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昆虫记》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昆虫记》读后感 篇1
假期里,大队部布置了“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读书征文活动。一放假,爸爸就从网上购买了一大堆书,都是学校推荐的书目中挑选出来的,这一大堆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昆虫记》了。
翻开《昆虫记》这本生动而有趣的科普书,我仿佛走进一个广阔的昆虫王国。法布尔笔下的那些昆虫,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它们和人类一样,有生、死、别、离、喜、怒、哀、乐。《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他非常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了不起的昆虫学家。他通过长期仔细地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生活习性,在《昆虫记》这本书里作者给我们详细描写了三十多种昆虫,对这些昆虫我是又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书中主要描写的是蜂、蜘蛛、萤火虫、蝉等以前我听到过的昆虫,说陌生是因为作者描写的蜂、蜘蛛的种类有很多种,他们的生长、生活都各具特色。
就说蜂吧,以前我熟悉的是一天到晚在花丛中默默地埋头苦干的蜜蜂,知道它们的生长和生活,而书中描写了舍腰蜂、矿蜂、樵叶蜂、采棉蜂、采脂蜂、黄蜂、赤条蜂、捕蝇蜂等种类,它们和以前我熟悉的蜜蜂可是大不 相同了。它们的家有的建在蚯蚓的地道里、有的建在芦枝上、有的建在屋檐下,最有趣的就是采脂蜂,它们居然把自己的巢建在蜗牛废弃的空壳里,但是不管它们把巢建在哪里,它们都会精心装修自己的家,这样做的主要目 的是为了防止敌人的入侵和受到自然灾害,我想另一方面也像我们人类一样是为了自己生活更舒服些吧。 我很喜欢书中写的赤条蜂,它们身体虽小,却有一身过硬的本领,能把身体比它们大好多倍的毛毛虫制于死地,成为它 们的美食,还为辛苦劳作的农民伯伯除掉了害虫。我还希望有更多的捕蝇蜂,那样的话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更加干净,也就会少一些疾病传播。但是我也憎恨无翅黄蜂和金蜂,它们自己不辛勤劳动,专门霸占别人的房子和食 物,是不折不扣的强盗。
读了蟋蟀的优点,书里说:“有的蟋蟀会爱家。”大家肯定觉得蟋蟀怎么会爱家呢?让我来给大家解释吧!
其实蟋蟀的安得非常牢固,不论是寒风刺骨、漫天飘雪,都可以抵抗的住,其中蟋蟀的家还安在太阳照射的地方,所以蟋蟀才会爱家,另外蟋蟀还喜欢拉提琴,一开始非常不好听,最后它的音乐非常动人,非常有节奏,好听极了,这些都是蟋蟀的优点,所以我们一定要像蟋蟀学习。
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小蚂蚁的魔爪下;圣甲虫为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蝉是大自然的歌唱家,虽然在炎炎夏日为人们带来了高亢的歌声,可人们并不 是很喜欢它。法布尔开始对蝉的研究,很快便发现蝉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反之,被人们授予极高荣誉的蚂蚁竟然是凶悍的劫掠者,它们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
听,枝头的蝉儿在欢快地歌唱;草丛里的蟋蟀幽幽地啁啾;螳螂沙沙地抖动轻薄如纱的双翅……
看,灌木丛中的蜘蛛悠闲地在织网;圣甲虫在沙地上奋力地滚动粪球;天牛却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啊,多么令人心醉神迷的虫间乐土啊!
读完《昆虫记》,使我懂得了许多科普知识,知道松毛虫会预测天气、蝉是怎样脱壳、红蚂蚁的执著以及金步甲那个狂热喜好打斗的家伙……昆虫世界真奇妙!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力以及细微的观察。而我也学会了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只要对周围的事物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在那争奇斗艳的鲜花丛中、在潺潺流水的小溪中、在宽阔的草地上、在小鸟的歌声里或 者每天经过的小路上,有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昆虫。有一次,放学回家,在路边看到了一队蚂蚁在搬东西。于是,我蹲下来仔细观察,发现它们从花坛的一条裂缝里爬出来,顺着路边的花基一路爬到荔枝树下,然后再到大石头的另一端,钻进石 头下面的一个洞里。它们都搬着东西,有的背着食物、有的背着蚂蚁卵、有的背着刚出生的小蚂蚁,我不经意地用小树枝轻轻地拨动一下它们经过的路线,顿时,它们便吓得四处乱闯,但很快,它们又回归到队伍中去,继续 前进。妈妈常说,蚂蚁搬家,说明要下大雨了,原来蚂蚁会预测天气啊,它害怕大雨冲毁自己的家,所以才搬家的。
作者对昆虫的描写引人入胜,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我真是差不多一口气就读完了它。啊,大自然是那么的神秘莫测,昆虫世界真是太神奇了!
