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日月潭》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日月潭》教案 篇1
日月潭的传说
教学目标:
1、以“动人”为抓手,紧扣关键词语,反复品读,发挥想象,体会人物舍生忘死、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2、着眼于学法指导,学会从关键词中品悟语言文字,掌握故事复述的诀窍。
教学过程:
一.美景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日月潭是我国——图片引读第一自然段,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这个动人的传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到哪里最打动你,就拿出笔把它轻轻画下来。
二.自主交流。
(按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一)出示第三自然段。
1.你知道一筹莫展是什么意思吗?
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吗?(再读读这一段人们有什么办法?)
为什么有办法还说是一筹莫展?(出示两句)读好两个问句。
读出文中的句子,我没有觉得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呀?再读
好像还是有一点办法呀!再读,我感觉好像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补充课外资料:金剪刀和金斧头埋得深……)
这就叫——一筹莫展
2.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师读句一。出示书后两句话。
请你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想法。
带着勇敢来读读这句话。
当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他们——
当人们害怕的时候,他们——
当人们的生活暗无天日的时候——
他们的勇敢怎么不让我们感动呢?
(二)出示第四自然段。
1.再读读这一段还有哪儿更打动你的?
读着读着你可能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画面。生说
(1)你知道荆棘是什么吗?这就是荆棘,图一你有什么感受?图二这只是一根荆棘,漫山遍野可都是这样的荆棘丛呀!
你就是大尖哥、水社姐,在这荆棘丛中开出一条路来,同学们,让我们走近一点,再走近一点看,也许他的手上会——也许他的腿上会——也许他们的额头会——这是遍体鳞伤。这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2)这仅仅是翻山越岭的苦、披荆斩棘的`痛吗?你还会看到那些画面?这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3)这是你们想到的,还有你们没有想到的,(补充内容)。这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他们的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怎么能不让我们感动呢?
2.(三天三夜)指导:这可不是一天一夜啊!
这种舍生忘死的怎么能不让我们感动呢?
3.正是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的大尖哥、水社姐降伏恶龙、让人们重见光明。(贴)
(三)出示第五自然段
1、永远守卫是为了什么?
2、太阳红彤彤的,花草树木都活了,人们也笑了。晚上月亮明晃晃的,人们在月光下欢快地拍手,唱歌,跳舞。接读课文5,(音乐)点红永远地守卫。
当你们听了这个动人的传说,来到了日月潭边,面对已化作两座青山的大尖哥、水社姐时,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所以人们把两座山叫做——把这个潭叫做——(出示最后一节)
三.指导复述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传说,这个动人的传说感动的不仅仅是我,是你,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说个爸爸妈妈听,老师有一个好办法,看看这些词串,你有什么发现吗?这就是——这就是——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借助词串把这个动人的传说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这就是今天老师布置给你们的作业。
《日月潭》教案 篇2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那里青山环抱,树木葱茏,是个著名的风景区。说起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
很久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
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有人说:“恶龙躲在潭底,只有请到水性特别好的人才能战胜它们。”还有人说:“恶龙非常凶猛,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能将它们制服。”可哪儿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大尖哥和水社姐手拿砍刀,高举火把,来到阿里山。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大尖哥用金斧头砍死了它们,水社姐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
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龙肉来充饥。他们吃下龙肉后,身子就一个劲地往上长。转眼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潭的两边。
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就把这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和企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台湾、日月潭的图片或资料,以便课内交流,准备好 CAI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情,诱发主体参与
1、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你们知道哪些名胜古迹呢?
2、在我国台湾也有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日月潭:
(板题)
同学们想去那儿观光旅游吗?瞧,台湾的`小朋友正在热情地欢迎我们呢!
(放课件)
听,好客的导游小姐正在为我们介绍日月潭的美景!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播放课文录音)
二、尊重学生,鼓励自学
1、听了导游小姐的介绍,有什么感受?想亲眼去看看?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你打算怎样学习这篇美文呢?
2、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那就按你们自己的想法去寻找自己的伙伴吧!
3、指导分组,给时间学生自学。
三、汇报自学情况,小组合作学习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同学们可真会学习,知道的可真不少,那么谁能向老师介绍日月潭的具体位置呢?请你们将在课前收集的资料交流一下好吗?
3、相机讲第一段。
(放课件,指名读、齐读)
4、结合绘画组的同学讲第二段,并让其为大家解说:
⑴ 通过想象,你们画出了日月潭的样子,那么,日月潭真有这么神奇吗?
