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班区域活动反思

2025/09/23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班区域活动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班区域活动反思 篇1

一、班级中区域活动的情况:

因为教室的局限性,小班的区域活动多少会受到一些阻碍,比如:区域的摆放不能长时间固定、区域的占地面积较小、区域材料投放的局限等等。

但是,老师们还是根据现有的条件为孩子们创设了较好的区域环境,这学期,我们也可以从各个班级的区域中看到老师们的创设与理念的转变。

班级中的各个区角是孩子们最喜爱玩的地方,但是因为他们是小班的孩子,生活经验欠缺,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不能很好发挥它的正确作用,从而使孩子们乱玩,什么都学不到,或许还会染上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二、本月区域活动的创设:

在活动中,我们是在观察孩子的同时,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及时给予帮助解决。活动结束后要就本次区域活动做一个交流,相互了解孩子在其他区角的表现。

这次的区域我们根据孩子们在前几次各区域的活动情况,进行了删减和扩充。比如把建构区进行了扩充,把原来的娃娃家也纳入到了建构,为孩子们的建构成果提供了保留和展示的空间。另外把阅读区撤掉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就这样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活动的需要我们重新进行的规划,今天是我们新区域的第一次展示,在孩子们的活动中我发现了重新布置之后不合理和欠缺的地方。

三、本月区域活动的重点:

(一)区域活动开展的优势:

活动目标明确

我们区域活动多样化、目标详细化。

五月份的常规目标是:1、引导幼儿利用手中的区域牌自主选择区域活动;2、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对活动的坚持性。通过这个月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五月份的活动目标是:1、角色扮演:逐步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学习模仿成人对自己的关爱;2、建构区:在搬运、取放、堆叠平衡积木的过程中,可帮助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获得理解空间的关键经验;3、探索区:尝试用瓶盖蘸上颜料盖印,感知数量的一一对应。

区域活动的游戏规则化

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通过观察制定出幼儿可以理解能够遵守的区域活动规,多引导、多督促、多赞赏来让幼儿遵守规则和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

及时的评价

小班幼儿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诉自己和其他人在区域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很注重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我们的评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让幼儿养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惯。一个月下来,已经会有孩子评价同伴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了。

(二)区域中感到的困惑:

1、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2、活动内容:

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小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固体胶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三)区域中的不足之处: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我们设置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3.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

小班区域活动反思 篇2

一、活动目标

总目标:将收集来的不同瓶子投放到活动区,创造性的使用瓶子,体验瓶子——不同活动区里带来的不同乐趣。

具体目标:

1、建构区:能发挥想象,利用瓶子进行建构。

2、美工区:提供各种辅助材料(如:彩线,彩制纸,橡皮泥,剪刀,双面胶等)让幼儿对瓶子进行装饰。

3、娃娃家:提供主题”做客”,鼓励幼儿将瓶子使用到游戏中去并学会招待客人,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请坐””请吃饭””再见””欢迎再来”等。

4、音乐角:使用瓶子作为乐器,进行歌舞表演,体验瓶子作为乐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各种区域材料,收集各种瓶子。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这是什么?(瓶子)那么这些瓶子可以做什么呢?

2、请个别幼儿玩一玩瓶子(如:敲一敲,打一打,叠一叠等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瓶子造型,激发幼儿对瓶子的兴趣。

教师小结:原来瓶子有这么多玩法啊,那么今天就让瓶子到各个活动区和我们做游戏吧!

(二)交代要求,幼儿进入活动区游戏

建构区:请进入建构区的小朋友用瓶子搭积木

美工区:请幼儿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瓶子,利用橡皮泥,线等将你的瓶子打扮的很漂亮。

音乐角:请小朋友将瓶子作为乐器和音乐跳舞

娃娃家:请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准备好”好吃的””好喝的”邀请自己的好朋友来”做客”

(三)结束游戏,评价游戏

1、整理玩具,结束游戏

2、今天小朋友和瓶子玩的开心吗?那么你是怎样和瓶子玩的呢?

