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可能性》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上)第99-100页。
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及它们的关系,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能对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3、培养概率素养,增强对随机思想的理解。培养公正、公平的意识,促进正直人格的形成。
4、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对随机思想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恰当的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学生对简单的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系统的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知道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学生除了已经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以外,在生活中学生经常用石头剪刀布或掷色子等游戏规则来玩游戏,所以生活经验也是丰富的。本课就是在学生具备了以上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步从定性向定量过度,不但能用词语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引入。
游戏规则:双方轮流按顺序报数,每人每次最多只能报2个数,谁抢到6,谁就是赢家。通过游戏,学生发现秘密:谁先报数就一定会输。
师:用什么办法决定让谁先报数才算公平?
预设:石头剪刀布、丢硬币、转转盘、掷色子……
理念: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同时让学生带着如何让游戏更公平的任务研究数学问题,培养公正、公平的意识。用一个游戏贯穿整节课始终,让游戏和学习自然的结合在一起,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研究游戏学习新知。
(一)研究丢硬币体验等可能实事件
师:丢硬币公平吗?为什么?(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一样)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在不确定现象中可能性大小问题。(揭题)
师:可能性的大小,我们可以用数来表示。谁知道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0.5)
师:为什么可以用这些数表示?(都表示一半)
师:如果用表示,那么分母2表示什么?分子1又表示什么呢?
师: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师:现在你能进一步来分析丢硬币是公平的吗?
师:估计掷10次、30次、50次硬币,正面朝上可能会有几次?
师: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5÷10=0.5,15÷30=0.5,25÷50=0.5)
师: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结果会不会是这样。
操作要求:1、同桌合作,一人掷硬币20次,另一人记录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2、试验结束后,前后桌合作,统计共掷硬币40次正面朝上的次数。
3、小组长用计算器计算正面朝上的次数除以40的商
师:把我们的比较结果与0.5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一组数学家研究的数据
师:现在你又有什么发现?
师:实际操作的结果跟可能性大小往往会有差距,但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后,实际操作的结果就会很接近,如果试验的次数再不断增加,就会越来越逼近。
师:数学家抛了八万多次,老师计算了一下,如果每5秒钟抛一次,也要五天五夜不吃不睡什么都不做的去抛,如果要过正常人的生活最少也要10天,想到这里时,老师就被数学家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一种东西感动了,你知道是什么东西感动了我妈?
理念:由掷硬币引入,让学生知道可以用数来表示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过动手实验和数学家的实验数据,体验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让学生初步感知用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意义,并能对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二)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①研究转转盘
师:刚才我们通过研究,用掷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报数是公平的,下面我们就来玩一玩。在玩之前,老师想把同学们分为n组,再从其中的一组中选一名代表与老师比赛。(几组要看班级具体的人数而定,选代表时,可以课前把学生的名字写在纸条上,再用抽签的方法选出代表)
出示:(略)
师:用这个转盘公平吗,为什么?(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造成游戏的不公平)怎样比较公平?
出示:(略)
师:这样公平吗?那你觉得现在你们组被抽中的可能性是多少?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用转盘确定了一组)
②研究抽签
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觉得跟一大组人玩还比较浪费时间,想在这个大组里抽签抽选一个特邀代表跟老师玩,用抽签的方式公平吗?
师:现在在这一组中,每个同学被抽到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还没有确定你们这一组呢?
师:这里的可能性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抽出一名学生上来玩一玩)
师:如果我想再玩一次,他还有可能被抽到吗?抽到xx的可能性大还是抽到他的可能性大?
理念:通过比较引出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体验到游戏的公平性与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着密切的联系。用转盘很直观,更能激发学生对分数原有的认知。通过对某一同学被选到的可能性进行计算,让学生体验到某一事件的概率大小与总可能数有关,培养概率素养。进一步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如果我想再玩一次,他还有可能被抽到吗?抽到xx的可能性大还是抽到他的可能性大?"这里主要渗透了独立事件互不干涉的概率思想。
③研究扑克牌
出示a、2、3、4、5、6,6张扑克牌,其中有3张红桃,3张梅花。
师:老师规定抽到a我先报数,抽到其余5张你们先报数,可以吗?
师: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来确定谁先报数吗?
师:这些不同的.游戏规则有没有共同的地方?()说一说这里的6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
师:设计一个规则,让老师报数的可能性是你们的两倍,能设计吗?
