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乌塔教学反思

2025/10/04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乌塔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乌塔教学反思 篇1

《乌塔》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描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我国少年儿童努力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上课文前,我先让学生阅读“阅读提示”,看看课文主要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阅读提示”要求我们:认真默读课文,看看讲的是件什么事。再想一想:乌塔这样做好不好?

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些学生读完以后,马上抑制不住地想要表达自己对乌塔的看法:“乌塔真是一个大胆的女孩子”;“我真羡慕乌塔,能自己一个人旅游”;“乌塔是一个勇敢的女孩”;“乌塔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女孩”;“乌塔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孩”;乌塔是一个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并很勇敢的女孩”;“我觉得乌塔一个人去旅游是错的,那多危险啊”……嗨,有些没读完书的学生也加入到谈论中来了。看来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是放到后面去交流吧。

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先来说说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在大家对乌塔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后,便让学生用较多的时间来反复阅读课文和思考:从哪地方能够看出乌塔是个怎样的女孩,并在文中划出具体表现乌塔特点的语句;然后分小组讨论乌塔的种种特点,学生讨论十分激烈。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们都争着发言,纷纷汇报自己的意见。这时,一个平时不太举手发言的女孩站起来充满自信地说道:“老师,乌塔这样出去,她是不是很不安全啊。”是啊,换成是你,你敢一个人出远门去旅游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转移到这个话题上,学生展开了激烈地辩论。

学生们侃侃而谈:“我从书中知道,在欧洲那些国家里,人们的法制意识强,治安措施好,乌塔不会有生命危险。”“乌塔这样做,如果出现万一,她不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书中写道,乌塔每次出行都有准备,自我保护意识强。就是遇到危险,她的能力特别强,能够化险为夷。”“我认为课文并不是要我们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学生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辩论的中心最后还是转移到乌塔那远超我们中国孩子的自立能力上来了。我们想一个人去旅行,首先必须解决的'是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又引导学生围绕自立精神结合生活实际谈看法和见解。有的学生说要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的能力,我们就应该象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有的同学说每次我外出,就算到学校里报个名,父母也要陪伴在我身边,所以我一直依赖性很强;也有的同学说一个人外出旅游虽然能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非常不安全……因此,我抓住学生此时思想活跃的现象,立即出了一个辩论题:“独自一人外出旅游好不好”。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这下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正反两方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辩论学生认识到了学了《乌塔》这篇课文后并不是要求学生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安全是第一位的,而是要克服依赖思想,在生活中逐步养成自立的好习惯。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说的两段话: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

(2)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乌塔教学反思 篇2

《女孩儿乌塔》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自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教学这篇课文其目的是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独立读懂课文,给学生充分默读和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乌塔的了解,是通过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孩子们明白了乌塔是一个独立自主、做事有计划、有目标,有爱心、可爱、聪明的女孩。

于是我组织学生讨论:中国的儿童与外国的儿童有什么不同?谈谈你对乌塔独自一人外出旅游的看法。大多数学生认为外国的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强,中国的孩子太依赖父母了。他们也想独自一人去旅游。听了学生的看法,我及时纠正他们的认识:不一定非得一个人出国旅游才算“独立”,只要我们平时做事不要依赖别人,要锻炼自己独立地去克服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同时要有吃苦的准备,努力成为能适应任何环境而生存的有用的人。因为本课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课文感兴趣,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一部分学生还直埋怨时间过的快,没有让他们尽情地发表自己的高论。

乌塔教学反思 篇3

乌塔,一个多么有趣的名词啊!《乌塔》这篇课文,我一读题名,就觉得很新鲜。“乌塔是不是一座很黑的塔?乌塔是不是一座停着很多乌鸦呢……”各种奇思妙想涌入我的脑中。一读课文,我才恍然大悟,乌塔原来是一个小女孩的名字,这个小女孩14岁就独自一人游历了欧洲,这是多么了不起啊!不管来到哪一个国家,都不忘自己的爸爸妈妈,买礼物送给他们,这又是多么孝顺啊!而去欧洲时,有一半是自己挣的,这又是一个多么独立的.女孩啊!

想想自己,和她相比之下,我不禁觉得自惭形秽。在这个年龄,我们没有这种勇气,也没有这种胆量。当我一个人独处时,我的内心会感到很孤独,很无助,感到茫然无措,就会觉得自己像流浪儿一样,孤立无援。因为这种莫名的恐惧,使我们把自己闷在家里,虽然有图书、有电视,但是,这毕竟不能满足我们的愿望。“使之锁向金笼听,不及人间自在啼。”是呀,在我看来,我们的家就像一个大鸟笼,而我们就像是蜷缩在笼中的一只小鸟,没有自由,不能感受生活,也不能去体会人生的哲理。

爸爸妈妈,

鸟儿,

能展开双翅,

在天空中翱翔

能拥抱蓝天。

鱼儿,

能攒动鱼尾,

在水中嬉戏,

感知生活。

而我们,

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却是井底之蛙,

对世事一窍不通,

试问,

我们又何曾心甘呢?

书中的知识是有限的,

而世界的真、善、美却是无限的,

那么,

就请你们,

敞开自己的胸怀,

让我们扑进地球妈妈的怀抱,

阅读蕴藏在世界中的大书,

感知生活,

感受未来。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快乐!

乌塔教学反思 篇4

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这对从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这篇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思想意义方面都让我班学生感到新奇、兴奋。故对这篇课文的读书积极性相当高,可以说是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自然收获也相当多。无论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还是审美的乐趣。总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做了一回主人。

学完课文后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漫游欧州,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辩论会。这是我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正反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口水之战”:

正方认为只要作好充沛的准备,可以一人外出旅游,这对乌塔今后的成长有好处;乌塔真勇敢,让人好佩服;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乌塔是那么自由,离开爸爸妈妈的管束,像小鸟那样飞出去了。哪像他们除了学校就是家,活动的空间那么小,简直是井底蛙,笼中鸟;什么时候他们也像乌塔那样出去走走,闯闯,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反方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人外出旅游,这样太惊险;一个小女孩独自外出,家长一定非常非常担心呀!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呀!一个小孩子独自到异国他乡,她能安排好个人的出行和生活起居吗?没有大人的`指导,她能增长多少见识呀!漫游世界可是很花钱的哟!虽说乌塔有自己赚点钱可也要花掉父母辛辛苦苦挣的很多钱……

好一场唇枪舌剑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词语。今日,我重温此语,倍感亲切。

乌塔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关于文言实词和写作手法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是学生们能够质疑,能够思考,并能够在思考中有所收获,实在是一件可与而不可求的.幸事!或许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生成吧?!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注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字词解释和文义疏通让学生在预习中对照课后注解完成,有疑难小组交流解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乌塔教学反思 篇6

本组课文包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记叙的是12岁的周恩来的故事。年小志大的周恩来,为我们树立了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榜样。《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记叙的是作家肖复兴上初中时受到叶圣陶老先生指导写作的事,表达了作者对叶老感激与怀念之情。《乌塔》记叙的是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旅游欧洲的事,赞扬了小乌塔极强的独立自主能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告诉了我们每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要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认知观念,还要教

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尊重他人、懂得感谢,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继续学习第七单元的四篇文章,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著名文学家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中受到启发,懂得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好处。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会用记叙手法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本组课文安排了以“成长故事”为主线,其目的在于让中年级的学生学习了课文后有样可依,也在于给学生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步初步借鉴课文的正面指引去初步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与人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因为有了本组课文的安排,让语文老师的教学更具人文性,不但关注了学生的自然发展,还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各项发展中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并从学生的体验当中予以情感的熏陶与陶冶,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