花钟》是一篇说明文,虽然介绍科普知识,但是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地展现了不同花的开放,又通过举例具体地说明了花开的原因。如何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所感知并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又能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课程目标,我循着学生的情感变化进程,努力引导他们从语言的角度去走近花钟、看懂花钟、品味花钟、质疑花钟和研究花钟,和学生一起站在语言的门厅里聆听花钟独特的报时。

一、欣赏独特的时钟

1、教师引导:同学们,咱们都见到过各种各样的时钟,有的挂在墙头,有的摆在床头柜上,瞧,我的手机上也装着小小的时钟,它们能告诉我们时间。那你们知道花钟吗?

2、当学生作出阅读前的猜想后,教师提出初读课文要求:究竟什么是花钟,咱们读读课文就会明白。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当交流完什么是花钟?后,教师直接引入:课文第三段就是这样写的,自由读读这一段,你还读懂了什么?

重点点拨:

(1)你是不是觉得很有趣?有趣在哪儿?

(2)课文为什么说大致?

(3)怎么个陆续开放?并一起读出花钟的有趣。

评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于花其实并不熟悉,但对于花钟这种新奇的事物是充满兴趣和疑问的。因此,我循着学生的情感起点,先引导学生看课题质疑,进而快速地直面课文,并马上落脚在末尾一段,通过自读,初步了解什么是花钟。

4、引导学习第一段:可是,你能看懂花钟吗?是啊,要看懂花钟就得知道什么花几点钟开。咱们知道花开的时间吗?哦,第一段就写了花朵陆续开放。植物学家是通过留心观察,知道花朵的开放时间的,咱们现在只有通过读课文了解。读读几点钟开什么花?

5、反馈时教师大屏幕出示花钟图,说:同学们看,这儿也有个钟面,但没有时间标志和指针,这是一座圆圆的花圃,要是把课文里写到的这些花种在上面,当它们陆续开放时,你能马上认出它们,并说出是几点钟吗?教师播放花朵陆续开放,学生争相说出几点什么花开放。

6、教师指着大屏幕说:这圆圆的花圃上,鲜花朵朵,陆续开放,就在告诉我们时间,这就是花钟,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时钟?

评点: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由你能看懂花钟吗?激起了学生对课文第一段的学习兴趣。教师播放花朵陆续开放的课件,让学生看懂花钟,则是带学生进入了自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了花钟的鲜艳与芳香,感受到了它的多种功用、它的神奇与独特。由此,为研究这一段语言的表达做好了情感准备和背景铺垫。

二、品味独特的报时

1、顺着学生的回答:美妙的花钟、神奇的花钟、令人心旷神怡的花钟教师提出要求:课文是怎么介绍这么美妙的、神奇的花钟的。咱们再静静地、细细地读读第一段,去寻找,去发现课文写得好在哪儿?反馈时,引导学生说出以下几点

(1)把花的开放写得具体、生动;

(2)同样写开花,课文用了不同的写法;

(3)写每一种花开放,都是根据这种花的特点。

2、进一步引导:课文是怎么写每一种花开放的。你觉得哪一句写得好,可以画出来,再仔细读读、想想。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大屏幕出示相关花朵开放的照片,同时,注意点拨语言表述的准确、生动、具体:(1)花朵的形状,如喇叭;(2)花朵的色彩,如红艳艳;(3)花朵的形态,如昙花含笑一现、万寿菊欣然怒放。最后,教师小结:每一种花的开放,课文可不是随便写写的,而是根据花的色彩、大小、开放的样子这些特点,有着不同的写法,把花朵陆续开放写得丰富而有变化,让咱们仿佛看见花朵千姿百态。

3、引导笔练:发现没有,还有两种花,课文好像没有写出它们开放的样子,咱们能不能写写它们的开放,选择一种花写出它是怎么开放的。交流评价时突出:咱们把这两种花的开放写美了,而且也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表达。

4、引导朗读:鲜花用自己的开放这种特殊的、美好的方式告诉你、我、我们大家时间。咱们也来做做花钟,读出花的陆续开放,你喜欢做哪一种花,就自己站起来大声读她的开放。现在,让咱们用美妙的朗读、用开放这种美好的方式告诉大家时间。

评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文第一段最大的语言特色就是写每一种花开放,都是不同的表达。要让学生自己感悟到丰富而有变化的表达,只有通过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去发现课文第一段写得好在哪儿;在总体感受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再具体研读描写花开的句子,让学生通过朗读去感受、欣赏、评价每一句话的好处、每一种花的情趣;最后,引导学生尝试写一写夜来香和午时花的.开放。如此这般,学生在品味花钟独特的报时方法时,也感悟到了课文语言表达的独到。

三、感悟独特的开放

1、鼓励质疑:读到这儿,你有什么发现和问题吗?学生可能会问:

(1)我还想知道,还有什么花在几点钟开放?教师回应:老师还知道几种花朵的开放时间,边大屏幕出示照片,边介绍:蒲公英在早晨六点开花;紫茉莉约下午四点开放;下午五点,白香水百合开放;晚上六点,丝瓜花开放并引导:回家也可以观察一下你家里的花大约几点钟开放,几点钟闭合。

(2)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教师引导:咱们接着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引导自由读第二段,找找原因,当学生找到答案后出示文中两个概括写的重点句,并问,植物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密切的关系,怎么个密切?再读读有关的句子想一想。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昙花在九点左右开花原来是由周围条件决定的。看来,课文举了昙花这个例子就一下子讲明白了植物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密切关系的科学道理。继续引导:而有的花开放时间又与昆虫活动时间相吻合,怎么个吻合?为什么会吻合?

3、接着,教师随机大屏幕出示照片牵牛花、睡莲、夜来香、午时花、万寿菊,这些花为什么有它们自己的开放时间,根据你的了解大胆猜测,举例来说说。根据学生猜想,教师小结:刚才咱们也举了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花朵开花的时间不同,有的同学推测得很有道理,像个小小植物学家。但是,这些花开花的时间究竟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还是跟昆虫有关,甚至跟其它因素相关,咱们在课后可以去查阅资料进一步再研究。

评点:

课文第二段的语言特点是用具体的例子说明抽象的结论。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读懂昙花开花时间的形成来理解花开时间与湿度、温度、光照的密切联系,进而也明白花开与昆虫活动的联系。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前知识准备说说其它花朵开放时间的形成。在一种类似于科学探究的情境中,在语言的表述和积累中,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以举例作具体说明的方法,在感受每一种花独特的开放的同时,也感悟到了课文表达的恰如其分。

诚如《花钟》一文用美好的语言介绍花的时钟,诚如花钟用花朵美好的开放告诉人们时间,诚如那位植物学家在用一颗美好的心研究自然、留意生活,《花钟》一文的教学,我领着学生,和他们一同绽放着花开般的美好心灵,站在语言的门厅里,于是,我们聆听到了花钟独特的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