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大班垃圾分类教案

2025/10/02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大班垃圾分类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垃圾分类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垃圾分类游戏,激发其环保意识。

2.会将生活中常见的垃圾进行分类,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3.初步了解各类垃圾的循环再造。

重点难点重点:

会将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分类。

难点:

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活动准备:

FLASH课件、PPT课件、iPad若干、自制体育器械。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动画,提问:

1.地球妈妈为什么哭?有什么办法能让他健康起来?

2.教师小结:只有我们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垃圾桶,他就会健康起来。

二、了解垃圾分类

1.巩固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

2.迁移幼儿的已有经验,自由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厨余垃圾,哪些是有毒有害垃圾,哪些是其他垃圾?

3.观看PPT,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

4.教师小结:

(1)可回收垃圾是指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再利用的物品。

(2)厨余垃圾是指我们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菜帮、菜叶、瓜果皮壳、剩饭剩菜、废弃食物等易腐性垃圾。

(3)有害垃圾指生活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4)其他垃圾是指除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

三、游戏:我给垃圾分分类

1.播放flash,点选画面上的垃圾,分类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

2.幼儿自主操作ipad进行闯关游戏。

四、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1.我们为什么要垃圾分类。

2.教师小结:因为垃圾拖到垃圾站,长时间堆放在外面,就会引来许多蚊虫,还会发出难闻的味道,严重污染我们的环境,最传统的方法就是进行填埋,占地面积大,如果全部填埋,不分类,可回收额也就不能用了。

五、了解垃圾循环再造的知识

1.可回收垃圾的处理方法。

教师小结:可回收垃圾经过工厂加工能再次变成有用的物品。

2.厨余垃圾的处理方法。

教师小结:进行生化处理可以制成车用燃气、市政燃气;经过堆肥处理变成有机肥料。

六、活动延伸:变废为宝。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利用FLASH课件教学,化静为动,有效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培养了幼儿的问题意识,使幼儿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活动中,幼儿学习兴趣浓厚,体验了分类方法,很好的落实了教学目标。

本节课整个环节都是围绕课件进行,从地球妈妈呼吁大家保护地球,到神奇龟告诉大家如何进行垃圾回收,垃圾回收后能怎么再利用,到最后的巩固垃圾分类的小游戏,幼儿一直在欢快的动画片中进行着活动,整节课下来,老师讲的轻松,幼儿愉快的掌握新知,这些都有赖于课件对幼儿的吸引力。当然,在巩固环节,幼儿对某些垃圾属于哪一类不能肯定时,如果能够利用交互的功能调出课件中向幼儿介绍垃圾分类时的图像,那更有利于孩子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保护环境不是每个人随口说说而已就可以做到的,我们要从自己开始,从幼儿园和自己家的周边环境开始,将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分类,送回属于它自己的家。从小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环保小卫士,为美化环境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活动的延伸在于激励幼儿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做一个环保宣传员,如何做好这些留给幼儿非常大的创造空间,从而也生成了许多其他环保教育活动,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幼儿园大班垃圾分类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实行垃圾分类的意义及方法,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在生活中学会垃圾分类,形成习惯。

2、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教学过程:

1、引题:“为什么说垃圾是资源?”

2、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垃圾,只有在混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垃圾,一旦分类回收就都是宝贝,就连那种被成为微型杀手的废电池也是可以被化害为利的。垃圾中蕴藏着丰富的可回用资源。市民丢弃的生活垃圾中,大部分是有机垃圾(厨余垃圾、果皮等),另外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据统计,目前生活垃圾中约70%为厨余垃圾、果皮等有机垃圾,20%为废纸、塑料类,约4%为玻璃,剩余的为金属、布类等。因此,其中的大部分物质都具有被资源化利用的可能,合理加以开发利用就能变废为宝。

3、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为什么要实行垃圾分类?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您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它们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元至元人民币。

据统计,1979年全国城市垃圾的清运量是2500多万吨,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运费是1.16元/吨,是1979年的4倍。

