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边城读后感

2025/10/03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边城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边城读后感 篇1

文字意境都很美,湘西景美人也美。我一度觉得这是一个世外桃源的地方。

但确实太天真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不美的地方。

傩送是看了最让人难受的。他是一个青年才俊,却将哥哥的死归结在老船夫身上,吊着翠翠不明说。复杂的心事谁还没有点,当他说老船夫“不利索”,没想到自己的“不利索”呢。

话说回来车路马路必选其中一条吗?

说到底,两兄弟有了解翠翠多少呢?和翠翠说过几句话呢?当爱情的降临建立在未知上,真的结婚了,彼此又将如何度过余生呢?

这大概当时时代很正常的事,但并不美。

翠翠也同样让人难过,她也从未试图去了解两个人的事情或是老船夫的心思,只知道等着等着,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对爱情懵懵懂懂的`少女,纠结在自己的小心思上,顾不得别的,这个可以理解,但也不美啊。

总之就是这几个角色都沉浸在自己的心思里,都没有看透这件事情的本质,所以把事情搞得很复杂。我这样说像站在制高点在评价一样,但从我的角度来看,果然还是翠翠父母的爱情更美更纯粹更真实。

结尾写翠翠等傩送。

等到的结果是什么,无论找不着到天保的尸体,都只会更令人难过。在这种情况下,看到羞涩躲闪的翠翠,是什么心态?难道还重燃爱火吗?这样性格的人会继续阴沉,甚至怪罪翠翠的“不利索”吧。回到家,回想这段爱情,一场空,有什么理由继续下去呢?难道要为了现如今已莫须有的爱情,去继承那“害死天保”的人的船杆吗?不如现实点,过得好点,继承碾坊,试图从新开始。

边城啊,也还在人间。

边城读后感 篇2

一条缓缓流淌的白江,一段静静的悲伤往事……

边城,沈从文的笔下哭泣。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一层薄纱,它是快乐与悲伤的结合点,独自彷徨。

白江夹在山和岸之间,要想出到城外,需要搭乘渡船。那是一艘由一位老人驾驶的小渡船。他有一个孙女叫翠翠,翠翠的妈妈在生下她的时候去世了,翠翠的`爸爸不久也自杀了,留下老人独自照顾翠翠。即使只剩下两人,生活还是很甜蜜的。

在十三、四岁的时候,翠翠变得清秀美丽,被城里的许多人追求,尤其是船总的两个儿子,老大和老二。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老大淹死在水里,老二远走他方。翠翠唯一的亲人爷爷,也在雷电交加的夜里,悄然去世了。在书的结尾,翠翠被接到了船总家,苦苦等待着老二回家……

无论最终老二是否回来,在我看来,不可能成就一段他和翠翠的美好婚姻关系。因为老二对翠翠的爱不是真爱。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受住各种磨难和考验,如金庸的杨过和小龙女,他们有着长久的分离,也经受着生与死的考验,但最终不离不弃,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也许老二还爱着翠翠,可是他能把对他兄弟的恨都放了,放了所谓的面子吗?现在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去桃园,即使有一天他回来,他也可能是一个已婚的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翠翠要依靠别人生活,就像林黛玉一般。翠翠被船总收养,是因为老二,如果老二不回来,她会轻易被嫁出去吗?他们只是让她一直在等一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

《边城》是介于悲欢之间,沈从文用略带伤感的笔触,描绘了这段纯真的爱情。读完《边城》,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翠翠的影子。

《边城》,一座流浪的城市,一个悲伤的故事,诉说着世界的不公与命运的悲叹……

边城读后感 篇3

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

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

亚洲周刊20世纪100部最优秀的中文小说第一名20世纪中国10部影响深远的小说之一

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他的小说以恬静平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构建了一个属于他的"湘西世界",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边城》是他的"湘西世界"的灵魂。

《边城》是一部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作者创作时"心里怀着不可说的温爱",在一首清澈、美丽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园牧歌中,表现出一种优美、自然而又不违悖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的爱做了恰如其分的说明。阅读《边城》,首先震撼读者的是沈从文的不经意的、淡如行云流水的语言,他那诗意的笔触点染下的.边城宛如悠然自得的桃源。小说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描绘了水边船上所见到的风物、人情,是一幅诗情浓郁的湘西风情画,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边城读后感 篇4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在细读下来更像是一幅画,是风景图,是生活图。沈先生的文读起来很惬意,让人醉在其中。

优美的湘西风光在沈先生的笔下增添了几分宁静,也寄托了沈先生的美学理想。例如小说中的这段描写: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这简直是一副月下风景画。

小说前半部分是美好的,翠翠爱上了傩送,而傩送也喜欢翠翠,可是天保也喜欢翠翠,狗血的三角恋开始了,兄弟二人互相坦白后天保放弃了,驾船远行做生意去了,不幸的天保出了事淹死了,傩送也因为哥哥的去世责怪上了老船夫也就是翠翠的爷爷。老船夫不忍心告诉翠翠事实,第二天船被冲走。白塔塌了,翠翠去找爷爷却发现爷爷躺在那儿,没了气息……小说的结尾让读者揪心难过,不可否认,翠翠的'爱情是个悲剧,可是翠翠懵懂的爱情也撩拨着我的心。青涩懵懂的爱情总是能戳到读者的心,在苦中尝到一丝丝的甜。

《边城》不仅描述了翠翠的爱情,还以各种感情穿插其中,使小说不是一个单薄的爱情故事。祖孙之间的真挚亲情,邻里之间的友爱之情都让我感动。这里像是陶渊明的桃花源一样宁静祥和,不为外界所扰。

用现代话来说,《边城》更像是一部治愈系小说,每每读起心中都会变得平静淡然,沈先生描写的这种淳朴自然的感情愈发不常见了。科技的进步到底使我们的距离愈近还是愈远了呢?

边城读后感 篇5

沈从文的《边城》中所描绘的茶峒是一个梦幻般的地方,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在这样一个唯美的地方,一切都很淳朴,生活淳朴,风俗淳朴,以至于连爱情也很淳朴。茶峒边白塔下有一家人——一位摆渡老人,老人的`孙女翠翠和一只黄狗。一年端午节,翠翠和祖父走散,却碰巧得到船总的二老傩送的帮助,回家,那一刻,他俩情窦初开。谁知大老天保也喜欢上翠翠,但是天保最后成全傩送自己外出闯滩,却不幸遇难,二老也因此离开翠翠,而老船夫也因担心翠翠的婚事而在一个雷雨天溘然离去。一切都没,但那段凄美的爱情却在读者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边城》虽是一个悲剧,但是二老为翠翠唱情歌的那段故事却是无比美好。没错,走车路看似平坦,但是怎么能和马路的浪漫相比呢?整个故事,妙就妙在这条弯弯曲曲的马路,是最淳朴的爱,而真正牵动翠翠的心的,也正是这种淳朴浪漫的爱情。这段故事,也正诠释少男少女之间的感情。

但是,在整个爱情中,翠翠似乎起主导作用,翠翠喜欢二老,这点翠翠自己也一定清楚。而二老也喜欢翠翠,这原本是一拍即合的事,但是翠翠却太过羞涩,甚至连一句“愿意”也不肯说,这么一个悲剧,也可以说是翠翠一手造成的。羞涩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在面对这种事时有时真应该果断一点,因为在面对朴实而单纯的人时,过分的羞涩也许比什么都可怕。

不过,在小说最后,也不乏有希望存在,正如书中所写“也许‘明天’会来”。“明天”是多久呢,虽然无法知晓,但翠翠的路还很长,也许真能“等”到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