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高老头有感

2025/09/27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高老头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高老头有感 篇1

《高老头》这部世界名著是出自于法国19世纪大作家巴尔扎克之笔,巴尔扎特以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细致描写,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读了以后,不禁使人掩卷沉思。

《高老头》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时代小说,它浓缩了时代色彩,展现了当时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虚伪、狡诈、残忍。这部小说最成功之处,我认为是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主人公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她们在父爱的滋润下,从小过着奢华的生活,长大后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便都带着父亲精心准备的巨额嫁妆,嫁给了有钱有权之士,进入了梦寐以求的上流社会之中。从此,便抛弃父亲,让他孤苦一人过着寒酸的生活。直至高老头临死前哭天喊地想见她们最后一面,都感化不了她们的铁石心肠,最终只能带着遗憾离开人间。巴尔扎克用他那锋利的笔,把这两个女人卑鄙的心理、虚伪的面孔、惨无人道的行为揭露得淋漓尽致。这两个女人简直就是当时社会中无数妇人的缩影,巴尔扎克这一以小见大之笔,真是恰到好处。

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高老头那深沉的父爱。但这无私的爱在金钱社会里是一文不值的,几乎沦落为女儿们索钱的工具。两个女儿残忍不已,虽然抛弃了父亲,但一需要钱就马上想到了父亲。她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父亲善良的心、无私的爱,从而夺取大量金钱。之后,又狠狠地把父亲踢开。这时,高老头就如同从天堂掉进地狱,心痛得无法言喻。虽然他知道女儿们的心思,但只要看到女儿们的笑容,就毫无怨言,而且还非常乐观,总安慰自己:女儿是爱自己的,她们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的。但高老头只能以一次次的希望换来一次次的失望。这是无私的父爱!他只懂得付出、给予,却不曾索取过、抱怨过。这是伟大的父爱!他只要看到女儿们快乐,自己也就跟着快乐。他的呼吸与女儿们同步,至死为止。

高老头为女儿们献出了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其实,他所做的这一切,只是想女儿们快乐地生活着。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单纯的愿望而己,这也是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的共同心愿。父母对孩子倾注了一生的心血,让孩子茁壮成长。到头来,孩子长大了,成人了,父母也没有多大的期望,也只是希望孩子快乐。父母对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处处为我们着想,而我们有时却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有时甚至是误解。现在想想,我们真的很不懂事,所以以后我们要多体谅父母、理解父母。在这里,请记住一句话:“你的笑容,永远是父母最大的安慰。”我们要经常在脸上挂着心中的笑容,让父母与我们同乐。

读了这部小说,使我不得不感叹金钱社会的残酷无情:钱可以买到一切,但买到的都只是表面的东西。亲情在金钱社会中沦落,友情、爱情当然也不例外。可怜的人们,都被金钱、名利冲昏了头。人性早已泯灭,良心早己丢失。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有了这个经典的故事作为教训,我们要引以为戒。不要太看重金钱、名利、地位之类,这一切将使我们迷失方向,以至人性泯灭。我们要多关心身边的人,希望不会再出现第二个可怜的“高老头”!

读高老头有感 篇2

俄国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如此,但要看你读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如果读一本好书,会使你懂得很多,感受很多,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这样的书,它让我的感想很多,让我看到了人性的险恶。这本书就是巴尔扎克所著的《人间喜剧》的其中一篇《高老头》。

这本书大致讲述了高老头和他两个女儿的故事。高老头出身寒微,年轻时以贩卖面条为业,后来当上供应军队粮食的承包商而发了大财。他十分疼爱两个女儿,把她们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最后以巨额的陪嫁把她们嫁给了贵族子弟。大女儿仰慕贵族,他让她成了伯爵夫人,小女儿喜欢金钱,他让她当上了银行家太太。然而两个女儿挥金如土,像吸血鬼似的榨取父亲的钱财。最初他在女儿家里受到上宾待遇,随着他的'钱财的日益减少,他的地位也每次愈除。当老人身贫如洗时,她们再也不许父亲登门,使之穷困地死在一间破烂的小阁楼里,女儿们连葬礼都不参加。高老头临终时终于明白过来,她们爱的只是他的钱,他悲愤地喊出:"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

