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乌塔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乌塔读后感 篇1
《乌塔》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独自游欧洲的事,读完这篇课文后,我对乌塔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我敬佩她独自一人游欧洲的胆量,这对于我来说想都不敢想。我今年十岁了,别说游欧洲,就是独自游我所在的城市??廊坊,我都没游过,甚至一个人过马路妈妈都不放心,常对我说:“我就你这么一个女儿,万一出点事我们可怎么办?我到现在自行车都不会骑,你说我郁闷不郁闷!和乌塔相比,我自愧不如,从天上差地下还得掉井里,那差距是相当大……
我敬佩她的细心,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以免父母担心。可见她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周密的安排,这一点我更逊色了,我做事常常没有计划,而且粗心大意。(.)
我敬佩她的恒心,她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三年呀,我对一件事的热情超不过三天,我要是能有乌塔的恒心,我相信没有做不成的事。
我还敬佩她的自立,不向父母要钱,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可是想想我们呢?平时家务都很少做,更别说打工挣钱了,我们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说好听了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其实我们就是一个没有自由的白痴,到了外面的世界什么也不会,我们的'父母太爱我们了!
对乌塔我除了敬佩还是敬佩,什么时候我们中国的父母能对我们放开一些,我们中国的孩子也能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相信这是许多中国孩子的心声。
勇敢细心的乌塔,我要向你学习。
乌塔读后感 篇2
读《乌塔》
乌塔是一个独立性相当强的女孩。她小小年纪,就已经独自游历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可是我呢,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觉得我现在最缺乏的.就是独立,每天回家,妈妈就把饭做好了,我只需要动一下筷子,把它送进嘴巴里;衣服脏了,爸爸妈妈会让我脱下来,我从来不用动手;每次出门,都有人陪着,一个人哪都不敢去。
老师已经把这篇课文讲完了,可我还沉浸在对乌塔的想象中。乌塔的父母也很爱她,但她从不依赖父母,她有自己的思想,她想到哪里玩,并不是说去就去,而是要做充分的准备。其一,她要读很多书,查阅相当多的资料,反当地情况做滥熟于心;其二,次费问题怎么解决?她支分发广告,陪人家小孩子玩等等,从不依赖家人;其三,保证安全,每到一地,先去公安局查清电话号码,给家里发信或者寄出一张报平安的卡片。这样做到心中有数,家里人肯定放心,她也很轻松。我要向她学习,以后无论做什么时候事情 要做个计划,步步为营,一丝不苟地完成任务。
小时候听妈妈讲故事,在我们国家象乌塔这样的少年有好多。甘罗十二岁就不费一兵一卒使秦国得到十六座城池,官封上卿;打柴放牛的小区寄,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杀死了两个比他高大很多的强盗;三国时的周瑜,七岁学文,九岁习武,十三岁就统领千军万马;还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勇敢……这一桩桩,一件件,在我的眼前渐渐展开,让我思绪万千。
我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向这些榜样靠近,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学习,克服依赖思想,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要多读课外书,不做分数的奴仆,用知识武装自己。
……
乌塔读后感 篇3
《乌塔》这篇课文讲的是:14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挣钱,游历欧洲的事情。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受独立、自立、自强是多么重要。我们正是要培养这样的精神啊。
读了《乌塔》这个故事,我十分敬佩她:她为了这一个暑假游历欧洲,经花了整三年时间准备!准备钱、资料还有路线。读到这,我不禁心里感叹到,乌塔可真有毅力!三年,多长的时间呀!就说说我们吧,记得我去年暑假,想跑步减肥,我想:我一定要减下来!可是,仅仅过了两天,我便不愿意跑了,今天说太热,明天说太滑,后天又说腿碰伤了不能去……,就这样,放弃了跑步,如果我有乌塔的`毅力,早就能减肥成功了。
如果问你身边的人:“你自己挣过钱吗?”,我想十有八九回答肯定是否认的。但她,一个14岁的小姑娘——乌塔的所有旅费都是自己挣的。瞧!周末她帮助超市发广告单,这个暑假又在帮别人照看婴儿…….乌塔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挣旅费的,并在欧洲有计划的花费,可是,我们谁自己挣过钱?有了钱是不是都大手大脚的花掉了呢?现在,家庭里全是些“小皇帝”、“小公主”,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谁会自己挣钱,全是父母给的,因为得来轻松,花起来肯定大手大脚,不会珍惜。如果大家向乌塔那样,用劳动来换取相应的报酬才能感受钱的来之不易呀!并学习有计划和意义的使用。
我还佩服乌塔独自一人游历了整个欧洲。这太让我震惊了!我们现在,不说出国,就是连我们住的一个小小的纯梁都没有独自出去过,更何况出省、出国呢?我们现在就缺这种独立自主的意识呀!