4、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玩抢6游戏,发现游戏的不公平,我们就研究并创造了一些公平的游戏规则,在这个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理念:会根据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进一步培养概率素养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2倍的可能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应用
师:研究可能性充满趣味,而且可能性在我们生活中运用也是非常广泛。
1、阅读下面几句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a、福利彩票的中奖率是1/10000000
b、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是9/10
c、我想知道这些种子的成活的可能性是多少,我可以怎么做呢?
2、我们学校门口有个小贩子进行一个摸球抽奖游戏:他的规则是在10个球中抽
中红球的奖给你10元钱,抽中白球的则你给他3元钱。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1个红球,9个白球)若是摸10次,计算一下谁赚了?
3、师:可能性在我们数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字--概率。概率不仅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在数学里它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是怎么发展的呢?让我们来看一个资料。阅读概率的发展史(播发音乐)
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概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会数学的眼光看待并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渗透数学文化教育,让数学课更有内涵。
板书设计:可能性的大小
掷硬币转转盘抽签抽扑克牌
正面:1/21/31/163/6
反面:1/21/48
《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2
特色与亮点:
学校是公平教育的主阵地,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当中,这是一节以公平为素材的课,主要有以下几处特色与亮点:
1本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合作探究获得知识。
2在设计活动时,给学生给出活动目标,即让学生明确通过活动,学到那些知识和技能,获得那些体验,得到那些发展;其次选择的材料是学生容易获得的,符合学生心理特证和年龄特征的,整节课以活动为中心,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个性发展等方面达到了预期目标。
3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假设,通过亲身活动,感受知识,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4突出了课堂的公平性,达到公平教育教学的目的。
课前分析:
本节课是以公平为素材的课,因此在本节课上教师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为学生营造公平和谐的课堂氛围;2提高课堂参与均等机会;3还要为学生提供课堂提问均等性;4提高课堂公平进程。
【材料一】:一个袋中装有10个黄球和10个红球,任意摸出一个球后放回,求摸出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摸出黄球甲胜,摸出红球乙胜,这个游戏公平吗?
【材料二】:如图转动转盘,球转盘停止后指针停在阴影部分的可能性,和空白部分的`可能性,如果停在阴影部分甲方赢,停在空白部分乙方赢,这个游戏公平吗?
【目的】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会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能简单地说出原因。
2.学会列举记录简单事件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4.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
5.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考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
【活动一】
摸球
【活动二】
转盘游戏
【目标】
1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
2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考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
3感受公平的重要性。
【时间】
40分钟
【材料】
1两种颜色的玻璃球各10个。(黄色10个,红色10个)小布袋一条。
2游戏转盘一个。
3活动记录表各两份
第---------组
猜测数据摸球总次数摸到红球次数摸到黄球次数实际操作摸球总次数摸到红球次数摸到黄球次数
第一轮第一轮
第二轮第二轮
第三轮第三轮
可能性总结
第---------组
猜测数据转动次数指针停在阴影部分次数指针停在空白部分次数实际操作转动次数指针停在阴影部分次数指针停在空白部分次数
第一轮第一轮
第二轮第二轮
第三轮第三轮
可能性可能性
【活动过程】
1分组活动。
按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均衡分组,力求公平。
2第一组;做摸球活动。先猜测把猜测结果填入下表,然后摸球各成员每人摸出一球后观察颜色后放回小球并搅匀布袋中的小球,下一位摸球。将小组各成员摸到红球的次数和黄球的次数纪录在下表。
第---------组
猜测数据摸球总次数摸到红球次数摸到黄球次数实际操作摸球总次数摸到红球次数摸到黄球次数
第一轮第一轮
第二轮第二轮
第三轮第三轮
可能性可能性
第二组:转盘游戏活动。先猜测结果填入下表。然后各组成员每人转动一次转盘,当转盘停止转动后,观察指针停在那个区域,并把结果纪录下表。
猜测数据转动次数指针停在阴影部分次数指针停在空白部分次数实际操作转动次数指针停在阴影部分次数指针停在空白部分次数
第一轮第一轮
第二轮第二轮
第三轮第三轮
可能性可能性
3交换活动场地。第一组做转盘游戏活动,并根据猜测实际操作填表。第二组做摸球活动,并按照猜测,实际操作填表。
4根据上表纪录,在小组内讨论可能性,并说出理由,填可能性一栏。并讨论为什么和我们猜测的结果一样或不一样呢?
5各组展示两次活动的结果并回答下列问题:
猜测结果和实际操作结果是否一致?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若不一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个游戏公平吗?
7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在三轮摸球过程中,摸出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与球的总数有什么关系?
指针停在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的可能性与什么有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够做到公平公正?
