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自主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联系已有经验经历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感受三峡工程伟大成就及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大家去过长江三峡吗?
生:没有。
师:那可是个好地方。不仅风景迷人,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有防洪、发电、蓄水三大功能。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请看屏幕。播放三峡美景视频。
师:看着大家陶醉的神态,就知道很美。不仅美,这里还有不少的数学问题呢!
出示课件:我们乘着油轮从南津关出发以每小时48.3千米的速度行驶了4个小时来到了三峡的最后一站——白帝城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48.3千米的速度。
生:4个小时。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从南津关到白帝城一共有多少千米?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师: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生:48.3×4。
师:同学们看,这样的算式原来在课堂上研究过吗?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一个数是小数。
师:那今天咱就一起研究“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看这个算式,谁来说一下它表示的意思?
生:一共行的千米数。
生:从南津关到白帝城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师;刚才大家结合具体情境说了它的意义,如果单看算式,48.3×4又表示什么?
生:就是4个48.3相加。
生;4个48。3的和是多少。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师:谁来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多少?
生:200。
生:192。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估计,我们可以知道48.3×4的积在哪个范围内?
生:192—200。
师:你们的估算能力真高。现在我想知道到底是多少,该怎么办?
生:算一算。
师:会算吗?
生:会。
师:真的?
生;真的!
师;大家不仅要会做,而且要把道理说清楚,行吗?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方法写在一号作业纸上。写完成后将你的方法介绍给小组内的其他同学。
2.尝试计算,组内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计算,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当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很快做好时,适时指出:“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很快就做好了,你能把你的方法给组内的同学介绍一下吗?还可以尝试用别的方法”。此时已经做完的学生开始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法。
3.全班讨论,汇报交流。
师:刚才大家好投入,都拥有了自己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师:看这个同学的方法,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没有学过小数加法,但是我学了小数乘法,我把48.3×4转变成48.3+48.3+48.3+48.3,就这样解决了问题。
师:“转变”多好的一个词。小数乘整数没学,人家运用已有的加法经验解决了新问题。谁的方法和他一样?
生:老师,我是用加法验算的乘法。我先用乘法计算,小数乘整数还没学,我不知道对不对,就用学过的加法来验算。
师:那你为什么没有直接用加法来计算?
生:那太麻烦了。要是18个小时的话我就累坏了。其他同学都笑了。)
师:那咱看这个同学的计算过程。
(展示48.3×4=48×4+0.3×4=192+1.2=193.2)
师:谁愿意猜猜他怎么想的?
生:老师,我觉得他把48.3拆成48和0.3,这样就能算了。
师:人家等你揭晓谜底了。他猜对了吗?
生点了点头。
师:谁有问题要问他?
生:那你能告诉大家0.3×4为什么等于1.2吗?
生:0.3是3个0.1,乘4后就有12个0.1,所以是1.2。
那个学生点了点头。
师:我怎么没听明白。谁听明白了?谁给我说说?
生:就是把0.3看成3个0.1,不管0.1,只看3个,如果再乘4的话就是12个,这样就是12个0.1,那么就是1.2了。
老师仍旧在蹙着眉。
生:“老师,每人三块糖,四个人共几块?”
师:“12块呗。”
生:“这就对了。一份是3个0.1,4份就是12个0.1,不就是1.2吗?”
师:这次我算是听明白了。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一起大声地回答:“明白了。”
师:“你为什么要把它看成3个0.1呢?”
生:0.3×4没学,所以就看成3个0.1乘4。
师:同学们真得不简单。能够把小数拆成整数和小数,同样解决了问题。
师:刚才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用竖式计算。谁能上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老师,小数乘整数没学,我可以先不用看小数点,算完以后再点上小数点。
生:我先算48×3=192,然后再算0.3×4=1.2,合起来就是193.2。
生:你还是把小数拆成整数和小数,这不算一种方法。
师: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评价有道理吗?
生点了点头。
师:用竖式计算,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思路。谁再来说一遍?
生:不管小数点,先用483乘4,算完后点上小数点。
师:哪位同学有问题要问?
生:你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
师:这同学问了一个特别有水平的问题。
生:我刚才算的时候把48.3看成483,扩大了10倍,所以算完后再缩小10倍。
师:满意了吗?
生点点头坐下。
师:谁还有建议?
师:把48.3看成483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是扩大到原来的10倍,然后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师带头鼓掌。
师:这么重要的`过程,哪位同学说着让我把它整理到黑板上?
生:先把48.3看成483。
师追问:因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扩大到原来的10倍。(板书扩大到原来的10倍)
生:算483×4等于1932,再在左边写上答案并且要点上小数点。
师再次追问:算完以后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
生:根据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要使积不变,就应该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师:好清晰简洁的思路!可是同学们只写了一个竖式,一个竖式就行吗?那咱擦掉得数再试一试?
