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2025/10/04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傲慢与偏见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篇1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反映出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作品描写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彬格莱与贤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间的感情纠葛。小说中不乏优美的风光,将景物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使我感同身受。那细腻的语言,缜密的思维,为我拉开了英国田园风光的帷幕,不经意间勾勒出了一个浪漫纯美的童话,却又那么的贴近生活。

当我读完这部著作的时候,我为伊丽莎白和达西最终美满的结为伉俪而感到欣慰和满足。是的,是因为他们有傲慢,有偏见,才会有这一切的波折。伊丽莎白是个热情、活泼、却又不乏纯真的乡村少女形象。她不懂得勾心斗角,不懂得如何区分真实或是虚假,因而偏见在她心中产生。达西是一位上流社会的贵族,如此锋芒毕露的显赫地位,怎会使他不在心中拧成一份傲气?是的,他傲慢正因为如此,才让人们忽略了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雅,一表人才的形象,任凭他财产再多,人们也只会认为他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不好逢迎一样。伊丽莎白也只因为对达西的偏见,而使她清新了威克姆对达西人品的贬低之言。可欣的是,达西与伊丽莎白的矛盾最终融解了。假如伊丽莎白没有偏见,和她的朋友一样,只为了自己能够过得好,那么结局会如何呢。

《傲慢与偏见》中有许多人物和现实生活的人相同,一样有私心,一样有欺骗。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让我即在书海中翱翔,又能从中找到道理。文中所谓「傲慢」就是指出身富贵、教养颇高、眼光锐利的青年达西的个性弱点;而所谓「偏见」是指出身中产阶级、教养颇好、机智聪明的小姐伊丽莎白的精神弱点。这些都是他们自身的弱点。伊丽莎白的偏见和达西的傲慢来自于他们的生活。奥斯丁用朴实的手法通过班耐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我不由得感慨起来,所谓的财产是不可能拥有亲情,爱情。我在一篇报道上看过,一个百万富翁醉倒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一个警察问他''先生我送你回家。''''家,家在哪里''警察指着不远处的房子说"那就是你的家""那是房子不是家,没有家人在的房子称不上是家。''

钱固然重要,买得了任何东西,但只有亲情爱情友情是金钱换不了的。金钱越多失去的东西越多。伊丽莎白的勇气让我佩服。在他的年代勇敢追爱是需要多大的勇气。

奥斯丁让我懂得钱虽能买得了任何东西,做得了任何事,但他却不能买得了情。

情一个字,让无数的人感受到温馨快乐。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篇2

在我脑海里的那些人生道理多得不计其数,其中,有一些是让我一生受用,它们大多是来自《傲慢与偏见》这本书,至今还记忆犹新。

这本书主要讲了:班纳先生有五个女儿,为了给她那五个女儿找到合适的丈夫,班纳太太整天东跑西窜,忙个不停。经过了一连串的爱情风波与人生考验,班纳太太终于顺顺利利,如愿以偿地把五个女儿嫁了出去。

我非常敬佩这本书的作者,让我们读者读得津津有味。更令人惊讶的是——她的作品不但没有英雄美人式的浪漫奇情,也没有惊心动魄式的悬疑震撼,只凭那严谨的布局、平易贴切的文字,却能使得现实人生栩栩重现,这使我懂得:任何平凡的事物不一定都是不好的,不美的,有时反而是最美的.,最好的。

在这本书里,其中,有一句话最让我永远铭记心中——“伊丽莎白,我的傲慢与你的偏见,差一点使我们错过了这段美好的烟缘。幸好我们都能诚恳地面对人生的考验,才能摆脱个性上的缺点,找到真正的幸福。”我对这句话也就是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个性缺点都是难免的,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人生,倾尽全力改正缺点,相信真正的幸福就落在你身边。这句话还使我知道,好的永远是好的,坏的永远是坏的,迟早有一天会真相大白。

虽然,这些句子仅仅只有几十字,但里面却蕴含着成千上万个道理。是这些道理给予我们正义,传授我们经验,带给我们幸福。

书永远是书,但人的思想永远会变。多和好书交朋友吧,相信你的未来会更加美丽!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篇3