8各组展示讨论结果。
9评介与总结。
【案例反思及说明】
1本活动旨在是参与者通过亲手实验,从随机事件中发现规律,从而建立真确的可能性的直觉,体验感受可能性的稳定性。
2随即现象结果的出现是偶然的,出现一个结果事先无法预料,但在大量的实验中它明显出现规律性————稳定性。
3本活动中,布袋中虽然所放红球数量和黄球数量虽然相等。但三轮摸球的纪录也不尽相同,摸球的次数越多红球出现的可能性和黄球出现的可能性就越稳定,依此做出的推断就越准确。
4本活动中,虽然在转盘上,黄色区域的面积占转盘总面积的八分之六(即四分之三),但指针并不一定都停在黄色区域,但随着转动转盘次数的增多,指针停在黄色区域内的可能性就越稳定。
5本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知道只有可能性相等时,这个游戏才公平。
《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4页主题图、例1、第45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第49页“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借助猜测、实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准备:课件、节目卡片、抽奖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活经验
(一)游戏1:猜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1.教师将枚硬币握在手中,并在背后交换位置,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
2.教师打开没有硬币的手,再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为什么?
(二)游戏2:猜猜抛出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1.教师将这枚硬币抛出,让学生说出可能是哪个面朝上,要求说出所有可能。
2.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面朝上。
3.教师揭示结果。
(三)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感知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1.课件出示主题图:联欢会抽签表演节目。
2.指名回答(问题预设)。
(1)同学们用抽签的方式表演节目,能事先确定自己表演什么节目吗?
(2)有哪些可能?(此时由于不知道抽签的内容,因此有多种可能。)
(二)活动探究,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1情境)教师拿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告知学生),放在桌上,选三名学生依次上来抽签,并分三步分析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逐步完成研究报告。
剩下卡片张数
确定
不确定
3
2
1
1.桌上有三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
(1)让学生分析:第一名同学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他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请说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此时有三种可能发生的结果)
(2)让第一名学生抽签,展示抽到的结果,填写报告单。(假设抽到跳舞)
2.桌上剩下两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
(1)让学生分析:第二名同学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他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请说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此时有两种可能发生的结果)
(2)进一步分析:他不可能抽到什么?能确定吗?(由于舞蹈已被第一名同学抽走,因此能确定第二名同学不可能抽到跳舞。)
(3)让第二名学生抽签,展示抽到的结果,填写报告单。(假设抽到朗诵)
3.桌上剩下一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
(1)让学生分析:第三名同学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为什么?(由于舞蹈和朗诵都被抽走,可以推断出剩下的卡片是唱歌,因此能确定第三名同学不可能抽到舞蹈或朗诵,一定抽到唱歌。)
(2)让第三名学生抽签,展示抽到的结果,填写报告单。(抽到唱歌)
剩下卡片张数
确定
不确定
3
可能抽到唱歌、跳舞、朗诵
2
不可能抽到跳舞
可能抽到唱歌、朗诵
1
不可能抽到跳舞或朗诵;一定抽到唱歌
4.对照研究报告分析、总结。
(1)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抽签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得出事件发生有时是确定的,有时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如果是确定的,可以用“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如果不确定,可以用“可能”描述;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与剩下的卡片有关等。
(三)游戏巩固,丰富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
教师拿出抽奖盒(事先准备好教材第45页“做一做”中的.抽奖盒),规定:抽到绿色棋子为中奖。
1.抽奖比赛,大胆猜测。
(1)教师选两组学生依次在左边和右边抽奖盒抽奖,中奖人数多的为获胜。
(2)猜一猜:左边盒子里放的什么棋子?右边盒子里放的什么棋子?
(通过学生在左边盒子里摸出的均为红色,可以猜到左边盒子里都是红棋子;学生在右边盒子里摸出的有红、黄、蓝、绿各色棋子,可以猜到右边盒子里有红、黄、蓝、绿棋子。)
2.教师展示抽奖盒中的棋子,验证猜想。
3.分析提升。
(1)小组讨论:为什么左边盒子没人中奖而右边盒子有人中奖?
通过对比,可以分析出左边盒子里面均为红棋子,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因此不可能中奖;右边盒子里有绿棋子,因此可能摸出绿棋子,就有可能中奖。
(2)课件出示“做一做”,学生回答问题并分析下述问题。
①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为什么?
分析:在左边的盒子里装的都是红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在左边的盒子里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右边的盒子里有红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红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在右边的盒子里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②哪个盒子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可能摸出绿旗子?为什么?
