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根》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平方根》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平方根》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理解负数没有平方根及非负数开平方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理解开平方与平方是一对互逆的运算,会用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数的平方根,并能用根号加以表示,能用科学计算器求平方根及其近似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平方与开平方这一对互逆运算的辩证关系,感受平方根在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存在,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开平方与平方是一对互逆的运算,会用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数的平方根,并能用根号加以表示。
【教学难点】会用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数的平方根,并能用根号加以表示。
【教具准备】小黑板 科学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七年级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对数学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个学期,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八年级的数学知识,这个学期的知识将会更加有趣。
2、板书:实数 1.1 平方根
二、新授
(一)探求新知
1、探讨:有面积为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吗?如果有,那它的边长是多少?(少数学习超前的学生可能能答上来)这个边长是个怎样的数?你以前见过吗?
2、引入“无理数”的概念:像(2.82842712……)这样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就叫做无理数。
3、你还能举出哪些无理数?(,)、、1/3是无理数吗?
4、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二)知识归纳:
1、板书:1.1平方根
2、李老师家装修厨房,铺地砖10.8平方米,用去正方形的地砖120块,你能算出所用地砖的边长是多少吗?(0.3米)
3、怎么算?每块地砖的面积是:10.8120=0.09平方米。
由于0.32=0.09,因此面积为0.09平方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为0.3米。
4、练习:
由于( )=400,因此面积为40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为( )厘米。
5、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遇到要找一个数,使它的平方等于给定的数,如已知一个数a,要求r,使r2=a,那么我们就把r叫做a的一个平方根。(也可叫做二次方根)
例如22=4,因此2是4的一个平方根;62=36,因此6是36的一个平方根。
6、说一说:9,16,25,49的`一个平方根是多少?
(三)探求新知:
1、4的平方根除了2以外,还有别的数吗?
2、学生探究:因为(-2)2=4,因此-2也是4的一个平方根。
3、除了2和-2以外,4的平方根还有别的数吗?(4的平方根有且只有两个:2与-2。)
4、结论:如果r是正数a的一个平方根,那么a的平方根有且只有两个:r与-r。
5、我们把a的正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读作:“根号a”;把a的负平方根记作-。
6、0的平方根有且只有一个:0。 0的平方根记作,即=0。
7、负数没有平方根。
8、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叫做开平方。
(四)巩固练习:
1、分别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36,25/9,1.21。
(6和-6,5/3和-5/3,1.1和-1.1)(也可用号表示)
2、分别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00,16/25,0.49。(10,4/5,0.7)
三、小结与提高:
1、面积是19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求算术平方根:81,25/144,0.16
《平方根》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算术平方根存在的意义,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算术平方根具有双重非负性
2、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利用计算器探究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与它的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的规律;
学习重点: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学习难点:算术平方根具有双重非负性
学习过程:
一、学习准备
1、阅读课本第3页,由题意得出方程x= ,那么X= ,
这种地砖一块的边长为 m
2、正数a有2个平方根,其中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也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例如,4的平方根是 , 叫做4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2,
2的平方根是“ ”, 叫做2的算术平方根,
3、(1)16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根是什么? 5的算术平方根是什么?
(2)0的算术平方根是什么? 0的算术平方根有几个?
(3)2、-5、-6有算术平方根吗?为什么?
4、按课本第4页例题1格式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625(2)0. 81;(3)6;(4) (5) (6)
二、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5页利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2、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a2000020020.020.0002
通过观察算术平方根,归纳被开方数与算术平方根之间小数点的变化规律
3、在 中, 表示一个 数, 表示一个 数,算术平方根具有
练习:若a-5+ =0,则 的平方根是
三、学习:
本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哪些地方是我们要注意的?你还有哪些疑惑?
四、自我测试: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5是25的算术平方根;( )②-6是 的算术平方根; ( )
③ 0的算术平方根是0;( ) ④ 0.01是0.1的算术平方根; ( )
⑤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的算术平方根. ( )
2、若 =2.291, =7.246,那么 =( )
A.22.91 B. 72.46 C.229.1 D.724.6
3、下列各式哪些有意义,哪些没有意义?
