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班活动反思

2025/09/1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班活动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班活动反思 篇1

在幼儿园学习的日子,每个孩子都喜欢区角活动,在整个区角活动中,小孩子都玩得很开心,很尽兴,但是由于他们年纪小,没有任何生活经验,如果没有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整个区域活动就会很乱,很没有纪律性,而且也没有目标。不仅孩子们学习部到任何知识,还会养成自由散漫的生活习惯,所以区域活动时,我们教师应积极引导。在开展一系列的区域活动中,教师之间应更好的制定活动区的内容,平时工作活动时,大家各自的分工,相互怎么合作,活动需要的配合,我们都要做一系列的安排。确保在各项活动中,顺利、有头有序。

在活动中我们老师还应努力观察孩子的各项行为,活动时我们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随时纠正,或下次改进。活动评价完了我们还要就本次区域活动做一个交流,相互了解孩子在其他区角的表现。一个月来,区域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地方是:

一、关于区域游戏中的隐性暗示

为了进行合理的区域游戏布局,我们老师往往会在区域游戏中设置一些隐性暗示的东西,以此来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游戏,区域游戏也能够更加的均衡。比如,为了控制好一个区域的游戏人数,老师往往可能会在一个区域添一些辅助性的东西,进来游戏的孩子必须戴着这个东西,当这个辅助性的东西没有了的时候,其他孩子就不能进来了。

反思:区域游戏中隐性东西的添放有时候是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游戏,但是我们在投放这些辅助性的东西之前应该考虑到其价值所在,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果不适合孩子当前能力发展的'水平,那么这些东西的投放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不管是区域环境的创设还是区角材料的投放乃至这样一个小小隐性暗示工具的投放都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的年龄特点应该是我们开展活动、设计材料的首要出发点。

二、活动有目标性

我们把最初定的特色计划中关于游戏、区域活动的目标细化。具体分配到每个月,细化到每周,同时我们通过每次活动让幼儿首席区域,了解区域活动。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对活动的坚持性。通过近期的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三、关于区域游戏中的讲评

在一次游戏讲评中,我和孩子们交流的是的是小苹果,这些小苹果早早起来做早操,于是我就把这个作为一个交流的点了。当我把苹果拿出来给孩子们看的时候,孩子们都说好看,苹果是红红的,圆圆的。于是我启发到,“这些苹果里面藏着一个秘密呢?你们发现了吗?”孩子们还是没有发现问题,于是我又问了一个问题“我们仔细看看,这些苹果是怎么排队才能更好做早操呢?”有个别能力强的孩子是能够说出来了,但是大部分孩子还是不能到我想要的那个点上来,我的目的是想让他们自己发现这个排序规则,可是却没有达到这个效果,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因为以前很少有关于排序这样问题的交流,使得孩子很难明白老师的意图;原因之二,也可能是我讲评的方式与孩子们当下的经验是不相符合的,确切的说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是不符合的。

反思:对于小班游戏中的讲评,特别是技能性的讲评,我们想让孩子自己发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提供一些可以比较的东西,让他们在比较去发现,如果我们单纯的只是一样东西摆在那,然后让孩子们去发现问题对于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小班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当我出示一条有规律排序的项链的同时,我还可以出示一条无规律排序的项链,有了这种视觉上的比较,孩子们应该是更能够发现问题的。

四、关于区域游戏中的指导

在一次游戏讲评中,我们以棉花杨和棒棒糖作为沟通点,棉花糖是软软的,易变性。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在本次游戏中,我们让小朋友们想象自己就是一个大大的棉花糖,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一会是小白兔,一会是大灰熊,让小朋友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思想,但是小朋友主要还是跟着我们所变的形象改变,缺少自己的想象力。

反思:小班的孩子是好模仿的,他们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在这种角色游戏中,我们老师可以以一种角色来参与到孩子们游戏中去,从而更深入的观察孩子,进一步地指导孩子

五、建立合理必要的区域规则

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通过观察制定出幼儿可以理解能够遵守的区域活动规,多引导、多督促、多赞赏来让幼儿遵守规则和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

不足的地方: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最初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3、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

小班活动反思 篇2

最近我在关注孩子们区角活动的情况,发现去娃娃家的孩子越来越少。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娃娃家游戏时总是重复类似的活动内容比如:烧饭,吃饭,喂娃娃吃饭和给娃娃过生日等。作为老师的我,我敏感的意识到这样的游戏活动状况处于停滞状态,于是我在游戏分享的时候,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关于娃娃家孩子们能作什么事情的讨论!

