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2025/09/2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同时能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计划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文章中蕴含的事理。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学生初读课文,在读通文章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课文,并学习文章“故事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板书课文生难字词。

2、学生认读下列词语,并勾画出相关句子,再读一读。

相悖、雇请、生机勃勃、一命呜呼、难逃厄运

踪影、糟蹋、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罪魁祸首

3、学生浏览课文,简要说说课文讲了“鹿与狼”的什么故事?

4、引导学生文章第一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的故事简述引导学生故事按“起因、经过、结果”分成三个部分。

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读懂故事中的事理,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t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找出文章中集中说明这个道理的自然段读一读。

2、抓住“一系列”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故事部分”体会第一句的`表达作用。3、抓住“角色”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第二部分“狼与鹿的关系”

4、指导学生结合全文理解“事理”。

5、学生整体读文章最后以自然段,结合全文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读全文,引导学生总结所学。

五、读文巩固。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3、完成生字词书写训练。

4、完成练习册。

5、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相反( )限制( )

反义词:强大( )凶残( )

5、读课文,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生机( )( ) 面目全( ) 一命( )呼

罪魁( )首 自由自( ) 苟延( )喘

附板书

14、鹿和狼的故事

保护鹿 杀了狼 (饥饿)

鹿多了 植被少了 鹿数量锐减

(疾病)

道理:遵循自然的规律

行动:科学地认识自然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20课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1、了解罗斯福为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的措施。

2、领悟作者借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幻灯片出示课题及鹿和狼的图片。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词语(幻灯片出示:难逃厄运、罪魁祸首、葱郁、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狩猎、控制、宠儿、乃至)

2、请同学朗读课文。

三、新课:

1、自读课文1—6自然段,思考: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幻灯片出示问题)

2、指名回答,师生讨论。

3、练习讲故事(幻灯片出示:合上课本,自己练习说一说或同桌间讲一讲鹿和狼的故事)

4、自读课文7—9自然段,思考:罗斯福错在哪里?为什么?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幻灯片出示问题)

5、师生讨论(幻灯片出示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的关系图,帮助学生理解)

6、分析本课写作思路及课文结构(幻灯片出示相关内容)

7、罗斯福总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吗?让我们写信告诉他吧。幻灯片出示: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劝说罗斯福总统的一封信":

罗斯福总统阁下:

狼吃掉一些鹿后,就会(),而没有了狼,就会();您制定的保护鹿群的政策,只是根据(),这是片面的,并不符合客观规律。

8、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界生物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事例?

9、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狩、宠、厄、悖”4个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4.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三、媒体运用

1. 课前查阅有关生物链的资料。

2. 大屏幕演示总结语,引起学生注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由生活导入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狼呢?学文,增加是啊,鹿通常是美丽善良的化身,而狼却凶恶残暴,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学文兴趣《鹿和狼的故事》(板书课题),看看课文又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

1. 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2. 指名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理解“苟延残喘”、“罪魁祸首”。

3. 指名说主要内容。

〈三〉理解

1. 导言

是啊,昔日的森林松杉葱郁,而今却面目全非;原来的鹿群活泼自由,现在却苟延残喘。这严重的生态灾难不能不使我们感到痛心疾首。然而,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如果有人能够劝阻他不再继续这个错误的决定,必将会挽救森林,挽救鹿群,挽救整个生态系统,可惜,罗斯福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向总统先生进见直言吧!我们来以形式的创给他写一封信,好吗?新达到激发要想使这封信更具有说服力,我们需要以课本为依据,可以用事实说学文欲望话,可以讲明道理,可以引用身边的例子,要有理有据的阐明你的观点。

2. 自由研读课文,思考如何写信。体现自主与

3. 小组交流。合作

4. 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信的内容适时小结出:生物之间的关系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不要以惯有的眼光片面的认识事物)

〈四〉总结

同学们一封封发自肺腑的信,不仅使罗斯福醒悟,也会使更多的人警醒。

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这个惨痛的教训不要再重演。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请同学们再回味全文,此时,你最想说什么?回味全文,老师这也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尊重动物,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自己。领悟文旨。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写课文的生字新词以及词语的意思。

3、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狼和鹿;

2.在预习课文之前,你认为狼和鹿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狼吃鹿,狼是鹿的天敌)现在,你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吗?

3.昨天与今天相比,我们对狼和鹿之间关系的认识竟有天壤之别,那作者是如何帮助我们走出认识误区的呢?

二、预习展示

1.读准字音;

出示ppt

2.听写词语;

3.朗读课文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思考:每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能试用小标题概括吗?并能根据小标题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板书:生机勃勃斩尽杀绝灭顶之灾罪魁祸首

三、自问自探

1.出示“生机勃勃”凯巴伯森林

2.在第一节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体现出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自由练习,指名朗读。)

3.过渡:森林真是动植物的家园。

过渡:所以当地居民恨透了狼。

出示第二节,默读思考:

当地居民为什么恨透了狼,恨到什么程度,你能用词语表达出他们对狼的恨吗?恨的结果怎样?(真是“斩尽杀绝”)

