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
孩子们,我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叫《迷人的张家界》还记得吗?(记得)那相信大家一定曾被那迷人的风光所深深吸引,其实在张家界还有一处非常著名的景点就是索溪浴。那不仅奇峰高耸,而且流水低吟,景象万千,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神游一番?(想)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索溪峪,去领略那独特的风光。[板书课题]
二、质疑:
1、齐读课题,看到这样的题目,你想说些什么?
2、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快速找到答案。(时间控制:已经有同学读完,找到答案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我。)
3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野指的是不经雕琢,天然形成的,自由自在,没有任何拘束的。)正是因为在本文当中野有很多很多的含意,所以在题目中的野上加了个引号。
4、那文章又是从哪几方面来展现这份野的呢?(学生一边汇报一边板书:山,水,人,物)
三、深入学习:
1、同学们概括的可真准确,可以看出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出阅读提示]自由读读,谁说说哪些问题我们解决完了,还有哪些问题正等待着我们去解决,或者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学生找学习目标)针对这样的学习目标,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读一读,把觉得写的好的地方画一画,如果你有很多感受想和别人说的时候,就和前后桌同学组成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一会我们再全班交流怎么样?(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四、汇报:
1、学习山野的部分
师:文章从四个方面写了索溪峪的野,我们先说说哪方面呢?(山)好,我们就说山,谁愿意谈谈。
(1)针对总起这一部分:师:文章把索溪峪的`山和其它山作对比,更能突出索溪山的美,而且其它山之所以败给索溪峪的山,是国灰索溪峪的山有一大法宝就是什么呀——[生:野]师:在这先概括地写出了山是野的。那它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呢?谁能具体说说?选择其中你感兴趣的一方面具体谈谈。
(2)惊险:从哪看出惊险的?
你能读索溪山的惊险吗?
她读得怎么样?你能评评吗?请你再来读一读。
想不想真正看看索溪山的惊险?[放图片]
刚才听到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声声的惊叹,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有了这么深的感受,我们再读读这段文章,要读出惊险的感觉来,一起来好吗?
(3)磅礴: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都不敢大声说话了,害怕一说话,半边悬空的巨石会掉下来,真是身临其境。再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感受一下,还像不像刚才那么可怕了,请能用你的语言形容一下[很多]不错,是不是一峰独秀?是不是三五峰呼应?那是什么?[学生齐答:千峰万仞,绵亘蜿蜒]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学生齐答:磅礴的美]谁愿意读读这磅礴的美?(指名读)他读得怎么样?(学生从方方面面品评)你觉得这种磅礴之势一个人容不容易读出来,2个呢?那得多少?好,全班一起读读好吗?
(4)不拘一格:够磅礴,够气势,还从哪方面表现了索溪山的野?(学生自由谈)不拘一格,随心所欲是什么样的?想什么样就什么样的?再看看,都有什么样的?有这样,有那样的,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形态万千]这个词真好,帮老师写在黑板上好吗?这么多姿态的山,怎样才能读出它的美呢?这样好不好,老师先给你们放段音乐,伴着音乐,你先边读边想象一下,然后再随着音乐的节奏来读好吗?[放音乐:高山流水](指名配乐读)他读得美不美?我想你们能读得这么美,一定说的也不错,老师在网上还找了一些山的图片,可老师的语方太贫瘠了,你能帮老师用一些优美的词句描述一下吗?[出示六幅不同风格的山,学生任先其一说]
2、水野:
同学们的语方不仅积累得丰富,而且还会恰当地运用,你们可真了不起。山以它的不经雕琢展示了索溪峪的野,信还能从其它方面谈谈索溪峪的野呢?
野孩子什么样?你从哪看出来索溪峪的水野的,水和野孩子有什么相同之处。结合你的生活说一说,这索溪弟弟这么淘气,山路哥哥有没有更野的办法呢?谁能找出来给大家读读。什么办法?有没有人工的路,有没有人工的桥?走在你样的路上,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现在就请你用这种又淘气,又感到有意思,又有点害怕的语气读读汽车走在路上的部分是啊,因为水野,路也变得野了起来,汽车走在这山水相绊的野路上,让人才真正的回归了纯真的大自然。
索溪峪的野山,野水给了我们享不尽的野景野趣,慷慨的它还给了我们什么?