幼儿们听了纷纷举手,样子十分激动,很想说给大家听。

通过讨论,孩子似乎对娃娃家又有了新的游戏欲望,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到“娃娃家”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还会换着角色玩,这次指引让我由衷的感到:孩子就像漂在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当它不再前进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像是一缕海风轻轻的吹动它,直到它靠岸,走向人生的旅途,我们只有默默在内心祝福每个孩子走好人生!

作为教师,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幼儿期是“疑问期”,它突出的表现是好奇、好问和好尝试,在这一时期,许多成人看来是视而不见的事物,却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为对他们来说,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身体所接触到的,都是新鲜的。“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苏霍姆林斯基)

多营造一个儿童的世界,你便多了一条通向心灵的途径,在与孩子嬉笑游戏时,当你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儿童越会对你油然而生亲切之感——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小班活动反思 篇3

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打击乐就和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活动中,幼儿手、眼、脑、心并用,使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头脑变得灵活聪慧。我觉得小班打击乐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和良好的听节奏的习惯。我想,只要从小班就开始逐步渗透打击乐的内容,我相信对培养幼儿的音乐和非音乐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这节课我设定的目标是:

1、幼儿在教师引导下,认识并表现音色。

2、在教师帮助下,幼儿探索乐器与故事相匹配的方法。

3、要求幼儿在集体演奏时学会控制乐器,不随便发出声音。

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能积极地配合我开展教学活动,对于乐器与故事非常感兴趣,下面,就本节活动《玻璃瓶的小老鼠》做一下初浅的反思。

1、教师准备充分,教态亲切,但是在语言上有教频繁的口语出现;

2、活动个环节清晰,目标设立明确并在活动中逐一体现;

3、本活动为艺术领域的音乐活动,贯穿、围绕的是音乐的主题,但教师在实际组织活动时却没有穿插使用背景音乐或其它音乐。

4、环境布置可以再丰富些,体现音乐活动的音乐性、情景性。

5、我觉得我在讲故事的时候应该在夸张一点,还可以请配班老师跟幼儿一起参加游戏,更好的完成教学与游戏活动。

我想,只要从小班就开始逐步渗透打击乐的.内容,我相信对培养幼儿的音乐和非音乐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这节课,我体深刻地会到,好的课堂需要把握好它的精髓所在,融合新的打击乐教学理念,相信以后打击乐活动我会上得越来越好!

小班活动反思 篇4

在开展小班语言活动《圆圆歌》的过程中,为了先让幼儿形成对圆形的初步感知,我选择了利用孩子触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个孩子在装着圆形物体的“魔术盒”里“寻宝”,并启发幼儿能用“××圆圆”的短句表达自己手中的物品形状,课堂效果以及活跃程度都是可以的。

不足之处就是在组织这一环节的时候,我选择的是部分拿到“宝物”的小朋友去交给另外一部分没参与的小朋友,或许是无形间增加了消极等待,孩子们的思绪已经开始转移到自己是否顺利“交接”。对于此环节如果放在另外的活动比如交换的前提下,我想会更加适合,而小班幼儿略显有点专注力不够,以致于孩子注意力有些分散。

接下来我在抛出儿歌中“什么圆圆红彤彤”的时候,过于着急给出答案(太阳圆圆红彤彤),以至于后面听到了有孩子说“小脸也是圆的.”,在这一点上,教师应该优先以开放性的问题发问,养成幼儿独立思考,培养起初步的创新意识。如果是在幼儿讨论之后,再师幼共同总结出好听的这首圆圆歌,或许效果会更好一点,尊重幼儿的主体性的同时,以幼儿喜欢的方式组织开展活动。

