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新词,学会积累词语的方法。
2、阅读短文《雪化后是什么》,理解主要内容,懂得思考问题要有创见、有新意。
3、通过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科学小实验,学会把话讲清楚、说明白,并要耐心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4、学写书信。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读一读。
⑴ 自读,思考,说说这些词语都描写了哪些景象。(星月、风雨、雷电等自然景观)
⑵ 先让同学们自由练读,然后邀请4位同学当小老师一人读一行,带领全班齐读。要注意读准字音。如,拱(gǒng)、烁(shuò)、滂(páng)、沱(tuó)、掣(chè)。
2、背一背。
⑴ 教师举例启发。第一组中,月亮刚从东方升起到高高悬挂在天空,说的是哪两个词?月光像流水一般柔和,指的是哪个词?
⑵ 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像老师一样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其中一组词语,先让同桌猜,再让全班同学猜。教师在旁指点。
⑶ 仔细观察每组词语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启发学生注意各组词语描写对象和排列顺序的特点和规律。如,第一组月亮从“东升到高悬”;第二组“众星、群星、繁星”;第三组从“和风细雨”到“大雨滂沱”;第四组从“电闪雷鸣”到“风驰电掣”。)
⑷ 鼓励学生背诵这四组词语。
二、完成“阅读”
1、自由朗读,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说说“我”、班长、爸爸和王叔叔五岁的儿子对“雪化后会变成什么”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答案?对“我”和班长的回答,文中的老师有什么评价?让学生谈谈对文中的三种答案,自己有什么看法。
启发:“雪化后会变成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爸爸会觉得是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和爸爸苦苦思索两天想不出来,而一个五岁的孩子会突发奇想,说出了满意的答案?
3、思考:这件事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发?
4、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课前准备:想想自己喜欢的科学小实验有哪些,收集关于小实验的资料,确定好要介绍的小实验,并自己在家动手做一做,准备在班级展示。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准备好各自的小实验了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自己喜欢的小实验介绍给大家,比比谁的小实验做得最有趣,谁介绍得最清楚,好不好?
二、介绍方法
1、指名一个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实验。
2、教师点拨介绍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 向大家介绍小实验时,应该说清楚以下几点:
① 这个小实验叫什么名字。
② 做这个小实验要准备哪些材料和工具。
③ 是怎样一步一步做的,可以边做边讲。
④ 可以说说其中的科学道理。
⑵ 同学讲的时候要认真听,不明白的地方要提出来。自己讲的时候要把话说完整、说清楚,要认真解答同学的各种疑问。
三、分小组交流
四、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1、听的同学可以提出与该实验有关的问题,由介绍的同学回答。
2、介绍后师生共同评议。
五、同学谈感受
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谈:
1、听了同学的介绍,了解了许多有关小实验方面的知识和实验方法。
2、平时要多与他人交流,说话要有条理,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要认真听别人说话,领会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
六、以下实验供教师教学时参考
1、白纸显字。
⑴ 实验步骤:准备碘酒和米汤,以木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字,干后还是一张白纸,刷碘酒在纸上还原字迹。
⑶科学道理:淀粉与碘酒结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显出蓝褐色,字迹便显露出来。
2、会跳舞的纸人。
⑴ 实验步骤:准备磁铁、铁钉和纸做的小人。以磁铁吸贴在铁钉上的纸人,纸人便翩翩起舞了。
⑵科学道理:磁铁的正负极分别对铁钉产生吸引力及排斥力。
3、纸锅煮水。
⑴ 实验步骤:准备纸做的小锅、酒精灯和水。纸杯盛水,点着酒精灯在纸锅下烧水,水开而纸锅不坏。
⑵ 科学道理:加热纸锅的同时,酒精灯燃烧的热量均匀传递给纸锅中的水,导致水烧开,而纸锅烧不坏。
4、巧取硬币。
⑴ 实验步骤:准备小碟、玻璃杯各一只,火柴、小纸片一张、硬币一枚。小碟装少量水,硬币放入碟中,使水没过硬币。点燃纸片,放入玻璃杯,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在碟中(不罩住硬币),取出硬币。
⑵ 科学道理:玻璃杯中纸片燃烧消耗氧气,杯中气压降低,杯外的'大气压将水压入杯中,硬币便露出来了。
一、导入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亲戚、朋友不能经常见面。当我们有事情或心里话想告诉他们时,就可以请“书信”来帮忙。它可以帮我们传递亲情、友情。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书信呢?