3、物
为什么和人类那么亲近?请你找出猴子最野的地方读读。
4、人
山是野的,水是野的,猴子也是野性十足,使得我们人到了那样的环境也变得——[学生齐答:野了起来]人是怎么野的?就这几个人是野的吗?是啊,满山的亲亲热热,满溪的嘻嘻哈哈,所有的人到这这里都把世俗的束缚抛到脑后,尽情享受这种野的奔放,孩子们,让我们的思维也野上一把,如果你到了那里怎么野一下?[学生尽情的谈]找一个词概括一下。
五、总结方法
同学们往前看,全文围绕着野具体的从四个方面来写索溪峪的美,山水物人,我们再回忆一下,作者在描写山的时候,也是先概括写山是野的,然后又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具体的写出了山的野性美,这种表达方法我们叫它先概括,后具体。作者在写水,物,人的时候,也采取了这种方法使我们感受到索溪峪的美就一个特点,就是——[学生齐答:野]我们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采取这种写作手法,我想一定会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六、发散
索溪峪山野水野物野人野,它野的自然,野得让人惊讶,野得让人浮想联翩,人们到这这里可以放弃世俗的一切私心杂念,让人性的自然美在这里尽情的彰显,想不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向往这里,让他们也尝尝咱们的这种蠢蠢欲动呢?那就让我们贡献一下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索溪峪设计几句广告词怎么样?
七、情感升华
同学们的广告词真精彩,我现在就有点蠢蠢欲动了,如果以后大家真的有机会到了索溪峪,请千万不要忘记,撒开你们视野,放开你们的歌喉,让我们的心情尽情的野起来,如果没有机会,也没关系,不要忘记,在我们身心疲惫的时候,再打开这篇文章美美的读一读,细细地体味一下,让我们的想象野起来,我想,索溪峪的野同样可以荡涤着我们的胸怀。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篇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据此,我的教学设计以新课标的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信息论、主体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以文本为主,以网络为平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内容比较长,而且文章中的词语比较难理解,六年级学生虽然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且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但是能做到欣赏性的品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有了《桂林山水》一课的学习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专题网站的辅助下,学生应该能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运用网站资源和已有的阅读知识与方法,自主探究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六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因此,把教学置身于网络环境下,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开放、全新的学习环境,更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驱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内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意义建构。
(二)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1、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朗读领悟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达到深层次整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资源的准备
1、教室环境:教师及学生每人一机的网络教室;
2、平台与系统:多媒体教室控制系统;多媒体教学资源平台;多媒体整体系统设备;
3、课程资源:根据课堂学习所需制作的网络型资源,包括小喇叭、识字通、资料城、小作家、网络链接、留言板、教学演示文稿等几部分。
(四)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说明
由于学生对“索溪峪”知之甚少,时空差距较大,光依靠书本上的一幅插图、几段文字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前我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大量搜集索溪浴的相关资料,目的是使学生走进索溪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他们对“索溪浴”也还只能说是一知半解。据此,我设计了《索溪峪的“野”》的专题学习网站,把在课堂的分析指导预先设计到网页课件中,把与索溪峪有关的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资料制成网页,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让他们利用这个平台去感知文本,进入情景。同时,也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方法,从而构建“野性美”这一意义。教学时让学生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的知识点间转换,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扩大视野,打破书本的局限、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浴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4、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交流、欣赏、感悟等多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应用资料,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自己获得新知拓宽渠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由“野”存疑,切入教材
1、出示题眼“野”。同学们,看到“野”,你会想到些什么?
2、再出示课题,读课题。(“野”故意不加引号,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相机让学生选择引号的用法。)“野”字为什么加引号?索溪峪的“野”又是指什么呢?(放录像:欣赏索溪峪的风景)当你走进索溪峪会有什么感受呢?你能用一个字来总结这里的景色给你的感受吗?