《昆虫记》读后感 篇2
抿一口茶,心情略微激动地开始阅读一本书——《昆虫记》,它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曰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他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了现代文明。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就是这样一个奇迹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而且,这本书有很强的可读性。它的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难怪鲁迅先生将《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昆虫记》也很有真实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临其境。被我因为厌恶而忽视太久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昆虫记》,让我重新喜欢上了这些小生灵,发现它们并不讨厌,相反,还有很多可爱之处;是《昆虫记》,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同与小说,它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的,安静的,是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和艰辛。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法布尔用人性观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把他的所感所思都反映在了纸上,恰如法国著名的戏剧家罗斯丹所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样的思,像美术家一样的观,像文学家一样的写。”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昆虫界,为人类留下了一颗智慧的结晶。他怀着对生命的尊重与敬重之情,五十余年深入到昆虫世界中,用第一手的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真实而又形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令人敬畏!这个“昆虫的荷马”,这个“昆虫的史诗”的每一章每一节都满怀作者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更加令我佩服的是法布尔五十余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不怕苦,不怕累,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终于写出了这样一部传世佳作,难道不令人肃然起敬吗?
从昆虫的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例如,萤火虫教会我不要只看表面现象,凡事都应该尝试;从红蚂蚁身上我学到了团结就是力量,众志成城,只要在一起,再大的困难也不怕,我向天牛学习到了要有远见,学会深思熟虑,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昆虫王国还真是神奇,小小昆虫,竟有如此大的智慧,令人惊讶。
法布尔曾在书中总结了自己取得的成功的原因:专注于知识魅力,避开生活中的烦恼,对所研究的学术充满了兴趣,有跌倒再爬起的精神,吃苦耐劳……这些,就是取得成功的秘诀,就是让我们达到自己理想的方法!
《昆虫记》是一本好书,它教会了你待人处事的方法,并记录了大量的科普知识,以生动的文字吸引你的注意力。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就能了解法布尔的精神,值得你一看!
《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昆虫记》读后感 篇3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呼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题记
自然这个词语,是非常庞大的。它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壮,有“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壮阔,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细腻,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
夏天的到来必定伴随着蝉鸣。不管是在宁静的乡下还是繁华的大城市,只要有树的地方就一定能收获蝉鸣。空中的小蛾子,在学校花坛里长期居住的小蜗牛,都是那么的可爱,在自然的世界里,昆虫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位置。
但是,在自然面前,人类总是那么的渺小。
人类渴望去了解自然。从许多年许多年以前开始,人类就已经进行了他们自己的探索。到了今天,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还停留在萌芽阶段,却开始用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地球的发展,并且渐渐忘却了自己本来也不过是无数动物中的一种罢了。想要人们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了解其他动物便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便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选择。
