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2025/09/23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柳树醒了》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篇1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是关于春天的主题,《柳树醒了》是一篇童话,让我们感到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

《柳树醒了》节与节之间结构相似,让学生多读,自己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是谁让柳树醒了?学生读文后能够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柳树醒了。接着我对学生说: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风或春燕,你打算怎样让柳树醒来?你喜欢扮演谁呢?请你先仔细读一读你要扮演的那一段,读完后再请你展示。于是学生兴趣十足地读起课文来了。有了读的任务,学生对读就兴趣黯然了,不会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自由读之后,还安排了学生之间的赛读,师与生之间的接读等,在多种形式的读之后学生不知不觉就会背课文了,达到了课后“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拓展延伸部分,我给学生设计了“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也试着学写诗歌。学生的思路很宽阔,()如:陈柳欣说的:“春天跟花儿说话了,说着说着,花儿红了。”张彦鹏说的:“春天跟青蛙说话了,说着说着,青蛙从洞里钻出来了。”周梦婷说的:“春天跟小草说话了,说着说着,小草发芽了。”多么有诗意啊,学生在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之后,感到无比的自豪。是啊,学生的可塑性很强,给学生一个天空,学生可以在蓝天中自由的翱翔,不要束缚孩子,孩子会在学中自由地成长。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篇2

今天教学《柳树醒了》这篇课文。这是一首以诗歌为体裁的小课文。讲的是春天到了,柳树的变化。

课文琅琅上口,很受孩子们喜欢。但由于诗歌每段的形式是一样的,学生背诵起来时很容易记混。怎么办呢?

课堂上,看着一张张天真的笑脸。脑中灵感闪现:诗歌中把柳树当成人来写,何不把柳树当成人来背?于是,我启发学生想象,在寒冷的冬天里,柳树跟刺猬等动物一样,一直在睡觉,春天来了,她还没有醒来,春雷要把她喊醒,应该怎么做呢?“轰隆隆,轰隆隆——”对啊,这样一震,小柳树就醒了。醒来的`小柳树,直起身子,伸了个懒腰。现在她还是有点懒懒的,不想动,加上睡了一个冬天,身上脏兮兮的,大家说应该怎么办呀?对呀,该给柳树洗个澡了,这个任务交给谁呢?春雨。春雨怎样给柳树洗澡呢?“唰唰唰……”洗完了澡的小柳树会有什么感觉呢?(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洗澡的感觉。)(舒服,皮肤变细。)柳树的枝条变软。柳树洗完了澡,头发还湿湿的,感冒了怎么办?吹风,这次任务轮到谁来完成了?春风,(做个梳头的动作)这么轻轻地梳梳啊,柳梢有什么变化?(小柳梢啊,绿了。)哎哟,这回小柳树可精神了,引来了小燕子在她的秀发上飞来飞去捉迷藏了,这么藏着藏着,小柳絮就飞起来了,像小雪花一样在风中舞蹈。最后,柳树高兴地跟小朋友们玩耍,我们在玩耍中,不知不觉长高了。这样一引导,学生顿时对课文产生了兴趣。很快他们就把课文给背下来了。

从这一环节的处理中,我感悟到,教材本身有许多的快乐因素,老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解难点,使他们乐学,学得好,学得快,学得有收获。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篇3

《柳树醒了》是一首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儿童诗。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柳树、春雷、春雨、春风、春燕都赋予了生命的活力。这些事物和孩子们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在本课一开始,我就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春天,感受到春天美丽的景色,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情境。我引导学生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整节课,我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喜欢新鲜事物,喜欢游戏。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孩子反复认读生字,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脑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学习热情高涨,在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认识了本课的生字。

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复认读,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带拼音投影出生字词认读、不带拼音,学生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打乱次序指名读、比较形近字、做游戏、把生字送回课文的词语中,引导学生读词语。最后为了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我还总结了识字的方法。我问:“你知道哪些识字的方法?”孩子们马上说:“多读字,多拼拼音。”“看偏旁。”“多读书。”……这一问,展示了学生的课内外识字方法,途径。对这些学生又是极大的鼓励,对其他的孩子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整个课堂中,我非常注意学生习惯的培养。如学生在读书时,我表扬读书姿势正确的孩子,激励孩子们像他一样认真读书。写字的时候,我利用口令“背挺直,肩放平,脚踩地,坐端正。”来提醒孩子的坐姿。这些看似小的细节,却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篇4

《柳树醒了》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童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课文通过对柳树与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这些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让学生理解春天、感受春天里事物的变化,从而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设计教学目标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是谁让柳树醒了?学生读文后能够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柳树醒了。接着我让学生说: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你打算怎样让柳树醒来?你喜欢扮演谁呢?请你先仔细读一读你要扮演的`那一段,于是学生兴趣十足的读起课文来了。