(放课件)
⑵ 你能将图与课文中相应的语言联系起来吗?指导读。
5、日月潭不仅形状奇特,风光更是秀美无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神奇魔术师是如何变魔术的吧!
(展示课件)
⑴ 你看到了什么?
⑵ 分组交流,合作学习:
① 朗读组:
将看到的美景读出来,让大家从你的朗读中感受日月潭的美吗?
(指名读、评、竞赛读)
② 积累组:
将你摘抄的好词句与同学们交流交流,行吗?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词?
③ 疑问组: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④ 释疑组:
小博士们大显身手的机会到了,谁来帮帮他们?
⑶ 这么美的景色让我们永存心中,好吗?
(指导背诵)
四、授于方法,放手学第四自然段
提示:不懂的在词下标“?”,好词好句打“____”或摘抄下来或背下来,不懂可下位去讨论,也可让老师帮忙。
五、总结
正由于日月潭(风光秀丽),所以( )。
六、拓展思维,升华主题
学完《日月潭》,想说点什么,想做点什么?
【板书设计】
9 日月潭
形状奇特(附:日月潭图)
风光秀丽
《日月潭》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大尖和水社不畏强暴,舍已为人的崇高精神。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注意积累和运用。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
搜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自己尝试编有关日月潭的传说,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想象力。
二、 学生分析
我校属于一所普通的公办小学,学生多半来自农村,很少有机会外出旅游,学生对祖国名胜的了解主要来自读书、看电视、听别人说,但本文浅显易懂,因此学生对它非常感兴趣,而且学生通过学习《葡萄沟》、《小镇的早晨》已经对塞北江南的风景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关于名胜古迹的传说,学生会更感兴趣,本班学生非常喜欢个性化阅读,善于从读中感知、感悟、敢于质疑,因此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读代讲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交流资料,感受美景
学生交流搜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
师:同学们,在我国的宝岛台湾有一个美丽的湖,那就是日月潭(结合谈话出示中国地图、日月潭图,并板书:日月潭)关于日月潭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生:通过读课外书我知道了日月潭中心有个小岛。
生:通过读课外书我知道了湖中心的光华岛把湖分成了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生:我知道了要是下起了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了轻纱,周围的景色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师:日月潭的景美,传说更美,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的传说》。(板书:传说)
(学生通过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感受日月潭景色的秀丽,教师由此导入新课,过渡自然。)
学生读题质疑。
师:读完课题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这是一个怎样的传说?
生:传说中有谁?
(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
(二)初读,感知传说
学生自读。
师:同学们的脑瓜里写满了问号,你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日月潭的传说》呀?
生:(异口同声)想!
师:那就一睹为快吧!读后和大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好吗?
生:通过读我知道了这个传说中的人物是大尖和水社。
生:我知道了大尖和水社寻找太阳和月亮,历尽千辛万苦。
生:我还知道了大尖和水社最后变成了一座高山。
(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三)抓住关键词,巧设疑点
教师谈话引导。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一找哪个词重复出现了,出现了几次?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学生汇报。
生:(迫不及待)老师我发现了“终于”出现了三次。
师:你能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吗?(生读,教师适机出示带有“终于”的三句话,并引导学生质疑)
生:大尖和水社为什么去找太阳和月亮?
师:这是问原因。
生:他们是怎样找?找回后又是怎样做的?
师:这是问经过。
生:第一句中的省略号有什么用处?
师:对标点符号质疑,了不起!