二、用投影提供下面书信的例子,要求学生搞清楚以下几点
1、这是谁写给谁的一封信?(这是表妹石秋写给表姐红红的一封信。)
2、在信中,写信人向收信人讲了一件什么事?(石秋告诉表姐红红,上个星期天,她家搬进了新楼,她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
3、这封信都包括哪些内容?(称呼、问候、正文、祝福的话、署名和日期。)
我们在写信时,既要把事情写清楚,还要注意写信的格式。那么在写信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三、自读介绍怎样写信的短文,了解信与信封的写法
1、轻声读短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把短文的内容与前面的例信相对照,了解书信的书写格式。
2、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写书信。
红红表姐:
你好,好久没见面了,姑父、姑母都好吗?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上星期天,我家搬进新楼啦!全家四口再也不用挤在十平方米的小天地里吃饭、睡觉(jiào)、学习、工作了。我自己也有了个小房间。
我的房间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夜晚,月光照进来,像给我的房间披上了一层薄纱。
你还记得我家的那张旧书桌吗?它虽然很普通,我对它却有特殊的感情。我把它搬进我的房间,让它陪伴我读书、做作业。
时间不早了,就写到这里。
祝你
学习进步!
表妹
石秋
×年×月×日
3、轻声读短文第六自然段,把短文的内容与后面的信封相对照,了解信封的书写格式。
4、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写信封。
四、指导学生写书信
1、阅读作文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⑴ 收信人: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
⑵ 正文内容: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
⑶ 写好信封,把信寄出去。
2、教师启发谈话。
⑴ 这封信你准备写给哪位不常见面的亲戚或朋友?
⑵ 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过哪些事情?哪一件事很有意义,值得告诉亲朋好友?
⑶ 你在信中准备怎样问候和祝福亲戚、朋友?
3、学生自由练说,然后分小组互相交流。
4、指名说信的内容,师生评议。
5、学生练习写书信、信封,教师巡视指导。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学习格言警句,知道该如何做人、如何处事,要热爱祖国;懂得在邀请别人时要诚心诚意。
知识要求:会读、会背格言警句,理解其意思;学习短文《三顾茅庐》,理解短文内容。把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事、快乐、梦想、美景写成作文,要把意思写具体,写清楚。
能力要求:培养背诵格言警句的能力;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顾茅庐”这个词语的意思;向别人推荐好书,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独立选择作文材料的能力。
重点难点:读、背格言警句,理解意思;理解短文内容,明白故事说明的道理;能选择一本好书,具体说出书好在哪儿,清楚明白地向同学介绍;作文不出题,选好材料要动脑筋,把作文写具体,写清楚,需要下功夫。
教具准备:
常规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格言警句
1、读一读,读准字音
卑、炬
2、理解意思(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寸寸河山寸寸金:河山像金子一样宝贵,寸土寸金,不容侵犯。
位卑未敢忘忧国:地位虽然地下是普通百姓,但不能忘了为国分忧,因为都是国家的主人,有为国分忧的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的兴盛、灭亡,人人都有责任,都应为国家的.发展出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的丝直到死才吐尽,蜡炬的泪直到燃尽才能流干。借指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指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做大事情的时候不肯出力,怜惜自己;而见到很小的好处就去拼命,这不是英雄好汉,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事业与私利。
人故有一死,或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都会死,有的人死得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毫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3、采用多种形式练习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己读短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同桌互相讨论。
三顾茅庐:顾,看望;茅庐,草房。
三国鼎立:指三国的势力对立(像鼎的三条腿)
2、细读课文,找出描写刘备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在书上批注。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3、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
告诉我们邀请别人一定要诚心诚意。
4、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明确要求
二、课前准备
1、选择自己准备推荐的好书
2、想想这本书好在哪儿,应该如何向别人介绍。
三、小组推荐
在小组内互相推荐好书,选出说得好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书的种类最好要多样化
五、大家评议
六、表扬优秀学生
第三课时
一、写作指导
1、选择好写作材料,是写好这次作文的第一步。这次作文不出题目,不规定内容范围,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也就是说,你心中想表达什么就写什么,用我手写我心。只要是你认为可以说的,就可以敞开心扉尽情的说。
2、把意思写清楚、具体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不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者写自己的理想、心里话等等,都要把自己要告诉别人的写具体,写清楚。写人要抓住言、行、神态、心理等,突出人物的品质;写事要写清楚六要素,事情的经过要写清楚具体,回忆我们学习过的知识写好作文。
3、动手作文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背诵古人论述学习、做事的三段名言,《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之一。
2 独立读懂短文,感悟画家的独特构思。
