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幸福是什么》教案

2025/09/25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幸福是什么》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幸福是什么》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幸福是什么?如果用这个问题去问一万个人,肯定会有一万个不同的答案,因此,我们也就有一万个幸福的理由。幸福是一种感觉,来的时候悄无声息,离开的时候也不留痕迹,但你却能从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中感受到它的存在,温馨而又甜美,简单而又深刻。结合人教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世界著名童话《青鸟》中去寻找幸福的踪迹,沐浴幸福的甘露。

链接作者

《青鸟》是享有“比利时的莎士比亚”之称的莫里斯·梅特林克最著名的代表作。原是六幕梦幻剧,该剧于1911年在法国巴黎上演后,引起了轰动,梅特林克以他多方面的文学活动尤其是他的戏剧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诗意幻想等特色,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后经梅特林克同意,由其妻乔治特·莱勃伦克将该剧改写成童话故事,以便更适合小读者阅读。

点击情节

《青鸟》描述在一个圣诞节的夜晚,伐木人的孩子咪棣和棣棣受仙女之托,历尽千辛万苦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他们到了回忆国、夜之宫、未来世界、坟地和森林,都没有捉到青鸟。最后,他们返回家中,竟然发现青鸟就在自己家里。原来幸福的真正含义在于,自我牺牲和给予他人,幸福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阅读要点

1、梅特林克在《青鸟》一书中讲述了一个用心灵寻找幸福故事。作者以童话的形式显示出一种深邃的灵感,同时又以一种神妙的手法打动读者的感情,激发读者的想象,故事优美,令人陶醉。它不仅诉诸人的知识,诉诸人的情感,而且巧妙、深入地诉诸于人类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不仅是为儿童而写的童话,更是一部包含深邃哲学思考的梦幻剧,展现了令人心醉神迷的气氛,蕴涵了智慧与诗——诗中富有哲理,智慧中含有诗的气息。

2、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青鸟有“幸福、光明和爱情”的意象,它是凤凰的前身,代表吉祥幸福,传说是王母娘娘身边传递佳音的使者,她的使命是帮助人类寻找幸福、纯洁、自由快乐的精神天堂;而在西方,青鸟是圣灵的化身,同样是圣洁、幸福的象征。

3、咪棣和棣棣寻找青鸟的`经历,象征性地再现了迄今为止,人类为了寻找幸福所经历过的全部苦难。作品中提出了一个对人类具有永恒意义的问题:幸福是什么?“我们给人以幸福,自己才更接近幸福。”光神(《青鸟》中赋予大地力量与美的源泉)指给主人公的是一条通过善良、仁爱、慷慨而到达幸福的道路。正如作者所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寻求着自己的幸福,其实幸福并不是这样难得的,如果我们经常怀着无私、良好的意愿,那幸福就近在咫尺之间。”人只有为别人的幸福着想,自己才会幸福。这种幸福观的改变,表现了作者超人的智慧,它对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永远具有启示意义。

深度思考

1、刚拿到《青鸟》这本书,我没有马上翻下去,而是把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封面上这样一行字上“幸福并不那么难于寻找,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这正是贯穿全文的主题,一句很耐人寻味的哲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会经常停下来陷入思索之中:究竟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找到并拥有幸福?

2、在温馨、明朗和如梦般细腻的情调中,号称“比利时的莎士比亚“梅特林克在书里讲述了一个用心灵寻找幸福的故事。在人教版的教材《幸福是什么》中,三个孩子也在寻找和认识幸福。结合这些内容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3、在寻找青鸟的一行“人”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4、棣棣和咪棣在平安夜离开家去寻找幸福,他们都去哪些地方寻找?在这些地方,找到了代表幸福的青鸟吗?

5、梅特林克在《青鸟》中提到一句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始终没有找到近在咫尺的幸福。”联系自己想一想,你找到了属于你的幸福吗?是怎样找到的?怎样才能拥有幸福?

活动设计

1、我来猜

在这个幸福、快乐的平安夜,棣棣和咪棣认识了很多精灵。

(1)先找出描写精灵的句子,再让同学猜精灵名称。

描写精灵的句子

精灵名称

她既温柔又美丽,只是有点儿忧伤。她的歌喉委婉动听,宛如淙淙的流水声,长发直垂到地面,就如一缕缕碧嫩的小草,身穿睡衣,但奔涌而出的清水就像一件晶莹剔透的外衣环绕再她身上。

(2)评价描写精灵的句子。(你觉得怎样读才可以读出这些精灵的特点?能不能换一换精灵的描写?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想象不光要奇特还要有根据,不能不合理的瞎想象。

2、我来想

相信每个阅读了《青鸟》的人都喜欢从小屋里蹦出来的各种精灵:面包精灵、糖精灵、火精灵、水精灵、个性迥异的猫精灵和狗精灵,还有代表希望的光精灵,这些精灵的形象让我们过目难忘。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梅特林克,你还打算设计哪些精灵呢?这些精灵是什么样的?

精灵名称

精灵的样子

3、我来寻

难道只有找到青鸟才能寻找到幸福吗?让我们在生活中寻找幸福吧!

场景

幸福在……

上学前,妈妈在儿子的额头轻轻地吻了一下,将儿子送走,儿子快乐地跟妈妈招手再见。

幸福在妈妈的吻里

幸福在儿子的挥手中

公共汽车上,一名学生把座位让给站着的老爷爷,老爷爷高兴地笑了。

幸福在

原来幸福并不难寻找,它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经常怀着无私的、美好的心愿,幸福就会萦绕着你、跟随着你!