生:恶龙是怎样被制服的,制服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师:结果是怎样的。
(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句子的质疑,更可贵的是给予指导、评价,这样学生还会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日月潭》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述得更加清楚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授课时间
一,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旅游,喜欢观赏美丽的景色,(学生说一说)同学们有的爬过万里长城,有的爬过泰山,可是,风光秀丽的日月潭你去过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日月潭的传说》.(屏幕出示景色
板书:传说.讲解:"传说"是指民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比如《鲁班小学艺》,就是讲木工祖师鲁班到终南山学艺的故事.接着提问: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哪一方面的传说呢 (板书:日月潭的)(领读"潭
介绍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南头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一小岛,将湖分为两半.周围有水社山,大尖山等环抱,树木葱茏,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也是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欣赏日月潭的美丽风光)这么美丽的风光是怎么来的呢 有一个关于它的美丽动人的传说
二,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标出遇到的生字词;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互帮互学."耕种"的"种"读四声;"吞进去吐出来"中"吐"读三声;字形上要注意"社"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它与衣服,布匹没有关系,'示"表示"神",一般以"示"为形旁的字都与神有关.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决,吞,兽"要引导学生进行区别
小组合作读课文.并交流读后的感受
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你认为大尖和水社是什么样的人
大屏幕出示课件,让学生边看课文边看图,了解大尖哥和水社姐除掉恶龙解救日月的过程,并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 精读课文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大尖和水社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
理解太阳和月亮对人们多么重要,大尖和水社是为了千千万万的人去做这件事的,他们的心的是多么的'善良,多么的为人着想
他们是怎样找回太阳和月亮的
理解他们不畏艰险,不畏强暴,誓斗恶龙的勇气
找回太阳和月亮后大尖和水社怎样了 (出示课件中的最后的图画及文字,让学生体会他们有家不会,坚决守护日月潭的决心和献身的精神
指名读第 1 段
这一段共两句话,这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大尖和水社夫妻俩在太阳,月亮照耀下过者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指名读第 2 自然段
让学生进行总结
有一天,太阳和月亮突然不见了,他们很难过,决心找回太阳和月亮.(不见后天地间的景象,结合"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重点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第 3 自然段
找出描写夫妻两人寻找的辛苦的句子
注意关键词语"一座座,一条条,千心万苦
学习第 4 自然段
出示图画 13 ,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两条龙玩的起兴的样子,注意"千千万万的人没有太阳,日子是过不下去的".让学生知道大尖和水社是为了千千万万的人去寻找太阳和月亮的
学习第 8 自然段
先让学生自己朗读,想象夫妻两人与恶龙斗争的激烈场面,然后出示图 17 ,帮助学生理解,并让学生找出描写精彩的句子
学习 9 —— 11 自然段
学生自己读,说出山名,潭名的由来.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太阳和月亮 而得名
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复述
五,按照老师的板书大体进行复述
六,回顾总结
学生复述,教师出示课件.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布置作业
把这个传说讲给你的同学,你的家长
日月潭的传说
大尖哥 化作青山 大尖山
水社山
水社姐 (结果
历尽千辛万苦
找到太阳和月亮
小鸟,百兽帮助——金斧头,金剪刀
——丢到潭中
发展
救出
见到光明
高潮
太阳
月亮
恶龙 吞吃(起因) (黑乎乎
《日月潭》教案 篇5
第二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二、导入新课
出示以下生字词:附近、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第一节课交的生字朋友,大家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开火车认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展示了自己课外收集的有关日月潭的图片和资料,这一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并且解决上一节课我们质疑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好吗?齐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的问题:日月潭在什么地方?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三、探究新知
(一)朗读感悟、自主参与。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轻声读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哪些能解决、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哪些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和同学交流讨论。
2、小组合作读书、交流讨论质疑提出来的三个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自读感悟的成果:
(1)日月潭的位置:
(2)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师:谁通过读书知道了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指名汇报读有关句子)
(评价:聪明!一下子就答对了)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指名汇报)
4、出示以下句子,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同样是向我们介绍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两句话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用词形象、生动、具体、准确)
5、鼓励积累:喜欢这句话吗?咱们把它画下来,课后把它积累到我们的"好词佳句本"中好吗?
(二)日月潭的美景:
1、师: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美吗?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指名汇报)
2、默读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指名汇报,教师板书:清晨、中午、晴天、雨天)
3、师: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把描写你喜欢的景色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给同桌听,并告诉他你觉得日月潭这个时候的景色怎么样?
自由选择朗读自己喜欢的"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画面,感悟景色的特点。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感悟景色的特点,并进行朗读指导:
①、汇报"清晨的景色":
A、谁喜欢"清晨"的景色?(指名读)
B、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不清,蒙蒙胧胧的)
C、除了飘着薄雾的日月潭以外,你还看到什么?(灯光、晨星)(板书:隐隐约约)
D、字词训练、调动积累: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像"隐隐约约"这种形式的四字词语,能说一说吗?
