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小学美术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优秀小学美术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优秀小学美术教案 篇1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美术基础也比较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和发现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并且能够运用粗细不同的、不同颜色的线条来表达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美术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使学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体验、对比、讨论等方法知道曲线与直线分别能够表示动与静的感受,并能够说出自己对直线与曲线的独特理解并进行有趣的创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观察力、表现力以及创新再造能力。
2、能用曲线或直线进行主题创作。
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美术学科的线:直线与曲线、绘画中线条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道具、各种画笔、颜料、纸张。
教学过程:
自我介绍:
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我将带着你们走入奇妙的“线”的世界。今天我还带来了几位线宝宝,现在就让它们出来跟你们打个招呼吧!
一、创设情境:
1、师:现在先让我们看看这些线都分别叫什么名字吧!
设计意图:复习以前学过的线,直线、弧线、波浪线、折线
2、游戏:(下面让我们先来做个冰与水的游戏)
a、游戏说明:假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一潭清澈的湖水,老师的音乐响起你们的身体如湖水般随风荡漾,老师的琴声嘎然而止,湖面结冰了,身体要随着冻结,然后音乐响起,冰裂开了,春天来了,冰又融化成水。(学生游戏)现听音乐,在大脑里用线条记录你身体的动作,琴声停止后请同学说一说
小结:人运动时会产生不同的线条。如:老师的琴声响起你们的身体如湖水般随风荡漾产生的波浪线、老师的琴声嘎然而止,湖面结冰产生的直线和冰裂开产生的折线
b、问,这三种线当中,哪种是表示静止的,哪种是表示运动的?
3、全班交流教师归纳:
平直的线如:冻结的冰面、门框、墙角线还有马路等会给人以静止、稳定的感觉。如果我们表现静止的感觉就可以多用这样的线条。而各种曲线或让人感觉流畅或让人感觉激烈,适合用来表现各种动的感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线条的动与静。(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二、积累资料,感受新知:(先让我们欣赏几组图片:)
1、欣赏中国古代及中外现代建筑,让学生了解建筑中直线条的运用:(分别播放古代建筑课件和播放现代建筑课件)说说这些建筑都运用了什么线?(指名说)师总结: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建筑中直线条的运用
板书:平直的线条——静止
2、问:生活中还有那些具有挺拔直线的.物体?直线还能表现那些物体?怎样表现?(指名说,并用简单的线条画一画)
师总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可以做相应的提示,如:公路、高压线铁塔、路灯、长江大桥等)并指导学生用直线表现简单的物体。(根据学生作品简单评价)
3、老师今天还给同学们带了很多漂亮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播放课件:烟花、海浪)如果让同学们用线条来表现这些画面,你将如何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活动,体会生活中的线条运用广泛且丰富多彩,艺术大师们也恰恰利
用了它的丰富多彩创作了不朽之作
4、欣赏大师作品:(播放课件并逐一作简单的介绍)
师:荷兰画家蒙得里安《红黄蓝格子》造型简洁,用平面、直线、矩形表现出规矩与自由之间的平衡;吴冠中《山水人家》用曲、直不同的线表现出村落静谧且充满生机;国家游泳馆――水立方,以不失中国传统的方形壁与梦幻般的水泡形成了鲜明的静、动对比;法国著名的埃菲尔铁塔也用曲、直不同的线表现了塔身的稳定与高度;敦煌的飞天壁画、城市中标志性的雕塑作品、民间剪纸作品及节日里舞龙的欢腾又给了我们极强的动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艺术家们用多样变化的动感线条和富有节奏、充满强烈的韵律感的艺术手法表现画家们丰富的思想内涵。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了解到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
板书:弯曲的线条——流动
5、师:线有曲、直之分,其实音乐也有舒缓和欢快的区别,让我们听听下面的音乐,你能用你刚才认识的线把音乐的节奏表现出来吗?歌曲《小桥流水》,《小竹桥》学生用线表现)
三、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A、请同学们选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现静止或流动的感觉的作品。
可用绘画(多样的绘画工具)、剪贴、剪贴添画等作业形式进行表现。
B、教师做简要示范。
学生绘画,课件循环播放图片。同时启发有困难的同学,展示、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开拓学生思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并促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四、作品展示: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目的是学生在评价后有所收获,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我采用互评的评价方式来肯定学生。并再次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思维拓展:生活中有很多以线造型表现的事物,比如现代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曲线设计,给人以流动、延伸的感觉,例如:鸟巢、悉尼歌剧院、流线型跑车、甚至我们家里用的窗帘、床单和衣服上的图案也都用到了奇妙的“线宝宝”,只要我们善于用眼睛发现美,艺术尽在我们身边!
