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2025/09/30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但”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了解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初步感知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2、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题

教师课前先将课题“蓝色的树叶”写在黑板上。

师: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平时看到的树叶都是什么颜色的呢?教师随机给学生呈现ppt资源的相应图片内容。

读了课题,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树叶为什么会是蓝颜色的呢?学习完课文后你们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词:

2、请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自由认读。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自主观察、识记下面的字:术、吐、桌、注、铅、已、笔、景、由、年、拿。

2、教师请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之后教师和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几方面:

⑴ 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⑵ 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⑶ 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分别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五、课后思考

生字难关攻克后,教师请学生课下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1、教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之后出示ppt请学生思考:

⑴ 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借到了吗?

⑵ 李丽不是需要绿铅笔吗,为什么会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⑶ 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 教师请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一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⑴ 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⑵ 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⑶ 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并说说为什么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她当时会想些什么?

⑷ 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⑸ 读第三次对话:

① 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② 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③ 教师播放资源中的范读。让学生体味林园园和李丽的心理活动。

⑹ 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⑵ 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⑶ 读第五自然段

⑷ 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⑸ 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怎么做?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教师小结: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相信我们的小朋友都能做到这一点。

三、拓展练习

1、读读写写:

2、以“我想对林园园说……”为题,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篇2

一、听辨质疑,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赛,看看谁最精神,注意力最集中。老师说四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

(1)、众人拾柴火焰高。

(2)、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

(3)、称赞别人是一种美德。

(4)、树上长着蓝色的树叶。

2、第4句被你们否定了,能说说理由吗?学生责疑:树上怎么会长出蓝色的树叶呢?

3、是呀,书中却有一篇文章课题就叫——蓝色的树叶,(板书课题:蓝色的树叶)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数数自然段标好。

2、教师范读,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3、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分自然段接读课文,评价。

三、认读生字。

1、看实物识字:铅笔笔盒课桌美术课本

2、读句子识字

(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

(铅、削、盒、术用红色区别)

(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用红色区别)

3、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比较形近字:术、木吐、土

注、住、往削、消由、甲

6、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美术课绿铅笔惹人爱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皱眉头风景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的结构特点,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指导(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3)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3、学生练习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

四、作业

1、填上合适的词

一()铅笔一()树叶一()同学一()椅子

一()刺猬一()板凳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互相帮助,不应该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是能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但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学情分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并不容易。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

2、指导读好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方法:谈话法、谈论法。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四片纸树叶(红、黄、绿、蓝)。

3、三幅画(林园园的画、李丽的画以及一幅有绿色树叶的画)。

4、扩展练习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识字写字。(略)

2、初读课文。(略)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平时你们看到的树叶一般都是什么颜色的?(绿色、黄色和红色)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拿出相应的纸树叶。

2、(教师出示蓝色的纸树叶)你们见过蓝色的树叶吗?(没有)可是,老师就看见有一位叫李丽的小朋友画了蓝色的树叶。

3、板书课题。(19、蓝色的树叶)学生齐读课题。

4、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你一定会知道其中的原因。

二、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词语(巩固生字)

出示卡片,用多种方式认读词语。

四、朗读课文

1、把词语放到课文中,大家还会读吗?(会)

2、全班朗读课文,师纠正读音。

五、分析课文,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说说“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李丽林园园)

2、(教师出示林园园的画)问: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可爱)大家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3、看课文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看她们说了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讨论)

教师检查:

(1)李丽小声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应该用什么语气读?(礼貌,而且小声)为什么?(因为是在课堂上)指名读,全班读。(板书:小声说)

(2)说话训练:()吗?

(3)林园园把绿铅笔借给李丽了吗?(没有)她怎么说?全班读。

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理解“吞吞吐吐”,让学生明白林园园是在找借口。(板书:吞吞吐吐地说)

4、让学生找出另外的几次对话,按上面的方法学习。

5、教师检查后板书。(借怕只画不要……不要……不要……皱眉头没有接)

6、看课文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图画的是课文中哪部分的内容?(第五自然段)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

7、(出示李丽的画)李丽为什么用蓝色的铅笔画树叶?(因为林园园根本不想把她的绿铅笔借给李丽)

8、看到李丽的蓝树叶,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认识到自己错了)(板书:不由得脸红了)

9、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的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并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10、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对,当别人有困难请求帮助时,要热情帮助。

七、扩展练习

1、这些字,我会变!

木+(、)=(术)土+()=吐若+()=惹

合+()=拿盒=()+()注=()+()

2、我会说!

例1: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吗?