4、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①121 ②2.25 ③ ④(-3)2
5、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 ② ③ ④
思维拓展:
1、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2、若x=16,则5-x的算术平方根是 。
3、若4a+1的平方根是±5,则a的算术平方根是 。
4、 的平方根等于 ,算术平方根等于 。
5、若a-9+ =0,则 的平方根是
6、 的平方根等于 ,算术平方根是 。
7、 ,求xy算术平方根是。
数学小知识——怎样用笔算开平方
我国古代数学的成就灿烂辉煌,早在公元前一世纪问世的我国经典数学著作《九章算术》里,就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介绍了上述笔算开平方法.据史料记载,国外直到公元五世纪才有对于开平方法的介绍.这表明,古代对于开方的研究我国在世界上是遥遥领先的.
1.将被开方数的整数部分从个位起向左每隔两位划为一段,用撇号分开(竖式中的11'56),分成几段,表示所求平方根是几位数;
2.根据左边第一段里的数,求得平方根的最高位上的数(竖式中的3);
3.从第一段的`数减去最高位上数的平方,在它们的差的右边写上第 二段数组成第一个余数(竖式中的256);
4.把求得的最高位数乘以20去试除第一个余数,所得的最大整数作为试商(3×20除256,所得的最大整数是 4,即试商是4);
5.用商的最高位数的20倍加上这个试商再乘以试商.如果所得的积小于或等于余数,试商就是平方根的第二位数;如果所得的积大于余数,就把试商减小再试(竖式中(20×3+4)×4=256,说明试商4就是平方根的第二位数);
6.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求平方根的其他各位上的数.如图2所示分别求85264, 12.5平方根的过程。自己举例试试!
《平方根》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并了解被开方数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进行简单的开平方运算。
学习重点:
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学习难点:
了解被开方数的非负性;
学习过程:
一、 学习准备
1、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运算?它们中互为逆运算的是?
答: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五种运算。加法与减法互逆;乘法与除法互逆。
2、什么叫乘方?什么叫幂?乘方有没有逆运算?完成下面填空。
32 = ( ) ( )2 = 9
(—3)2= ( ) ( )2 =
( )2= ( ) ( )2 = 0
( )2 =( )
02 =( ) ( )2 = —4
3、左边算式已知底数、指数 求幂 ,右边算式已知幂、指数 求底数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a的二次方根。
即如果X2=a,那么 叫做 的平方根。请按照第3页的举例你再举两个例子说明:
叫做开平方,平方与 互为逆运算
4、观察上面两组算式,归纳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性质是:
一个正数 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零 有一个平方根,它是零本身;
负数 没有平方根。
交流:(1) 的平方根是什么?
(2)0.16的平方根是什么?
(3)0的平方根是什么?
(4)—9的平方根是什么?
5、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一个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记作
正数a的负的平方根,记作
这两个平方根合在一起记作
如果X2=a,那么X= ,其中符号 读作根号,a叫做被开方数
这里的a表示什么样的数? a是非负数
二、合作探究
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5是25的平方根; ( )
2)25的平方根是—5; ( )
3)0的平方根是0 ( )
4)1的平方根是1 ( )
5)(—3)2的平方根是—3 ( )
6) —32的平方根是—3 ( )
2、阅读课本第4页例题1,按例题格式判断下列各数有没有平方根,若有,求其平方根。若没有,说明为什么。
(1) 0.81 (2) (3) —100 (4) (—4)2
(5)1.69 (6) (7) 10 (8) 5
三、学习体会:
本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哪些地方是我们要注意的?你还有哪些疑惑?