4、我来找

每个人都是自己幸福的工匠,只要我们都怀着无私,美好的心愿,你就会发现,幸福并不难获得。其实,幸福近在咫尺……在梅特林克如梦如诗、意蕴深远的笔尖下,我们沉浸其中,思索幸福。

书中佳句

我的感悟

5、我来演

你愿意和小伙伴们将这些具有各式各样性格的精灵演一演吗?想想你们准备表演哪一个场景就先将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剧本,再分好角色演吧!

《幸福是什么》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自学课文,理解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二)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幸福,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疑问句,幸福是什么呢?智慧的女儿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而是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为什么要这样做,老师也想请同学们自己去体会。

(二)初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潭:深的水池。

诧异:诧,惊讶,诧异就是非常惊奇。

消防队:救火和防火的组织。

清澈:水清而透明。

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

义务:①公民或法人按法律应尽的责任。②不要报酬的。本课指责任。

(三)理清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三个牧童从小主动做好事,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明白了什么是幸福的事。)

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发展,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讨论课文的结构。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5自然段)讲了三个孩子修好了喷泉,砌成小井。

第二段(第6~13自然段)讲的是三个孩子向不相识的'姑娘请教什么是幸福,姑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第三段(第14~23自然段)讲了三个孩子在10年的社会实践中都弄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第四段(第24自然段到最后)讲的是智慧的女儿为幸福的含义做了总结。

(四)默读课文,填写表格。

同学们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填写以下表格,有助于学生完整地了解课文,理解智慧姑娘的用意。

《幸福是什么》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欣赏理解故事,初步了解幸福的含义。

2、体会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朋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幸福是什么》大图书、汉字卡——幸福、背景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价值分析:关注幼儿对幸福的感受,并对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提升。)

1、师幼互动:《幸福拍手歌》

2、出示汉字——幸福:“幸福是什么意思?”

小结:幸福就是让我们觉得很开心,很快乐,心里甜滋滋的。

3、引出故事《幸福是什么?》

二、理解故事(价值分析:通过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了解故事中不同动物对幸福的不同感受,使幼儿初步感受幸福的真正含义。)

(一)分段理解

1、猜猜谁到小兔家来做客了?(通过猜谜、听声音、听动物描述的方法猜)

小结:四个好朋友在一起聊天,聊啊聊,聊到了“幸福”的.话题,幸福是什么呢?

2、白鹤来小兔家做客

(1)白鹤的幸福是什么?为什么?

提升:原来白鹤觉得生活在它喜欢的地方,那就是它的幸福。

(2)你们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呢?

小结:我们每天生活在自己喜欢的地方,我们都会很幸福。

3、山羊来小兔家做客

(1)猜猜山羊的幸福是什么呢?为什么?

提升:原来山羊觉得每天吃到喜欢吃的东西就是它的幸福。

(2)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呢?

小结:原来我们小朋友每天都能够吃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你们真幸福啊!

4、长颈鹿来小兔家做客

(1)大家都聊得很开心,感到很幸福的时候,长颈鹿为什么要叹气呢?

(2)小白兔的幸福是什么?

(3)小白兔会怎样帮助好朋友长颈鹿呢?

5、讲述故事中小兔的方法并出示

(1)小白兔帮助了朋友觉得幸福吗?为什么?

提升:帮助了好朋友让好朋友得到了幸福,自己也会感到幸福,小白兔真有爱心。

(2)你们有过这样的幸福吗?

小结:原来帮助别人会让自己和别人都觉得很幸福!

(二)完整欣赏配乐故事:《幸福是什么?》

三、情感迁移(价值分析:在进一步理解幸福含义的基础上尝试用比较连贯的语言说说自己的幸福,感受和体会身边无时不在的幸福。)

1、出示树干,介绍爱心树

T:你们觉得幸福是什么呢?请用好听的话告诉大家。如果你说的幸福越多,爱心就会长得越多。

小结: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的亮眼睛找一找,就能够发现,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

2、猜猜老师的幸福是什么?(幼儿自由猜)

小结:老师的幸福就是小朋友的幸福,只要你们能够每天开心、平安、健康的来幼儿园学习本领,每天都有进步,那就是我的幸福!

四、活动延伸:

我们去给后面的客人老师一个温暖的拥抱吧,把你们的幸福感觉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

《幸福是什么》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2.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二、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三、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

四、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六、谈谈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几个同学合作,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板书】

幸福 是 什么

↑ ↓

为人治病 靠劳动

对人有用 尽义务

养活别人 做益事

《幸福是什么》教案 篇5

《幸福是什么》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幸福是什么》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幸福是什么》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

1、了解文章内容:

⑴ 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

(不知道)

⑵ 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⑶ 小结:

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⑷ 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

(“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⑸ 反复读:

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⑹ 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2、演课本剧:

⑴ 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⑵ 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⑶ 汇报演出。

3、本课小结。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幸福的

【教学后记与反馈】

这篇课文时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故事情节奇异,充满了幻想。在教学时,我以“讨论幸福是什么”为线索组织学生学习,首先放手让孩子们自读课文,在学生充分子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交流时,我重点引导了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幸福含义的理解,还注意扩展,联系生活加深学生对幸福含义的理解。课后,我还让孩子们搜集很多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相信孩子们对“幸福”二字有了进一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