六、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板书设计:
2。线条的动与静
平直的线条——静止
弯曲的线条——流动
优秀小学美术教案 篇2
优秀小学美术教案【精】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小学美术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小学美术教案 篇3
课时:
2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示
教材简析:
本课要引导同学会议“三八妇女节”或妈妈的生日的情景,用绘画或其他形式、资料进行创作。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高尚与伟大。
2、引导同学通过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身的一份心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同学通过绘画表示出自身的愿望,并敢于在一幅画中使用多种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同龄人的作品供同学欣赏。
同学:在课前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并收集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等。水彩笔、蜡笔、彩色纸、图画本、和时贴、彩色塑料纸、手工纸、剪刀、胶水,橡皮泥。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听《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歌曲进教室。
分小组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妈妈的辛苦与喜好、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的资料,感受母爱的高尚与伟大。
活动二:
集体交流:“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
分小组讨论:在妈妈的节日里,自身可以为妈妈送上一份怎样的心意?
活动三: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鼓励同学用绘画方式把自身想为妈妈做的一件事表示出来。引导同学注意构图、色彩搭配、资料与形式等。
活动四:
以分角色扮演的形式将自身组要表示的情景扮演出来,同学们讨论这样构图是否合适,再添加哪些道具会更好。
活动五:
小组为单位画一幅表示“妈妈的节日”的画,可以用拼贴加画的方法。
可先让同学将“我在干什么?”或“我送给妈妈过节的礼物”放在显著的位置上,再添加当时的环境(以家为主,教师为同学提供一些家具、家用电器等的图片资料)提示同学注意主体与背景间的色彩搭配。
活动六:
在充沛肯定同学大胆、自由表示的基础上,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收拾整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向同学展示一幅表示妈妈的画,向同学展现这幅画是怎样“变”成一幅贺卡的。启发同学回忆自身还见过哪种贺卡形式。
活动二:
欣赏马蒂斯、夏加尔等艺术家的粘贴作品,体会其画面的构成。
活动三:
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如何为妈妈制作一幅贺卡?用何种形式、哪些资料、表示什么主题和贺卡的打开方式等。
集体交流: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活动四:
分组合作送给妈妈的贺卡。鼓励同学大胆运用各种资料包括废旧物品,并尽量做到色彩搭配和谐。
活动五:
欣赏交流,鼓励同学把自身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妈妈。还可以独立的再做一份。
收拾与整理。
教学评价:
1、是否通过绘画表示了自身的愿望。
2、是否认同自身的作品。
3、是否敢于在一张画上使用多种表示方法。
札记:
在第二课时中,我教了同学一种心形的镂空贺卡的做法,没想到同学们自身由此进行发散思维,制作出了各种半镂空、半立体、各种图形的贺卡。小朋友们长大了,真不能小瞧他们了。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适当的提高教学要求了。
优秀小学美术教案 篇4
课题:太空里的植物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象、设计。
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太空里的植物。
3、引导学生体验想象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材料。
教学准备:
教师:关于太空的课件、彩纸、吸管、橡皮泥、kt板等各种材料。
学生:彩纸、吸管等各种材料。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放音乐及课件创设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做一位太空人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在太空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植物,互相交流想象中的太空植物。
要求学生想象出太空植物与常规植物的异同。
活动二:
每位学生在小纸上画出想象中太空植物的草图,并在小组内交流、修改。
老师和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共同制作一棵太空植物。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创作方式,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制作或画出一种太空植物。
在作业过程中肯定学生大胆构思、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的创造和表现。
活动三:
作业完成后,以“探空植物博览会”的`形式展出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并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太空植物”。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废弃材料,化废为宝,进行创作,正当环保小卫士。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是否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
3、学生是否充分利用各种材料。
札记:
太空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是很具体,但科幻卡通片对学生思维的影响是巨大的,好些学生的作品怎么看都是卡通片的布景。学生在这一课里想象力的发挥还不如前几课。卡通对孩子的影响真是太大了,当然也有正面影响。可是在童年时期对想象力的扼杀,其后果也是不堪想象的。
优秀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
