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五年级《回顾拓展五》教案

2025/09/25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五年级《回顾拓展五》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回顾拓展五》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巩固本组学习本组课文的所得,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干感动比方,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干够被感动。

2.积累20个成语。

2.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保守美德,激发同学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课时布置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朗读对话,畅谈发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师: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想想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同学自由读对话。

师:谁愿意说说自身的发现吗?

3.同学畅谈自身的发现。

教师将同学发言归纳为:

(1)要让文章感动自身必需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

(2)要让文章感动自身必需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俺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直接抒发感情。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4.回忆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5.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比方借景抒情,咏物抒情……

二、总结学法,课外拓展

1.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听说大家在课外也收集了一些感人的文章,请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同学出示自身平时阅读是比较喜欢的文章),老师提两点建议:

(1)朗读文章时,要入情入境地读,用自身的朗读打动听者。

(2)听的同学要边听边考虑,这篇文章什么地方令你感动?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的。

2.同学小组交流。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朗读文章,同学交流听后感受与体会。

第二课时

一、教学“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词语。

2.小组中交流哪些词语自身会认知,让同学较快地从熟悉的成语中发生亲近感。

3.再读课文,按自身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1)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

(2)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

(3)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4)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再次诵读。

5.开展“小组故事会”活动。

(1)自由选择文中的三个成语,讲述自身熟悉的历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故事。

(2)小组要评出“故事大王”,推荐参与全班“故事大王”竞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俺们来玩个成语接龙游戏好吗?

2.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成语还不少。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成语,都来源于生动的历史故事。今天,俺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程门立雪。

3.齐读课题。注意“程”是后鼻音,“门”是前鼻音。

三、初读故事,概括

1.自由读。考虑: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一两句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提示:用上“谁和谁”、“为了……”、“结果”、“后来,杨时成为……”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杨时和游酢为了解决疑难问题,冒着大雪赶到程颐门前,当时老师正在午睡便站在门外等候,等老师醒来,他俩已成了雪人,后来,杨时成为一个著名的理学家。)

3.想象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说什么?

四、总结廷伸,课外拓展

1.齐读第二段。

2.“程门立雪”现在多用来称誉什么精神?

3.速读全文,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时尊敬老师?

4.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5.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安排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五年级《回顾拓展五》教案 篇2

五年级《回顾拓展五》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回顾拓展五》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回顾拓展五》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

2、积累名言警句。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弄清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

在四人小组内,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例子来讨论。

2、学生汇报:略。

3、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师: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生再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5、教师小结:

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者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句子:

读通顺、流畅。

2、指名朗读、齐读。

3、比赛:

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背的句子多。交流评比。

4、谈理解:

学生自由读背后,对句子会有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谈对句子的理解。教师适当评价,不要讲得太多,学生有疑则答。在各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弄懂大致意思即可。

5、生交流:

我在哪里见过这些词句?我曾经用过这些词句吗?

师生集体评议。

6、诵读练习:

这些句子能背了,能诵吗?引导学生诵读。

7、课外要求:

课外看看这些名句出自哪篇文章,找来读一读。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满江红》,课外读一读《满江红》全文。

三、课外书屋

1、教师诵读,激情引入:

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刚才的文章怎样?知道是谁写的吗?

待学生回答,教师点明:

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童年》。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童年》这本书。大家有兴趣读吗?本周,我们将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主要就围绕这部书来进行,现在我们就分头准备吧!

3、我们先集中看看这部书的精彩片段吧!老师用课件呈现《童年》的四~五则精彩片段。

4、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待学生分头读书后,组织开展读书交流评比活动。注意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交流收获与体会。如果学生没有这本书,交流其它反映童年生活的书籍也可以。

五年级《回顾拓展五》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交流话题1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4.学生自由说。

5.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7.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8.组成小组。

9.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

10.小组讨论

11.全班交流。

12.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2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二、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外貌)

(2)教师给大家几个人名,试着用线与这些成语连连看。

黑旋风李逵 文质彬彬

拳王泰森 仪表堂堂

班级自选人名 虎背熊腰

班级自选人名 身强力壮

(3)预计中的课堂生成:学生可能对于文质彬彬与仪表堂堂这两个成语所找的对象不同,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文质彬彬主要是形象人文雅有礼貌,与外貌好不好看关系不大,而仪表堂堂则是形象人的外表好看。

(4)由这四个成语,你还想到了哪些人?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3.积累第二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神态)