例2: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吧。

例3:吞吞吐吐花花绿绿

()()()

(教师发扩展练习卡,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并及时纠错。)

八、实践活动

(出示一幅已画好的有绿色树叶的图画)要求学生画一幅有绿色叶子的树的图画,画好后送给在学习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同学。

九、板书

19、蓝色的树叶

李丽林园园

小声说吞吞吐吐地说

借怕

只画不要……不要……不要……

没有接皱眉头

不由得脸红了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 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4、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读出两个女孩的内心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

2、 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教学重点:

知道翘舌音“术、惹、桌、注、皱”,认识多音字“吐、削”。

教学难点:

多音字

教具用具: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识字

1、 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一遍。

(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2、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

3、同桌交流:把不认识的字提出给予解决。

4、开火车巩固认读所教生字。

5、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术、吐、注、铅、桌”是既要求认识又要求会写的字,可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术、土、主、住、沿、船”等字分析字形。)

6、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7、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美术 削铅笔 惹人喜爱 吞吞吐吐

课桌 铅笔盒 注意 皱眉头

二、指导写字

1、让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摆放。(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2、左右结构: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

上下结构:笔、桌、景、拿,重点指导“笔、拿”两字的书写。“笔”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拿”字上部“合”字的撇起笔靠近竖中线,然后要往左斜,“口”要写扁一点;下部“手”字的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3、生在书上描红,然后临写,老师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三、板书

19、蓝色的树叶

术 惹 桌 注 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3、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读出两个女孩的内心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黑板、适当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蓝色的树叶》,谁来告诉我这篇课文的两个主人翁是谁啊?(李丽和林园园)

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美术课上借铅笔)

出示课件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两位同学谁的画更好看?李丽的画为什么不好看?(树和小草没有颜色)该颜色该怎么办?(找同学借)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可是复习上节课的一些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状态)

二、初读全文

请同学们自由得去读一读课文,看看李丽是怎么借铅笔的。边读边画出课文中李丽和林园园的对话(出示课件和配乐)。

师:你在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找到了答案呢?那就请你读给大家听!请生来回答每个自然段的对话。(老师随机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进一步复习全文,找出课文重点,理清课文思路。配乐可以让孩子在读的时候更加专注。)

三、略说

1、自然段,细读2、3、4自然段

导入,师讲述:美术课上我们的李丽同学因为没带绿铅笔而不能完成美术作业,如果你是李丽,你的心情会怎样?难过而又心急的你会怎么做?

2、自然段对话:引入: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叶画好了。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想想,这时的李丽看到那么美丽的图画,她会更想……(画好那幅画)

于是她充满希望的向林园园借笔,这时如果你是李丽,你会怎样找林园园借铅笔呢?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下这句话。(指2人读)

李丽是这么迫切的想要借绿铅笔,林园园同意把铅笔借给他了吗?(没有)。为什么?(我还没画完呢。)

如果你是林园园你能吞吞吐吐地说这句话吗?(指2人读)重点理解“吞吞吐吐”。

现在让我们带着感情来读对话,男生来读李丽的话,女生读林园园的话。(男生女生读)

小结:这次李丽借到铅笔了吗?没有借到铅笔的李丽有在干什么?

3、自然段对话:引入:没有铅笔的李丽已经很难过了,当她没有借到铅笔后心情会怎样?(更难过)

没铅笔的李丽等啊等,等到林园园到都画完了,李丽再次鼓起勇气向林园园借笔,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指2人读)

那林园园又是怎么回答他的呢?谁愿意为我们来读读林园园说的话?(生读,指2人读)

听到林园园不放心的话后李丽又说了什么?(生读,指2人读)

(注:儿化音“一点儿”的正确朗读。)

好不容易等到林园园画完了的李丽又鼓起勇气再次向林园园借笔,可是他又被拒绝了,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你们读李园园的话,周老师读旁白和李丽的话。

读的真好,请你们带着从这样的心情和你的同桌再来读读这段话。

读后反馈。(随机抽读或齐读。)

4、自然段对话:引入:听到李丽再次保证的林园园借铅笔给李丽了吗?请自由的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还要”看出了什么?(林园园觉得李丽画的太多了,)你们来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呢?(生读,指2人读)

听到林园园这么说的李丽还会不会接受这支铅笔呢?为什么?

(觉得伤心了,我借了这么久都不借给我。)

(设计意图:本课的难点就是这几句对话,从对话里了解李丽和林园园的心理活动,从而读出属于自己的真正感情。)

四、略读5自然段

引导:林丽没接林园园的绿铅笔,她是怎么画小树和小草呢?(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在第五自然段认真找答案。

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师引导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设计意图:经过事情的变化,我们的林园园也受到了良心的谴责,开始反省自己。让学生了投入到文章中,让了解到具体事情的学生受到思想的教育。)

五、拓展延伸

问: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

问: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

问:李丽会原谅林园园吗?她们两能成为好朋友吗?

(设计意图:希望孩子知道一个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六、总结全文

总结:我们一定要知道,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设计意图:希望学生听能够了解到朋友之间是应该互相帮助的,应该让自己随时保持着一颗热情助人的心。)

七、课后作业

把今天学的这个故事回家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告诉他们,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一借 没画完

二借 怕你把笔尖弄断

保证 不相信

蓝树叶 脸红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一)出示: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小树、房子和小山。(出示:画着绿树叶的图片)这是我们班张雨舜同学的作品,我们看,他的树叶画得怎样?(学生: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

(二)出示:画着蓝树叶的图片。

教师: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好不好?