小班活动反思 篇5

设计意图:

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是小班上学期,很多幼儿在园都表现出没有吃完东西漱口或者不会漱口的情况。小班上学期的常规教育非常重要,因此我借此活动来帮助幼儿知道吃完东西应该漱口,以及怎样正确漱口,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对幼儿来说是十分必要及有价值的。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应从小抓起,特别是口腔的卫生,更应该要注意。在幼儿园里不可能让孩子刷牙,只能通过中午午餐后的漱口达到清洁牙齿的效果。但一味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没有用的。我想借助此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知道漱口也是保护牙齿的一种好办法。

活动目标:

1、借助儿歌,帮助幼儿掌握正确地漱口方法。

2、知道漱口可以保护牙齿,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

念儿歌学会正确地漱口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丁丁人物头像(配班教师戴)、米饭、青菜等食物卡片(卡在“丁丁”的牙齿中)、装有水的杯子若干(比幼儿人数多几个)、水桶4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有一个好朋友也来了,看看是谁?(师喊:“丁丁、丁丁,你快出来吧!”)

2、配班教师戴丁丁头像,并且牙齿里插好食物图片跑出和幼儿打招呼:小朋友们好!

(分析:这个环节主要渗透一些礼貌教育,帮助幼儿知道要和朋友打招呼、有礼貌,如:和丁丁打招呼,请丁丁坐下等等,而且活泼可爱的丁丁很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介绍丁丁:丁丁是我的好朋友!他长的圆乎乎的,可结实啦!丁丁每天都要吃好多好多的东西,我们来看看他今天吃了什么?(米饭、青菜、鱼、香蕉)那他一共吃了几样东西呢?(请几位幼儿回答)

4、师带领幼儿一起数一数:那他到底吃了几样东西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从上面数到下面,从左边开始数,伸出你们的手指:1、2、……

(分析:这几个环节主要渗透一些数学知识,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卡在牙齿中的食物,帮助幼儿用更清楚地方法数数。)

二、帮助幼儿学会正确地漱口方法。

1、(配班教师“丁丁”:吃了这么多东西我困了,我想睡觉了。)

(1)师:等等等等丁丁,小朋友们看!丁丁的牙齿里还有这么多东西他能不能去睡觉呀?牙齿会怎么样的?怎么办呢?谁来帮他想想办法?(引导幼儿说出“漱口”)

(2)师:对呀!丁丁可以漱口呀!那么,漱口要用到什么呢?(杯子、水)

(分析:通过观察丁丁牙齿中的食物,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发现并明白不漱口就去午睡会蛀牙,自然而然地引入“漱口”。)

2、引导个别幼儿上前漱口。

(1)师:看!老师这里有个小水杯,谁愿意来试一试?(请一位幼儿上前试一试)仔细看他是怎么漱口的!

①若幼儿没有用正确地方法漱口,则教师说:他是这样漱口的,那谁能把牙齿漱的更干净些呢?(再请一位幼儿上前试一试)

②若幼儿漱口时嘴巴里已经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了,则老师强调“咕噜咕噜”:刚才XX的嘴巴是怎么动的?(咕噜咕噜)

(分析: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表现,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并说出他们是怎么漱口的,从而学会自己用正确地方法漱口。)

(2)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师漱口给幼儿看并听听声音)

提问:刚才老师是怎么做的?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水喝到嘴巴里要一动一动的,学一学,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的嘴巴。)

(3)师小结正确地漱口方法:嘴巴咕噜噜,然后把水吐掉,我们的牙齿会变得更干净!

(分析:通过教师亲自示范,帮助幼儿形象生动地了解漱口的'正确方法是嘴巴要“咕噜噜”,让幼儿能够学会正确漱口。)

3、带领幼儿一起学一学漱口。

(1)师:原来漱口是这样的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儿歌:拿起小水杯,喝口清清水,嘴巴咕噜噜(重点强调),吐……牙齿真干净!

