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红楼梦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 篇1
从小就听说过四大名著,但我并不太热爱看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觉得枯燥无味,未读前,我认为《红楼梦》并无过人之处,他们之间的爱恨只不过是儿女情长,初读时我实在看不懂,后来又买了动画版,简简单单地看了一遍,回头再看原著,我又有了新的感受,体会到了作者所想要描写的情景与感受!
康有为说:“红楼须别到,贾府大富贵。”自然《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中心,讲述一个封建大家庭由富贵走向衰败的历史,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独自一人来到贾府一一荣国府,渐渐地与性格顽劣的宝玉相恋,却被凤姐使掉包计,便使宝玉娶了宝钗,而林黛玉得知这一消息吐血身亡,贾宝玉也心灰意冷,我从中感受到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也许很多人看完了《红楼梦》都在不停地为贾宝玉和林黛玉不能相依相守的悲剧,而痛心哀婉,或者讽刺感叹,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落寞和家庭之间的复杂与势力斗争。可有句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却很欣赏作者的写作艺术手法和书本的艺术价值,作者构思精密,语言精确,每一首诗都是作者的文化精华,书里常常提到众仁论诗的.故事,这种氛围让人羡慕,想想古代文人雅士都通过流水传送酒杯来赋诗叫曲水流觞,这多叫人羡慕啊!《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它能体现人生趣味,与读者能有心灵沟通,让人打心里为那人物感到怜惜。这种心灵与感动,在今世仍有巨大的魅力,我也不禁感叹这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以上是我读完红楼梦对书中内容的感受,红楼梦内容深奥,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书中一个个大胆的想法,触动着我,伴随着我成长!
红楼梦读后感 篇2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人们对她的议论较多,“凤辣子”是她的绰号。世人都非常讨厌她,说她的道德不好和心狠手辣。但我对这个人物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是大文学家曹雪芹写得最真实的'一个人。她不像贾宝玉和林黛玉一样,在平常生活中很难找到原型。而是像我们身边的人物,感觉离我们很近。
她精明强干,在贾府,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有着巨大的权利和地位,可以说呼风唤雨。所以她很有性格。遇到别人在背后说她,她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并不是忍一忍就让它过去,而是呲牙必报。遇到不开心的事,她就会乱发脾气。就是素常惩治丫头的办法就够让人受的,说这个“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便是铁打的,一日也管招了。”当她发现为贾琏望风的小丫头,喝命“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没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而且威吓她要用烧红的烙铁烙嘴,要用刀子来割肉,而且当即就拔下那个簪子来戳小丫头的嘴,戳人是很疼的,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丫头立刻两腮紫胀;另外在清虚观的时候,一个小道士,那还是一个小孩子,无意中冒撞到王熙凤身上,王熙凤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道士都站不住。
爱发脾气的性格就像我。妈妈老说我发起脾气没完没了,可比起来王熙凤来,我平时遇到不开心的事稍稍发泄一下,或者大哭一场的行为可要理智的多了。所以说这个人物的性格对我们来说是很熟悉的,只不过她发起脾气来不讲情面,没个度,让人受不了。
但是王熙凤在《红楼梦》中还是个非常精彩的人物。如果没有她,这本书少了很多看头。
我爱这本书,更爱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在书中给我们塑造的这个人物。
红楼梦读后感 篇3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红楼梦》的开卷诗。《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凄美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封建大家庭由兴到衰的故事。文中,林黛玉和贾宝玉同为封建叛逆者,他们追求自由,追求境界,追求纯洁的爱情。可却都成了那个庄严礼教下的牺牲品。红楼梦里汇集着各式各样的'女人:王熙凤,心狠手辣、机关算尽。袭人,卑躬屈膝、忠心不二。薛宝钗,恪守妇道、八面玲珑。史湘云,心直口快,爽朗天真。贾迎春,胆小怕事、软弱无能。林黛玉,生性高洁,尖酸刻薄。他们是那个时代下各种女人的缩影。
在荣国府那个大染缸中,黛玉一直保持着高洁的本性,却不如已经被“污染”的宝钗受人所喜。其实,最开始看红楼梦的时候,我也不喜黛玉而喜宝钗。宝钗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黛玉则无病呻吟,太过孤傲。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心境也产生了变化。宝钗如同牡丹,富丽堂皇任是无情也动人。可牡丹终究从骨子里透着艳色和俗气。正如宝钗,城府太深,八面玲珑,豆蔻年华就心如雪洞一般。他的冷香丸能解热毒。这热毒,便是世俗之毒。黛玉如同芙蓉,清雅高洁,超凡脱俗,可却鲜有人能读懂。她们的诗也如同人一般,宝钗的诗含蓄浑厚,黛玉的诗风流别致。各有各的好。宝钗极善笼络人心,赢得一致称赞。她与贾家的长辈一样,推崇士子为官之道和封建礼教。世俗的毒已经深深烙在了她的骨子里。黛玉则是一个反叛者,只可惜她一个弱女子,最终只能成为牺牲品罢了。
《红楼梦》,折射了那个社会的人性黑暗面。
红楼梦读后感 篇4
曹雪芹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以他所写的四大杯具中鲜明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而著名,而曹雪芹的一部经典之作中就有七百二十一个人物,曹雪芹历时20多年才完成这部巨作,在一部作品中,721个人物,各个都有鲜明的`性格与典型事例,这使我不得不钦佩曹雪芹,可是事情没有十全十美的,这部缺憾美的作品虽然结局仍待考察,可是曹雪芹的文学功底是无可厚非的。
曹雪芹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例如:林黛玉入贾府一回,刻画的凤辣子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泼辣豪爽的性格十分鲜明,这也为后文与贾琏吵架埋下伏笔;宝钗为逃难进贾府,充分体现了温柔贤惠,能说会道的性格特点。
在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性格刚烈,宁死不辱,忠贞不渝,因未婚夫误解而以死明志的尤三姐,书中刻画她则更多运用了语言描述的方法。虽是书中的一个小人物,但与她的姐姐尤二姐构成了鲜明的比较,虽是一母所生,但尤二姐攀附权贵,爱慕虚荣,贪婪,致使最终吞金自杀。
《红楼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无时无刻而不再进行着鲜明的比较,其中不乏德高望重,掌权的贾母,又不乏泼辣直率,为权势不择手段的王熙凤,乃至伶牙俐齿,同样心狠手辣的萍儿。这些都是《《红楼梦》》中有血有肉的主角。
红楼梦读后感 篇5
《红楼梦》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