接着,我让学生说说春雷是怎么跟柳树说话的,春雨是怎么给柳树洗澡的,春风是怎么给柳树梳头的,春燕是怎么跟柳树捉迷藏的,整堂课,孩子们各抒己见,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听——

“春雷跟柳树说话时轻轻的,柔柔的,就像妈妈在我们耳边叫;”“不对,柳树睡熟了,春雷的声音很响;”

“春雨给柳树洗澡时很轻很轻,生怕弄疼了柳树;”

“春风给柳树梳头就像妈妈给我们梳头,好舒服好舒服!”

“春燕跟柳树捉迷藏最好玩了!柳絮飞起来好漂亮!”

课的结尾,我还让小朋友展开想象的翅膀: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课后安排对文章内容的延伸,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篇5

课文通过对柳树与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这些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让学生理解春天、感受春天里事物的变化,从而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设计教学目标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是谁让柳树醒了?学生读文后能够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柳树醒了。接着我让学生说: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你打算怎样让柳树醒来?你喜欢扮演谁呢?请你先仔细读一读你要扮演的那一段,于是学生兴趣十足的读起课文来了。

接着,我让学生说说春雷是怎么跟柳树说话的,春雨是怎么给柳树洗澡的,春风是怎么给柳树梳头的,春燕是怎么跟柳树捉迷藏的,整堂课,孩子们各抒己见,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听——

“春雷跟柳树说话时轻轻的,柔柔的,就像妈妈在我们耳边叫;”“不对,柳树睡熟了,春雷的`声音很响;”

“春雨给柳树洗澡时很轻很轻,生怕弄疼了柳树;”

“春风给柳树梳头就像妈妈给我们梳头,好舒服好舒服!”

“春燕跟柳树捉迷藏最好玩了!柳絮飞起来好漂亮!”

课的结尾,我还让小朋友展开想象的翅膀:春天跟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

课后安排对文章内容的延伸,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篇6

【情景说明】

金鸡一鸣新年到,孩子们开心回学校,我也领到了属于我的小学语文第一册新教材。翻开书,第一课就是《柳树醒了》,初读课文,我已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作为一节常规课,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我没有预料到的精彩。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生:春雷、春雨、春风、春燕。

师:春雷跟柳树会说什么?

生:“柳树朋友,快醒醒,大地发生了变化”、“小柳树呀,你长漂亮了”、“我看到了你黄绿的眉眼”……

师:你想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学生迫不及待的捧起书大声朗读。)

师:指名读。

生1:有感情的朗读

此时,我受到了感染,学生读出了春雷与柳树之间的亲切,柳树仿佛感受到了春雷的爱,像孩子般睁开了朦胧的睡眼,醒了。

〖片段二〗

师:柳树醒了,迎接她的是谁?

生:春雨。

师:春雨是怎样迎接这位客人的?

生:春雨给柳树洗澡了。

师:小柳枝哟,有什么感觉?

生:软了。

师:想读这一节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师:请想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此时,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了,我又一次被陶醉,读着读着,我看见孩子们仿佛成了柳树,柔软的柳枝在随风摆动。

【教学反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觉得这种“情”不应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是学生用眼、手、耳、心感受到的。很多情况下,是老师用情在感染着学生,在这节课中,我特别激动的是学生的情感染了我。当孩子们读到这一节“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小柳枝哟,软了”的时候,我看见孩子们轻轻地晃动着身子,在春雨的沐浴下,伸展着他们细长的手臂。哦,我明白了,这就是小柳枝哟软了的感觉。学生的情触击了我的心灵,我感动的身体仿佛柳树一般,全身酥软,此刻真有一种忘我的感觉。情从孩子的内心深处缓缓的流淌出来,从孩子们那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我看到了多彩的春天,柳絮飘飞、莺歌燕舞、百花齐放。这是春姑娘带来的画卷,是诗人送来的赞歌,是孩子们给我带来的'最新感受。

新课标指出,孩子们在朗读时,教师们应帮助他们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上这一节课之前,我和孩子们一起到校外找春天,体验大自然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景。孩子们在朗读中也有各自的感受,作为老师应当尊重这一差异性,利用现有的资源给孩子创设最合适的情景,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只有自己感受到的才是最快乐的。

【专家点评】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课改的春风为学校带来了的新的面貌,新课程理念滋润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田。关注孩子的感受,体现人文精神已在每一堂课中得到了体现。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让他们自己去看、去读、去悟,孩子们在春光的沐浴下快乐的成长,小荷已露尖尖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