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年月日》教学反思

2025/10/0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年月日》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年月日》教学反思 篇1

听了一节《年 月 日》的教学,老师对教学设计可谓精妙,精妙之处主要在于老师有效的设计问题,以一个问题而牵动全课。听后感想万千。

下面是一个《年月日》教学过程中对大月小月认识的教学判断:

师:想知道老师的生日吗?听好,我的生日是某个月的最后一天!猜猜看,可能是几月几日!

生:......

师:你能告诉我这个月有多少天吗?怎么知道的?你是一个个数的吗?

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是31日,表明这个月一共有31天。

师:还有其它的可能吗?

师:你们发现了吗?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不完全一样!有的月有(31天),有的月有(30天),还有的月有(28天),到底哪几个月有31天,哪几个月有30天,哪几个月有28天呢?你能在年历上找一找,将他们填在②号作业纸上吗?拿出②号作业纸,准备,开始!

师:有31天的月份是?

生:1、3、5、7、8、10、12。(师板书)

师:有30天的是?

生:4、6、9、11。(师板书)

师:填一样的举手。不一样的,请举手,请迅速改正。

师:像这样有31天的月份,我们给它们起了名字叫-----大月。

有30天的月份,我们也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师:大月一共有几个?

生:7个。

师:小月呢?

生:4个。

师:合起来一共有……?

生:11个。

师:一年有12个月呢?少了哪个月?是大月吗?是小月吗?

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今年的2月有28天,我们称它为特殊月。

反思:

每堂课都有一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教师如能设计一个最核心的问题统领,在课堂上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百毛皆顺”的作用。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认识大月、小月,平月,记住各月的天数,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联系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加深对“年、月、日”的感知,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些目标中,最关键的也是最基础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大月、小月,平月,记住各月的.天数。本课以“想知道老师的生日吗!听好,我的生日是某个月的最后一天!猜猜看,可能是几月几日?”这一问题,抓住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特别感兴趣老师的事,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自觉地产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动观察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从而发现大月、小月的天数规律,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强,思维活跃。这一问,起到了统领全课的作用,可以说接下来的问题都是由此生成的,因这巧妙的一问,生成这一环节的教学精彩。

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课”的关键性问题,以利于突出重点,巧妙串联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思维,处理好“核心”与“次要”的关系。

《年月日》教学反思 篇2

认识年月日教学反思

20xx年4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蚌山区20xx教学改革观摩研讨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执教认识年月日一课,无论是在磨课和执教的过程中都让我思考了许多,同时也收获了许多。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

思考一:怎样让数学课堂更具有文艺性

提到数学课堂,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单调”“乏味”这样的词语,但是提到语文课堂,人们则产生的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这样的词语,两相比较,我觉得如果让我们的数学课具有文艺性,会更加吸引学生,所以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模式设计了本节课的创设情境。具体为:时间—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形成。首先我选用了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时间去哪儿了,学生会自己用“珍惜”“浪费”“成长”“收获”这些词语进行衡量,我认为这比教师用直白的语言去进行思想教育更能促动学生。其次在引导学生说出了时间单位后,通过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形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同时科普了天文知识。

思考二:怎样让小组活动更有效

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火眼金睛看年历的活动,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此活动在初步发现年月日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结合活动的内容我设计了学习单,这张学习单也是经过多番变化而来的。起初学习单是每人一张,但是出现了学生各填各的现象,于是学习单变成了四人小组一张,这样能让学生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真正的体现“合作”;接着是学习单的内容,从一开始的一

张统计表和填空转变成两张统计表和问题,我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拓展有简化,目的就是在于不给学生的活动“画圈”,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发现,深度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在活动要求中有一条是让学生用涂一涂或圈一圈的方法进行比较,有的老师会说我的这个要求不够明确,但是我在巡视时,有学生就问我“老师,我们要圈什么”,瞧,这就是我想要学生思考的,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应该圈出相同的或者是不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有了提高,同时发现了关于年月日的一些知识。

思考三:怎样增添数学课的趣味性

为了让本节课富有童趣,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我开始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圈生日、找节日等,但是我总感觉这些游戏没有新意。可一次我和学生不经意的聊天,让我有了灵感,因为通过聊天我发现学生的语文书上有一首古诗《乞巧》,这首古诗讲的是七夕节,于是我想到了通过猜古诗让学生找节日的活动,这个活动无论是在红旗一小还是在铁三小学,都很受学生欢迎。这个游戏不仅增添了数学课的趣味性,同时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不经意间感受到数学真的`是无处不在呢。

收获:

1、全面了解学生,不局限于本学科对学生的了解,而应该全

方位,360度无死角的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新课标要求的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也只有这样高度贴近学生的教案,才能吸引学生,进

而引发共鸣。

2、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探究活动,还是教师的提问,尽

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不因教师想要的答案局限学生的思考,敢于放手,不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会新知,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3、由于我在本节课注重了学法的指导,红旗一小的学生,能