一本好书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阅的,越久远越值得细细的品味,而《傲慢与偏见》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全本小说描绘了许多性格各异的人。有虚荣而不懂人情事理的伯纳特太太;有个性拘谨严肃,不善言词常给人自大傲慢的印象的达西先生;有个性温和、做人真诚不拘泥小节的宾利先生和容貌美丽、性情温柔的大女儿简……而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韦翰先生。你或许会觉得奇怪,我为什么会对那个虚伪之人记忆犹新?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虚假。他拥有英俊的外表,可内心却不堪入目。在所有的人面前,他戴着一张厚厚的面具——优雅的言谈举止,这几乎蒙蔽了所有人。当韦翰在小镇上到处散播谣言时,达西先生并没有走出来澄清事实,但为什么伊丽莎白还是知道了真相?是达西那封诚恳的解释信;是达西为重伤自己的韦翰还的债。但达西都只字不提,现在你明白了吗?为什么韦翰可以蒙蔽别人如此嚣张?对,因为达西先生的大度。正是他的大度,引来的许许多多的误会,以至于他差点就要失去一份真挚的爱情。

在社会中,像韦翰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多。有些是被生活所迫,有些则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不论怎样,社会是需要宽容的`,可是过度的宽容只会让那些人更加嚣张、无理。面对别人的无意的过错,我们需要宽容、理解。可面对别人无理的行为,既不要"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仗”,也不可"默默无闻”,我们需要的是适当的反抗和解释,正所谓不平则鸣。

在这本书中,达西代表着“傲慢”,伊丽莎白代表着“偏见”。他们一开始都被自己的情绪所牵引,接着一连串对达西不利的流言,更让伊丽莎白对达西反感。当达西对伊丽莎白求婚而遭到拒绝时,他说了一句话:“要是我耍一点手段,把自己内心的矛盾掩饰起来,一味的恭维你,使你相信我无论在理智方面、思想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对你怀着无条件的纯洁的爱,那么也许你就不会有这些苛刻的责骂了,可惜无论是什么样的伪装我都痛恨。”达西没有为了讨好伊丽莎白而改变他的性情,伊丽莎白也表现了很真实的自己,彼此都不刻意营造给人的印象,表现最真实得自己!我们在生活中又何尝不该如此,虚假的外表只能蒙骗一时,还不如一开始就展现真实的自我,易于亲近、有错就改,何乐而不为呢?

傲慢与偏见,不单书中是男女主角爱情上的障碍,而且是现实社会中人们相互之间交流的障碍,更是在正确对待自己、事物上的绊脚石。人在心灵上的缺陷很大,要想在一生中成一番事业,无论是知识、教养、还是爱情,都需要同自己心灵的种种浅浮的陷阱做斗争,经过各种误解和长时间的反复的认识过程,慢慢由心灵克服各自弱点和毛病,而走向开放、洒脱、自由的必然结果。扰扰尘世,做人不易;茫茫人海,佳偶难遇。然而没有爱情不要勉强人结婚,只要人品正直、追求美德,不苟且、贪图一时之利欲,追求两心之和谐、相应,运用彼此的智慧,克服心灵上的缺点,终会如愿以偿。要和别人能够更愉快的生活,就必须先了解到自己的缺点,并磨去他,其次是了解别人的内心,最后再互相深入彼此,如此一来,你会发现到社会上每一件人、事、物都是如此美好、光明,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将自己原先所存有的毛病给除去,换上一个全新的自我,为崭新的未来打拼吧!别再让傲慢与偏见包裹着自己!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篇4

“一个家财万贯的单身汉,必定需要一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是《傲慢与偏见》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不由地让人联系书名想着:是谁很傲慢,又是谁对他人有偏见?怀着疑问我读了全书。著名英国作家简·奥斯丁诠释的这书不像《呼啸山庄》那样经历生离死别,不像《巴黎圣母院》那样甘愿生死相随,更不像《红与黑》那样享受浪漫热烈,它讲述了真正的理想婚姻。