分析:左边的盒子里没有绿棋子,所以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在左边的盒子里不能摸出绿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在右边的盒子里有绿棋子,可能摸出绿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绿棋子,“在右边的盒子里摸出绿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③如果在右边盒子任意摸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分析:右边的盒子里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棋子,所以摸出的棋子颜色有红、黄、蓝、绿这四种可能的结果。
(四)联系生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49中“生活中的数学”,了解身边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创设“联欢会上抽签”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感知有些事件发生是不确定的,接着让学生亲自参与“抽节目”的活动,逐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通过对研究报告的分析,学会用“不可能”“一定”和“可能”来对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并能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然后借助摸棋子游戏,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最后通过“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理解,学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础练习
1.判断下列事件是否可能。(一定的打√,不可能的打×,可能的打○)
(1)三天后下雨。 ( )
(2)爸爸的年龄比儿子的年龄大。( )
(3)小明跑完100米只用了2秒。( )
(4)地球绕着太阳转。 ( )
2.以学生说一说的形式完成教材第47页第1、2题。
(二)综合练习
1.以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完成教材第47页第3题,学生交流答案,并说说为什么。
2.以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完成教材下题,学生展示不同答案。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其中基础练习主要是巩固学生对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认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判断,并能列举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综合练习则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一)学生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二)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学会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希望大家今后能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可能性,我们还将进行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使学生自主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归纳本课获得的经验和方法,教师的总结则是进一步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从而对全课进行总结。
《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94-96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增强学生量化的数学意识。
2、学会初步预测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
3、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确生活中任何幸运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学规律支配的。
4、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在认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中感受统计概率的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演示课件、乒乓球、布袋、棋子、纸盒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课前谈话,狄青百钱定军心
2、问题引入
师: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这个故事,抛100钱币,有没有可能全部正面朝上?(生:有可能)
师:100枚全部正面朝上的可能性你认为有多大呢?(生:很小)
师:可能性有大有小。(板书:可能性的大小)
二、探究与交流
1、教学例1
出示例1场景图
问:裁判在做什么?(猜球。场景再现)
问: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小结: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指出: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时,每个运动员猜对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来表示。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1/2?
2、同步体验
教师拿出一个口袋,向里面放入一个黄球,问: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学生提问:其中有几个球?其中几个黄球?
动手摸一摸,边摸边问:这时可以得出结论了吗?
(袋中放着一个黄球一个白球,从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1/2。)
试一试: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学生完成后,追问:如果口袋里再放入一个白球,任意摸一个,
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又是几分之几?
问: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怎么会不同呢?(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球的情况分别是两种三种四种,而摸到黄球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况,所以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分别是1/2、1/3、1/4。
问:如果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1/5,口袋里该怎样放球?
小结:放5个球,其中黄球1个。
三、迁移与提升
1、教学例2
出示例2中的实物图(逐一出示,学生说出各是什么牌)
问:把这些牌洗一下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讨论后明确:一共有6张牌,红桃A有1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1/6。
一共有6张牌,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都是1/6。
问:你还想到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小组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在纸条上)
汇报一: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2”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展示方法:摸到红桃2的可能性是1/6,摸到黑桃2的可能性是1/6,摸到“2”的可能性是1/3。一共有6张牌,“2”有两张,摸到“2”的可能性是2/6,也就是1/3。
汇报二: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对比练习:红桃A红桃2红桃3黑桃A黑桃2五张,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2、同步练习
看清楚每个骰子六个面上点数,落下后每个数朝上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自由说一说)
3、阅读拓展
阅读教材94、95页,还有什么问题吗?
出示“你知道吗?”
四、实践和应用
1、成语里的数学(用分数表示成语里某个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
十拿九稳百发百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2、操作和推测
口袋里装着白色和黑色的棋子共4个。如果不打开袋子看,你们有办法知道哪种颜色的棋子有几个吗?
根据多次摸的结果,猜一猜口袋里放着什么颜色的棋子?各是几个?
组织操作,搜集摸球结果,汇总发现。
指出: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情况下,它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运用数据进行推断。
可能性的大小离不开统计。
练习:如果指针转动80次,可能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可能有多少次停在黄色或蓝色区域?