这便是《高老头》,结尾以惨剧收场,通过高老头的悲剧,作者批判了建筑在金钱基础上的"父爱"和"亲情",对人欲横流道午沦丧的社会进行有力地抨击。

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情感波动很大,特别是结局部分,我为高老头愤怒,为他有这样的女儿而感到难以其耻。我在想,为什么人与人的差距那样大。有人可以为了金钱放弃人性,除了身体像人以外,几乎没有人所具有的特点了;而有些人则可以为了自己的家人而放弃一切,包括金钱。金钱并不是万能的,金钱不具备人的感情,人的生命,它们都是死的。除了买东西以外,它们什么也买不到,最起码它们买不到亲情,友情和爱情。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都是温室里的花朵。她们没有奋斗过,她们只知道在父亲那儿索取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但从来不知道给予更多她们的父亲所想得到的,那就是女儿的爱,一句暖心的话,一个贴心的小动作,仅此而已,父亲的脸上便会扬起发自内心的快乐的笑容。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过寒冬与酷暑,永远都是在别人的关怀里长大,收获着所有人对她们的爱,而利用他们对自己的爱唯利是图。她们已经完全丧失了人类所具有的内心品质;纯洁,善良,她们的自私自利,将会被世人所唾骂,温室里的花朵,离开父亲的手里,将何去何从

而高老头,作为两个女儿的父亲,是十分不"称职"的。在对待女儿方面,他只懂得,要给予女儿们自己全部的爱,留给女儿们最好的生活环境和展示空间,给女儿们所有她们所想要的东西。因此,在物质上,她们显然什么也不缺。然而,高老头并没有教女儿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别人以及自己的父亲。读更多的书,懂得更多的道德舆论知识。让女儿们品学兼备,这些都比满足她们对物质的需要好得多。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我想高老头的惨剧也不会发生,他会生活地无比快乐,无比幸福。既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又有了情感的支撑。

但是高老头的做法,以至于造成他后来的惨剧发生。这部书反映了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黑暗现实,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作用,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书,一本好书。

读高老头有感 篇3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高老头》,让我爱不释手。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巴尔扎克,他描写了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漠不关心、自私、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亲情在这里显得很渺小。其中的主人公高老头的原名叫高里奥,以前是个面粉主商人,租住在一所平民的伏盖公寓里。在他起初手头阔绰的时候,人们对他很尊敬,称他“高里奥先生”;等到他没钱后,大家都讨厌他,挖苦他,甚至把气发泄在他身上。高老头为了二个女儿的美好幸福生活,说过可以为女儿们干什么都愿意,甚至于把自己给卖了,只要女儿开心,是个多么伟大的父亲啊!

他的二个女儿长大后按自己的意愿嫁了人,成为了上流社会的贵妇人,而且高老头还给她们每人八十万法朗作为陪嫁,但是二个女儿还不知足,想尽办法榨干自己父亲的所有积蓄,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挤入上流社会,高老头为了女儿把以前买来的银扣、银盘、一些能卖的都卖了,把买来的钱全部都给了女儿俩,连自己的生活费都没有了着落。两个女儿拿了钱给父亲稍个信都没有,更别说来看他了,除了来向他要钱之外,只顾自个享受,而且还鄙视自己父亲地位低下,生怕自己因为父亲是面粉商而给别人看不起。女儿出嫁后,高老头本来想可以随着女儿享享福,不料却被女儿女婿赶出家门。最后,高老头被两个女儿搜刮完积蓄后,在病中孤独地死去,两个女儿找着借口推避,都没来看他,在她们心中根本就没有父亲,没有亲情。高老头对家人无私的爱,对女儿们无私的奉献令我钦佩和感动,但他两个女儿的所作所为令我感到厌恶。

读高老头有感 篇4

有一种义无反顾的伟大叫爱;有一种毫无保留的无私叫爱;有一种伤痛欲绝的坚持叫爱。

《高老头》一书主要讲述高里奥老头,一个靠发战争财而得利的面条商;为了爱自己的女儿,也为了使女儿可以过上好日子,可以更爱自己,他不惜用重金做陪嫁将两个女儿嫁给当时上层社会。虽然在这件事上他如愿了,可最后的结果却不尽人意。在他生死垂危的时刻,两个女儿都因种种原因没能陪他走完人生的尽头,陪他看完最后一次无限美好的夕阳。其中还参杂着青年人的社会转变历程,包括他们温情的遗失。还有一些其他人的行为串客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不仅让我看到了当时的社会“金钱取代门第”的变动,更让人觉得当时社会的残酷、迂腐与黑暗。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高老头那揪心的爱。

也许年幼的我,并不知道金钱的魅力,但高老头的所作所为着实让我感动,但与让我忏悔让我替他叫不值,虽然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可是高老头对自己女儿的爱,爱我看来未免太过荒唐了。金钱真的可以买到一切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金钱并不是万能的,靠金钱来维持的关系可以久远吗?