法布尔的《昆虫记》,不管是在生物研究方面,还是在人文自然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首先,法布尔是法国博物学家、动物行为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文学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身为现代昆虫学的先驱,法布尔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而闻名,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法布尔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乡村教师,花费一生用心血和精力去研究不被重视的昆虫。透过这本书,我们更能看见法布尔那熠熠生辉的科学研究精神。他有时像孩子一样为昆虫欣喜,有时候像老人一样沉思,有时像青年那样充满朝气,永不放弃地坚持着自己的研究事业。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一颗尊重生命的心,去记录,去歌颂,去赞扬自然。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昆虫。达尔文甚至赋予了每一个昆虫它自己的性格,让昆虫也变得可爱了起来,也让《昆虫记》与其他的科普读物有了区别。
我也很喜欢昆虫。在小学的时候就很喜欢在中午午休的时候去花坛坐着玩。密密麻麻的灌木丛遮挡住了阳光,所以灌木丛里的世界对我来说是很神秘的。而在灌木丛中晃晃悠悠,慢慢爬出来的蜗牛就像是使者,见到了我们无法见到的东西,带来了我们从未知道的消息。小时候根本不知道害怕,就用手轻轻夹住蜗牛的壳,然后将它放到手心仔细端详。蜗牛的两只触角一动一动的,我总喜欢用手去戳,然后看它飞快地缩进去,再有些后怕地慢慢探出个头来。还会去看蜗牛爬过的痕迹,看那一摊水迹在阳光下勾勒出一幅图案。茫然地寻找蜗牛的食物,在校园里摘了各种各样的叶子凑到它面前想让它尝尝,还为了蜗牛贡献出了自己的蜂蜜,涂在叶子上吸引它来吃。因此在我的童年回忆中,学校的花坛上永远有那么几只蜗牛在永不停息地移动。上了初中,早已经忘却了蜗牛。只是在一个下雨天,几个同学捉了几只蜗牛到教室里面来,让我一下子有了兴趣。赶紧冲出教室去寻找蜗牛。这时候的蜗牛还是在灌木丛中,雨滴答滴答地下着,打在一片又一片的叶子上,绿叶被迫低下了头,晶莹的珍珠咕噜噜地滚了下去,在下水道的盖子上整整齐齐地排着队,等待下一次的旅程。蜗牛则事不关己地沿着一条条的小路继续行走,有时也会顺着墙往上爬。它们有的隐藏,有的在外游荡,都被这一场雨激了出来,仿佛都想呼吸新鲜空气。它们还是和几年前的那些蜗牛一样。蜗牛还是那个蜗牛,我还是当初的那个我吗。
我也挺喜欢蜘蛛,它编制着一个又一个晶莹的梦,却捕捉着一个又一个的生活。
我也挺喜欢蜻蜓,它停留却什么都不留下,它留下却只有瞬间。
我也挺喜欢蝴蝶,它化蝶成蛹,用生命去歌唱生命。
在达尔文笔下的昆虫也很可爱。阅读法布尔昆虫记,无疑是一次智识与灵性的提升,一场艺术与人文的盛宴,更是一场无与伦比的生命感动。我认为,可以称法布尔为自然科学家,也可以成之为作家。但是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有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他是第一个,也可能会是唯一一个将生物与文学结合得如此恰到好处的一个作家。法布尔的作品亦或者是他的精神,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都将永远被人们记住。法布尔自学成才,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放弃一切并且把它坚持下去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我觉得兴趣其实是一种比较不稳定的东西,法布尔能够把这种爱好坚持到这样的地步,是一种顽强的精神,也是一种拼命的赌博。
在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自己时多么的渺小,而世界是多么的庞大。不过,正是因为我们的渺小,所以我们从不能停止自己探索的脚步。越了解的多,就会明白自己不了解的还有很多。
“自然”这个词,听着就很自然。所以,你真的不打算准备找一个阴沉的下雨天,坐在椅子上,随手拿起一本书开始阅读吗?一边欣赏窗外的雨点斜飘,一边感受手边热茶的氤氲,跟随作者去感受自己平时无法感受到的点点滴滴。这样的好书,可以让我们在茫茫的人海中,在卑微的世间,在喧嚣的人世中获得些许安宁。
向自然致敬。向所有的文人致敬。
《昆虫记》读后感 篇4
这天,我怀着惊讶的情绪,读完了昆虫记。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更是他创造的一个伟大的奇迹,赢得读者声声的惊叹!
作者法布尔用人性化的方式观察虫子,向我们展现了昆虫的生活。
这本书让我们明白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搞笑之极。
这是作者细心观察的结果,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
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
“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
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述,读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描述,使整本书显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昆虫世界十分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明白管虫会穿“衣服”,不明白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明白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
此刻我全明白了。
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能够给食物“免费”保鲜。
又如舍腰锋给卵捕蜘蛛时,是只捕小的,这样每只就能够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吃完,每顿就可吃到新鲜的,怎样样聪明吧!