(2)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成语表演。

(3)小组推荐最好的成员上台表演,让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说成语。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4.积累第三组成语

(1)请学生上台表演点头哈腰这个成语。要求分别表演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5.积累第四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语言)

(2)大家根据下面几段话的提示填上这两组成语,每个成语只允许用一次。

A.××(班级人名)在学校说话总是低声细语的。

B.王老师对我们真是和蔼可亲,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她总是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道理,他讲得娓娓动听,大家都听得心悦诚服。

C.这个罪犯真狡猾,面对警察的提问,他巧言如簧,总是东拉西扯,将一些题外话说得滔滔不绝,当警察将一些证据放在他的面前时,他开始变得支支吾吾,在警察的一再追问下,罪犯张口结舌,只得交待了作案的全过程。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三、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平时运用到作文或平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第二段)

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习。

6.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7.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勤学苦练)

8.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第一节)

9.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10.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

五年级《回顾拓展五》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代关于读书的名句,并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及体会。

3、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这一阶段的学习收获。

【教学重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教学难点】

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具准备】

准备一些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句;一两张阅读记录卡;一张借书卡。

【学具准备】

收集的.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句;几张卡纸;制定的借阅规则;一个名言摘抄本。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在学习小组里,从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写字、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几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

形式A:小组内,从上述几方面按顺序逐一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按上述几方面进行分配交流,小组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2、就课外的综合性学习,交流对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

⑴ 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在课外阅读了哪些文章、书籍?你感受到乐趣了吗?哪些乐趣?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⑵ 谁愿把你读书的乐趣和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⑶ 你是如何获得乐趣和体会的?把你读书的方法讲给大家听,让别人也学到好方法,行吗?

3、教师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注意:教师可以请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觉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帮助。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然后谈谈各自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或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他人的读书例子来谈体会。

2、请学生把搜集的其他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使所有人得到激励。

3、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句,当作座佑铭。

4、请学生在名言摘抄本上,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三、展示台

1、组织学生成立读书兴趣小组,开展读书讨论活动:

说说自己在假期读了哪些书?介绍其中一本书的梗概,并说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2、教师出示阅读记录卡,请学生观察,说怎样做阅读记录卡。

3、鼓励学生在班里建立图书角,给图书归类,并制定借阅规则:

⑴ 你家里有哪些书?它属于哪一类?教师随机板书。鼓励学生建立图书角,给图书归类。

⑵ 为了让班里的图书发挥更好的作用,使图书快速有效的流通,你有什么好方法?(制定借阅规则)

⑶ 引导学生制定借阅规则。

⑷ 教师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中的了解,根据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以更多的形式,如展示读书笔记、自己的藏书目录等,充分展示学习的成果。

注意:阅读记录卡或读书笔记的展示可利用自习或课余时间进行,由小组长组织同学自由参观、阅读、评比。并对自己欣赏的作品进行投票或写出评语。对组成的兴趣小组,教师可参与他们的讨论活动,帮助制定活动计划,确保读书小组能够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班里建立的图书角,可由同学推选图书管理员,按借阅制度使图书角被充分利用起来。

通过展示使读书活动真正开展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级形成人人爱读书的风气,逐步培养每个学生的读书习惯。

【板书设计】

书籍的分类:

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科普:《奥秘》

小说:《散落人间的精灵》

诗歌:《泰戈尔诗集》

童话:《格林童话》

五年级《回顾拓展五》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比如,语言的精练简洁,语言的幽默诙谐,语言的生动得体。

2、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互相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的。

3、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

4、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5、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三、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对联。

四、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结合本单元内容,自由交流。

(1)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2)听了这段对话,你想说些什么?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3)全班自由交流。

2、展开话题、深入交流。

(1)师:小林和小东学了本组课文有这么多收获,老师相信在座同学的收获肯定也不少,那就把你们的收获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2)根据学生交流的话题,教师相机引导,使话题展开;并就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交流。

(3)鼓励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几篇课文。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对联。

2、把你喜欢的对联读给同桌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3、齐读对联,然后全班交流你的发现。(简要说说特征)

4、鼓励学生背诵喜欢的对联。

5、交流课前搜集的对联。

6、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练习写对联。

(三)展示台。

1、学生课前准备相关展示。

2、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表演,组员给予意见。

3、全班交流。小组推荐组员上台展示。

4、评价:让学生选出自己心目中喜欢的节目,并说说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