贝内特夫妇只生了五个女儿,伊丽莎白是他们的二女儿,不仅美貌出众,而且聪明过人。她在一次舞会上受到达西的怠慢,自尊心受到伤害,对达西产生了偏见。达西出身名门贵族,一表人才,因而目中无人。后来,他慢慢发现伊丽莎白的特点,产生了爱慕之情,但由于门第的陈旧观念,没有说出口。达西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向伊丽莎白求婚,却遭到拒绝和怒斥。几经挫折,达西改变了自己傲慢的态度,伊丽莎白也对达西的偏见随之冰释,最终喜结良缘。这真是理想婚姻!的确“没有爱情千万不要结婚”。

我认为,婚姻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切不可儿戏,要谨慎严肃处理,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而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伊丽莎白就是因为受到达西的怠慢,对他产生偏见,而当“风度翩翩”的威科姆大献殷勤时,对他产生好感,直至听信他的无耻谰言,加深了对达西的偏见和厌恶,后来才明白这种偏见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怪。我知道对待一个人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判断,而是要认真思考,细心观察这个人的道德品质,并且偏见比无知更可怕。傲慢与偏见有可能是我们的缺点,而我们要努力改正它们。正如发明大王爱迪生,晚年变的得骄傲,甚至对手下人说:“不要向我建议什么,任何高明的建议也超脱不了我的思维。”这样他就堵塞了智慧的源泉,丧失了前进的`动力,也就不再有什么重大的发明问世。

傲慢与偏见可能是人们生活中的绊脚石,但如果你意识到了并努力改正,这种坏毛病就会消失。理想的婚姻是没有任何的傲慢与偏见的。她不是那种唯利是图的金钱婚姻,但她并不把金钱和爱情绝对分开,而是显示金钱在确立稳固的理想婚姻中起着绝对性作用。但愿人世间所有的婚姻都是理想的。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婚姻。

《傲慢与偏见》鼓舞着我改掉缺点。若说《红楼梦》是东方的贵妇人,《傲慢与偏见》则是西方的清秀佳人。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篇5

从这个发生在英国的.情故事,男主角傲慢,女主角偏见,两人经历了很多的悲欢离合,终于排除了以前的误解,走到一起,过上幸福快乐的日.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什么呢?--人性,尊严。

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弟达西所热.。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从小说看,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嫁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整部作品没有滂沱的气势,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种简单,至今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奥斯汀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英国的乡间度过的,也许就是周围朴素,宁静的氛围孕育了她淡然的气质。并不能因为没有丰富的经历,就对她的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怀疑,读过〈傲慢与偏见〉的人一定会为她细腻、敏锐的情感所折服。在写〈傲慢与偏见〉时,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难道这不是一种天赋吗?她的确很少接触“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这一切的存在就足够。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篇6

初读《傲慢与偏见》还是在初中,当时不仅是为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而着迷,更是被真实有趣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日常生活和美丽的田园风光所吸引。几年之后,再此翻阅,对书中所展现的社会大背景以及人物的性格有了更深的理解。

《傲慢与偏见》写于18世纪后期,此时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社会各阶级之间已经出现了很大的矛盾,但作者简·奥斯汀并没有通过描写大规模运动之类的来展现这些社会矛盾,而是选择在她生活的英国乡村这个小环境下,描写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彬格莱,丽迪雅与威克汉姆,卡洛蒂与柯林斯这四桩婚事,表达自己的婚姻观,通过讽刺经济利益对人们恋爱和婚姻的影响来展现社会矛盾。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故事开始时,自私势力的贝内特太太对彬格莱的吹捧,她重点不在于品行,外貌,学识等,而是兴奋于彬格莱5000英镑的年收入,这是多么滑稽可笑啊。还有威克汉姆为了钱财诱骗达西的妹妹私奔,从这些小切入点就可以深刻反映出当时社会金钱至上的不良风气。