作者能写得这么引人入胜,都源于他的仔细观察,让我惊叹的是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有没有恒心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
但是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
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
此刻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就应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
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
这是读完《昆虫记》后,我深刻体会到的。
这天,我怀着惊讶的情绪,读完了昆虫记。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更是他创造的一个伟大的奇迹,赢得读者声声的惊叹!
作者法布尔用人性化的方式观察虫子,向我们展现了昆虫的生活。
这本书让我们明白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搞笑之极。
这是作者细心观察的结果,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
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
“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
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述,读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描述,使整本书显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昆虫世界十分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明白管虫会穿“衣服”,不明白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明白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
此刻我全明白了。
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能够给食物“免费”保鲜。
又如舍腰锋给卵捕蜘蛛时,是只捕小的,这样每只就能够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吃完,每顿就可吃到新鲜的,怎样样聪明吧!
作者能写得这么引人入胜,都源于他的仔细观察,让我惊叹的是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有没有恒心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
但是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
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
此刻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就应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
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
这是读完《昆虫记》后,我深刻体会到的。
《昆虫记》读后感 篇5
今天,我看了一本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中的神奇猎人---节腹泥蜂的书,我很受感动。
文章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一只雌性节腹泥蜂名叫阿布,她生了一群小宝宝,为了能让她的宝宝健康地成长,阿布到处寻找食物,在路上,阿布看见受伤的象鼻虫、圣甲虫、粪金龟------,阿布都摇摇头,说:“这些东西都不新鲜,我才不会让宝宝吃这些肮脏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阿布终于找到了一只大大的斑点象鼻虫,这是节腹泥蜂幼虫最好的食物,虽然,那只斑点象鼻虫体形比阿布大得多,但阿布为了她的宝宝们,还是飞下去捕捉,经过一番殊死搏斗,阿布终于刺中了象鼻虫的要害。为她的宝宝带去了新鲜又肥美的食物。
节腹泥蜂阿布为了她的宝宝们,历尽了千辛万苦,尤其让我感动的是,阿布抓到斑点象鼻虫后,在返回的途中,自己身陷困境,却还在担心她的宝宝因得不到食物会饿死,最后利用机会逃了出去。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在我生病时给我无私关怀的情景。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妈妈不顾白天上班的劳累,衣不解带服侍于我的左右,最后我的高烧退了,妈妈却病倒了。不仅如此,妈妈对我的关爱还表现在学习上给我无私帮助,生活上让我衣食无忧。为了我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放弃了她的业余爱好,把业余时间都花在教育我的身上。
不管是节腹泥蜂,还是我的妈妈,她们为了子女的成长,无私奉献的精神充分表明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爱!
集昆虫学和文学禀赋于一身,熔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
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
我叹服那神秘的大自然,更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
不错,作者所得到的发现,无一不来自于他仔细的观察。试想如果没有仔细的观察。
在一个春和日丽的早上,温和的阳光洒满大地。我走到房子的门窗前,打开窗通风,悠闲地坐下,随手抓起一本名叫《昆虫记》的书,津津有味地看着。