四、自我测试
1、检验下面各题中前面的数是不是后面的.数的平方根。
(1)12 , 144 ( ) (2)0.2 , 0.04 ( )
(3)102 ,104 ( ) (4)14 ,256 ( )
2、选择题(1) 0.01的平方根是 ( )
A、0.1 B、0.1 C、0.0001 D、0.0001
(2)因为(0.3)2 = 0.09 所以( )
A、0.09 是 0.3的平方根。 B、0.09是0.3的3倍。
C、0.3 是0.09 的平方根。 D、0.3不是0.09的平方根。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9的平方根是—3; ( )
(2)49的平方根是7 ; ( )
(3)(—2)2的平方根是 ( )
(4)—1 是 1的平方根; ( )
(5)若X2 = 16 则X = 4 ( )
(6)7的平方根是49。 ( )
4、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81 2)0。25 3) 4)(—6)2
5、求下列各式中的x:
(1) x=16 (2) x= (3) x=15 (4) 4x=81
思维拓展:
1、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2、若3a+1没有平方根,那么a一定 。 3、若4a+1的平方根是5,则a= 。
4、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m+1和m—3,则m= 。x= 。
5、若|a—9|+(b—4)=0,则ab的平方根是 。
6、熟背1至20的平方的结果。
7、分别计算 32 ,34 ,46 ,58 ,512 ,10 的平方根,你能发现开平方后幂的指数有什么变化吗?
《平方根》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重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本节导图,并回答问题,学校要举行金秋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 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如果这块画布的面积是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这就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也就是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有关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二、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书P68页的`问题)
你是怎样算出画框的边长等于5dm的呢?(学生思考并交流解法)
这个问题相当于在等式扩=25中求出正数x的值.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 =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也就是,在等式 =a (x0)中,规定x = .
2、 试一试:你能根据等式: =144说出144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吗?并用等式表示出来.
3、 想一想:下列式子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们的值吗?
建议:求值时,要按照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写出应该满足的关系式,然后按照算术平方根的记法写出对应的值.例如 表示25的算术平方根。
4、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2)1;(3) ;(4)0.0001
三、练习
P69练习 1、2
四、探究:(课本第69页)
怎样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
方法1:课本中的方法,略;
方法2:
可还有其他方法,鼓励学生探究。
问题: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呢?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 ,表示2的算术平方根,它到底是个多大的数?你能求出它的值吗?
建议学生观察图形感受 的大小.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是多少呢?(用刻度尺测量它与大正方形的边长的大小)它的近似值我们将在下节课探究.
五、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呢?
2、算术平方根的具体意义是怎么样的?
3、怎样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六、课外作业:
P75习题13.1活动第1、2、3题
《平方根》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平方根的概念,明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理解开平方运算和乘方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知识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数的平方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思考归纳
导入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
学生思考并讨论,使学生明白这样的数有两个,它们是3和-3.受前面知识的影响学生可能不易想到-3这个数,这时可提醒学生,这里的这个数可以是负数.注意中括号的作用.
又如:,则x等于多少呢?
使学生完成课本165页的填表练习.
给出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即:如果=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例如:3的平方等于9,9的平方根是3,所以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观察:课本165页中的图10.1-2.
图10.1-2中的两个图描述了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的运算过程,揭示了开平方运算的本质.
让学生体验平方和开平方的互逆关系,并根据这个关系说出1,4,9的平方根.
注意: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建立平方根的概念,先不引入平方根的符号,给出的'数是完全平方数.
例1:(课本165页的例4)。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100(2)(3)0.25
建议教师要规范书写格式。这个思考题是引入平方根概念的切入点,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体验.
在等式中求出x的值,为填表做准备.
通过填表中的x的值,进一步加深时“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平方等于同一个数”的印象,为平方根的引入做准备.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平方根产
生发展的过程.(通常称为平方根.在研究有关n次方根的问题
时,为使各次方根的说法协调起见,常采用二次方根的说法.
3表示+3和一3两个数.这种写法学生不太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宜不断提到。
通过此例使学生明白平方根可以从平方运算中求得,并能规范地表述一个数的平方根.这个例题也为后面探讨平方根的特征做好准备.
讨论归纳
深化概念按照平方根的概念,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正数的平方根有什么特点?0的平方根是多少?负数有平方根吗?
建议: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a中的a和x的取值范围和取值个数得出.
