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童年》有感

2025/09/28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童年》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童年》有感 篇1

清风拂过,轻轻翻开书页,将我带入了《童年》的世界。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父亲病故,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开始,直至走向“人间”谋生的故事。

我羡慕阿廖沙有一个爱他、疼他的外祖母,也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因为他还有一群贪婪、自私、为钱而不择手段的舅舅,更有一个残暴的外祖父。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过早地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最难以忘记的,是在这种情境下的阿廖沙那种自力更生的精神。阿廖沙与小伙伴们一起捡废品,虽然穷困贫乏,但他却仍然坚持下去,他靠自己的努力生活。

回想一下如今我们的生活:娇生惯养,锦衣玉食,个个不是大少爷就是家中的“掌上明珠”,一点磕绊便大呼小叫,动不动就发脾气。我们现在的生活比阿廖沙不知要好多少倍,但我们却不知足:我们虽已是金枝玉叶,却永不停止索取;明明已经华衣贵食,却总想获取更多;本来已经是家庭中心,却不知适可而止。

人是一种贪婪的生物,若从小无人束缚,或父母一味纵容、溺爱,那很可怕。父母不能因不舍而不放手,应该让孩子独立成长,只要适时帮一把,大多时候,在一旁默默守护便好。我们也不能让父母过度保护,鹰本来就属于蓝天,不可能一辈子被护在手心。时间久了,小鹰长大了,却始终没有学会如何飞翔,这鹰便废了。

就如《童年》的结尾所道,让我们独立生存,为了以后,为了未来我们走向“人间”的那一天。

读《童年》有感 篇2

说起来真让人惭愧,我以前并不爱读小说,因为篇幅太长,总需要花很多时间。所以,每次总是虎头蛇尾,从未完整读过一篇长篇小说。但是《童年》这本厚达400余页的长篇小说却深深地吸引了我,居然被我破天荒的读完,而且说是聚精会神地读完也毫不为过。小说读完了,我为书中的主人公的命运深深牵挂,我流过泪,与他同苦;我欢笑过,与他同乐,可以说这是一本令人震撼、难忘和启迪的好书,不愧是举世公认的艺术珍品。下面还是让我们一同感受一下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吧!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俄罗斯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一些小事常常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个不向黑暗社会屈膝的人。

和他相比,我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的事情。

拥有现在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不应该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现在,我能坐下来,静静地跟父母一起看书、交流,这是何等的幸福!

读《童年》有感 篇3

《童年》是由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主要讲述了前苏联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回想自己小时候,在外公的所见所闻,让他写下了这本《童年》。

这本书讲:因为他父亲去世,他被迫到外公家住,一到外公家就看到了舅舅们勾心斗角,抢夺外公家的财宝,***妈回来才稍微停住了一阵子。可慢慢地,舅舅们又吵起来了,妈妈离家出走了,外公家的经济来源:一个染坊失火了。这让年幼的他几乎崩溃,可外婆的温暖又给了他一丝希望。后来外公迫不得已的分了一些资产给他的儿子们,他自己带着其它人住了个新地方。可是,有一天,二儿子告诉他大哥要来杀他。他还不是单枪匹马来的,还带了群流氓来了。回来母亲回来了……

读完了这本书,我有许多感叹。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时代,吃的穿的全靠父母,平时也有父母疼爱,可高尔基不一样,他的父母在他几岁时就死了,他只能去外公家,但外公家的尔虞我诈更是让人厌恶,母亲走后虽然又回来了,但是与继父生了个孩子,他母亲的大部分的爱就放在那个孩子上。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外公也慢慢地亲近了他。但他生活仍然凄苦,每天放学后还去捡垃圾。我们的生活比他们好多了,但有也有人不好好珍惜。

书中的几个舅舅用着夺来的资产玩乐,可这其中有多少是真正属于他们?有钱却没有基本的道德,孝敬父母的心都没有。

读《童年》有感 篇4

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童年往往是最美好的.对于我来说,童年是我最宝贵的收藏.可是高尔基的童年,是一段悲惨遭遇,一段不公平的人生!

在假期中我看了不少书,对《童年》这本书最感兴趣。据我了解,《童年》是高尔基用自传体写的小说三步曲的第一部(第二、第三部《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它向我们艺术地展示了阿廖沙(高尔基的小名)在黑暗社会追求光明的奋斗历程,还有十九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国社会风貌。

我读完《童年》,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遭遇,觉得我是幸运的,我比他幸福,我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疼我爱我的爸爸妈妈,还有关心我的同学,老师......可是在作者3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就带他回了娘家。可外公却是个自私、贪婪而又专横的小业主,残酷剥削雇工,但是资本主义俄国的发展打断了外公的发财梦,从此破产以至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可怜的母亲改嫁之后,生病而死,十一岁的作者被外公残忍地赶出了家门,到社会上自谋生路……

小小年纪的阿廖沙真可怜,和我们一般大,却要遭受我们承担不起的痛苦,老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难道十九世纪的俄国社会就这么黑暗吗?当我一次又一次读到阿廖沙所受痛苦时的情节都历历在目,这时我的心也在痛.恨不得马上就进入他们的时代,找到阿廖沙,再把他解救出来.带到我们21世纪,带到我们家,和他一起生活,使他也成为我爸爸妈妈的孩子,让他也有一个温暖的家.每天一起上学放学,在校园里认真学习知识.然后我们一起吃美味可口的饭菜,一起看有趣的电视,一起过多姿多彩的生活.也成为一个有父母疼爱,有老师,同学关心的孩子.

我真希望我的梦能实现,让19世纪的俄国社会不再黑暗,永远光明!让更多的孤儿也能得到多一点的关爱!

从中我也明白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与阿廖沙相比,真的是一个在天堂,一个 在地狱般的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呀!

书中还告诉我们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读《童年》有感 篇5

童年,是美好的梦;童年,是理想的港湾:童年,是记忆里的甜蜜……童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美好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令人厌烦的,都使我们难以忘怀。童年反映了我们儿时的喜怒哀乐,我想这些喜怒哀乐早已在我们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完《童年》这本书后,我知道高尔基的童年是与众不同的。

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他幼年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他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他们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美好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阿廖沙的童年中,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幸好这世界也不完全是丑陋不堪的一面,身边还会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祖母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然而我觉得与其说是被他们害死的,还不如说是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吞噬的。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时光,一触即去,童年,也随之流逝。让我们一起赶上童年的末班车,奋斗拼搏,不再依赖任何人,脱离有力的庇护,单纯靠自己的力量在不确定中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深深扎根,茁壮成长,给自己带来更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