4、各组讨论后,开始全班交流,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

本组的讨论结果。针对学生提出的“白色污染”,“乱倒剩饭菜”,“大量的生活垃圾”,“乱扔废弃物”等身边的环境破坏问题。

对学生谈到自己在学校参与垃圾分类以及在家中减少生活垃圾,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的经过与体会,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5、什么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

垃圾分类收集是指垃圾按其可处置的性能或可利用的价值而分别收集的方式,其目的是为资源回收和后续处置带来便利。

6、应怎样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在分类时,应将分为四类存放和弃置:

第一类是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织物、橡胶、塑料、金属、玻璃等;

第二类是厨余垃圾:包括菜叶、菜根、果皮、骨头、花草等;

第三类是其他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垃圾。

第四类是有毒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过期药品、化妆品等。

7、分类收集容器——颜色和标识

红色:用于投放有毒有害的垃圾。

蓝色:用于投放可回收的垃圾。

绿色:用于投放厨余垃圾。

灰色:用于投放其他垃圾。

8、我国有哪些城市正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为贯彻实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20xx年建设部特选了8个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作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这8个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桂林。其中北京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始于1996年。

9、教师进行总结时。

幼儿园大班垃圾分类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诶分类垃圾箱的分类和功能

2、分辨可在利用的垃圾,培养珍惜资源的态度。

二、活动准备

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短片、自制两个垃圾筐一个可回收一个不可回收、搜集废纸,塑料瓶、果皮及食品垃圾、广告宣传单、卫生纸纸筒

三、活动过程

1播放有关垃圾分类的视频短片

师;你知道那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吗?(废纸、塑料瓶、金属)

你们家里有把垃圾也分类吗?

2,播放幼儿电子书师生讨论,

图上有4个大的垃圾箱,它们有什么不同?

你们知道“可回收物”垃圾箱里分贝应该放什么样的垃圾吗?

写着“厨余垃圾”的垃圾箱里应该放什么养的垃圾?

3,出示两个一样的垃圾箱,上面贴着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标志,在桌子上摆放各类废纸、塑料瓶、饮料罐、食品垃圾袋、果皮,广告宣传单、卫生纸纸筒。请幼儿说说这些垃圾分别应该放在哪个垃圾箱中。

4告诉幼儿,塑料、金属和废纸都可以回收再制造有用的东西,如废纸可制成再生纸等,把垃圾分类便于回收利用,这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方法之一。

5游戏,请幼儿上来逐一将垃圾分类,放可回收垃圾筐或不可回收垃圾筐,并说说可回收那这样东西还可用来做什么?

反思:

本次活动的预设目标基本达到,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分类垃圾箱的用途,也能说出可回收用来做什么,如卫生纸筒可以用来做手工,广告宣传单可以带来幼儿园剪纸等,最后建议幼儿回家以后,家里也准备两个垃圾箱或袋子将废旧物品可以进行分类装,以便更好处理。

幼儿园大班垃圾分类教案 篇4

幼儿园大班垃圾分类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垃圾分类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垃圾分类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垃圾的分类,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认识垃圾是宝贵的再生资源,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3、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做好垃圾的分类。

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地分类垃圾,合理地处理垃圾。

2、从自我做起,带动身边的人正确地分类垃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什么是垃圾分类

提问:为什么要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方法

二、垃圾分类视频播放

下面请大家观看垃圾分类处理的视频

三、谈谈生活中的垃圾

1、垃圾的种类与我们的处理方式:请同学们说说身边都有哪些垃圾?是怎么处理的?自己有没有什么较好的垃圾处理的想法。

2、请同学们说说垃圾分类的优点

3、下面我们看一下我国垃圾回收现状

四、交流感想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想。

五、发动倡议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六、班主任讲话

今天,我们以班会课的形式介绍和交流了垃圾分类,相信大家已经对垃圾分类有了较深的理解,那么以后,我们就要把垃圾分分类,为我们的环保事业多做贡献,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幼儿园大班垃圾分类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

了解垃圾的分类

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垃圾分类投放,提高分析、分类、比较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垃圾的简单分类,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