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法布尔,在他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同优美的散文,给予我们知识和思想。《昆虫记》的主要内容讲了昆虫世界里的奇妙,给我们描述了昆虫的性格特点,为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如蜜蜂、蚂蚱、螳螂、甲虫等,虽然不是十分可爱,但也告诉了我们它们的好处和害处,优点和缺点。这本书还表现出昆虫世界的社会主义,一个纯真的世界,犹如一处梦想起飞的地方,引领到成长的终点。
看完这本著作,我心花怒放。因为我明白了兴趣是人的老师,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老师。闲时观察身边的事,无论是大事情,还是一些不起眼的事,你或许能从中有所发现。在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世界,我学到了课外知识,丰富了我的人生,带给了我不少欢乐。不仅如此,平时在我对昆虫做的一些事情百思不得其解时,只要翻开《昆虫记》,谜题一下就解开了,就好像放下了沉重的包袱,击碎了心中的大石一样,轻松多了。
《昆虫记》带给了我快乐,更多的是道理和知识。它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佳作,是法布尔毕生精力的观察研究,是昆虫知识的集合要点。在《昆虫记》的引导下,我要继续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
《昆虫记》读后感 篇6
小伙伴们,你们喜欢昆虫吗?我可喜欢了。那都是因为他——法布尔。不对,应该是他写的书——《昆虫记》。“《昆虫记》这本书,是法布尔用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以及它们为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观察所得的资料,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编写成的。”看了《昆虫记》后,我不但了解了很多昆虫知识,而且知道昆虫的世界原来也是那么的神奇有趣。
我本来不知道黄蜂是怎么喂小宝宝的,看了《昆虫记》后,我才知道原来黄蜂是这样喂小宝宝的:在一个正在忙碌的工蜂身上,我们就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在它的嗉囊里,充满了蜜汁。它停在了一个小房间的前面,它的样子特别有意思,它把小小的头慢慢地伸到洞口里去,然后用它的触须轻轻地碰一碰里面的小幼虫。那个小宝宝慢慢的清醒过来,似乎看到了那个黄蜂递送进来的的触须,于是它微微地张开小嘴,把蜜给吃下去。
我一直在想,那些小虫子们,是怎样找到回家的路的呢?看了《昆虫记》后,我明白了。“蜜蜂可以准确无误的回家,靠的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解释不出来的本能。”“红蚂蚁是凭着记忆力找到回家的路的。这证明他们并不像蜜蜂那样直接辨认回家的路的,而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的。”
他们的生活,你不觉得有趣而幸福吗?“在充满泥泞的池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暖和的池水中嬉戏着,追逐着。”“有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样的摇摆。”
奇妙的几何图形,是蜘蛛的杰作。
精致的房屋,是蟋蟀的住宿。
多么可爱的昆虫,多么神奇的世界!
读完《昆虫记》,我很佩服法布尔。他是怎么把这本书写完的呢?我写一篇小故事也总是有头无尾,有始无终的。
谢谢法布尔爷爷,给我们这一代留下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虽然我们处于不同年代,但您的精彩篇章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昆虫记读后感受和收获
我以前总是害怕虫子。但现在不一样了,因为看了这本《昆虫记》,我不害怕了。这本书把我最讨厌的蜣螂都描写得很可爱、生动。书上说蜣螂又叫圣甲虫。在六七千年以前,每到春天灌溉的时候,埃及农民总能看到一种昆虫,它们顶着类似圆球的东西向后推着走。当时的人认为星球是圆球形,而这种昆虫的动作又与星球的运转相合,所以人们都以为它们具有渊博的天文学知识,很神圣,“神圣的甲虫”一名由此而来。
其实渺小的生命也是需要尊敬的,如果没有这些渺小的生命那世界也没有这么美丽。
昆虫记读后感受和收获
法布尔是一位法国著名的科普作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昆虫记》的第一个特点是从自己的观察、实践出发,体现了昆虫研究的科学性。法布尔一生最大的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涵着的科学真理。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法布尔为之献身的,正是这种揭示把握“真相——真理”的伟大事业。
在法布尔那个时代,研究动物是蹲在实验室里做解剖与分类的工作,昆虫学家的研究是把昆虫钉在木盒里,浸在烧酒里,睁大眼睛观察昆虫的触角、上颚、翅膀、足,对这些器官在昆虫的劳动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却很少思考;昆虫生命的重要特征——本能与习性等,登不了昆虫学的大雅之堂。法布尔却挑战传统,将自己变成“虫人”,深入昆虫的生活,用田野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探求生命的本质。
《昆虫记》的第二个特点是语言生动,体现了很高的文学性。《昆虫记》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及其成果大部分用散文的形式记下来,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拟人化手法,使昆虫具有人的爱憎感情和思想行为,读来感到十分亲切。
《昆虫记》的三个特点是从昆虫思考人类,体现了很强的思想性。法布尔凭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描虫、悟虫,以虫性反观人性。他笔下的昆虫世界其实是人类生活的缩影。在法布尔看来,一切自相残杀的行为都是有违人类道德的,昆虫世界如此,人类如此,人类对昆虫更是如此。任何时候,人类都不能违背人性和道德去做一些悖于自然法则的事。
《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