3、活动里的数学
现场设奖现场抽奖
学生拿出课前拿到的号码,打开抽奖软件,抽奖中询问:抽中一等奖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获奖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在抽出三等奖后再问一个类似的问题。
4、故事释疑
《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11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会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能简单地说出原因。
2、学会列举记录简单事件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4、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
5、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考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2、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和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能力。
主要措施: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实验研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5页例1、例2,练习二十四1~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
学具:(学生6人为小组)每组准备例1中装有八颗红棋子的纸盒1、装有红、蓝、黄、绿三种颜色棋子各两颗的纸盒2。
教具:扑克牌、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1、猜牌游戏
展示红桃a、黑桃a、方块a、梅花a各一张,然后洗牌,抽出一张,让学生猜这一张是什么a。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
师:你们有不同的意见,但谁有充分的理由说明自己是对的吗?(没有)因此,咱们应该在回答时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可能)这张牌有哪几种可能?让学生加上“可能”再回答一遍。
它可能是红桃k吗?(板书:不可能)
展示四张红桃a,然后洗牌,抽出一张,让学生猜这一张是什么a。
能说得肯定一些吗?为什么这么肯定?(板书:一定)
它可能是黑桃a吗?
2、小结展题
可能、不可能、一定是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三种情况,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我们要学会结合实际和自己的经验进行正确地判断,并能回答一些问题。
二、自主探索
1、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展台出示主题图引入:元旦节快到了,我们班要筹备开一个元旦庆祝会,会上每人表演一个节目,有唱歌、跳舞、朗诵、相声、小品、其它六种节目类型,怎样确定出谁表演那种节目呢?请观察图后说一说方法。
(2)小组讨论:如果让你抽一次,可能有什么结果?
(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
(4)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六种可能的结果。
2、确定性事件
(1)操作学具盒一
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纸盒中取出一颗棋子,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10次。
(2)你得出什么结果?从1号盒子里一定能取出红棋子吗?为什么一定能?还会取出其它颜色棋子吗?为什么?
3、不确定性事件
(1)操作学具盒二
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纸盒中取出一颗棋子,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10次。
(2)你能确定每次取出什么颜色的棋子吗?
(3)指导自学例1主题图,回答书上问题。
4、初步运用
(1)练习二十四第2题
②小题只要不涂蓝色都正确,③小题只要涂黄色数量不超过4个都正确。
(2)师:在生活中判断可能性,我们可以用“√”表示“一定”,用“×”表示“不可能”,用“○”表示“可能”。(配合手势)
①“地球每天都在转”,请你对这句话的做出判断。师说明理时介绍课外知识。
②小组讨论学习。
③全班统一订正,说说理由。
三、综合运用
1、游戏:你说我判断
①师生游戏。师出题,生用手势判断。
②生生游戏。
指导:两人一组,像课本108页3题图中两人那样。
2、教育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发现,判断得正确与否与自己的经验、知识联系得非常紧密,因此,同学们要多看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做个有心人。
3、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且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它通常包含经常、偶尔两种情况。
《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98-99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可能性》教学设计。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作出判断,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难点是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里的事情。
教学准备:
教具:红、黄、绿三色转盘、红色转盘、装6个红球的1号口袋和装3个绿球3个黄球的2号口袋
学具:红色、黄色纸牌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教师出示一张由红、黄、绿三色组成的转盘,提问:“指针转动后,会停在那里?”引导学生用“可能”来回答。接着出示一张红色转盘并提问:“指针转动后,会停在那里?”引导学生用“一定”来回答。其实,生活中的好多事情,就像玩转盘一样,有时能确定,有时不能确定,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揭题:可能性
二、活动体验,自主探究
活动一:老师这儿有两个神秘的口袋,1号和2号,每个口袋里有6个球。老师请12个小朋友分两组来摸,看谁能摸到代表幸运的`红球。在摸的过程中引导“怎么第一组的小朋友个个那么幸运,每人都能摸到红球呢?这两个口袋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哪个小朋友敢猜一猜?打开口袋验证。并小结:1号口袋里全是红球,所以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红球,2号口袋里没有红球所以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可能性》教学设计》。(板书:一定 不可能)
继续观察2号口袋里面的球,想一想,任意摸一个,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板书: 可能)
活动二:小朋友,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我们学会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交流结果。下面我们继续来玩游戏。打开课件竞猜一栏,玩举牌游戏。1、一定能摸出黄色的球。2、可能摸出黄色的球,可能摸出红色的球。3、不可能摸出黄色的球。
活动三:选取生活中的事例来做一下判断。
1、下周五会下雨吗?
2、今天是4月2日,明天是4月3日。
3、从小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成为科学家。
4、因为破环了环境,地球上的人类都消失了。
活动四:讨论
1、什么事情一定会发生?
2、什么事情可能发生?
3、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
三、学以致用,内化提高
1、箱子里要放4个球,摸到黄球有奖,该怎么放?
2、学校要在4月1日---4月17日之间安排两天开运动会,根据天气情况,你觉得安排哪两天最好?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作业:练习册自练自测