二、初读课文

(一)那我们就快快读课文吧,边读边标出生字,划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好伙伴”帮忙吧!

(二)大家读得太认真了,谁能勇敢地给大家读一读呢?(教师奖给勇敢者一颗勇敢星)

(三)大家读得真棒,而且在自由读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帮助伙伴是那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

(四)那我们把课文中自己会的生字大声地读一读吧,不会的你也一定会有好办法解决的,是吗?

(五)我想考考你们,同意吗?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2.教师出示会认字的字卡指名读,开火车读。

3.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4.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皱眉 借铅笔 趴在 削铅笔 不由得 吞吞吐吐 盒子 惹人喜爱 脸红

5.同学们读得这么好,写得也一定不错,再读“术”“铅”“吐”“注”四个生字的卡片,这四个字特别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有信心写好吗?

(1)这四个字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把好办法告诉你的同桌。

(2)指导书写。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②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4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3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③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三、再读课文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你们知道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了吗?

(二)反复练习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对话语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3.通过课文中林园园认识到自己没有帮助同学而感到羞愧这件事,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助人为乐,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一)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二)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记忆生字。

美术 铅笔 桌子 注意 吞吞吐吐 惹人喜欢 皱着眉头

(三)听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互相订正。

二、朗读感悟

(一)读悟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流利,体会语气。

2.指导朗读。

(1)指导长句子的停顿: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

(2)指导读出语气: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李丽找不到绿铅笔时的焦急心情,再听教师范读,模仿读。)

(二)读悟第2至4自然段。

1.自读课文,数数两人有几次对话,用——画出李丽的问话,用波浪线画出林园园回答的话。

2.指导读第一次对话。

(1)抓住“小声”“行吗”“吞吞吐吐”这几个关键词语,先让学生自己体会两人说话时的不同预期,自读自悟。

(2)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3)教师范读:读李丽的话“小声”读,用商量的口气;读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想借又不直接说的语气。学生看老师表情,听老师语调。

(4)学生模仿练读,分角色读。

①用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感情的方法,在学习小组内读悟其余对话。

②检查自读自悟情况,相机指导朗读。

③教师引读李丽与林园园的对话。

④分解色读2—4自然段。

(三)读悟第5自然段。

1.读读说说:出示画,读读课文,说说蓝树叶的来历。

2.想想说说: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3.说说议议: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什么?

三、拓展活动

(一)读读背背。

惜校誉 敬师长 爱学友 守规章

乐助人 有雷锋 少索取 多奉献

(二)续编故事:如果你是作者,在课文的结尾你还会写些什么?

·板书设计·

18. 蓝色的树叶

小声 吞吞吐吐

只好 我怕你……

连忙 你要注意……

皱着眉头

(蓝色的树叶) (脸红)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2、读懂课文,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难点:

1、懂得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2、懂得李丽为什么不接林园园的铅笔,及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不由得脸红了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蓝色的树叶。

2、复习词语。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这篇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

过渡:李丽为什么跟林园园借绿铅笔呢?我们一起学课文第1自然段。

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思考: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

(2)生边读边找答案,用“ ”划出来。

(3)看图1,找哪个是李丽,哪个是林园园。

(4)指名说答案。

过渡:林园园借给李丽绿铅笔了吗?最后她画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你从课文的第几段看出来的?(第5自然段)。下面我们就学习第5自然段。

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问: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2)观察图2。

问:林园园看什么?脸色怎么样?心情怎样?又是怎么想的?

(3)观察完图后,讨论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4)指导朗读。

我们读这段应该把李丽认真画的态度读出来,还要把林园园羞愧的语气读出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语:为什么李丽没有接林园园的绿画笔?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2~4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问:李丽向林园园借画笔,林园园愿意不愿意借给她,你从哪看出来?

理解:“已经、吞吞吐吐”的意思。

(2)看图1。

先看林园园画的.树叶,再想林园园说的话,说明什么?(不愿意借彩笔)

(3)指导读对话。(有语气)

过渡语:李丽再次提出向林园园借绿笔时,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我们学习第3自然段。

4、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问:李丽再次提出向林园园借绿画笔时,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李丽听了之后说了什么?

(3)请2名同学分角色读第3自然段,把当时的情景读出来。

过渡语:当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林园园听后借给李丽铅笔没有?我们继续往下学。

5、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

思考:

①林园园说话时用了三个什么词?说明什么?

②当李丽说还要画小草时,她又说什么了?怎么说的?

③“皱着眉头”说明什么?

(2)分小组讨论3个问题。

(3)指3个小组汇报结果。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自然段。

6、指3名同学每位同学读一段,读2~4段。

思考: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指名回答问题。

四、分角色朗读全文。

讨论:如果你在她们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

老师看板书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