3、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小班区域活动反思 篇3

在一次游戏讲评中,我和孩子们交流的是的是小苹果,这些小苹果早早起来做早操,于是我就把这个作为一个交流的点了。当我把苹果拿出来给孩子们看的时候,孩子们都说好看,苹果是红红的,圆圆的。于是我启发到,这些苹果里面藏着一个秘密呢?你们发现了吗?孩子们还是没有发现问题,于是我又问了一个问题我们仔细看看,这些苹果是怎样排队才能更好做早操呢?有个别本事强的孩子是能够说出来了,可是大部分孩子还是不能到我想要的那个点上来,我的目的是想让他们自我发现这个排序规则,可是却没有到达这个效果,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因为以前很少有关于排序这样问题的交流,使得孩子很难明白教师的意图;原因之二,也可能是我讲评的方式与孩子们当下的`经验是不相贴合的,确切的说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是不贴合的。

反思:对于小班游戏中的讲评,异常是技能性的讲评,我们想让孩子自我发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是不是能够供给一些能够比较的东西,让他们在比较去发现,如果我们单纯的只是一样东西摆在那,然后让孩子们去发现问题对于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小班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当我出示一条有规律排序的项链的同时,我还能够出示一条无规律排序的项链,有了这种视觉上的比较,孩子们应当是更能够发现问题的。

小班区域活动反思 篇4

我们班的孩子对搭积木是很感兴趣的,在本次的区域活动中,我选择了软体积木、雪花片等积木让幼儿进行拼搭。这次我让一诺也玩积木,一诺平时在这方面本事比较弱,所以我安排他多动手拼搭来锻炼自我的本事。在活动中,他跟往常一样一个人开始拼搭。看着其他幼儿能够跟自我的'同伴一齐拼搭,但一诺却常常一个人,不会主动和同伴一齐拼搭,就算不会拼搭了,也不会主动和同伴一齐拼搭。

分析反思

孩子们对建构是很有兴趣的,但在活动中,由于一诺年龄较小,并且胆子也比较小,所以缺少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对于他的要求不能过高,应当慢慢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本事。在任何活动中要及时地引导幼儿合作,鼓励幼儿合作来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本事。

小班区域活动反思 篇5

小二班幼儿入园已经快一周了,虽然幼儿的情绪还不是稳定,可大部分幼儿已经基本上了解了在园生活的流程(先吃饭---玩滑梯----听故事—玩玩具—吃完饭—睡觉—妈 妈就接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幼儿不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机,区域游戏一直以来又以它独有的形式成为孩子们的最爱,在那里,他们可以自由的选择,自由的交往,自由的玩耍。因此我便试图尝试区域游戏所提倡的“三自”原则即:自选伙伴、自选游戏、自选材料。我先向孩子们介绍在这地方可以插积木、在哪个地方可以画画、玩橡皮泥、在那个地方可以搭房子…..,可我并没有告诉他们每个地方的名称。介绍完后幼儿便一窝蜂似的去抢自己喜欢的玩具,不一会儿,教室里一片狼藉,玩具、碎纸屑弄得满地都是,孩子们在游戏结束后,不顾材料的凌乱,就匆匆的把玩具放到玩具柜里,,即便将材料放在原来的位置,也是胡乱的一放,马虎一塞。

游戏过后我在对材料整理时真是无从下手。于是我静下心来反思我的教育行为是不是偏离了《纲要》的精神,我回去后对照《纲要》仔细的琢磨,我才找到了答案。我的做法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出在了我对刚刚入园幼儿的学习特点不够了解,他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若干的玩具摆在面前,看到什么都感到新鲜,一会儿玩会这一会玩会儿那,一些玩具拿到手后又不知道如何的玩,只是停留在摆弄、破坏上,所以造成了上述现象的`发生。于是我便尝试改变了以前的做法,先把每个桌子上都给幼儿同样一种类型的玩具,教给幼儿一到两种玩法,然后在让幼儿自由地玩,一是当幼儿学会玩法会产生自信引发对这种玩具的兴趣,二是大家的玩具都是相似的幼儿也不会被其它组吸引随意的走动,这样下来我发现幼儿的专注力持续时间长了,孩子们对玩具的兴趣也增加了。我想在对待刚刚入园的幼儿来说,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一下子就用高标准去要求他们,教师不应操之过急,应一步一个脚印的引领幼儿扎实的学习,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幼儿才会慢慢成长。

小班区域活动反思 篇6

又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啦,在今日的活动中,孩子们显得异常有兴趣。一走进表演区,孩子们就立刻拿起区域角内的表演器材开始了他们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先拿起了服装进行打扮自我,然后带上了动物头饰进行了动物晚会,孩子们的动作也做的形态各异,有的模仿小动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动作。这时,梓源,穿上了环保服装,开始了她的表演活动。玩着玩着她又当起了小教师,做了小主人,带领着其他小朋友开始了他们的.表演游戏。

分析反思

在一次次的区域活动中,我发现表演区的孩子越来越多。另外,孩子们十分喜欢带着那些头饰、服装进行表演。从中我发现孩子们十分喜欢模仿小动物或者成人。活动中,梓源当起了小主人能够带着小朋友一齐游戏,教师应当多鼓励幼儿当自我的小主人,大胆地和同伴一齐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