3 通过评议“优秀作文选”,进行多向互动的口语交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 练习写信,提高与人书面交流、沟通的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 完成“读读背背”。
1 学生自己试读三段文言形式的名言。读准字音,不懂的字词查字典;与同学研究、揣摩语句的意思。
2 指名读名言,说句子大意,教师相机点拨。
3 练习读通顺,读流畅,讨论:每段名言告诉人们的道理。
4 多种方式练习背诵。
二 阅读短文《踏花归去马蹄香》。
1 各人自读,同桌互读,把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2 按短文后的第一题阅读、思考,写一写自己对主考官选中的那幅画的看法。
3 交流自己的见解,老师补充原文最后的评论。
因为只有这一幅画真正表现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含义。在这句诗里,“踏花”“归去”“马蹄”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容易体现出来;而“香”字则是一个抽象的.事物,用鼻子闻得到,用眼睛看不见,而绘画是用眼睛看的,所以难于表现。没有选中的那些幅画,恰恰都没有表现出这个“香”字来;而被选中的这一幅,蝴蝶追逐马蹄,使人一下子就想到了那是因为马蹄踏花泛起一股香味的缘故,所以是成功的。
4 说说自己见过的构思奇妙的画。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在这次口语交际之前,应组织学生编“个人作文选”。让学生从本学期或升入五年级以来的作文中,选自己认为优秀的作文,按一定的顺序编辑在一起,工整地抄写或打印装订成册。
一 观摩、浏览。
评选前,把学生各人编的作文选全部陈列出来。
三五个同学自由结组,观摩、浏览全班同不的作文选,现场议一议每本作文选的长处和不足,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之一》。
二 小结推荐,全班评选。
1 每组向班级推荐三至五本优秀作文选,并逐一说明推荐理由。对推荐意见有分歧的作文选,重点展开评议。作者本人亦可参加,自评或申辩。
2 在评议的过程中统一认识,归纳评选标准:
(1)作文选中每篇作文质量要比较高。做到: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
(2)作文种类齐全,篇数较多。
(3)字迹工整。
(4)装订整齐,美观。
(评选标准和如何掌握评选标准,是学生天评议的裨性内容或争论的焦点。为了使学生充分展开口语交际,老师不宜过早地拿出统一的标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争辩,在争辩中逐渐统一看法,可联系某一作文选入选与不能入选,讨论评选标准。)
三 交流体会,介绍经验。
“优秀作文选”评出来之后,大家鼓掌通过。
请“优秀作文选”作者介绍自己编辑作文选的经验。
学生互相交谈编个人作文选的收获和体会,讨论如何把这项有益的活动坚持下去。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阅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这项习作是写信,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积累·运用六”中的“习作提示”,想一想,“提示”里提出了什么要求。
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归纳,明确以下几点:
(1)写信对象:外地亲人、远方小伙伴。
(2)写信内容:介绍自己最近学习、健康、毕业考试等情况;暑期打算;升入初中后的想法……
(3)达到标准:要写具体,真实;注意格式;写完后认真修改;用稿纸抄写工整。
(4)写好信封寄出去,变可发电子邮件。
二 认真构思,想好再写。
大家已经明确了这次习作的要求,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同学们议一议。
归纳学生意见,使学生知道,写作文不要急于动笔,习作前应认真地想一想:写什么内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想好以后再动笔。
三 动笔写信,完成初稿。
老师要关注作文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了解全班学生的习作情况。
第四课时
(习作讲评)
一 典型初稿评议,引导修改。
信的内容一般属于个人秘密,本来不应该公诸于众,但是,作为我们小学生这封写给远方亲友的信,如果人个认为没有值得保密的事,是否可以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请大家欣赏一下或征求点儿意见?谁愿意读就主动站起来读。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积累名言名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2.阅读短文,了解“三顾茅庐”成语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诚恳谦虚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3.能用普通话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4能认真写不限题裁的作文,学会修改作文。
重难点、关键
1.理解名句含义,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成语典故,受到教育。
3.学会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名言名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三顾茅芦”成语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
成、诚恳谦虚者方能成大事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l.指名背本期学过的名言名句或古诗、成语。
2.指名说说你所知道的爱国人物或爱国格言。
二、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方面的内容。
三、学习新格言。
1.小黑板出示6名格言。
2.自由读格言,读准字音,读得较连贯。
3.指名起立读,正音。
4.全班齐该。
5.开火车读。
6.分成学习小组讨论格言意思。
7.小组派代表试说格言意思,师生共同理顺。
寸寸山河寸寸金:每一分国土都比金子还珍贵。
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我)地位卑下(低微),但是我从来不敢忘记
国家的忧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起与灭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吐丝一直吐到死,才把丝
吐完,蜡烛直到烧成灰以后眼泪才流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本来都要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要干大事时,担心生命有危险,而一见到小便宜,便没命地去抢,不是英雄好汉啊。
点拨:前三句告诉我们应以国家为重,处处为国家着想。后三句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怎样的人才是有意义的人。
8.通过举例来进一步掌握格言。
如:谁是春蚕?谁是蜡烛?