(二)由“景” 牵引,研读文本
1、整体感知“野”,体会文章表达方法
(1)出示文本,听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索溪浴的“野”?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的?在文中找到有关句子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再看一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体会、合作探究。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领悟作者布局谋篇的写法特点,初步感受索溪峪的野。
2、重点指导学习“山野”这一独特的景致
(1)课文是怎样写出索溪峪的山那种野性的美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今天,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学习,请同学们先来了解一下学习的专题网站。(教师介绍网站栏目,进行使用指导。点击“学法指导”一栏,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可以朗读、查找、欣赏,可以和周围邻近的同学小声讨论、交流。也可以利用留言板、论坛进行交流,遇到困难可以请老师参加学习。
(2)学生带着最想知道和体验的问题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交流反馈,合作互动:说一说,你用哪种方法学习山的“野”的,学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把这一小节通过“广播”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指导朗读,加深对山“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天然野性”的美的'感悟。
(4)同学们,索溪峪那雄伟壮阔的气魄,清新秀丽的神韵,令人陶醉,这种气质,也展现在十里画廊的青峰绿树之上,使人有置身画中之感,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峻青笔下的《十里画廊》,请大家赏读。(出示《十里画廊》片段)
(5)你是否已置身于青峰如林,绿树似海的索溪峪中。任凭怎样高明的画家也画不出这样的丰姿神采,可我相信同学们定能用自己的朗读为大家展现这如画的风景。
出示长句:“这是一种随心所欲、别具一格的美……好似窈窕淑女……”让学生反复读,边读边想,想象山的形态,再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体会山的特点。
再出示这一长句的另一种排列形式,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让学生从不同的形式来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成团伙,便高筑峰上“平原”。 /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这俨然就是一首精巧的诗,多美呀!作者使我们不仅了解了索溪峪的山的各种形态,更使我们看到作者由于仔细观察、考究用词,给我们展示了诗画般的语句。
3、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索溪峪其他的“野”。
索溪峪的山千变万化,鬼斧神工,野性十足,这种美是一种独特的美,真是“此山未必天上有,人间只应索溪寻”。索溪峪的山如此,这儿的水、动物、人也是野的,他们的野又体现在哪儿呢?
(1)用同样的方法合作学习其它部分的内容。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及时在留言板上指导。
(2)汇报学习收获。根据学生合作探究的结果随机进行文本的学习,并指导朗读,利用视频、图片等加强感知,加深学生的体验。
(3)品读最后一段。(“广播”展示段落)
a、是啊,作者在这样的境界里,完全被感染了,被净化了。哪些词能说明作者这时的感受?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b、作者此时看到的山已不再是山了,水也不再是水了,它们是充满朝气的青年,是充满灵气的小孩。它们率真而自然,不加修饰,不事雕琢,用自己的纯真荡涤着游客的胸怀,作者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所以作者由衷地发出感叹:“于是,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感,从未有过的清爽: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
c、索溪峪这种天然野性的美也曾使不少游人为之倾倒。江苏才女苏叶浏览索溪峪风光后,深情留下这样的诗句:相去千万里,心随月色归,来生甘作石,嫁与索溪水。那你学到这儿,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有哪些收获呢?
(三)综合实践,延伸拓展
1、 此时此刻,我们多想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索溪峪呀!野性十足的索溪峪是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把它介绍给全世界,并邀请各国人民-----请到中国索溪峪来。(生自由表达)
2、补充介绍“索溪峪具体景点”——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作整理、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再次强化语言运用的实践。
(四)自主作业(任选一题)
1、请你为索溪峪设计几句广告语。
2、请运用本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写一篇文章,可以引用文中的词句。
3、把你的感受,你的收获,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发布在论坛或留言板上。也可以画一画、写一写、读一读。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调”)及新词,认读11个字。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能力: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
2、背诵课文的第3自然段。
思品: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
2、体会作者畅游期间无比愉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围绕索溪峪的“野”写了几方面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
一、破题导入:
1、“野”(1)引导由“野”扩词(预测:野人野蛮太野原野田马……)
(2)字典中“野”的意思:
野外;不受约束;不讲理,粗俗……
2、张家界、索溪峪简介:
(1)《迷人的张家界》略回顾。
(2)索溪峪——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中的一处景区,文中所介绍的十里画廊、黄龙洞亦为其中景点。
二、品味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
(3)抓题眼,引入研读。
2、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三、整体感知
1、说起索溪峪的山野,老师给大家出示这几个词语,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投影出示)“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学生反馈。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出示给大家的第二小节部分内容,感受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索溪峪山的惊险,山的磅礴,山的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找到了,读给小组同学听。读得好,呆会儿读给全班同学听。
3、反馈
A、惊险:
(1)学生反馈。
(2)指导朗读。
拔地而起悬空摇摇晃晃
(为什么仰头掉帽,望石惊心?因为巨石半边悬空,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按照你读的“摇摇晃晃”,巨石不早就掉下来了?该怎样读?)备注
一线天(那可是一条细小的夹缝哟!)
