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故事》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中华故事》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华故事》读后感 篇1
近几天,我读了《中华儿童勤学故事》这本书,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天才出于勤奋”。任何“天才”都是驾驭“勤奋”这条渡船,冲破层层恶风险浪才达到理想的王国。成功的机会只属于时刻准备着的人。无论是在稍纵即逝还是长久寻觅之中,只有那些辛勤劳作的人,那些动脑动口同时又动手的人,那些坚持不懈、勤奋学习的人,才会得到“幸运之神”的赐福。
这本书所写的名人,有的出身贫苦,有的病魔缠身,还有的有严重的心理缺陷,但在他们不懈努力的'奋斗中,终于登上了事业的高峰。爱因斯坦小时候智力平平,大学考试不及格,但他仍不灰心,通过长期的努力,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小的时候没有机会上学,当他勇敢的立了功,他的爸爸要奖励他一件鹿皮大衣时,他却说:“不,我要一本书”……
古人小时候没有钱不能上学,而我们呢?有的同学的家长给他们买了书,他们却让书孤零零地站在书桌上。甚至还有的同学把书都撕破了。我们比起古人何以不感觉到羞愧呢?
这本书让我懂得:如果一个人要走向成功这艰难而漫长的旅途,就必须付出努力。就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努力吧!
《中华故事》读后感 篇2
大家一定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吧:有一个名叫孔融的孩子,他有四个哥哥,一个弟弟,在分梨时,孔融拿了最小的那个,把大的留给了哥哥弟弟们。
我读完了这个故事,不禁想起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事。 记得有一次,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就在雷声轰鸣,雨下的最猛烈的时候,放学的铃声敲响了,同学们走出教室排好路队,不一会儿,整个校园里便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伞花。我班的几个同学没带雨伞,他们有的在走廊里焦急的来回踱步,有的已冲出走廊,雨水打在脸上顺着脸颊向下流…… 尤其是我的.同桌王贝贝,书包都淋湿了,我见了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今天我向她借小尺她都不借给我,我要不要和她共伞呢?又转念一想,毕竟是同学嘛,应该互帮互助。
我不加思索,连忙冲过去,将伞举过他的头顶,他转头一看,十分惊讶,刷的一下脸红了,对我说:“谢谢你!”我什么话也没说,和他手拉着手,穿过倾盆大雨,将她送到公交车站,直到她乘上了回家的汽车,我这才走向我要回家的车站。这时候,雨渐渐地停了,太阳公公微微的露出了笑脸,我收起手中的雨伞,抖了抖上面的水珠,坐上了回家的班车。
坐在车上,我想了许多,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应该互相帮助,懂得谦让,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在和睦的大家庭中,愉快的度过每一天!
《中华故事》读后感 篇3
读了《中华美德》这本书 。 我从里面学到了很多,比如节约、尊老爱幼等等。我深受感动,但让我最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人,家里很穷。除了妻子儿女需要照顾,还有一位老母亲。但是,他却把老母亲伺候得非常好,什么好东西都留给母亲,同时还教育孩子们事事都不能让奶奶生气。所以,奶奶身体非常健康,和他们生活了许多年,而他们的家庭也非常幸福,让邻居们非常羡慕。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有一次,妈妈买了一双新鞋,我见自己没有,便不高兴。可没想到,妈妈的鞋子早已坏了,而自己还有好几双好鞋呢!当我知道后,十分后悔 ,想到妈妈起早贪黑,而自己却一点都不为她着想,更不要说孝顺了,与书里的那个人相比,自己是多么的无能啊!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懂得尊敬老人,孝顺父母。当我看见穷孩子被人欺负,有一个青年挺身而出保护穷孩子,他却被打得遍体鳞伤时,我是多么崇敬那位青年人呀,我想对他说:“谢谢你,你是一位伟大的人!”当我看见有人对待花草非常认真,把它们照顾得像自己的.亲人,真诚的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时,我多么像对他说:“谢谢你,因你的真情付出,花草会开得更加灿烂。你是大自然的使者。”当……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只是我没一一介绍。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德,也不缺少具有美德的人,只是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信任别人的心灵。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有许多许多,现在就要靠我们来发扬光大。
《中华故事》读后感 篇4
成语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汉语言中的精华,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我爱中国的文化,爱它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中华成语故事》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每个成语故事都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它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道德和理想......我们可以通过成语故事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可以得到教育意义的启示。
其中我比较喜欢勤能补拙的故事,它讲了白居易的故事,他不仅是唐朝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而且也是为官清廉.深得民心的`好官。这与他的个人做事的态度和原则有关。他认为:一个人天生的资质是很重要的,但是后天的努力更重要。这告诉我们:一个人天资差一点没有关系,关键要勤奋,勤奋了就能弥补笨拙的缺憾!现实生活中,笨并不代表成绩不好,聪明也并不代表成绩好,我们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通过不懈的努力,刻苦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成绩!
古人好学求知的精神,是我值得学习的优秀榜样。我要“勤能补拙”,认真学习,不负父母的期望!
《中华故事》读后感 篇5
每次考试,如果有同学考一百分,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他真聪明!”其实学习好并不一定代表他特别聪明,更重要的是他比别人更勤奋。勤奋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这是我阅读《中华勤学故事》后悟出的道理。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可以堆成一座山;洗毛笔、砚石的小水池,成了“墨池”;王羲之有时甚至一边练字一边把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他终于写出一种气度不凡的新字体,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不仅王羲之如此,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都是这样靠勤奋取得重大成就。
享誉中外的药物学家李时珍, 为了编著《本草纲目》,跋山涉水,行程万里,历尽艰险,尝遍百草,呕心沥血27年。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之九十九的汗水。”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在少年时就播下这颗勤奋学习的种子,相信长大后一定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中华故事》读后感 篇6
中华民族素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有了许多浩如烟海的教育故事,来教育我们,让让我们来传承这个礼仪之邦。我看了《中华德育故事》后,使我受益匪浅
其中,有一则《俞净意公遇灶神》,这则故事讲述的是俞先生既悲惨又幸运的人生。首先,讲述的是俞先生多才博学,考试成绩优异,与同样十余人,组成了文昌社,他们定下了许多的规定:惜字放生,行之有年。俞先生原有五子四字病逝,其第三子,在八岁嬉戏过程中失踪,俞先生疑惑不解,每当大年三十晚,他把信写好,放在灶台上,让灶神转交玉皇大帝,希望大帝改变他的命运。突然在大年三十晚,来了一位来路不明的老人,这位老人谈吐不凡,又了解人物的内心,所以俞先生,认定了他是玉皇大帝派来改变他命运的`神仙,经过这位神仙的教导后,俞先生才后悔莫及,所以他改变了许多的恶习,俞先生不到三年他就功成名就,也找回了第三子。
这个故事讲述了俞先生既悲惨又幸运的人生,而下面讲述的是两个小孩之间的故事。
管宁和华歆是一对整天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天,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里锄菜,华歆看到一片金
子,便藏了起来,而管宁却不同,他把金子视瓦石扔了出去。回到家后,管宁把与华歆的席子割开,来教育华歆不要贪财。
中华民族这个礼仪之邦,是时候让我们传承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