根据上面讨论得出的结果填课本166页的表.
注:学生刚开始接触平方根时,有两点可能不太习惯,一个是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即正数进行开平方运算有两个结果,这与学生过去遇到的运算结果惟一的情况有所不同,另
一个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平方运算,这种某数不能进行某种运算的情况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中一般不会遇到(0作除数的情况除外).教学时,可以通过较多实例说明这两点,并在本节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强化这两点.
引入符号: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可用表示;正数a的负的平方根可用-表示.例如……
思考:表示什么意思,这里的x可取什么样的数呢?
而对于又该怎样理解呢?这里的x又可取什么样的数呢?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有理数的平方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是平方根概念的进一步深化.
体验分类思想,巩固平方根概念.
加深对符号意义的理解和对平方根概念的灵活应用.
测试学生对平方根概念的掌握情况.
应用例2下列各数有平方根?如果有,求出它的平方根,如果没有,说明理由。
-64、0,,
如果有要用平方根的符号来表示。
例3:课本第166页的例5,求下列各式的值。
(1),(2)-,(3)
(4),
建议:要让学生明白各式所表示的意义;根据平方关系和平方根概念的格式书写解题格式。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是本章重点内容,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而它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联系在于正数的负平方根是它的算术平方根的相反数,根据它的算术平方根可以立即写出它的负平方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算术平方根来研究平方根.
思考:-的值是多少?熟练应用平方根的概念,计算有关算式的值,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被开方数不是完全平方数时,可用计算器求出它的近似值
练习巩固课本第167页的练习
小结:
1、什么叫做一个数的平方根?
2、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有什么规律?
3、怎样求出一个数的平方根?数a的平方怎样表示?
小结与作业
布置作业教科书第167页习题10.1第3、4、7、8、11、12题。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2、本课主要是在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建立平方根的概念,要以等式=a和已有算术
平方根概念为基础,并使学生明确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开平方与平方之间的互逆关系,把握了这些平方根的有关概念,正数、零、负数的平方根的规律也就不难掌握了.
2、有关求算式的值的问题,一定要使学生体会到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本质上掌握其求法.
《平方根》教案 篇6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无限不循环小数;求算术平方根的更一般的方法———用有理数估算、用计算器求值。
2。内容解析
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引入,教科书是通过用有理数估计的大小,得到的越来越精确的近似值,进而发现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结论。发现无限不循环小数的过程就是反复运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小的过程。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带算术平方根符号的)无理数的大致范围,通常利用与被开方数比较接近的完全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来估计这个被开方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大小,这种估算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是学生生活中需要的一种能力。
使用计算器可以求任何正数的平方根,但不同品牌的计算器,按键顺序可能不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计算器品牌,参考使用说明书,学习使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这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用有理数估计一个(带算术平方根符号的)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通过估算,体验“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含义,能用估算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
(2)会利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理解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与它的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的规律。
2。目标解析
(1)学生了解“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指小数位数无限,且小数部分不循环的小数,感受这是不同于有理数的一类新数;对于估算,学生要会利用估算比较大小;了解夹逼法,采用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来估计一个数的范围。
(2)学生会概述利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程序(按键的顺序);明白利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计算器显示的结果可能是近似值;会利用作为工具的计算器探究算术平方根的规律,理解被开方数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2位,它的算术平方根就相应地向右或向左移动1位,即被开方数每扩大(或缩小)100倍,它的算术平方根就扩大(或缩小)10倍。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带算术平方根符号的)无理数的大致范围,需要学生理解“算术平方根的被开方数越大,对应的算术平方根也越大”的性质,还要判断被开方数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平方数之间。为了让学生体验“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含义,还要多次采用“夹逼法”进行估计,即利用其一系列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来估计它的大小,这些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用有理数估计一个(带算术平方根符号的)无理数的大致范围的过程,体验“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梳理旧知,引出新课
问题1 (1)什么是算术平方根?怎样表示?
(2)负数有算术平方根吗?