难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做过垃圾填埋和废电池养花实验

物质准备:做纸浆工具、实物垃圾和三个垃圾桶、录像机、纸和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提问:什么是垃圾环卫工人为什么要每天清扫垃圾呢今天我们捡来的垃圾该怎样处理呢为什么

二、了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认识有机垃圾

①提问:菜叶等垃圾腐烂后会有什么用(学习词:有机垃圾)还有哪些也是有机垃圾

②看录像一,回忆菜叶的变化,了解菜叶等垃圾在土中会腐烂,这些垃圾可以慢慢变成肥料,让其他植物长得更好。

2.认识有害、有毒垃圾

①看录像二,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并与菜叶的变化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塑料袋不会腐烂,只会越积越多污染环境,造成白色污染,动物不小心吃了会有危险,我们把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尽量不用或少用这些东西,保护环境。

②提问:我们小朋友都知道还有一种垃圾有毒,是什么谁来说说废电池对我们的危害

③看录像三,了解废电池的毒害,知道电池要作特别处理。

④提问:还有哪些也是有毒有害垃圾

3.幼儿观察教师做纸浆实验,认识可回收垃圾。

提问:老师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结论:纸可以化成纸浆再造新的纸,纸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学习词:可回收垃圾)

提问:可回收垃圾还有哪些

三、垃圾分类

1.请幼儿设计有机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的标志。

2.请幼儿将垃圾分类放入三个桶内。

活动延伸

请幼儿去查找一些不能确认分类的垃圾资料。将垃圾分类桶放置活动室一角,帮助幼儿继续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处理垃圾。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本课时是主题活动――垃圾中的第三个活动,在此之前已经做过了两个实验,所以本课时是整个主题活动的总结,重点内容的提炼。在本次活动中,主要通过看录像回忆实验过程、结果和做实验来完成。这主要是考虑到幼儿了解事物的直观性,同时考虑到幼儿对看录像和做实验的极大兴趣,曾经有好几个幼儿来问我什么时候能看看实验录像。直观形象的录像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能对内容产生极大的关注,同时,实验的操作性、实践性很强,能让幼儿在亲身体会中获得有关垃圾的常识。本课时的侧重点在于认知和技能,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垃圾的不同特性,从而学会垃圾分类。

二、效果分析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对前两个实验活动做出了总结,幼儿知道了更多关于垃圾的知识,了解了不同垃圾的处理方法,同时学会了简单的分类。活动中,运用的录像和实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幼儿的思维积极,发言大胆,而分组教学给了幼儿更多的发言机会。垃圾分类标志图的设计更给了幼儿主动参与及继续思考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好!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与生活的关系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尝试给垃圾分类。

3.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收集来的矿泉水瓶、可乐罐、塑料袋、废旧电池、果皮、废纸、树叶等废弃实物或照片。

2.做纸浆的工具、三个垃圾桶、白色卡纸和水彩笔。

3.有关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相关图片和影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什么是垃圾吗?环卫工人为什么每天都要清扫垃圾呢?”

2.幼儿自由结伴讨论。

①教师:“如果我们的周围都是垃圾,生活会变得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办?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处理垃圾?”

②教师:“今天,我们捡来的垃圾应该怎样处理呢?为什么?”

二、了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介绍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教师:“我们可以怎样给垃圾分类呢?”

教师:“像塑料制品、玻璃、金属、纸制品这样还可以利用的垃圾叫作可回收垃圾,像腐败的菜叶这样没有用的垃圾叫作不可回收垃圾。”

2.认识有机垃圾。

(1)教师:“菜叶等垃圾腐烂后会有什么用?”

(2)学习词汇:有机垃圾。提问:“还有哪些也是有机垃圾?”

(3)看影像资料(一):回忆菜叶的变化,了解菜叶等垃圾在土中会腐烂,这些垃圾可以慢慢变成肥料,让其他植物长得更好。

3.认识有害、有毒垃圾。

(1)看影像资料(二):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并与菜叶的变化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塑料袋不会腐烂,只会越积越多污染环境,动物不小心吃了会有危险,我们把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尽量不用或少用这些东西,以保护环境。

(2)教师:“我们小朋友都知道还有一种垃圾有毒,是什么?谁来说说废电池对我们有哪些危害?”