达西的傲慢到底从何而来?从表面上看,是因为他出身优越,相貌仪表堂堂,年收入又颇高。而我认为,这是由当时的阶级矛盾决定的。在第一次舞会上达西不愿意与乡村的姑娘们跳舞,看不起她们其中的任何一个,甚至美丽的伊丽莎白也被他拒绝。到后来达西和彬格莱的姐姐对简与彬格莱婚事的阻止以及独断专行、自私自利的凯瑟琳夫人对伊丽莎白与达西婚事的阻挠。所谓的“上流社会”对在乡村生活的中产阶级的歧视,特别是柯林斯对凯瑟琳夫人那阿谀奉承,虚伪愚蠢,奴颜婢膝的惺惺作态,无一不反映出阶级差距造成的深刻影响。而作者简·奥斯汀本人是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一员,并且终身未婚,书中描写的社会生活状态正是对她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这本书描写的社会生活十分有趣,人物更是性格各异,栩栩如生。我最喜欢的是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是作者心中完美女性的化身,她的美貌虽不及姐姐简,但她具有过人的胆识和果敢的气概。柯林斯为了更理所当然地继承贝内特家的遗产,于是向美丽的伊丽莎白求婚,伊丽莎白理智地判断自己的情感,果断地拒绝了求婚。在凯瑟琳夫人来询问她与达西的婚事时,她不惧地位的悬殊,阶级的差距,勇敢的表达自己的内心。这些片段都使我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了伊丽莎白。但同时她的偏见也使她和达西的感情走了一些弯路。我们常说:不可以貌取人。但其实在生活中这一点很难做到,就像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一样,威克汉姆军官,英俊潇洒,玉树临风,又平易近人,幽默风趣。与达西的傲慢,不善言辞比起来,确实表面上要好很多。谁又能想到这位英俊的军官竟然是个恩将仇报的无赖赌徒,而看似冷血的达西却是个善良助人的绅士?就连聪明的伊丽莎白也被威克汉姆光鲜的外表给骗到了,听信谗言对达西产生偏见。这也教会我们一个道理,在了解朋友时,万万不可被外表所迷惑,要深入了解其人格,从多方面了解朋友。并且,朋友要自己去感受,从第三方了解到的情况并不一定是真实的。

男主角达西也十分有个性,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慷慨大方,助人为善,是英国贵族的典范。他面冷心热,虽然看起来冷冰冰的,拒人于千里之外,但他的内心充满了爱与仁慈。在威克汉姆挥霍完遗产,想拐骗他的妹妹离家出走从而获得金钱的情况下,达西还能宽容大度的原谅他,并且给予他金钱,实在是仁至义尽。达西在被伊丽莎白拒绝后,了解到了伊丽莎白的妹妹丽迪雅和威克汉姆私奔,在贝内特家面临危机的时刻,他不计前嫌,亲自到伦敦与伊丽莎白的舅舅一起寻找丽迪雅并商量计策解决问题。而这一切他都没有告诉伊丽莎白,这种不求回报的爱深深打动了我。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达西的傲慢他最大的缺点,达西第一次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不仅倾吐出他对伊丽莎白的爱慕之情,同样也滔滔不绝地吐露自己的傲慢心情,并且谈得毫不逊色。他觉得她门第低微——他是降格要求,是家庭方面的障碍,使得理智与情感发生冲突。他说得热情激动,好像是他自贬身价之故,不过这却不大可能对他的求婚有利,他流露出来的胜券在握的神情更是火上浇油。对于自尊心强烈的伊丽莎白来说,听到这番告白是愤怒高于惊喜,自然少不了对达西的`斥责。这也是文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把达西的那份傲娇毫不保留的表现出来,让人忍俊不禁。

相较于伊丽莎白和达西的个性,简和彬格莱两个人的性格则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他们都没有主见,听从他人的安排;并且都较软弱,不善于反抗。彬格莱因为姐姐们和达西的劝说,中途放弃了自己对简的爱慕,离开的乡村。而简在面对彬格莱时也是犹豫不决,羞于表现自己的真心,导致两人错过了许多机会。好在最后两人在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帮助下认识到了自己的真心,重新走到了一起。我们也许会讨厌简和彬格莱这种羞于表达、无主见的性子,但在生活中,拥有这种性格的人不在少数。这类人往往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突出,易随波逐流,易受他人鼓动影响。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寻找到自己的目标,认清自己真正想要的做的是什么,并坚定的走下去。

合上这本书,仔细品味一番,我看到了什么?理智、人性、尊严、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