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纸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神奇的纸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神奇的纸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对几何图案的变化产生探索兴趣
2.理解纸片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
3.学会纸的折、剪、贴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
难点:学会把平面展开图粘贴成立体图案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让纸片站起来,体会到了“纸的神奇”
2.物质准备:剪刀、胶水、手工纸、立体图案平面展开图、纸房子城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次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纸”的神奇,并且成功让纸宝宝站起来了,这次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特别的地方玩吧!先闭上小眼睛
(游戏--开火车:小火车嘟嘟开,开到哪里去,开到xx去......)
哇,我们开到纸城堡来啦,小朋友开心吗?
(二)、探索操作
1、初次探索:
师:纸城堡也是纸宝宝,他们和之前我们认识的纸宝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师:有小朋友说纸城堡是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出来的。你们同意吗?现在在小朋友面前的桌子上有好多图案,你们能从里面找出三角形图案吗?都找出来了你们真棒!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拿着你手中的三角形来找出纸城堡中你们认为的“三角形”,并告诉大家这两个形状是不是一样的?哪里不一样?
师:小朋友说城堡的三角形是圆圆的,下面平平的,像个帽子一样,而另一个三角形是扁扁的。老师告诉你们,其实这些都不是三角形,这个像个帽子一样的,下面是圆圆的,上面是尖尖的,像个小锥子一样的叫圆锥体,像圆锥体这样的形状我们就叫他立体图形,我们的纸城堡就是立体的,跟老师说说看“立体图形”。
2.二次探索
师:接下来我们认识一下这些立体图形吧,我请两个小朋友上来,并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朋友说这个四四方方的立体图形不管从什么地方看都是一样的,这个长长的立体图形有4个一样大的图形,2个一样小的图形。(教师总结:像第一个这样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叫做“立方体”,像第二个这样长长的两个相对的面一模一样,有长方形的叫做长方体)
3.动手操作
师:为什么纸城堡和我们之前认识的纸宝宝站起来的方法不一样呢,你们想知道吗?看,老师手里有好多纸片,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教师示范给小朋友圆锥体的形成,用到剪,贴,折),是不是很神奇呀,那小朋友也动手尝试一下,看看自己手中的'平面展开图可以变成什么立体图形吧,小朋友们用剪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哦!
4.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们都完成的很好,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三)拓展延伸
纸城堡是不是很好看?让我们把我们的城堡放到我们的活动区,小朋友们回家以后跟爸爸妈妈用立体的图形,一起动手做一个漂亮的纸城堡吧!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是一次“做中学”的活动。在设计时,考虑到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是从现实世界中常见的物品或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因而设计了本次“纸片变变变”的活动。活动开始的音乐导入很好,幼儿被带动起来,激起了对纸片变化的探究兴趣。在活动开始,注意活动重要部分开展时间要充足。在活动中,注意幼儿的主动性,给予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带有一定的探究性,让孩子带有特定任务进行学习,而不是盲目操作,并且事后并让孩子表达自己的发现。同时,教学活动中重难点表现准确,活动主题明确。
神奇的纸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纸经过加工后可以变成其它功能。
2.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3.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活动准备:
白纸若干、纸的变化图。
活动过程:
1.交流导入
(1)交流纸的特点。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请幼儿说一说,这张纸有什么特点?
小结:纸很薄,很轻,是白色的。
(2)交流纸的用途。
师: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
小结: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写字、画画、做手工……
(3)引发对纸的畅想。
师: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纸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领?
2.探索
(1)了解改造纸的方法
师:请你们想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一张白纸?让它变得更漂亮或者有其它用途?
小结:用折叠、染色、刷油……这些方法都能把白纸变得更漂亮,更有趣。
(2)师:今天我们就用折叠的方法来尝试改变白纸,看看改变后的白纸会有哪些新的功能
3.探究改变形状后纸的新功能
(1)学习折叠瓦楞形;
(2)比较折叠成瓦楞状纸前后纸的变化;
师:白纸折叠后与原来的白纸相比有什么变化?