(3)看影像资料(三):了解废电池的毒害,知道废电池要作特别处理。

教师:“废电池是有毒垃圾,乱扔能使一大片的土地不长庄稼或污染水源,我们要把它进行单独回收,专门处理。

(4)经验扩展:“还有哪些垃圾是有害垃圾?”

4.观察“做纸浆实验”,认识可回收垃圾。

(1)提问:“老师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纸可以做成纸浆再造出新的纸,纸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叫‘可回收垃,圾’,学习词汇:‘可回收垃圾’。

三、垃圾分类。

1.看影像资料(四):垃圾分类、回收的录像片段。

提问:“垃圾车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的产品?”

2.认识“回收利用”标记。

(1)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让幼儿根据图意猜测该标志的含义,并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一标志。

(2)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

提问:“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

(3)启发幼儿设计“不能回收利用”的标志图。

提问:“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

(4)将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图片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教师检查幼儿分类情况。

(5)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

3.引导幼儿将垃圾分类。

(1)教师:“怎样才能让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处理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游戏:看谁做得对。教师说出某一垃圾的名称,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儿就做形似的动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动作。

(3)出示贴有标志的三只垃圾分类装桶(可回收、不可回收、废旧电池回收),请个别幼儿将垃圾按标志分类。

(4)组织幼儿戴上手套清理北京市的垃圾,并进行分类。

四、学习制作垃圾标记及分类垃圾桶。

(1)出示垃圾桶,提出制作标记来区分垃圾桶。

教师:“老师这儿的垃圾桶都一样怎么办呢?我们该做什么样的标记呢?”

(2)幼儿分组进行设计垃圾桶标记,在白纸卡片上画标记。

(3)展示各组幼儿设计的标记,请幼儿介绍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标记。

(4)教师给每组幼儿提供垃圾桶,请幼儿粘贴标记。

(5)师幼共同欣赏彼此设计的标记并说出其含义。

(6)欣赏儿歌:

小朋友讲卫生废弃物不乱扔

归好类可再生节资源保环境

活动延伸:

1.将垃圾分装桶放在活动室的一角,督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处理垃圾。

2.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向父母宣传垃圾分的意义,做个“环保小卫士”。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

2、体验制作垃圾标志的乐趣。

3、培养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次课的重点是要求孩子了解垃圾、垃圾的种类并学习分类。

本次课的难点是要求孩子制作垃圾分类的标志。

活动准备

U盘《环保小尖兵》8-9页、电子互动白板、A4纸、画笔、透明胶带、剪刀垃圾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东西?(出示垃圾袋内准备好的垃圾)

师:对,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现在我们要用这些垃圾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小朋友想想这些垃圾可以怎么玩?

师:那我们一起来玩玩吧。(打开U盘《环保小尖兵》8-9页之游戏----垃圾分类)

二、基本环节

1、幼儿讨论垃圾分类的作用。

(1)提问: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请小朋友分组讨论)

师:既然垃圾分类这么重要,那我们在丢垃圾时就要将同类的垃圾丢在一起,那该怎样区分呢?(引导幼儿按垃圾特征进行分类:瓶瓶罐罐、纸类、厨余、一般垃圾)

2、出示垃圾桶,启发幼儿制作垃圾分类的标志。

师:(出示一个垃圾)这个垃圾应该放在哪个垃圾桶呢?怎样区分垃圾桶呢!我们一起来给垃圾桶做一个标志。

3、制作垃圾分类的标志。

师: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已的爱好对标识做设计,分组进行讨论。制作成功后请各组将自己的标识分贴到幼儿园每个班级及公共垃圾桶上。

三、结束环节

师:宝贝们今天太棒了,不光自己学到了垃类的相关知识,还做了一件光荣的事——帮助幼儿园的其他班级制作了垃圾分类的标志,比如:XX的标志是收集纸类的,DD的标志是收集瓶罐的。这样大家将生活中有用的垃圾收集到一块再利用,大家真正的参与到环保的活动中,我们的环境才会更美好。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和家长分享垃圾分类的心德,并和家长一起在家执行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