(2)师:刚才呀老师看见有一些小朋友跟着我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真棒!可是还有一些小朋友可没有念儿歌哦,现在我们再来一遍!(带领幼儿一起再做一次,重点突出“嘴巴咕噜噜”。)

(分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练习并念儿歌,借助儿歌帮助幼儿学会正确地漱口方法。)

三、幼儿漱口。

1、师:你们都学会漱口了吗?丁丁你学会了吗?(丁丁:我还没有学会……)没关系没关系,小朋友,你们教教丁丁好吗?现在请你们每人去拿一个杯子漱漱口,一边漱一边说儿歌,丁丁要来向你们学习的噢!

(分析:通过让幼儿帮助丁丁漱口激发其漱口的兴趣,通过教丁丁漱口幼儿自己也学会了漱口,在快乐学习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经验。)

2、幼儿边漱口边念儿歌,丁丁去学习,教师作个别辅导。

3、提问:谁来告诉丁丁,你刚才是怎么漱口的?

4、师:我们小朋友可真棒,都学会了漱口,丁丁你学会了吗?(丁丁:我会了!我会了!我也想来漱漱口!但是我想请小朋友帮我一个忙,你们来说,我来漱,好吗?)我们大声帮丁丁念儿歌哦!(丁丁边做动作边将卡在牙齿中的图片拔出,若来不及拔完可以再漱一遍。)

(分析:在帮助丁丁漱口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漱口的正确方法,更好的达成目标。)

四、帮助幼儿拓展保护牙齿的方法。

1、师:除了漱口还有什么方法来保护我们的牙齿呢?

2、小结:早晚都要刷牙,饭后要漱口,这样我们的牙齿就会变得更干净更健康!

3、师:现在我们一起和丁丁出去玩吧!

(分析:在最后帮助幼儿拓展知识经验,知道除了漱口之外还要刷牙,更好的保护牙齿,养成饭后漱口、睡前起床刷牙的好习惯。)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目标的达成较好,活动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能让他们亲自去感知、去操作、去体验的环境。亲切可爱的“丁丁”形象让幼儿对活动产生了极大地兴趣,他们通过帮助丁丁漱口的过程来自主体验和自主探究,并且通过儿歌的形式形象地帮助幼儿梳理了漱口的方法,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从而使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漱口的作用,并学会了正确的漱口方法。在整个活动中,教学目标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儿童的生活技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不能通过今天一个活动达成,而需要我们老师、家长持之以恒地去引导与培养,因此在后续活动中我还将进一步把生活课堂和家庭生活有效链接,形成教育合力,逐渐把这种认识变成孩子自觉的行动。

小班活动反思 篇6

有一天的户外游戏活动是推轮胎,我带领小朋友来到活动场地。我请了好几个小朋友帮忙老师去小精灵活动室搬轮胎。去的小朋友看到有各种颜色的轮胎,真是兴奋极了,各自挑了一个就在搬的路上迫不及待地玩起来:有的小朋友推着推着,轮胎就倒了;还有的小朋友推着推着就把自己给推到轮胎前面去了;还有的干脆抱着沉重的轮胎跑起来了,反正不太协调。

我请帮忙搬轮胎的幼儿放下手上的轮胎,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刚才搬轮胎的感受,然后请看的幼儿说一说为什么他们会推不好,最后我进行讲解示范总结经验:提醒他们注意动作的一致协调性,从哪个角度推,怎么推,轮胎才会滚的又远又稳,又能适当的保护好自己。经过这次讲解示范以后,大部分幼儿动作协调,也玩的很开心。有的推的好的.幼儿还自发的在进行比赛呢。

本堂课运用了先请个别幼儿示范推轮胎,然后让幼儿自己总结经验,最后集中的方式进行活动,让幼儿自己探索活动的动作,方式比较开放。像推轮胎这样的游戏活动,幼儿本身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要推的好,还欠缺一些方法。我让大家熟知推轮胎的基本要领和动作,再实践操作,再针对个别的具体操作再进行指导,我想游戏效果很好,幼儿也玩得开心。如果再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比赛,就会使幼儿有竞争意识,使轮胎推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