自觉的运用统计表的方法预习下一课时平年和闰年。(另附学生的预习作业照片)

《年月日》教学反思 篇3

我在分校上课,与组内的同事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讨论,只能利用每周开会的时间与他们交流,他们都非常乐意的帮助我。由于我们组内研讨出上同课异构的研究课,对于本校的老师来说,都要用到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而唯独我那没有这些,所以就不好统一教案,我们最后商量出每个老师都不用试讲,刚好本校有多余的一个班级,所以就让我用那个班级上,我也在充分的准备教案,板书都修改过好几次,但是临近上课时,我反倒有点不安,因为我对这个班级的学生不太了解,据说一班的孩子很好,所以我也不用担心了,但是最后因为1班有外教课,所以不能占用,那只能临时调整,上五班的课,跟着教案走下来,再加上临场的发挥,总感觉学生说不到点上,而且他们连基本的闰年什么的都不知道,我才当场给补充的这个知识点,,在课上我就有点郁闷了,但是还是继续上下来了,上完后,老师们才说我抽的那些学生都是差生,但是我感觉很纳闷,差生为什么举手啊。他们说他们这个班级就这样,好学生不爱举手发言,偏偏是那些差生喜欢回答,不过这节课这几个差生肯定有收获,因为都跟着你的思路走的。

听到这些,我才恍然大悟,在上课过程中,我看到那几个听课的老师为什么老跟那笑了,可能是因为那几个差生总是举手,我还总是叫那几个举手的人回答问题的原因吧,毕竟用别人的班级就有这样的弊端,我想用同样的教案,上我自己的班级,效果会更好,毕竟他们已经熟悉了我的教法和语言。

在这节课中也得到了几个肯定的地方,最为显著的就是我在讲解一个习题的过程中用到了数形结合的方式,把抽象的问题,难懂的问题转化成比较直观的容易的问题了,也能帮助学生理解。

如:

早上7时到下午7时,经过了()小时。

从14时30分到15时20分,经过了()分。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1950年10月13日建立的,到20xx年10月13日是多少周年?

这几道题都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做。

经历的时间为:(20xx-1950)+7=57(周年)

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算法的过程,也容易做对,这种方法在我的教学上经常使用,从另一个方面也能反映出我所教的那些孩子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所以只能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毕竟东分校的学生与本校的学生是由差距的,不论是生活经验方面,还是对社会的了解等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年月日》教学反思 篇4

老师让学生拿出年历卡,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如鱼得水,激情高涨,因为他们从年历卡上发现了许多从未知道的知识。我顺着学生的思路整理板书,当提到平年和闰年有什么区别时,一生说:“二月份的天数不同”,另一生说:“闰年比平年多一天”。能说出二月份的天数不同不足为奇,但能说出平年与闰年全年的天数相差一天,确实是了不起,说明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学生思维碰撞最激烈的时候,我适时点拨,引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份的应该除以400这个判断方法,既解开了学生的'疑惑,又恰倒好处,学生自然接受。一节课,我抛开了自己原来设计的思路,完全跟着学生的思路走,既不把老师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又能在关键的时候拉学生一把,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有机会得到最佳的展示。

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首先,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第二,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学生不仅要独立探索,还要有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听、说、交往等各项技能。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必正襟危坐,而是处于一种“放松的警觉状态”中,这种放松着的思考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便于激发学生灵感和创造欲的状态。]

思路一变天地宽,只要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变了,学生就会变得好学、乐学、会学,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新的生机!

《年月日》教学反思 篇5

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了这样一个理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

1、尊重学生,体现人文关怀——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上课之前,我就让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查找,他们从报刊、网络当中获得了更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在课堂上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获取的信息资料。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分析,处理信息,透过现象去分析本质去发现规律的做法,在方法上、过程上与科学研究很相似,连情感体验也相似。

2、合作学习,实现生生互动——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认知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

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的年、月、日的知识是有限的,但从获得年、月、日知识的方法中受到的启发却是无穷的。

《年月日》教学反思 篇6

年、月、日是常用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也是来自学生现实生活,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上课时,师生先交流此时的心情,再让师生一起记住这难忘的时刻:

20xx年4月2日上午8时31分6秒。师问:这句话里有哪些表示时间单位?师: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表示较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同时,也使学生感到,要学习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接着演示讲解,年、月、日的概念,老师再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使学生初步体会年、月、日的时间概念,接着让学生说出课本中四幅有意义的日子发生在什么时间,这样,再一次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明朗化。最后让学生在猜迷语的愉悦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进入新课。

在整个课堂中,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始终以“导”的姿态,让学生富有兴趣去观察、探索、发现新知。即新知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年历,让学生尝试回答问题:一年中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等问题,通过这样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接着在师生共同的游戏中引出二月这一特殊月份,教学时通过设计一张1988—20xx年中各年份中二月份的天数,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教师再用算式说明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这样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

在本节课中,有的年历表大月最后一行制作时为了美观,将两个数字用隔开,影响了孩子的判断,以后教学中要注意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