我觉得高里奥先生应从实际出发去爱她的女儿,而不是让金钱隔膜了亲情。看着他为女儿们付出那么多,可结局却要几个酸穷的大学生来送终,我的心像是被什么抽动了一般,隐隐作痛,我也不知道自己在痛什么。或许在为高老头叫不值,也或许在位天下所有的义务反顾、毫不保留的爱而屈服吧!

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对父母的无尽的、没有结果的“勒索”。父母更应该反思一下,不要让溺爱成为扼杀亲情的毒药。

我不知道金钱维持的关系能否久远,也不知道是什么让这伟大的爱蒙上了一层阴影……一切的一切,我都不知道,但是我想我们大家都应该好好的想一下到底我们都遗失了什么,到底又是谁弄脏了纯洁的爱……

读高老头有感 篇5

读《高老头》有感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读《高老头》有感作文。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在高老头的养育下一贯过着奢华的生活,她们一个高攀贵族,进入了上流社会,成了新贵雷斯托伯爵夫人;一个喜欢金钱,嫁给了银行家,成了纽沁根夫人

。她们出嫁时,每人得到了80万法郎的陪嫁,因此对父亲百般奉承、体贴。他以为女儿嫁了体面人家,自己便可以受到尊重、奉承。但是没过多久,高老头破产了,这对宝贝女儿双双将父亲赶出大门,让他在破旧的伏盖公寓过着寒酸的生活。高老头在临死之前哭着喊着要见女儿们一面,但这丝毫不能感动女儿们的铁石心肠。再一次合上书本,再一次深深的叹息,已经说不清是第几次看《高老头》这本书了,但是每次合上书本,却总是感悟许多。

不得不说,高老头的确是深深地爱着女儿的,为了女儿,他可以付出许多许多,甚至是一切,但是,高老头怀着往上爬的虚荣心,把对女儿的“爱”作为攀援名贵、抬高地位的手段,一步一步的将自己推向了只有眼泪和坠子陪伴生命完结的命运。这篇文章使我悟出了金钱社会的残酷无情:金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买到女儿。高老头死后,拉斯蒂涅斯在他的两个女儿之间来回奔走,希望能筹措一笔治丧的费用,但是毫无结果,她们甚至连见都不见他一面,理由是先生和太太谢绝一切宾客,她们的父亲死了,都悲伤得不得了!最后,在送葬的队伍里出现的只有俩人,不是他的女儿. 一个是实习医生,另一个是迫切跻入上流社会的大学生拉斯蒂涅斯。高老头是一个好父亲,两个冷酷无情的女儿,难道忘了父亲的养育之恩吗?高老头把一切心血都倾注在女儿身上。给他们找最优秀的老师给他们找有教养的伴读小姐。可谁知高老头为她们所做的一切,换来的是被他们赶出门的下场。我从这本中看出了两个女儿卑鄙的心理、虚伪的面孔。恨这两个女儿的冷酷无情,恨那个残酷的金钱社会。假如高老头没有那么溺爱女儿,假如高老头没有利用女儿攀龙附凤,假如高老头没有那么偏执那么他绝对不会是这个下场。就连高老头自己也说过,“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纵容她们把我踩在脚下的。”人力虽然不可能决定社会,不过它却可以决定自己。

读高老头有感 篇6

看完了《高老头》以后,很不解,为何作品不取名为《拉斯蒂涅》。在整篇小说中,巴尔扎克在拉斯蒂涅身上花的心血远远超过了那个可怜的高里奥,如果是在现代电视剧中,高老头绝对只是个配角而已。然而,作者这样做自有他的一番苦心。