笔对于学生,是最常见的学习用品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也不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笔,这些笔无论在外形和功能都十分受学生喜爱。本课《笔的世界》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设计·应用”的天地,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设计,并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而在第10册《杯子的设计》一课中,学生对于设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的宗旨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用品的紧密联系,学习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认识到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作出更有创意的作品,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养成善于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了解笔基本结构和功能,学会观察和分析笔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2、技能目标: 学习简单的设计方法,能够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笔。
3、情感目标: 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
人为本。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笔设计的两大原则—实用和美观,学会画简单设计图设计笔。
2、教学难点 :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从美术的角度对笔的外形进行设计,
结合实用性原则设计出造型新颖独特的笔。
3、注意点:在引导的过程中,不要单方面强调笔的功能如何现代化、科技化,
而是要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考虑,思考笔需要进行哪些改良,在保证基本实用功能的基础之上对笔的外形进行美观设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激趣——发现笔的变化美
1、猜一猜 :“笔”字的构成:竹字头和毛组成,既是我中国古代的毛笔。
2、看一看 :展示收集的各类笔:毛笔、鹅毛笔、钢笔、铅笔、圆珠笔、水笔等,
展示一个笔的发展历史。
3、小结揭题:从最古老的毛笔到现在的笔,笔的'外形和功能也在发生着各种改
变。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笔的世界,和笔来一次亲密接触吧。
二、探究分析——感受笔的造型美
1、寻找笔的内在美,既笔的基本造型及最重要的功能
① 拆一拆:在实物投影仪上拆一支笔,以此让学生了解笔的基本构造。 ② 智力闯关::
问题一:除去外壳之后笔剩下了什么?说明什么?——笔芯,基本用途:书写问题二:笔盖、按钮有什么用途?——出笔芯
问题三:橡胶、笔杆上的凹凸变化是为了什么?——防滑,书写的舒适 ③ 小结、不管什么笔,去掉外壳,你会发现书写是笔最主要的功能,而一切外在的形状和功能设计都是为这一点服务的。
2、探究笔的造型美,尝试笔不同外形的变化
① 加外形:笔外形的创意设计(给上一环节拆出的笔芯增加外形)
(根据摸到的物品进行笔外形的设计)
如:针筒、口红——他们形状上有什么共性?怎么设计?(图示)
水果(苹果、香蕉、小西红柿)香蕉可以,小西红柿不可以,苹果太圆怎么
办?切成瓣就可以了。(苹果可以现场切开,进行展示)
② 小结论:笔的造型美是遵循一定得原则,也就是设计建立在笔实用性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设计。色彩要和谐、整体。
三、探究笔的功能美
1、加功能:设计计算题:(为上一环节的笔增加功能)
① 加法:了解笔的基本结构之后,通过功能相加对笔进行多功能的设计。 (播放图片算式)
铅笔+橡皮=?
圆珠笔+日历=?
(播放几张多功能笔作品)
② 减法:纠错示范
说一说这支笔设计的好吗?为什么?
小结:笔的功能主要是书写,增加的一些功能主要目的也是为此所服务的。
四、综合探索——造型美与功能美的结合
1、看一看:欣赏优秀笔的设计:分别从大师、老师、学生的作品切入,拉近学
生与设计的距离感。
2、说一说:说一说这些设计好在哪。为上面的知识做一小结,为学生整理下设
计思路。
五、实践探究——“不走寻常路”笔的设计
1、创设情境:宁波北仑贝发笔业有限公司征集“不走寻常路”笔的设计方案。
2、创作:(反对盗版,支持原创!)
① 创意:独立设计一款外观新颖、功能独特的笔。
② 绘制:作品的大小用厘米图示表示出来,并写上设计说明
3、评价:
① 展示:把自己画好的笔剪出来,挂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笔架上,进行展示 ② 评价:挑一挑:挑选你最喜欢的一支,说一说为什么?
改一改:说说哪一支笔你认为需要改良的?为什么?怎么改?
教师总结:设计的魅力就在于创新,服务于社会,提高人们生活的品质。
要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要学会观察,勇于尝试,这样每一位同学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者。
优秀小学美术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与目标:
知识:通过欣赏学习,能够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并且能够设计塔的外形,进行简单的装饰。
能力:通过讨论,探究塔的结构及特征,研究表现方法。
情意:培养创造能力,了解塔的知识,培养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设计新颖,有新意。
学习材料:
各种塔的资料、图片、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调查了解:
1、塔的历史发展。
2、谈谈我们看过的塔。
3、我们周围有什么样的塔。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欣赏感受:
1、相互欣赏课前收集的各种塔的图片。
2、欣赏书中各种塔的图片:(可以用课件)
(1)、学生思考问题:
塔由几部分构成?
这几种他有什么不同之处?
你喜欢什么样的塔?为什么?
(2)、我们大家一起看世界上的名塔。
思考: 书中展示了什么塔的图片?
三座塔分别建造在什么时间?
三座塔各有什么不同?
三座塔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你看后有什么感受?
教学意图:
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不同塔的结构和材质,各种塔的造型;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塔的不同之处。并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感。从而为下一步创作塔的造型打下一个基础。
三、探讨研究:
1、欣赏书中塔的.作品:
2、研究一下塔的表现方法:
如果你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塔?
教师提示:(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怎样让塔更美观?
(3)、可以在什么上画?用什么方法?
教学意图:
欣赏童稚的学生作品,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肯定学生的不同的绘画步骤,主要表扬表现形式丰富,思路有创作的学生。
四、实践创作:
1、作业要求: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塔,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造型新颖的塔。要求构思独特,构图饱满,形象生动,色彩艳丽。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意图:
鼓励学生大胆观察、联想、创造,让学生感受创作的乐趣。
五、展评学生作品。
1、引导学生在构思、构图和色彩等方面进行欣赏评价。
2、谈谈创作感受。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感受创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