E、看到"隐隐约约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能把这个早晨的日月潭读出来吗?(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F、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G、鼓励积累:清晨的日月潭真美呀!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吧,咱们课后再把它积累到"好词佳句本中"。(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②、汇报中午太阳高照的景色:
A、谁喜欢"晴天"的景色?(指名读)
B、想看看"艳阳当空"的日月潭吗?现在看到的日月潭,一切都很清晰。(板书、理解"清晰")
C、看到太阳底下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指导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
D、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找伙伴读———师生合作齐读。
E、鼓励积累:你喜欢哪些词句?把你喜欢的画吧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③、汇报日月潭蒙蒙细雨的景色:
A、谁喜欢"雨天"的景色?(指名读)
B、想看看"细雨蒙蒙"的日月潭吗?(理解并板书"蒙蒙胧胧")
C、对比理解"清晰和朦胧",鼓励学生积累这一对反义词。
D、看到蒙蒙胧胧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E、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指名小组赛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F、鼓励积累:你喜欢哪些词句?把你喜欢的画吧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4、读思结合、加深体验。
师:日月潭的风光实在太美了,老师真想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赞美一下日月潭的风光,该用什么词语好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景色优美、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景色宜人、美不胜收、山河壮美、湖光山色"等,待有学生回答"风光秀丽"一词时,马上切入课文)
师: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5、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句话:示范读———赛读———生生评读———齐读。(突出"风光秀丽"和"许许多多")
6、引导背诵。
四、当堂练习
出示"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隐隐约约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蒙蒙细雨 风光秀丽点点灯光湖水碧绿太阳高照许许多多
五、归纳总结
1、师:宝岛台湾的日月潭风光秀丽,你喜欢吗?你最喜欢课文的哪部分?把你们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可以的话把它背下来。
2、试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日月潭》教案 篇6
二年级上册语文《日月潭》原文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湖。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日月潭》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掌握课文出现的成语,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4、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情感目标:
有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台湾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新疆的吐鲁番,牛羊成群,瓜果飘香。首都北京,车如水,人如潮,繁华而热闹。我们的祖国多么可爱!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老师再接来的这些日子,一起去看看祖国的美丽河山吗?
那今天,老师就先带小朋友们去看看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
出示课题《日月潭》齐读。
二、新课教学:
1、打开课本翻到39页,轻声的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2、小朋友都预习过课文了,那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预习得最认真,老师手上有些生词卡,哪组的小朋友可以来开火车读读,(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3、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把这些词从课文中找出来吗,比比谁找得快,4、同桌互读词语,比比谁读得好
5、那哪个小朋友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
环绕:围绕(造句)
茂盛:(植物)长得多而且茁壮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建筑:建筑物,(举例说)
清晰:清楚
朦胧:不清楚(说出反义词:清晰,清楚)
仙境:神仙居住的地方,多比喻景物优美的地方。(课文中说哪里是仙境呢?)
6、日月潭如同一个神话中的仙境,那一定是非常美丽,那小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美丽的日月潭吗吗?
7、齐读课文。
8、日月潭美吗?那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他的名字叫日月潭呢?课文中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它名字的由来?
9、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10、小朋友你们认为他读得这么样子?谁愿意也来读一读和他比一比?
11、齐读。
三、指导书写。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前我们来个抢答赛,小朋友想参加吗?
日月潭在哪里?
日月潭中美丽的小岛叫什么?
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课文中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二、新课教学:
1、课文介绍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时的美丽景色,小朋友你们想先去看看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呢?(以下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教学顺序可根据情况调整)
2、教学第三自然段:
a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b清晨的日月潭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c你们觉得它美吗?那要怎么把日月潭的美读出来?(轻声,舒缓)
d4组比赛那组读得棒
3、教学第四自然段
a教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日月潭中午的景色
b说说自己的感受
c指名读本段
d学生评
4、日月潭美吗?小朋友想不想动手来画画日月潭呢?
5、指名介绍自己的画
6、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画
三、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老师手里有一些生词卡,小朋友你们能读好吗?(课后读读记记)
2、这些词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3、交流
4、小朋友你们自己再读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里有没有那些词、句可以住进我们的.好词好句本的呢?
二、新课教学
1、朋友你们自己先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2、交流
3、小朋友喜欢这篇课文吗?那你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起来吗
4、自由背诵
5、除了日月潭,你们还知道台湾有哪些好地方吗?
6、交流介绍
7、介绍收集材料的方法。
三、指导书写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
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湖,让学生们想像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岛,把湖分成了日潭和月潭呢?学生们经过尝试后,虽不得其解,但却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竟还是小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