同学说着再一次回顾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你们运用了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转化。教师板书。
师:看这三种计算方法的结果都是193.2,和大家刚才的估计怎么样?
师:现在大家再问问自己,我会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了吗?
生:会!
师:那谁来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
生:先把小数看成整数计算,算完以后再点上小数点。
师:谁能说得更完整?
生再说。
师:看屏幕。
(屏幕出示:计算小数乘整数,先把小数转化成(),然后按照()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
师:你会了一位小数乘整数,那么两位小数乘整数、三位小数乘整数你还会解决吗?
生:肯定会!
师:那就请大家试一试。
屏幕出示三峡信息。(1)20xx年6月1日,三峡大坝正式蓄水。蓄水3天,每天水位上升3.28米。水位一共上升多少米?
(2)三峡电厂每天发电0.996亿千瓦时,一周能发电多少亿千瓦时?
师:请大家从中任意选择一个解决。(指两名学生板演。)
师:对吗?
生:对!
师:那你能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先把3.28看成328,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328乘3等于984,然后再把984缩小到眼来的百分之一。
师:怎么样?来点掌声。
师:再请这位同学说一下它的思路。
生:我是先把0.996看成996,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因为一周就是7天,所以用996乘7等于6972,最后再把积缩小到原来积的千分之一。
同学们自觉地鼓起掌。
师:我发现所有的同学都是用竖式计算的,为什么?
生:简单!
师:一起看这三个算式的积与因数,你有新的发现吗?
生: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再问问自己,我能熟练地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了吗?
生:能!
三、巩固练习
1、4.8×9=0.165×4=7.96×7=
2、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看谁填得最多。
()×()=0.48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顾一下,我们有什么收获?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理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星期天,王老师和李老师一起去青远超市购物。下面就请你们算算我们各用了多少钱。
出示(1)李老师买一双棉拖鞋9.8元和一瓶色拉油12元,共用去多少元?
(2) 王老师买2盒巧克力,
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师: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会列:①0.8+0.8+0.8 ②0.8×3,如果出现①,可以问“还可以怎样列?”,如果出现②,就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小练习,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整数乘法意义的下位知识,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
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乘整数。
二、组织探索计算方法
(一)师:你能把“0.8×3”的结果算出来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使用方法的情况。
组织交流: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0.8+0.8+0.8=2.4元,
②0.8元=8角,8×3=24角=2.4元,
③0.8×3=2.4
④竖式,但对位不准确。
交流时,可让学生板演或指名说,教师板书。①②教师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③④先让学生说说做法,教师进行正确指导并板书正确做法。
提问: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积中都有小数。)
(二)接着出示(2)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做在书上。)
师生说说用加法怎样算。(注意对位。)
组织交流乘法算法:你是怎样算的?
组织小组交流:你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比较结果,比较对位,初步得出因数的小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也有几位。)
师: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去乘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三、猜猜算算,归纳计算方法
出示4.76×12、2.8×53、25×0.103。
1、先让学生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看猜想的是否正确。
2、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学生自主讨论。)
3、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主要意思。)
[设计意图]在初步体验的基础上通过猜想和验证,自主得出计算的方法,要比传统的做法效果好得多。
四、巩固运用,完成“练一练”
1、指导完成第1题。
要求先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如果有学生提出0.90末尾的0可以省略,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教师直接引导。)
师小结化简问题。
2、指导完成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并讨论:各题的积是多少?各有几位小数?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各自的数学实际出发,通过语言交际总结方法,沟通了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五、进行课堂练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练习十一1~3题。
(教师重点分析2、3题。)
六、实践活动:争当超市大赢家
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当主持兼营业员,其他组员拿着10元钱到组长那儿买东西,看谁买的东西最接近10元,花的时间最少。(根据实际时间机动安排。)
七、全课总结。
1、学习了什么?
2、通过学习,你能说说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吗?
3、你认为怎样能准确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暑假生活交流
2.情境引入
师:暑假里天气炎热,为了消暑,人们通常会买一些水果吃。来看看(多媒体展示买卖水果情境)
师:从图里,你能获取什么信息?(西瓜每千克3.5元,苹果每千克2.6元)。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教、训、练)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提出问题
师:这时,来了一位小朋友,她要买3千克西瓜(多媒体展示问题)
需要多少钱?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并说说估算的理由。
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同学们各自的理由很充分,思考问题也很有深度。那么到底花多少钱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并计算出来吗?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谁把你的成果展示给我们大家看。
(教师收集学生的不同方法,在实物投影演示,并从中选择板书。)
竖式笔算35角×3=105角。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3.小结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3千克西瓜一共用多少钱时,老师注意到学用这种方法,(教师指板书),3千克西瓜花了10.5元,你们算得对吗?
师:你能说出理由,或者利用以前的知识来验证10.5元是对的吗?