拉斯蒂涅从一开始就与高老头紧密相关:在鲍里昂夫人家遇见高老头的大女儿雷斯多夫人,并在伏盖公寓的餐桌上赞扬了她,引得高老头“眉飞色舞,象晴天的太阳”;去雷斯多夫人家探寻她与高老头之间的关系。通过拉斯蒂涅的行动,我们间接地了解了高老头,并且知道了他为何从伏盖公寓的二楼搬至三楼,直至公寓的“贫民窟”——四楼。此后,拉斯蒂涅就一直周旋于高老头和他的两个女儿之间,直至高老头去世。

这里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暗线,即高老头与他女儿之间的故事;另一条中则是很明显的,即拉斯蒂涅的社交活动。

拉斯蒂涅是一个来自南方的穷大学生,他向往巴黎上流社会的奢侈生活,一心要往上爬。刚到巴黎的时候,他只是空有野心,并未有什么野心家的卑鄙行动,甚至有点幼稚和天真。例如,当他收到母亲及两个妹妹千辛万苦凑出的一千五百法郎时,感到很不好意思,觉得良心上受到了责备,甚至内疚得哭了。又如他的爱情,伏脱冷引诱他去勾引维多利,以获取高额的陪嫁,拉斯蒂涅拒绝了,他闻出了其中的罪恶,他知道,自己并不爱维多利,他喜欢的是纽沁根夫人,即高老头的小女儿,在爱情与金钱面前,他一反当时社会人们的思维习惯,选择了爱情。拉斯蒂涅还无私地照顾高里奥,其原因不能排除他喜欢高里奥的女儿,但更主要的是他钦佩高里奥高尚的父爱,当他知晓高老头因为两个女儿而变得一贫如洗时,拉斯蒂涅说道:“高老头真伟大!”尽管拉斯蒂涅在小说的结局中终于放开幻想,开始了他野心家的行动,我们还是不能否认他曾经的神圣和善良,如果他不到巴黎读书,而是呆在外省的家中,那么他应该会像他母亲和两个妹妹一样,团结,友爱,无私,他的一切改变都源于一种东西——金钱。

金钱使拉斯蒂涅的精神染上了铜臭味,同时也改变了高老头的一生。当我们翻开小说后不久,高老头已经住进了公寓的第四层。具体他是怎样被女儿们搜刮的,我们无从知晓,但是,从高老头临终前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曾经辉煌的那些日子。女儿们刚结婚时,因为拥有了八十万的陪嫁,所以对他奉承体贴,谁都不敢怠慢他,包括她们的丈夫,高老头每天都受到好的款待,由女儿们陪着上戏院,由人们恭恭敬敬地瞧着。但是,当她们进入了高等社会以后,当高老头被榨干后,女儿们就将父亲弃之门外,最后,高老头为女儿急出了病,在对女儿的叫唤声中死去,然而女儿们,一个在舞会,一个在戏场,直到老头儿入土,也未见她们两个出现。

小说中有两处值得对比。首先是高老头和泰伊番先生的对比。同为人父,高老头用尽心思培育两个女儿,使她们受到高等教育,并且满足了其进入高等社会的愿望,分别给她们提供了八十万的陪嫁,可以说尽到了做父亲的一切责任。而泰伊番先生对维多利小姐所做的唯一贡献,恐怕就是把她养大了,接下来就是把她赶出家门,剥夺了她 继承财产的权利,直到唯一的儿子被刺死,才不得不将其接回家。两人决然不同的态度源于对金钱的认识程度,高老头最终领悟了金钱在维系家庭关系上的重要作用,但却是在临死之前,为时已晚,而泰伊番先生却早早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另一处对比,则是高老头的两个女儿与拉斯蒂涅的两个妹妹。雷斯多夫人和纽沁根夫人,虽是同胞出生,却相互猜忌,为了从父亲那里弄到更多的钱而排斥对方,甚至当面指责彼此,最后不欢而散。而拉斯蒂涅的两个妹妹单纯,天真,心地善良,为了凑足哥哥的费用,不惜献出了自己的所有,并且为此而“乐得整天疯疯癫癫”,她们的无私令人感动,贫穷使兄妹几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这对前面一对富有的姐妹俩是一个莫大的讽刺。金钱丰富了她们的物质,却掏空了她们的灵魂,而这,也是《高老头》这部小说留给我最大的一个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