4.读了这段文字,请把你听到的、看到的分别做上记号,向同桌介绍一下这25年里几乎天天发生的同样的一幕。

5.如果你是当地的居民,请读出你的心情,指名多人练习,把“恨透了”的心情读出来。

6.如果你是作者,你的心情会是这样吗?请自己试着读一读。

四、探究写法

1.(对比写法,突出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离不开“狼鹿共存”。)板书:狼鹿共存(对比写法)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人们该举行庆功宴会了,怎么会有“灭顶之灾”呢?谁又是真凶——“罪魁祸首”呢?下节课再接着读。

五、作业布置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5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出示图片能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他们留给你的印象吗?从你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大家都恨那贪婪、凶残的狼,而喜欢美丽可爱的鹿。

2、然而美国民众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一向认为的凶恶残忍的狼,居然也会变成“功臣”,而美丽可爱的鹿,倒成了“罪魁祸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就让我们一起到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里去寻找答案。板题。

二、初步感受森林的变化:

1、请同学默读自学提示,看看从这段话你获取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出示目标1、2)

2、请同学们根据放声读一读课文1至6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语句用醒目的符号画出来,读一读。

课件:“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

三、探究森林变化的原因:

1、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狼被消灭,鹿大量繁殖)为什么要捕杀狼呢?谁能用书中的话回答?指名说。(美国总统··去消灭狼。)

2、想一想凯巴伯森林的狼被猎杀后,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再读课文1—6自然段,动笔划出相关的'语句。自由汇报

出示句子:

a、经过···也被猎杀了很多。(交流:捕杀数量之多情景残忍。)

出示课件:我仿佛看到了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听到了一声接一声凄惨的嚎叫,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血腥味。

(指导读出猎人的残忍,狼的悲惨,场面的血腥,时间的漫长。)

过渡:狼被猎杀后鹿没有了后顾之忧,它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呢?

b、得到特别···幸福生活。

(1)自由王国还可以说成?(自由世界、自由天堂)是呀,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饿了可以……渴了可以……累了可以……无聊了可以……

(2)你怎么理解“宠儿”?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鹿,相遇后你们会说些什么?

3、就这样,(出示:很快,·····是当年的25倍。)想象一下,这时候你放眼远眺,凯巴伯森林到处是?鹿!再放眼远眺,你看到的还是?鹿!密密麻麻的鹿呀,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

四、生态失衡,鹿多为患:

1、凯巴伯森林真的永远成为鹿的自由王国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可是,……八千只病鹿。)

2、讨论:从十万只到四万只再到八千只,你觉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①植被减少—饿死。②疾病蔓延—病死。)

3、因此,短短的几个冬天,十万只鹿只剩下八千只,而且是病鹿。想象一下凯巴伯森林中的病鹿,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多么悲凉的画面!你能通过朗读表达这份悲凉吗(指导朗读。)

五、对照感悟

过渡:同一座森林,25年间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面对着眼前狼被除,鹿惨败,森林也枯黄的景象,真正的“祸首”是谁?罗斯福当初做出决定,本意是想保护鹿,但事与愿违,结果痛心不已。在这场灾难发生后,为了挽救错误决策带来的恶果,美国政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想不到却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为了挽救凯巴伯森林,请同学们深层次的去读第7自然段,找出理由来说服他们。

1、师生现场辩论

角色分配:师:一部分人的代表(观点:不能引狼入室)

生:政府代表(观点:引狼入室)

2、“引狼入室”计划弥补了罗斯福的过错,但这位老人却在时常的反省自己的过失。请大家读课文的8——9自然段,说说罗斯福错在哪里了?(错在他仅仅根据习惯性的看法和童话原则制定了决策)

3、从罗斯福的失误教训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呢?动笔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4、为了不让凯巴伯森林中的悲剧重演,如果让你在森林中立一个警示牌,你打算写什么?

六、升华、拓展:

通过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你如何辩证的看待鹿和狼的关系?

总结:同学们,生物间有一种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板画天平;板书生态平衡)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天平必将倾斜甚至是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一幕惨痛的悲剧!这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板书:保护)让我们再次大声呼吁。“保护生态平衡,维护自然和谐”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结果摧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那么,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可能谁也不会想到,那就是得到特别保护的宠儿——鹿。课文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前后凯巴伯森林的不同情况,说明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板书:狼的故事

谈话:同学们,你们都爱听故事吧,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狼的故事吗?在这些故事中你觉得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它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鹿和狼的故事》,在这篇课文中你们将会对狼有不同的认识,并懂得新的道理。(板书完整:鹿和狼的故事)

二、阅读提示,初读课文。

1、请学生阅读提示,说说这篇课文要学习什么?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你从这篇课文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将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3、你还知道类似的故事吗?讲给大家听。)

2、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0世纪中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四千只鹿出没林间,狼是鹿的大敌,美国罗斯福总统决定由政府雇猎人去消灭狼,森林中的鹿成了宠儿,大量繁殖,十万只鹿开始啃食树皮,植被。结果森林中的植被吃光了,鹿大量死亡,疾病流行,枯黄的森林中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2.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汇报思考题1。

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这项决定的结果是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什么原因使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假如你就是当时的狼或鹿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剧下降。)

5.汇报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3.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给美国已故总统罗斯福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儿,应该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

(凯巴伯森林的现状:美国政府为挽救护鹿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的计划。而当时该项计划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到实施。当年美国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从此凯巴伯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