[出现把3.5元看作35角(),35角乘3等于105角,105角以元作单位是10.5元。(教师边描述边板书)]
师:请同学评价这种方法怎样?(学生各抒己见)
师:这些方法证明了我们大家算对了。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观察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小数乘法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法)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即聪明又很会应用知识,能把没学的小数乘法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整数乘法。
2.尝试解决
出示0.72×5
师:这也是一道小数乘法的题,怎样写竖式呢?(师生共同写出来。)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那怎么办呢?
3.理解竖式笔算方法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想一想)
②小组交流计算方法。(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
③学生试算。(根据小组的意见,把这道题试着在小卷上算一算)
④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师:这样算你们同意吗?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⑤理解算理算法。
师: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板书,让学生质疑。如果没有,教师问:"在计算时,实际上算得是哪两个数相乘?","那么0.72×5=360吗?","横式的乘积怎么写?")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3点:怎样把小数转化成整数;乘积小数点的位置如何确定;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指出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的过程在笔算时可以不写。
4.练习巩固,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会计算小数乘法了吗?看老师这有一组算式,请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P2例1、做一做,P3例2、做一做,P7练习题——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小数乘整数。
人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好时候,也是我们锻炼身体的好时节,同学们你们在春天常参加那些活动呢?喜欢放风筝吗?这不,有几位同学正在买风筝准备去放呢。
二、探究新知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请你当一回售货员,算一算这三个风筝的总价是多少?
师:谁来汇报你的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师逐一在屏幕上出示)
A: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师:你用学过的加法的知识解决了这一问题,这叫“学以致用”
B: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C: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35×3=105 105角=10元5角=10.5元
师:你其实是把小数先转化成了整数,再按照整数的乘法去做。这叫做“活学活用”很高明。
D:先不管小数点,用35×3=105再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师:她的意思也是先把小数变成整数来做的,和第三种做法还是不谋而合的!
师提问:
上面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的关键是什么?
我们再来看后两位同学的做法(指着背投)
师:把3.5变成35相当于小数点怎样移动,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另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新的积与原来的积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那么要得到原来的积要把新的积怎么样?小数点怎样移动?
总结思想:同学们,你知道吗?在我们刚才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不熟悉的`的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或者整数乘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趁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巩固练习
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
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指名说是如何算的(生描述,使用背投演示)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 7 2扩大100倍7 2
× 5 × 5
3.6 0缩小到它的1/100 3 6 0
引导性提问:
0.72变成7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2×5算完了,再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缩小到它的1/100?
(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练习
2.05×4 12.4×7
出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对,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小数乘整数”
师:想一想我们在做小数乘整数的乘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①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看因数中的小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背投出示)
巩固练习
l计算
7 ×4 25×7
0.7×4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①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小数位数与因数中的相同。②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部分末尾如有0,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末尾的零是不能去掉的。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要注意些什么?(应明确:计算时要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算出积以后,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积中小数末尾的0.)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5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小数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正方形纸片。
教学流程:
一、自学反馈:
关于小数学乘法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关于小数乘法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二、提示课题:
师:真是好样的,通过自学,不但知道自己懂什么,还知道自己不懂什么,想懂什么?而且还提了许多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老师在你们这个年龄可没这么厉害。虽然多数同学对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都有了初步了解,但有些同学还不是很明白,有些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的探讨,这节就让老师跟你们一起到小数乘法的王国里去乐上一乐,同时把所有想解决的问题都解决掉怎么样?
三、设境激趣:
1、出示情境图:
师: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刺猬的红领巾文具店开张啦,老师准备买一些文具奖励给平时工作出色,学习优秀,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孩子,每种文具的数量不超过10件,请同学们帮着出出主意,看买些什么文具,买多少合适。
2、学生出谋划策。
买4块橡皮、买9枝铅笔、买2把直尺、买5个书包。
光顾着出主意,还得帮老师算钱呢?请你们根据图中的信息,和刚才说的数量,提出问题。
3、提出问题:
生1:一块橡皮0、2元,买4块橡皮多少元?
生2:一枝铅笔记本。0、3元,买9枝铅笔多少元?
4、探究意义与算法:
师:第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0、2×4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
四、自主构建:
1、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为什么这样列式呢?(可能有多种算法。)
3、根据学生出现的各种不同方法进行点评。
4、优化算法:你们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师:看到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小淘气也不服气,他也想出了一个与你们不一样的`算法。请看屏幕(出示图形表征算法。)
师:看懂了图所表示的意思了吗?
师:现在谁能说说小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相互补充,尝试着说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师板书:
小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
五、运用模型,深化拓展
1、基本练习:分组完成同学们看情境图提出的几个问题。
2、提高练习:做书上“练一练”,完成后与同桌的交流。
汇报“练一练”第1题:怎样计算4×0、3?说说你的想法。
3、探索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并展示结果。
说说0、01×10、0、01×50、0、01×100、0、01×1000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图示观察,看看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
六、全课总结:
解决自学反馈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部分遗留下的问题让学生课后继续独立学习,下节课再来研究。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6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5篇[推荐]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