师生活动 学生回答,教师说明:我们上节课已经能求出一些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了,例如,
=4;但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被开方数
不是一个数的平方数的情况,这时,它的算术平方根又该怎祥求呢?
设计意图:复习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通过设问,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2。问题探究,学习新知
问题2 能否用两个面积为1dm
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dm
的大正方形?
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展示剪拼方法。
追问(1) 拼成的这个面积为2dm
的大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呢?
师生活动:学生自行解答,教师对解答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追问(2) 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是多少呢?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图形,不难回答,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就是大正方形的边长dm。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的操作探究,说明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被开方数不是一个数的平方数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追问(2)主要为后面介绍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作准备。
问题3
有多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探究“
在哪两个整数之间呢?”
师生活动: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并估计大概有多大,由直观可知
大于1而小于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被开方数越大,对应的算术平方根也越大”说明理由,教师板书推理过程。
追问(1) 那么
是1点几呢?你能不能得到
的更精确的范围?
师生活动:学生用试验的方法可得到平方数小于2且最接近的1位小数是1。4,而平方数大于2且最接近的1位小数是1。5,所以
大于1。4而小于1。5……,在此基础上教师按教科书上的推理进行讲解并板书。说明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以及什么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要求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数,进行比较。
追问(2) 实际上,许多正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如
等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根据估计的大小的方法,请你估计的整数部分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对大小的估计,初步掌握利用的一系列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来估计它的大小的方法,并从中体会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数,通过比较,了解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特征,为后面学习无理数打下基础。追问(2)主要为及时巩固估算方法
3。用计算器,求算术根
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师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操作,获得问题答案。解答完(2)后,让学生与上面所估计的
的大小进行比较,体会夹逼法的可行性。说明用计算器可以求出任意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但不同品牌的计算器,按键顺序可能有所不同。用计算器求出的算术平方根,有的是准确值,如题(1),有的是近似值,如题(2)。
设计意图:使学生会使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练习 教科书第44页练习1。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设计意图:巩固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4。综合应用,巩固所学
现在我们来解决本章引言中的问题。
问题4 (1)你会表示
(2)用计算器求(用科学记数法把结果写成的形式,其中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师生活动:学生理解题意,根据公式,可得,代入,利用计算器求出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计算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问题5 利用计算器计算下表中的算术平方根,并将计算结果填在表中。
师生活动:学生计算填表。
追问(1)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2位,它的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就相应地向右或向左移动1位。
追问(2) 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被开方数扩大的倍数与其算术平方根扩大的倍数思考回答。即当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100倍,10000倍…时,其算术平方根相应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
追问(3) 用计算器计算
(精确到0。001),并利用刚才的得到规律说出的近似值。
师生活动:学生计算,并根据所获规律回答。
追问(4) 你能根据的值说出是多少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因为被开方数30与3不符合上述规律,所以无法由的值说出是多少。
设计意图:巩固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以及其在探究规律中的应用。
例2 小丽想用一块面积为400cm
的长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剪出一块面积为300cm
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宽之比为3:2。她不知能否裁得出来,正在发愁。小明见了说:“别发愁,一定能用一块面积大的纸片裁出一块面积小的纸片。”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小丽能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吗?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可能会和小明有同样的想法,此时教师进行如下引导:
(1)你能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吗?
(2)如何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3)长方形的长和宽与正方形的边长之间的大小关系是什么?
最后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估算的实际应用。
5。归纳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利用夹逼法来求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的依据是什么?
(2)利用计算器可以求出任意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或近似值吗?
(3)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与它的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的规律是怎样的呢?
(4)怎样的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6。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6。1第6、9、10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求
的整数部分。
【设计意图】主要考查学生的估算能力。
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设计意图】主要考查学生的估算和比较大小的能力。
【设计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算术平方根概念以及有关规律的理解。
4。国际比赛的足球场的长在100m到110m之间, 宽在64m到75m之间, 现有一个长方形的足球场其长是宽的1。5倍, 面积为7560m, 问:这个足球场能用作国际比赛吗?
【设计意图】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