百丈峡(出示图片,约几百米深的山谷,一眼看不见底呀!)
(3)看,那悬在半空的巨石,深不可测的山谷,怎能不使人胆颤心惊?(图片出示)
(4)这种美,真是一种惊险的美!(集体朗读)
B、磅礴
(1)学生朗读。
(2)老师指导。
①同学们,大家看这幅图,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吗?(投影图片)②“拔地而起”“一柱独峙”(你能想到这个词语可不简单。)你不觉得
它太孤独了吗?
③“一峰独秀”,说的可真好!一起来读。
④索溪峪的山可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你读出磅礴的气势了吗?再来一遍。
⑤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十里画廊”“西海峰林”的美丽景色。(投影图片)
⑥试想,当你站在山头,群山逶迤,尽收眼底,怎能不令人浩气长舒?(3)引读这一段话
C、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1)学生反馈:读找到的句子。
(2)同学们,这一部分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索溪峪的山描写得如此灵动,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不是吗?(边指导朗读,边示图)
①直插云天的,戏弄着天上的白云;
②矗立于索溪旁边的则干脆为自己梳妆打扮,面对索溪舞弄自己的倩影来了;
③更有旁逸斜出的
④抱伙成团
⑤相对相依
⑥亭亭玉立
⑦过渡:多么富有生活的情趣呀!相信各位同学一定会用自己的朗读来为大家展示这样一幅美好的画卷。
(3)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4、同学们,你是否已置身于青峰如林、绿树似海的索溪峪中。那满目的碧色,那满耳的蝉声,那习习的凉风……我想,任凭怎样高明的画家也画不出索溪峪这样的丰姿神采。可我相信同学们定能用自己的朗读来为大家展现这如画的风景。
5、齐读第二小节节选部分内容。
6、啊,此刻,我的心,像喝了醇浓的佳酿似的,有些醺醺欲醉了。怎么能不陶醉呢?这样优美的风光,这样罕见的景色。同学们,这么好的语段我们哪能错过?作好背诵的准备了吗?
7、一起背诵这一部分内容。
8、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法向我们展现了索溪峪山的惊险与磅礴,它的随心所欲与不拘一格,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它天然的美,野性的美。
9、与索溪峪相比,在作者眼中:桂林的山太秀了(学生读,贺敬之在《桂林山水歌》中写到“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再读一遍。)
庐山太俊了(学生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该有多俊呀!再读一遍。)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
10、一句话,“它们都已经家化了”。由此看出,索溪峪的山与它们相比,野就野在?
学生反馈:天然,没有人工的雕琢。(对,你读书可真仔细呀!)四、拓展学习课外阅读部分。
1、同学们,索溪峪那雄伟壮阔的气魄,清新秀丽的神韵,令人陶醉。这种气质,也展现在“十里画廊”的蓝天碧水之间,青峰绿树之上。人走在这画廊中,看着那两边的景色,真有置身于画中之感。今天,我就为大家带来了峻青笔下的《十里画廊》以及其他作家所写的《桂林的山》、《雨中登泰山》等文章的片段。
2、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片段进行阅读,而后推荐读得最好的同学全班交流,让大家尽情领略祖国不同的山色风光。
3、小组内进行交流朗读。
4、反馈:全班交流朗读。
(1)《十里画廊》:山峰的众多,山峰的奇特,山峰的苍翠,山峰的秀丽,是索溪峪一带风光的最显著特色之一。这十里画廊,可以说是比较集中地把这些特色表现出来了。
(2)《桂林的山独秀峰》:如婀娜多姿的少女,秀美平和又不失险峻。秀而不俗,险而不惊。
(3)《雨中登泰山》:一块块巨石,形态各异;高陡俊俏,正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探寻了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桂林的山险峻而秀美,东岳泰山巍峨而尊贵,而索溪峪的山更是以几千座山峰,像树林似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形成了一片苍苍茫茫浩瀚辽阔的峰海,丝毫不失它的野性。从写作角度来说,我们也为作者丰富的词汇、奇特的想象、细腻的笔法而折服。我希望大家能利用假期多到自然山水间走走,用山野的博大来壮阔自己的胸襟,用溪流的澄澈来洗静内心的郁闷,回归自然,感受自然吧!