乌塔通过自己的努力游遍欧洲,我想,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向自己的目标出发,一定也能跨出家门,迈向世界的!
乌塔读后感 篇4
前不久,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文章,对我触动很大。我对文中十四岁的德国姑娘乌塔佩服不已。
这篇文章主要讲乌塔在父母的支持下,用自己挣来的钱,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反映了外国孩子有礼貌、富有生活经验、热爱生活的特点。一个十四岁的姑娘竟然那么勇敢——在暑假独自一人浏览了欧洲的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五个国家;她竟然有那么大的毅力——为了这次旅游,用了三年时间来准备,阅读了大量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更难能可贵的是所需的旅游费用,完全是她自己三年来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为别人家陪小孩赚回来的。她的这种勇敢与毅力不仅令我们刮目相看,更令我们无地自容。与她相比,我们相差甚远。我们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家,父母长辈百般呵护;在校,老师耐心教育细心照顾;出门,有家长陪同或专人看护。不说单独出门旅游,就是单独上校的机会都难得一次。我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与磨练,我们的独立自理能力几近退化,真的是我们不行吗?是我们比别人差吗?不是,是我们没有机会,是因为我们的父母长辈过分的宠爱甚至溺爱而造成的,他们把我们宠成了霸道、自私、娇气的“小皇帝”、“小公主”。是他们很少给我们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我们便享受惯了。
“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对“我”的反问,正好问得“我”一时语塞。的确是呀,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们单独出门?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磨砺怎能成长?我们现在需要机会,亲爱的父母长辈们,放心吧,请松开您溺爱的双手,让我们自由地翱翔。因为“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这是乌塔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的真理。
乌塔读后感 篇5
今年,我们语文课本,第二十七课是用一个名叫乌塔的德国小女孩来命名的。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她用三年的时间,准备了这次暑假独自游历欧洲。其中,她每个周末都去帮餐馆或者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和到别人家当保姆挣取旅游费;她还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一张明信片向父母报平安,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从这几点,可以感受到乌塔是一个自力更生和测划心强的小女孩。也许,这就是父母让她独自去的理由。可是,如果同样有准备这么充分的中国小孩子,真的.能像她一样独自游历欧洲吗?
中国的父母不是一口咬定一起去,不然就不准走;就是甜言蜜语地把孩子骗回来,说不去可以留在家里吃大餐啊、每月的零花钱可以多十块啊……说到底,根本不想让孩子单独迈出家门就是啦!
平时在家里,父母总是把我们视为掌上明珠,拿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飞了。什么事情都帮我们收拾地井井有条,就算我们自己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父母也会说我们是家里的宝贝,只要安心学习就可以了;或者是:宝贝,你的心意我们领了,还是我们来做吧。每时每刻都把我们照顾地无微不至。可乌塔不也是家里的宝贝吗?为什么她却能独自游历欧洲?难道她的父母和爷爷奶奶都不爱她吗?他们当然也爱,但是他们都知道自己不能陪伴孩子的一生,所以才会从小培养孩子,让他们变得独立,他们长大才能自力更生……
同学们!请问你们是愿意当笼中的小鸟?还是在暴风雨中顽强生存的雄鹰?父母啊!请收回你们温暖的双臂,让我们从小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