谁的死比泰山还重?谁的死比鸿毛还轻?
9.指导朗读、背诵格言。
四、阅读短文。
1.谈话:请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谈—谈里面的情况。
2.引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其中一个小故事—三顾茅芦。(板题,读题)
3.指名说说这一成语故事的梗概,激发学生兴趣。
4.自由读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也可讨论解决。
互相攻伐:互相攻打。
蜀:三国时代的'蜀国,在四川省一带。
鼎立:鼎,旧时青铜器,有三只脚,借以比喻魏、蜀、吴三国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互相相持的局面。
推荐:推举。
隆中:地名,诸葛亮居住的地方
5.再读短文,思考问题:
(1)题目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解释。
(2)你喜欢文中的什么人物?为什么?
6.汇报思考所得。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到话葛亮的茅草屋中拜访。
谁喜欢哪个人物都可以,但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如:张飞(直率)、关羽(忠勇)、刘备(诚恳、待人有礼貌)、诸葛亮(多才多艺、顾大局识大体)。(结合指导看图)
7.想想文中主要讲的是哪个人’从这个人的所做所为中你值得什么?
本文主要讲刘备。从他做为一国之君三次亲自到诸葛亮家中去请诸葛亮这件事中看出他足个诚恳爱才的人。文章告诉我们做事要诚
心诚意才能得人心。
8.课后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材料。
五、小结。
六、作业。
1.补充格言.读背格言。
(1)寸寸,寸寸。
(2)位卑未敢。
(3)天下兴亡,有责。
(4),蜡炬成灰泪始干。
(5)人固有一死,或,或。
(6)而,而,非英雄也。
2.根据意思写格言。
(1)国家的兴盛与衰败,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2)人本来就会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3.再写二句你收集到的有关爱国与做人的格言。
4.把《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的7个训练,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
2、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参与竞赛等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运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
教学难点
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
教学方法
谈话法、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卡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谁的普通话说得好
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出示两道朗读题,每个组读一题。要求:人人参与,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⒉检查分组学习情况。重点检查翘音zh、ch、sh,后鼻音ang、eng和复韵母ei、ui的读音;注意指导学生区分f-h和鼻音n-l。
⒊两大组交换学习内容,比一比哪个组学得快,音读得准,普通话流利。
教学这两道题时,也可以根据班上学生学习拼音的情况,先对重点的`拼音进行复习,然后再提出要求分组朗读。
二、播放录音,做拍手游戏
⒈播放课前制作的《拍手歌》,教师边读边拍手,激发学生参与的愿望。
⒉告诉学生想做这个游戏,得先熟读儿歌,借此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熟读儿歌。
⒊学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协作,边拍手边诵读儿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指导,更要参与,要注意建立课堂教学中师生平等、民主、参与的良好氛围(也可借此题的学习组织学生课间休息,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疲劳)。
三、比一比,谁认的字多
⒈分别出示“你还认识我吗”和“自主识字园地”的内容,告诉学生比赛内容。
⒉找自己的好伙伴,将这两题分别读给他听,并请他给你评一评,你认识多少字、多少个词。在不认识的字、词下面作上符号,请你的伙伴教教你。
⒊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待学生学习结束后,分别抽好、中、差三个学生读一读,激励优秀的争取更优秀,后进赶先进。
四、写一写你想写的词语
教师不要作过多要求和限制,让学生选择自已想写的词语写一写、读一读即可。
学生写的时候,教师要重点关注一两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在课内解决困难,激励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五、 同桌互读《问答歌》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篇6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