课时二
一、回忆导入
1、师:作者怎样把索溪峪的山的野性美写具体的?同学们可以回忆我们学过的写山的文章,进行对比,这也是学习的一种方法。
学生自由说。
2、小结:老师把《桂林山水》和《索溪峪的“野”》中描写山的段落都摘录下来,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想想课文写了索溪峪山的什么特点,是怎样具体写的?(用排比的方法,从“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同的角度具体写山的野性美。/用对比的方法写出山的与众不同的野性美。(用先总的写特点,再分开具体写的方法。)
3、同学们能够借助已经学到的知识来帮助自己学习新的课文,很好。作者在描写山的时候,确实采用了抓住事物主要特点,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二、感受文中表达的索溪峪的野性的美,懂得作者是怎样把索溪峪的美写具体的。
1、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水、动物的野性美呢?
A、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比一比,想一想,描写水、动物的野性美与描写山的野性美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采用了抓住事物主要特点,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不同之处:写水的时候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淘气的野性美;写动物的时候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写人的时候抓住人的动作……)
引导质疑:为什么要写路呢?(为了衬托出水的野性美。)
文章哪个地方与写路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原来,课文写“人”的野,是为了衬托出索溪峪的野。看来,山、水、野物的描写是直接体现了索溪峪野性美的特点,写人变野了是从侧面烘托索溪峪的野性美。(将问号擦去。)
B、作者的语言真实再现了索溪峪惊人的美,把它的美展示得淋漓尽致,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一渎,体会这样写好在哪里。老师建议你们可以用以下的方法帮助学习:圈画妙词佳句,细细朗读,品品味语言美;多读几遍,将体会、感受写成批注标在语句的旁边……(学生自己学习,老师巡视点拨。)
C、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在学习小组内和同学们交流。交流的时候,希望大家能互相倾听,取长补短。
请每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好吗?说的时候,先要有感情地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D、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得很好。如此美丽的索溪峪,作者对它怀着怎样的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拓展练习。
1、是的,索溪峪真美呀!作者可以写文章来赞美它。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赞美它?(诗歌、散文、绘画、摄影展……)
2、是的,我们可以写诗来讴歌它,我们还可以写乐曲歌咏它……我们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索溪峪的喜爱与赞美!
请同学们欣赏一支歌《神奇的九寨》。
你愿意给它换个题目,填上词,赞美索溪峪吗?
3、师总结。
总结:索溪峪的“野”荡涤了人的心怀,大家所改写的歌曲震撼了你们父母的胸怀。愿美丽永远与我们同在。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篇4
B案
教学准备
张家界山水的图片;配合朗读的音乐。
教学过程
↘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①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索溪峪的“野”
②读了课题,老师有疑问了:“索溪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索溪”是张家界的一条山溪,那“峪”又是什么意思呢?可以根据字形来揣摩它的意思。(“峪”就是“山谷”的意思。看来,根据字形揣摩词义真是个不错的方法呢。)
↘读课文,解疑惑
①我们知道“索溪峪”的意思了,至于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②学生解疑。如有困难,则教师提示:
“野”的本来意思是什么?那么在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由此引导学生得出“野”在文中的意思是:原始的,自然的,不加任何雕饰的。
③那么文章从哪些些方面写了“索溪峪”原始、自然的野趣呢?(山、水、野物以及人)
↘精读课文,谈“野”论野
①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一个方面,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野”的句子。②比较品评,感悟山“野”
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
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1)如果有同学说到其中一句,建议将其它两句话一起出示研读,引导比较、体会。
(2)借助图片理解“断壁悬崖”、“千峰万仞绵亘蜿蜒”、“不拘一格”等词语之意来引导学生分别感受“索溪峪”的山惊险之美、磅礴之美、变化之美。
(3)选择其中一句,自由读,指名读,教师随机点拨与引导;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③领悟写法,感受水“野”
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1)你觉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么地方?其实,在常人眼中,这溪水是什么样子?(溪水弯弯曲曲,一路朝前流去)为什么读文章时你觉得它野趣十足呢?(引导体会表达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④体会野物的“野”。
(1)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体现“野”趣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谈谈体会。
(3)野性十足的猴子惊得游客慌不择路。有感情齐读课文,读出“野”趣来
⑤体会人的“野”
人们亲身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猴子的十足野性后,也变得“野”了;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一个词最能看出这一点?(返朴归真)
大致理解返朴归真的意思。
再读这一段,看看游客们“真”在何处,“野”在哪里?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再读全文,探“野”品“野”
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索溪峪的“野”。
②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篇5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集锦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正确读记“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拓展与延伸】找一些描写山川景物的文章读一读,体会景色的特点。
【重、难点突破】感受索溪峪独特的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是我们最佳的出游时光。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到湖南的张家界,领略一下索溪峪的独特风光。
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
释题:索溪峪是地名,从“峪”字可以看出这是一条山谷。而“野”又是什么意思呢?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我们带着三个问题来自由地浏览“索溪峪”?