小结:白纸折叠这成的.这种形状叫瓦楞状,我们叫瓦楞状纸。
4.探索瓦楞状纸的功能和本领。
(1)请幼儿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体验手心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观察记录表内。
(2)放一放:取两本厚一些的书,以间隔一定的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一张白纸放在两本书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可以选择身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回形针、橡皮)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看看能承受多少重量,记录在记录在观察记录表内。
摸一摸:领取一杯热水,用白纸贴着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并对比有什么区别。记录在记录在观察记录表内。
小结:白纸做成瓦楞状纸后变的比白纸受重和隔热效果好些了。
活动延伸:
幼儿在科学区学做幼儿用书p10页的折纸,想想为什么纸会站起来。
神奇的纸教案 篇3
一、 设计意图:孩子们都喜欢种子,每天孩子们吃水果都会遇到种子,这个资源易得,种子的外形变化多而且有有趣味,种子与植物密切相关, 此主题的价值在于:种子来源于大地、自然,是很好的教育利用自然资源。幼儿可以通过寻找种子,对种子的种类、形状、颜色、构成、利用有认识,幼儿自己进行种植记录来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从而和春天加以联系,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它的利用价值。整个活动可以使幼儿有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二、 预设的网络图:
三、 总目标:
1. 在生活中收集种子,感知了解种子和果实的关系,体验种子的多样性
2. 通过为种子观察、分类,培养幼儿的观察统计能力。
3.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能够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发现和和想法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4. 通过观看课件与视频,感受自然的生动有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案准备:
(一)、各种各样的种子的收集、种植与观察
(二)、在生活中讨论种子的来历,生长的位置,种子的差别
五、教案过程:
观察和自由谈论收集的种子
1、 从什么果实里收集的种子?
2、 种子的不同样子?
谁知道种子是什么样子的?
结合幼儿带来的种子一起观察与讨论
1. 幼儿自由猜想,相互交流经验
2. 教师总结幼儿的想法:尤其是谈到的传播方式,重复幼儿的问题,引导幼儿注意大家的不同认识。
例如: 香蕉种子、菠萝种子是怎样的。 最大的种子是什么?
播放种子的相关课件:种子的样子和成熟后传播的方法
向中心型、发散型、无序型
1. 讨论:刚才看到了哪些种子?
2. 他们分别长在植物的什么地方?
小结,种子的传播方式,种子的多样性,成熟后是怎样传播的?
延伸活动:
1. 实验(种子发芽:师生共同进行)
2. 种植活动(幼儿和家长共同种植)
3. 讨论种子的食品有哪些
神奇的纸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在纸筒上作画、利用纸筒做手工。
2、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用语言对自己或同伴的作品,作出评价。
二、活动准备
纸筒若干、蜡笔、彩笔、剪刀等。
三、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出示纸筒,请小朋友说出纸筒的特征与用处。
(3)认真观察纸筒,看看纸筒可以做什么?
2、引起幼儿的绘画兴趣
请观察一下老师在帮纸筒画了什么,帮纸筒穿了什么样的衣服?
3、幼儿进行自由绘画制作
(1)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的事项要求,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2)教师巡回指导。
4、进行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将穿好衣服的纸筒集中摆放在桌子展示台上,引导幼儿自由交流,欣赏作品。
神奇的纸教案 篇5
神奇的纸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神奇的纸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神奇的纸教案 篇6
设计想法:
1、利用身边经常看到的事物作为科学活动的内容是《新纲要》科学活动的要求之一,纸是非常普遍的东西,容易收集和准备。
2、活动与环保、动手能力、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3、撇开平常人们对纸的了解,从纸的另一面出发,让幼儿尝试探索学习,感觉到科学的神奇。
活动目标:
1、在实践和操作过程中,发散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探索的欲望。
2、尝试中愿意接受新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尝试让洞越来越大的方法。
4、喜欢活动,愿意参与。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纸若干、剪刀、垃圾筒、小熊和幼儿人数相同、大的小动物若干、泡沫垫子和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尝试
1、老师出示一张纸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要来和纸做游戏,用剪刀在纸的中间开一扇门,让小熊从你的'门中走过去。
2、想想看,你会怎么剪?请幼儿交流自己的想法。
3、幼儿尝试,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
二、探索
1、其他大个子的小动物也想进门,你动动脑筋试试看让它也能从你开的门里走过。
2、幼儿可以在原来的纸上进行修改,也可以再取一张纸。
3、巡回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把交叉剪的方法和幼儿共同分享,帮助幼儿解决困难。
三、再次探索体验
1、我也想进门,请你们用刚才学会的方法继续开动一休的小脑袋,让门开的更大一点,让我也走过去。
2、和幼儿共同尝试,分享交流,探索让洞变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