二、自由读课文,围绕一个“野”字思考、讨论:“野”是什么意思?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三个问题。
教学提示: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加以理解。如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每部分内容的开头部分都有总起的句子便能回答出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个问题了;而至于第一个问题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则需要学生从课文所描写的景物描写中加以体会;而至于第三个问题的回答,则需要学生结合前两个问题作答,应该是属于水到渠成的。
教学参考:
1、“野”的理解:“野”,其实作者体会到的是索溪峪“野性的美”,是没有经过人工修饰的天然的美。
2、索溪峪的“野”体现在:作者由远及近,由山水到物到人地写了“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四个方面。
3、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
逐段朗读,抓住关键的语句加以理解。
教学提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在必要的时候予以引导与点拨。
第一自然段:概括写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野”
①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写作者游览索溪峪,总的感受是一个字──“野”。其实作者体会到的是索溪峪“野性的美”,是没有经过人工修饰的天然的美。扣住这个“野”字,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索溪峪的美景和作者的匠心独具。
这句话起到点题的作用,同时,又统领全文,文章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都围绕这句话展开。
第二自然段:山野 ——惊险、磅礴、随心所欲
②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这句话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出山具有“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特点。那里有“斜山”,那山峰似从山的一边飘逸而出。“旁逸”写出了山峰斜出的是那么随意。“巍巍”则写出了山峰的高。作者还由山形相对、山势相依的山,联想到“热恋情人”,他们似在凝望,似在细语,别具一格。由山体不高、山形奇特的山联想到少女,她们婷婷玉立,姿态万千。
第三自然段:水野——充满孩子的灵性
③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十分调皮、可爱。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第四自然段:动物野——猴子亲热、调皮、野性十足
质疑激趣:猴子如此“放肆”,作者写它们,是不是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厌恶之情呢?为什么?
教学提示:学生自由回答,但要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如“亲热”、“恶作剧”、“调皮”、“快活”等词语就可以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第五自然段:人野
默读课文思考:游人野表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他们也会变得如此得野?
教学提示:对于第二问的回答,可以让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方式,“感同身受”地说出来,这样应该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这个教学环节,并且可以让学生对该学习方法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
④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
“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所以“这山水”是充满野性的。在这样的山水中畅游,人们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不经意间,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非常纯真、质朴,作者为大家呈现出了一幅人景合一的美丽和谐的画面。这句话在课文中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索溪峪的“野”的同时,体会作者流露其间的思想感情和所运用的写作方法。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回答。
教学提示:要求学生回忆前三课所学习到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加以分析说明,能够轻易突破。
教学参考:
思想感情: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写作方法:文章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二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每一方面的描写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如,写索溪峪的山,先概括地指出山有野性的美,接着从山具有“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来具体描写;写游人,先概括地指出游人渐渐地变“野”了,然后通过写姑娘大嚼玉米棒,老人蹦跳于石块间,许多游人光着脚踏水三方面具体写出了游人的特点。
四、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大家一般欣赏。
教学提示:要求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并说一说所朗读内容好在哪里,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赏析能力。
板书设计两则(文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